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游

史游

史游,漢元帝(公元前48~前33)時官黃門令。生卒年和生平事迹不詳,精字學,善書法。曾解散隸體粗書之,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作《急就章》,後人稱其書體為章草

簡介


章草究竟是什麼時候、什麼人創製的,說法不一。有一種說法,是 史游所創。
史游,漢朝人,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在漢元帝時做過黃門令。他著《急就章》,並用隸書草寫的方法書寫。這種書法“解散隸體”,“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創之義,謂之‘草書’”(張懷瓘書斷》)。他所創的“草書”,與後世的“草書”還不完全相同,而只是把字型筆畫簡略一些(存字之梗概),而不再按照隸書一筆一畫完全獨立,而有了穿插連貫、盼顧照應。後人稱這種書體為“章草”。

人物生平


史游:漢元帝時(前四八至前三三)黃門令。生卒年和生平不詳。

書法成就


相傳以隸書草著《急就章》,後人因而將這種書體名為章草。《急就章》是中國古代兒童啟蒙學習的書籍,因為首句有“急就奇觚與眾異”,於是取前兩字為篇名。據記載史游所書寫的《急就章》,解散隸的結體,只留存字的梗概,草草書寫間縱任奔逸。
精字學,工書法。約在公元前40年作《急就章》一篇,曰:“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後人稱其書體為章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所謂章書者,正因游作是書,以所變草法之,後人以其出於急就章,遂名章草者。”
史游書法
史游書法
實開草書之先河,為西漢在書學史上開放出異彩而光耀千秋。

《急就章》


相傳曾用隸書草寫而撰成《急就章》,後人因此命名其體為“章草”。史游善古文,北魏王惜《古今文字志目》卷中列秦、漢、吳五十九人,中有史游。王愔雲‘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兼書之,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惟君長告令臣下則可。”有贊語曰:“史游制草,始務急就,婉若回鸞,攫如搏獸,遲回縑簡,勢欲飛透,敷華垂實,尺牘尤奇,並功惜日,學者為宜。”清劉熙載《藝概·書概》亦云:史游之章草“解散隸體。簡略書之,此猶未離乎隸也”。康有為《廣藝舟雙揖·本漢第七》徑稱史游之章草為散隸,云:“史游工散隸”宋僧夢英《十八體書》又雲史游善剪刀篆,“已造其極”。著有《急就勒一篇。
秦漢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光輝時期,國家統一,社會發展,在語文規範化工作方面也頗多建樹。秦統一后,一方面以小篆為正字規範,推行文字的統一,當時學童識字的課本——李斯倉頡篇》、趙高《爰歷篇》、胡母敬《博學篇》等——都用小篆書寫;另一方面,隸書的出現揭開了漢字書寫體發展史上新的一頁,它打破了篆書的傳統,奠定了楷書結構的基礎,提高了漢語書面語書寫的效率。
急就章
急就章
兩漢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語文規範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識字教育被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秦代流傳下來的《倉頡篇》等三本識字課本在漢代合稱“三倉”;又新編了新的識字課本,計有司馬相如《凡將篇》、史游《急就篇》、李長《元尚篇》、揚雄《訓纂篇》和賈魴《滂喜篇》,可見當時對語文規範、識字教育的重視。只是八部字書僅史游的《急就篇》流傳下來(現有《四庫叢刊》本),《倉頡篇》有殘簡,其他都亡佚了。
漢書·藝文志》記載:史游著《急就》一篇,或稱《急就篇》;至《隋書·經籍志》上又稱《急就章》,後世因此稱他所書為“章草”。“章草”在秦漢時代變篆為隸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散隸體,為後世書家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