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毛將軍的結果 展開

毛將軍

中藥

毛將軍,中藥名。別名有土丁桂,毛氈草,臭草,鵝掌風,走馬風,生毛將軍,白毛將軍,閩南語稱“過飢草”、“過枝草”。

別名


土丁桂,毛辣花、銀絲草(《廣州植物志》),過飢草、過枝草、小鹿銜、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瀉痢草(《福建民間草藥》),銀花草(《南寧市藥物志》),毛將軍(《泉州本草》),白毛草、白毛蓮、白毛將(《廣東中藥》),白鴿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植物生長形態


毛將軍
毛將軍
草本,高50~150cm。莖上部有分枝,具條棱,被開展的密絹毛狀長柔毛,並雜有頭狀具柄腺毛,在上部和花序軸被毛更密,節間長1~2cm。葉主要莖生,下部和中部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7~10cm,寬2~3.5cm,先端短尖或小凸尖,基部漸狹下延,近無柄,邊緣有硬尖齒,上面被白色短毛,下面被密絹毛狀絨毛或綿毛:上部葉較小,無柄,長2~4cm,寬0.4~1.4cm,兩面被白色密綿毛或絲狀毛,邊緣有尖齒。頭狀花序多數。2~7個簇生,排成穗狀圓錐花序:總苞圓柱形或鐘形;總苞片4~5層,上部淡紫色,外層線狀披針形,背面被白色絨毛,中層線狀長圓形,背面被疏毛,內層極狹,絲狀:花托無毛:花黃色;雄花多數,花冠檐部3齒裂:兩性花較少數,花冠檐部5~6淺裂,有疏毛和腺體。瘦果圓柱形,具棱10條,被毛;冠毛白色,糙毛狀,容易脫落。花期由12月至翌年4月。

地區分佈


分佈於台灣、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亞洲南部也有。生山坡草地、路旁。

功效作用


全草清熱解毒。健胃養脾,治泄瀉,毒蟲螫傷。有涼血,活血及消腫排膿。治肺疾。
【性味】苦辛,涼。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苦,平。"
②《南寧市藥物志》:"辛,涼。"
③《廣東中藥》:"味淡,性微涼。"
【歸經】《泉州本草》:"入肝、脾、腎三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治黃疸,痢疾,淋濁,帶下,疔腫,疥瘡
①《福建民間草藥》:"清熱瀉火,澀精益陰。"
②《南寧市藥物志,:"外用止血消腫,清肝熱,退翳。"
③《廣東中藥》:"清濕熱。治赤白痢疾,濕熱肚痛。"

毛將軍附方


治黃疸、咳血:鮮土丁桂一兩。和紅糖煎服。(《泉州本草》)
治痢疾:土丁桂一至二兩,紅糖半兩。水煎服,日服二次。
治夢遺滑精:土丁桂二兩,銀杏四兩,黃酒二兩。加水適量燉服。
治淋濁白帶:土丁桂一至二兩,冰糖半兩。水煎服。
遺尿症:土丁桂二兩,豬膀胱一個。水煎服。
小兒疳積:鮮土丁桂五錢至一兩,或加雞肝一個,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治疔腫:鮮土丁桂搗爛敷患處。
治疥瘡:鮮土丁桂每次四兩,枯礬少許,煎湯洗患處。
治蛇咬傷:鮮土丁桂,搗爛絞汁,和酒內服,渣敷患處。

驗方


治痢症方:白毛將1兩、五指柑3錢、武夷茶4錢、羊蹄草6錢、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白毛將、羊蹄草清大腸熱,武夷茶消膩滯,五指柑疏風熱,對腸胃有熱,復感於風邪二症見下痢、腹痛、發熱而惡風者,本方有表裡兼治作用。
(方歌)急性痢疾苦難堪,白毛將與五指柑,武夷合羊蹄草,清熱解毒病難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