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母墓
漢代時期建於江蘇的墓地
王陵是漢初名臣,他原是沛縣的豪傑、劉邦為布衣時、像兄長一樣敬重他。劉邦起義時王陵也在南陽聚兵數千。楚漢相爭時,王陵屬漢,項羽劫持其母。企圖招降王陵。王陵的母親對使者說:轉告王陵,要儘力輔佐漢王,不要因為顧念老母而對漢王三心兩意。”為 了斷絕王陵的挂念,老人家竟然拔劍自刎了。
王陵母親這種為支持兒子事業不惜犧牲生命的舉動,在漢代被看作賢母的典型。始建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的山東嘉祥武梁祠中,有一塊畫像石就題為“王陵母”。畫面中老年婦女的形象就是王陵母。她正諄諄告誡王陵派來的使者把她的囑咐轉告王陵,使者及其隨從躬身俯 首傾聽,王陵母的左側停放著軒車。
王陵為人豪爽,敢於直言,這種耿直磊落的性格,顯然來自母親的教誨和激勵。王陵一直謹遵母親的遺言,忠心輔佐漢室,劉邦平定天下后,王陵被封為安國侯,任右丞相。
劉邦及孝惠帝死後,呂后想封呂氏子侄為王,去徵求王陵的意見。王陵斷然回答不行,呂后非常氣憤,於是佯遷王陵為太傅,實際用意是奪去王陵的相權。王陵識破呂后的陰謀,從此託病辭官,杜門不出。 7年後死去,繼承了母親的剛烈性格。
王陵母墓
經過近幾年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初步證明該處可能為一處東漢墓,關於它的歸屬還需進一步的調查勘探來證實。
蘇軾《蘇東坡全集·卷七十四》:“徐州城外有王陵母、劉子政二墳,向欲為作祠堂,竟不暇,此為遺恨。”
傅澤洪《行水金鑒·卷一百六十一》:“(徐州)南門外有雲龍山、戶部山,此山來龍,從湖廣發,脈由西南來,中有亞父塜,即戲馬台,北岸對蘇家山,又西行十八里至霸王墓,戶部山下有季札掛劍台。南門外有王陵母墓。”
《明一統志》:“王陵母墓【在(徐)州城南,楚項羽欲招王陵於漢,而質其母,陵使至,母遣之泣曰:漢王長者,毋以妾故持二心,遂伏劔死。】”
《大清一統志》:“王陵母墓【在銅山縣南。】”
《江南通志》:“漢丞相王陵母墓,在(徐州)府城西南二里,楚項羽取陵母置軍中,招陵,母伏劍死,因葬此。”
《銅山縣誌》:“王陵母墓,舊志在城西南二里,明嘉靖中御史朱衣立碑冢上,後為居人侵毀,清康熙五十八年,淮徐同知孫國瑜案舊址衛以石垣、建坊墓門。”
范增墓(宋·陳薦)
藏名羞立虎狼朝,乘鶴東依項籍豪。憤失壯圖撞玉斗,不知天命與金刀。
還家落日埋英氣,回首浮雲委舊勞。百步西連陵母冢,峨峨先識泰山高。
陵母墓(元·陳孚)
太傅勛名半紙殘,百年人子痛如山。緣何方寸非徐庶,忍死慈親一劍間。
徐州十二詠 其六陵母墓(明·胡儼)
題註:城西南一里
匆匆窗下取吳鉤,使者星馳不肯留。遂使鴻毛輕一死,卻存馬鬣重千秋。
陵母墓(明·薛瑄)
鹿走中原海起塵,獨從草昧識真人。紛紛都是人間死,母死髙名萬古新。
陵母墓(明·程敏政)
夜台千古閟荒山,智母名高宇宙間。不向楚庭先伏劍,王郎應自乞身還。
教子扶王不二心,幾人回首愧纓簪。當廷死諍遵慈訓,始覺君侯孝最深。
陵母墓(明·陳璉)
劉項方戰爭,雌雄猶未決。智士雖紛紜,徒掉三寸舌。
誰知陵母賢,料事獨明哲。匪惟識所附,凜凜見奇節。
當其別漢使,吐言何激烈。古劍飛寒光,荒冢埋碧血。
幽魂豈沉淪,耿耿比明月。照耀穹壤間,千古常不滅。
燕子樓(清·金衍宗)
至今一角樓,永為燕子有。丈夫志千秋,登斯得無忸。
白楊祇作薪,紅粉孰與壽。大義知廢興,古墓王陵母。
王陵母墓(清·袁希顏)
一劍興亡決,斯言寄遠人。中原誰共逐,天子豈無真。
義莫從新主,恩堪斷老親。至今留墓草,如報漢家春。
王陵母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