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交通運輸法的結果 展開
- 調整交通運輸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 張曉永主編書籍
交通運輸法
調整交通運輸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調整交通運輸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交通運輸關係包括交通運輸管理關係及交通運輸合同關係。
中國自清末以來,陸續制定了一些交通運輸法規。同治元年(1862)清政府制訂了《長江通商章程》,光緒二十四年(1898)制訂了《華洋輪船駛赴中國內港章程》,宣統三年(1911)制訂有《大小輪船公司註冊給照章程》。中華民國時期,1916年頒布《輪船註冊給照章程》,1918年頒布《長途汽車公司營業規則》、《長途汽車公司條例》,1931年頒有《國道條例》。但當時鐵路和航運事業大都為帝國主義和官僚資產階級所壟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沒收了官僚資本和帝國主義在華財產,將鐵路、海運、航空等現代化運輸工具收歸國有,並先後制定了一系列調整各種運輸關係的單項法規。調整鐵路運輸關係、由鐵道部公布的《鐵路貨物運送規則及補則》(1954年公布,經1958、1965、1972和1980多次修訂)和《鐵路貨物運輸規程》(1981),是鐵路和發貨人、收貨人組織貨物運輸、劃分權利、義務和承擔經濟責任的基本規章。1956年《旅客行李和包裹運送規則》,1980年《鐵路旅客運輸規程》,對旅客運輸、行李、包裹運輸、運輸發生意外的處理等作了規定,是調整鐵路與旅客之間運輸關係的基本規章。
交通運輸法
交通運輸立法同運輸業的發展狀況有密切聯繫。19世紀以前,整個運輸業處於手工業生產階段,依靠馱畜、畜力車、人力車、木帆船等運輸工具進行運輸,這時的陸上運輸立法比較簡單,有的由民法調整。19世紀以後,機械運輸業出現,1807年第一艘輪船“克萊蒙特號”在紐約哈得孫河下水,1825年第一條蒸汽牽引鐵路在英國開始辦理貨運業務,20世紀初活塞式飛機飛行成功,使運輸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海、陸、空交通工具的迅速發展,高速公路的出現以及交通運輸活動的日趨頻繁,交通運輸立法受到各國普遍重視,並日趨完備。
各國運輸立法一般包括公路運輸立法,鐵路運輸立法,內河、沿海、遠洋運輸立法和航空運輸立法。以日本為例,自20世紀以來制訂的重要運輸法就有20多種,包括《鐵道營業法》(1900)、《軌道法》(1921)、《日本國有鐵道法》(1948)、《運輸事業法》(1949)、《公路運輸車輛法》(1951)、《海上交通安全法》(1972)、《海上碰撞預防法》(1977)、《航空法》(1952)等,這些法律包括在日本的經濟法體系中。
水上運輸方面重要的法規有:《海事處理暫行辦法》(1952)、《海上輪船旅客及行李包裹運送試行規則》(1953)、《關於海損賠償的幾點規定》(1959)、《水路貨物運輸規則》(1979)、《水路旅客運輸規則》(1980)、《海上運輸安全法》等,對旅客運輸、行李與包裹運輸、貨物運輸、事故處理、海事處理和海損賠償等問題作了規定,是處理水上運輸關係的基本規章。
關於公路運輸方面的重要法規有:《公路汽車貨物運輸規則》(1972)、《公路汽車旅客運輸規則》(1980)和《關於改善和加強公路運輸管理的暫行規定》(1982)等。
調整航空運輸關係的有中國民用航空總局1977年制訂的《國內旅客運輸規則》和《國內貨物運輸規則》;調整國內貨物聯運關係的有交通部1954年制訂的《江、海聯運試行辦法》,鐵道部和交通部1958年聯合制訂的《鐵路和水路貨物聯運規則》,國家經濟委員會1981年頒發的《聯合運輸工作暫行條例》等。
中國交通運輸法除規定有關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外,具有下列特點:①計劃運輸原則。為保證整個國民經濟按比例地協調發展,要求各種運輸活動按照國家下達的運輸計劃,組織均衡運輸。②合理運輸原則。為有效地使用各種運輸工具的運輸能力,提高運輸效率,對對流運輸、過遠運輸、重複運輸等不合理運輸,作了某些限制性規定。③統一管理原則。為保證社會主義企業性質,中國的交通運輸業由國家有關部門統一管理,貨物運價和票價也由有關部門統一規定,雙方當事人都必須遵照執行。
由於交通運輸活動具有國際性,國際上制訂了一些交通運輸公約、規則,並與一些國家的國內立法互為影響。例如,1893年美國為打擊英國船主在提單中任意規定免責條款的行徑,通過了《船隻航行、提單及財產運輸的某些義務、責任和權利法》(《哈特法》),主要內容是規定船舶所有人應承擔的責任,其規定基本上為《海牙規則》所接受。英國1924年頒布的《海上貨物運輸法》,美國1936年頒布的《海上貨物運輸法》,又吸收了1924年《海牙規則》的主要內容。半個多世紀以來,《海牙規則》始終是規定海上貨物運輸中承運、託運雙方權利和義務的最基本的章程之一。
國際交通運輸公約中,還有一些聯運公約。在鐵路聯運方面,1970年有《國際鐵路貨物運輸公約》(簡稱《國際貨約》),參加國有南斯拉夫、土耳其,希臘、奧地利、芬蘭、聯邦德國、英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瑞典、瑞士、挪威、葡萄牙、西班牙、丹麥和盧森堡等。國際鐵路聯運協定有,1951年4月起實行的《中蘇國境鐵路協定》,1954年4月起實行的《中朝國境鐵路協定》,以及由中國、波蘭、朝鮮、蘇聯等12國參加的《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簡稱《國際貨協》)和《國際旅客聯運協定》等。國際海運合作方面,中國已與30多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海運協定和通商航海協定。為加強對外輪的管理,交通部1957年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國籍船舶進出港口管理辦法》,國務院1979年8月批准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國籍船舶管理規則》,交通部1983年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籍船舶航行長江水域管理規定》等。國際航空運輸合作方面,1958年6月中國正式參加了1929年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並同20多個國家建立了航空運輸關係。1979年中國參加了1963年8月起生效的《修改1929年10月12日在華沙簽訂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的協定書》(《海牙協定書》)(見國際航空貨物運輸公約),並同30多個國家分別簽訂了航空運輸協定。經國務院批准,中國民用航空總局還於1979年2月23日公布了《外國民用航空器飛行管理規則》。在多式聯運方面,有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中國與外國發生的國際聯運關係,主要由中國參加或批准的國際協定、條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