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崇拜

動物崇拜

自然崇拜之一。以動物或幻想中的動物作為崇拜對象。這是狩獵時期原始人群社會意識的一種反映。在那個時期,原始人的生活依 賴動物,因而祈求所依賴的動物的支持,以滿足生活的需要。又因為原始人還沒有把自己跟動物區分開來,故認為動物和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有靈魂。原始人為了維持生活的需要而捕殺動物,但又怕動物靈魂予以報復,所以對動物進行膜拜,以求得到寬恕。還因為原始人在動物面前常感到不及和軟弱無力,對動物有敬畏感,從而產生動物崇拜。

起源


滿族薩滿教動物崇拜

簡介


根據考古發現,世界上所有的原始部族幾乎都有過動物崇拜。例如,在位於法國南部的德魯瓦·弗雷爾山舊石器時代遺址洞穴里,發現了半人半獸形狀的“獸主”像;在位於小亞細亞的薩勒特·許余克新石器時代遺址里,也發現了七千年前的原始祭台及壁畫中的雄牛和兀鷹。中國古代也曾經盛行過動物崇拜。在《山海經》里,所有的神靈,無論是歷史傳說人物或各地區的神靈,都被描寫成與動物有關。《南山經》中神靈與鳥、龍有關係,《西山經》中神靈與馬、牛、羊、虎、豹相聯,《北山經》中神靈與蛇、馬、豬有聯繫,《東山經》、《中山經》和海內外諸經中神靈也都與動物相關。歷史傳說人物被描寫為“人面獸身”,還出現許多奇鳥怪獸。其中構成人獸或獸獸合體基礎的動物,有龍、馬、牛、羊、虎、豹、蛇、豬、犬,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鳥類。達些,除龍是神秘的動物外,其他都是中國古代常見的、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他們是人們生存所依靠的對象,所以被神化,受崇拜。中國古代還崇拜四靈—龍、鳳、麟(麒麟)、龜,前三靈都為想象中的神秘動物,龜則因為被人們認為知人情、知吉四和可充當神人之間的媒介而受到崇拜。後來,人們還崇拜一些被認為具有決疑斷訟神力或驅邪趕鬼功能的動物。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雜五行書》:“縣(懸)羊頭門上,除盜賊。”《風俗通義·祀典》:“今人卒得鬼刺癱悟,殺雞傅其心上。病賊風者作雞散。東門雞頭可以治蠱。由此言之,雞主以御死辟惡也。”占代祭祀動物,主要是為了取得漁獵對象歡心和保護農業收成。《禮記·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人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分別以魚類和小獸的大敵祭漁神和獵神,就包含討好魚獸、以獲更多獵物之意。《禮記·郊特性》:“蠟八之祭……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豚也。迎而祭之也。”祭祀貓、虎以感謝它們減少老鼠野豬對農作物的糟踏危害。《禮記·郊特性》還提到當時人們對危害農作物的昆蟲也加以祈禱,祈求其“毋作”。中國各少數民族也有很多動物崇拜,大多以圖騰崇拜的形式留存。

詳述


在中國遠古時代,原始宗教的多神崇拜中,除了對各種自然現象的崇拜以外,對動物的崇拜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因為在人們的生活中,尤其在遠古時代,人們幾乎每天都與動物接觸。崇拜動物,反映了人們在恐懼心理和神秘感的支配下所產生的對動物的理想寄託,也體現了人與動物的密切關係。
動物崇拜,主要形成於農耕發明以前的游牧民族中,特別是在中國北方的一些民族中則更為盛行。
赫哲族有鷹神、虎神、狼神、犬神、龜神、蝦神和金錢豹神;鄂溫克人有熊神;而在滿族人的宗教信仰中,卻對狗和烏鴉特別崇拜和尊敬;中國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又對鳥、虎、龍、竹鼠等動物備加崇拜。
台灣番族人也存在著對動物的崇拜,他們之中有的認為祖先死後其靈魂轉為動物,有的認為氏族起源於動物,由此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崇拜現象。
據說,在很久以前,居住在黑龍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一帶的鄂溫克、鄂倫春赫哲等民族,對熊還有一種奇特的崇拜現象,當他們獵獲熊之後,都要舉行一系列的崇拜儀式,最後還要安葬。在大興安嶺西北麓一帶的原始森林裡,葬熊的辦法往往是用樺樹皮把熊的骨頭和五臟包好,懸掛在兩棵樹之間,還要給熊敬煙、磕頭、祈禱。當獵人發現熊洞后,誰也不告訴,以免被熊發覺或報復。其實,這種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對猛獸的畏懼。
② 《雲南彝族社會歷史調查》,1963 年 5 月。
史前人類的宗教信仰,是由於人類對於生存的渴望,產生了神的觀念,並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又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動物神的出現也是比較早的,後來又逐漸演化成各種不同的神靈。
說起原始人對動物的崇拜,岩畫資料反映的也比較真實。近年來,在中國的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青海、西藏、廣西、四川、貴州、雲南以及東南沿海地區,發現了大量的岩畫資料。從岩畫的內容來看,約有一半以上的圖像反映了人與動物的密切關係,雖然岩畫的時代拉得很長,但反映的內容都與狩獵經濟和家畜飼養有關。
我們知道,人類最早就是與動物接觸,從原始人出現在這塊大地上的時候,首先與動物發生關係,因為動物是早期人類生活的來源。大約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人們開始了對一些動物的馴化和飼養,像豬、羊之類的食草動物,首先進入了人類飼養的行列,因為在人類的早期階段,給人以最大幫助的不是手中的棍棒,而是那些被馴化的動物。豬可以給人們提供肉食來源,狗能為人們狩獵,看守其它家畜。所以,在單純以狩豬為主的社會裡,崇拜動物與物質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
中國北方發現的陰山岩畫①,其中的動物圖像約佔總數的 90%以上。這說明了在游牧部落中對動物的崇拜也是最普遍的形式。陰山岩畫中有狗看護羊群的圖像,充滿著十分濃厚的生活情調。
動物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也會自然的產生出相應的宗教形式。在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大量的動物陶塑造型,就是反映了人們對動物偶像的崇拜。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較早期的裴李崗文化中,出現了比較成型的豬和羊的塑像,從仰韶文化以後,動物的陶塑偶像更加豐富,有的把陶器完全做成一個動物的形象,有的把器蓋的鈕部做成動物的形狀,這些都是崇拜動物真實再現。特別是反映原始社會人類生活的岩畫中的動物圖像,對我們了解人類動物崇拜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形形色色的動物崇拜,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所建立起來的一種感情的表現。經過人格化以後,動物便成了有神靈的物體,為了不觸犯神靈,祈求神靈的保佑,便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動物崇拜活動。
從上述材料不難看出,原始人在對自然崇拜的過程中,曾經創造出了無數的神靈,上邊列舉的不同神靈的崇拜,大都具有鮮明的自然屬性。原始人類的謀生活動始終擺脫不掉對自然界的依賴,同時又想把自己的熱情、力量和智慧全部奉獻給大自然,讓大自然反過來作用於人類。這就造成了原始人最初的幻想和抽象,把整個自然界生動的實體,看成同人類一樣,有感情、有意志,並對大自然的事物賦予人的品格和形象,看成是有靈性的東西,進而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神秘化,這就是自然崇拜中的宗教觀念,也是最原始的宗教觀念。
從原始人的各種自然崇拜現象,我們不難想到,原始人往往藉助某些與神靈有關的行動來表達自己征服自然的願望和渴求,在天神和大自然面前,人類不是任憑大自然的擺布,而是不屈不撓,用想象和藉助想象去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
可以說,自然崇拜在中國古代十分流行,它對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曾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這種把自然界中各個具體對象和現象神靈化的作法,乃是原始宗教在其最初發展階段上的表現。
① 《陰山岩畫》,文物出版社 1989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