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
中國著名邏輯學家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男,原名殷福生,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人。中國著名邏輯學家、哲學家。曾從師於著名邏輯學家、哲學家金岳霖先生。西南聯大畢業后,進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並曾在金陵大學(南京大學前身之一)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后,加入青年軍。1949年到台灣,同年8月,進入台灣大學哲學系任教。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他受羅素、哈耶克人等影響,所撰文章以科學方法、個人主義、民主啟蒙精神為基準,被稱為台灣自由主義開山人物。1969年9月16日,殷海光病逝,享年50歲。
其代表作有《邏輯新引》,《思想與方法》,《中國文化的展望》。
殷海光
《邏輯學講話》
《中國文化之展望》
《生命的意義》
《思想與方法》
《自由的倫理基礎》
殷海光原名殷福生,1919年12月5日出生在黃岡回龍山鎮(今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殷家樓村。
7歲隨父母搬到本縣上巴河鎮居住。
13歲那年,他由其伯父、辛亥革命志士殷子衡帶到武昌,入武昌中學念書。
16歲那年,他曾在《東方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7歲念高中二年級時,就在正中書局出版了一部長達40萬字的譯著《邏輯基本》。
1938年秋,在著名哲學家金岳霖的幫助下,殷海光考入西南聯大哲學系,4年之後,又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專攻西方哲學。
1944年,他投身抗戰,去印度學習軍用汽車駕駛技術。
1945年,轉業到重慶獨立出版社任編輯。
1948年11月4日,他在《中央日報》上發表《趕快收拾人心》的社論,猛烈抨擊豪門貴族和國民黨的內外政策,受到蔣介石的怒斥,並險些丟職。
1949年3月,殷海光隨《中央日報》到台灣,仍任該報主筆,代總主筆,同時兼任《民族報》總主筆。同年5月12日,殷海光又因在《中央日報》上發表社論《設防的基礎在人心》,說跟隨蔣介石逃台的軍政人員為“政治垃圾”,又一次觸怒了蔣介石,受到國民黨的圍攻、批判,並被迫離開《中央日報》,去台灣大學哲學系任教。自此,殷海光脫離國民黨陣營,並轉變成自由主義者。
1949年11月,他與胡適、雷震等人在台北創辦影響巨大的綜合性半月刊《自由中國》,任編委兼主筆。這個雜誌的發行人雖為胡適、雷震,因胡適不在台灣,雷震以負責行政事務為主,真正的靈魂人物卻是殷海光。他用言論、思想給《自由中國》雜誌導航,使該雜誌發行量扶搖直上,熱銷海內外。
到台灣后,殷海光極其關注政治和人民大眾。他認為,一個學者如不關心民族的前途,不關心人民疾苦,即使受過最好的教育,也不夠格稱知識分子。一個有血性的讀書人,應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應有正義感,應敢說真話。
他看到蔣氏父子逃台後,仍用在大陸上的一套辦法統治台灣人民,並濫殺無辜,大搞白色恐怖,心中無比憤恨。他以學者的身份,舉起民主、科學的兩面大旗,與台灣當局進行對抗。他以《自由中國》和香港《祖國》周刊為陣地,奮力揭露台灣的黑暗政治,抨擊蔣氏父子的恐怖統治和種種不法行為。
從1949年底起,蔣介石一天到晚叫喊要“反攻大陸”,說“反攻”在某年某月一定能夠實現,並將“反攻大陸”定為當局的“基本國策”。當時,整個台灣沒有人懷疑,更不用說去碰蔣介石的這一“基本國策”。殷海光研究了蔣介石歷次叫喊的“反攻大陸”口號后,感到十分荒謬、可笑,並斗膽在《自由中國》上撰寫了《反攻大陸問題》的社論,將蔣介石欺騙台灣人民的這一假把戲予以徹底拆穿,並預言台灣終將與大陸和平統一。又如,蔣介石1960年第二次“任期”屆滿,為了將來傳位於子,他用盡各種卑鄙手段謀求“三連任”。殷海光對此十分憤慨,連連在報刊上撰文反對,揭露蔣氏父子在“三連任”上乾的種種行為。
另一方面,殷海光看到台島知識分子大多處於麻木的“冬眠”狀態,便利用開座談會、寫文章、出書等形式,積極引介哈耶克、卡爾巴柏等哲學新思潮,大力宣傳羅素哲學和“五四”精神,對廣大知識青年及人民大眾進行思想啟蒙,鼓動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勇敢地起來與專制、獨裁的統治作鬥爭。因而,他成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台灣人民,特別是青年們最崇拜的精神領袖、抗暴旗手、民主鬥士、啟蒙大師。
殷海光不僅是一位傲骨嶙峋的批評家,而且是一位思想敏銳的學問家,他的批評以他的學問作基礎,關懷的是自由、民主、科學與社會正義,所鑽研的是分析哲學與文化問題,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將自己的學問活用於批評工作。殷海光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台灣最負盛名的政論家。他的文章尖銳深刻,語言流暢簡練,邏輯性強,論據有力。他撰寫的《反共不是黑暗政治的護符》《近年的政論心理與作風》《大江東流擋不住》等文,一直是港台政論家們的範文。直到至今,李敖還說:除了思想指向以外,殷海光的政論文章光芒萬丈,出色得使敵人和朋友都為之失色,而且至今無人超越。
他去世后,他培養的弟子有的成為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台灣反抗國民黨暴政的風雲人物,有的成為知名哲學家、作家、史學家,如李敖、林毓生、陳鼓應等。這些弟子中,培養得最為成功的又數蜚聲海內外的李敖。柏楊、顏元叔、龍應台、司馬文武等蜚聲台灣的言論家無不受到殷海光的巨大影響。
由於殷海光長期在台灣反極權、反暴政,蔣氏父子對他恨之入骨,並動用黨政軍特對他進行殘酷的迫害,僅在報刊上的批判、圍剿,就進行了5年之久。1969年9月,殷海光因胃癌晚期醫治無效去世。
殷海光雖只活了50歲,卻留下了800多萬字的著作,其代表作有《邏輯新引》、《思想與方法》、《中國文化的展望》等。
20世紀最後20年,祖國大陸、台灣和香港都掀起了殷海光著作出版熱:台灣出版了18卷本的《殷海光全集》,香港先後出版了多卷本殷海光著作,祖國大陸多家出版社也先後出版了殷海光的《中國文化的展望》(上下卷)、《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集》,多卷本《殷海光文集》及18卷本《殷海光全集》及兩種《殷海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在殷海光的故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筆者的兩本傳記文學《殷海光傳》、《殷海光與蔣介石》,又推出4卷本《殷海光文集》。
台灣哲學家、台大哲學系教授劉福增先生捐出巨資在南京大學設立了“殷海光邏輯獎學金”。尤其可喜的是,祖國大陸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數十所高校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均有一批中青年學者正在專門研究殷海光的學術和思想。
殷海光去世后,各種紀念他的活動方興未艾。1989年,台灣成立了紀念殷海光學術基金會,台灣、香港、大陸還多次舉行了他的大型學術研討會,他的書籍也被世人廣為傳閱。
殷海光的妻子名叫夏君璐,出生1928年,比殷海光小九歲。夏君璐出身名門,父親夏聲追隨孫中山,參與辛亥革命。
1945年,夏君璐在重慶家中與殷海光初識,一見鍾情,隨後分隔兩地。
1949年6月3日,夏君璐抵台,與殷海光重逢。夏君璐1953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同年10月25日與殷海光結婚。
殷海光離開家鄉達30餘年,除1947年回到上巴河鎮看望過一次父母外,再也沒有回過家鄉。由於離家較早,家鄉的人大多不了解他。隨著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一些黃岡人才從書報刊和電視上漸漸知道了他。
殷海光除了還有幾位遠房侄孫們外,什麼親人也沒有了。他在上巴河的老家,仍有3間舊瓦房,但產權早已收歸公有,由公家出租給當地居民住著。
《中國共產黨之觀察》,殷海光
《共產國際概觀》,隆爾威多(Massimo Salvadori),殷海光譯
《西方之未來》,德貝吾(J. G. De Beus),殷海光譯
《邏輯新引》,殷海光
《怎樣研究蘇俄》,熱希達著,殷海光譯
《到奴役之路》,海耶克著,殷海光譯
《中國文化的展望(上)》,殷海光
《中國文化的展望(下)》,殷海光
《雜憶與隨筆》,殷海光
《殷海光書信集》,殷海光
《政治與社會(上)》,殷海光
《政治與社會(下)》,殷海光
《學術與思想(一)》,殷海光
《學術與思想(二)》,殷海光
《學術與思想(三)》,殷海光
《書評與書序(上)》,殷海光
《書評與書序(下)》,殷海光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賀廣巍,1995,殷海光自由思想研究。“台灣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卓恩,2004,殷海光與近代中國自由主義,上海:三聯書局。
簡明海,1996,救亡與啟蒙的困境:殷海光思想轉變之研究。“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田欣,1996,“外省人”自由主義者對“台灣獨立”的態度:以雷震、殷海光及傅正為例,見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頁331-51。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薛化元,1998,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發展的歷史考察(1949-1960):以《自由中國》的反對黨問題為中心,見殷海光基金會編,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台北:桂冠。
張忠棟,1990,胡適‧雷震‧殷海光:自由主義人物畫像。台北:自立晚報。
鄭慧娟,1991,傳統的斷裂與延續:以徐復觀與殷海光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論辯為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黎漢基,2006,混沌中的探索——殷海光的思想困境 人民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