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是政府舉辦的實施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公益事業單位,是全省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測檢驗、科研培訓和宣傳教育的技術指導中心,直屬於廣東省衛生廳。她的前身是成立於1952年的廣東省衛生防疫站。
2000年12月28日,根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體制改革精神,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建成立,同時加掛廣東省衛生檢驗中心的牌子。
五十多年來,在“預防為主”方針指引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與支持下,我中心與全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一道共同努力,為我省衛生防病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全省先後消滅了天花、血吸蟲病、絲蟲病,持續十幾年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基本控制鼠疫、碘缺乏病、地氟病、布魯氏菌病、白喉等;兒童“四苗”接種率實現了3個85%目標,計劃免疫相應傳染病發病率大幅度下降。
在省政府、省衛生廳的重視與支持下,我中心抓住機遇,經過多年努力,中心基本建設成為一個專業齊全、設備先進、技術精良、綜合衛生防病能力較強的全省疾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導中心。目前,我中心在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流感、寄生蟲病防治、計劃免疫、保健食品和化妝品衛生檢驗、消毒管理與病媒生物防控等多個專業或領域處於全國先進水平。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職能是:負責全省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疫情報告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實驗室檢測分析與評價、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技術管理與應用研究指導。具體職責如下:
完成國家下達的重大疾病預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務,組織實施本省疾病預防控制規劃、方案,對重大疾病流行趨勢進行監測與預測預警。
組織實施全省免疫規劃方案與計劃,負責第一類疫苗的分發,開展免疫效果監測與評價;負責重大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及預防接種事故處置。
組建應急處理隊伍,指導和開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與處置。
開展病原微生物檢驗檢測及毒物與污染物的檢驗鑒定和毒理學檢驗,負責轄區內疾病預防控制實驗室質量控制。
建設省級網路信息平台,管理全省疫情及相關公共衛生信息網路。
組織開展公共衛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開展衛生學評價和干預;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組織開展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等領域危險性評價、監測和預警工作。
承擔衛生行政部門委託的衛生監督檢驗及技術仲裁工作,承擔客戶健康相關產品檢驗委託。
指導開展疾病預防及公共衛生領域相關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開展對地市(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業務指導和人員培訓;組織實施地市(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業務考核;規範指導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
參與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應用性科學研究,推廣先進技術;參與擬訂國家疾病預防及公共衛生相關法規、標準。
承擔省衛生廳交付的其它任務。
本中心內設職能科室9個和業務科所12個,具體包括:
職能科室: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應急辦、人事科、計劃財務科、行政科、科教信息科、質量技術管理科、基建科、車隊。
業務科所:流行病防治研究所、艾滋病防治研究所、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免疫規劃所、消毒殺蟲研究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微生物檢驗所、理化檢驗所、毒理實驗所、雜誌科、門診部。
主任:鄧惠鴻
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一、工作職能
1.組織實施全國和全省相關急性法定傳染病(鼠疫、霍亂、傳染病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登革熱、炭疽、細菌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猩紅熱、布魯氏菌病、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其他感染性腹瀉病)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方案中的相關工作。
2.組織實施開展相關重點急性傳染病監測。收集、分析、報告和反饋相關重點急性傳染病監測信息,預測相關重點急性傳染病的發生、流行趨勢,提出預防控制對策。對重點傳染病的發生、流行以及影響其發生、流行的因素,進行監測。
3.參與相關急性傳染病重大疫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理及其效果評價。
4.開展相關急性傳染病的健康教育、諮詢,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
5.指導、培訓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開展相關急性傳染病監測和暴發疫情的調查處理工作。
6.開展相關急性傳染病預防控制應用性研究和衛生評價,提供技術諮詢。
7.完成上級和中心交付的任務。
二、內部設置
1.傳染病防治一組:負責腸道傳染病(霍亂,細菌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除霍亂、細菌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等)、新發傳染病(瘋牛病)等相關傳染病的監測、暴發調查、預防與控制。流研所日常事務管理。
3.傳染病防治三組:負責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禽流感、SARS等),不明原因肺炎監測、預防控制、暴發調查。負責狂犬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監測與防控。
艾滋病防治研究所
一、工作職能
1.協助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省衛生廳制定、組織實施艾滋病預防控制計劃及相應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2.負責對全省艾滋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技術指導、人員培訓;
3.負責對艾滋病重大疫情的調查處理;開展艾滋病監測及相關防治技術、方法、標準、規範等的制定與研究;
4.負責對艾滋病預防控制信息的收集、統計、分析、綜合評價、疫情報告;
5.負責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品的供應與管理工作;
6.負責全省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預防與應急處理工作;
7.開展艾滋病防制科研、宣傳教育和行為干預工作;
8.負責國家\省內HIV哨點檢測、全省血液製品感染因子的監測、全國HIV初篩試劑質量評估及耐藥性監測;
9.負責對全省HIV抗體檢測實驗室進行技術指導、質量控制、檢測技術人員培訓;
10.開展相關艾滋病檢測技術、方法、標準、規範等的制定與診斷試劑的研究、承擔相關藥物效果的評價及有關的科研工作;
11.開展艾滋病病毒載量測定、CD4檢測等相關檢測;
12.完成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省衛生廳及中心臨時交付的其他工作;
二、設置
內設:流行病組 實驗室組
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
一、工作職能
1.實施寄生蟲病的控制、監測計劃,制訂相應的控制對策和措施;
2.負責寄生蟲病信息的收集、統計分析、綜合評價和疫情報告;
3.指導全省基層開展寄生蟲病的防治和技術培訓;
4.開展寄生蟲病防治的科研和宣教工作;
5.負責寄生蟲病防治藥物診斷試劑的研發與推廣。
二、設置
內設:綜合室、防治室、實驗室。
免疫規劃所
一、工作職能:
1.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和組織實施免疫規劃工作;
2.負責免疫規劃針對傳染病疫情監測和處理;
3.負責第一類疫苗的分發、免疫效果監測與評價;
4.負責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和處理;
5.組織開展免疫防病知識健康宣傳教育、業務培訓和科研工作;
6.組織承擔廣東省免疫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廣東省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診斷小組和廣東省AFP病例分類專家診斷小組的日常工作。二、設置:
內設流行病一組、流行病二組、綜合組
消毒殺蟲研究所
一、工作職能
1.負責對滅鼠、殺蟲用品進行衛生質量監測;
2.調查、掌握我省主要病媒生物的種群分佈、生態習性和季節消長情況,為病媒生物預測提供技術支撐;
3.協助愛衛辦對全省城鎮除四害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和考核鑒定;
4.負責消殺藥品的研發與推廣應用;
5.協助傳染病爆發疫情等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
6.組織開展醫療機構和托幼機構消毒質量監測;
7.開展醫院感染控制重要環節的調查,及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的調查處理;
8.協助全省鼠疫流行病調查工作並開展鼠類體外蟲媒調查工作;
9.承擔地震、洪水和冰凍等重大自然災害中衛生消毒和病媒控制的技術指導;
10.衛生昆蟲和鼠類飼養,及相關藥物抗性的監測和測試實驗。
二、內部設置
消毒組、媒介控制組
研究所
一、工作職能
1.制定和實施全省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與傷害預防控制工作的計劃,並進行專題調查 及相關科學研究,同時指導建立其監測系統、組織管理國內外合作項目及相關的交流活動;
2.組織實施全省性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專題調查;
3.負責市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與傷害防治機構人員的業務指導與培訓;
4.開展學生常見與多發病監測及與學生健康相關的科研工作;
5.完成上級機構下達的有關工作。
公共衛生研究所
一、工作職能
1. 實施有關關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相應的工作任務;
2. 負責制訂衛生相關產品監測計劃和衛生產品的檢驗受理、樣品保管、衛生學評價、檢驗報告發送;
3.參與對突發公共事件、食物中毒、違法案件的現場衛生學調查和採樣;
4.負責有關部門的專項抽檢任務;
5.開展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的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健康相關產品的人體實驗及相關的科研;
6.指導儀器生產企業實施GMP和HACCP管理體系;
7.開展對基層單位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學科相關技術的指導和培訓;
8.實施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的控制、監測計劃。
二、設置
內設:綜合組、環境衛生組、食品組、樣品受理組、報告發送組、地病組
中心儀器設備原價值約1.37億元,擁有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230餘件,其中包括:液質聯用儀、氣質聯用儀、電感藕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毛細管電泳、離子色譜儀、ICP光譜儀、多組分氣體分析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車載式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分子熒光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譜儀、紅外光譜儀、紫外分光光度儀、直接汞測定儀、總有機碳測定儀、全自動薄層色譜分析儀、快速溶劑萃取儀、全自動固相萃取儀,高壓密閉微波消解儀、二極體陣列檢測器、頂空自動進樣系統、吹掃捕集自動進樣系統、自動電位滴定儀、防晒指數測定儀、氨基酸分析儀、蛋白印跡儀、濃縮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流式細胞儀、脈衝電泳儀、遺傳分析儀、全自動病理切片系統、全自動顯微圖像分析系統、血球計數儀、快速蛋白純化儀、電位測定儀、80萬倍電子顯微鏡、熒光顯微鏡、超速離心機、高速冷凍離心機、冷凍乾燥機、生物安全櫃、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真空蒸汽高壓滅菌爐、彩色B超、心導納、X光機和業務用車等。
中心現有工作用房約2.2萬平方米,其中實驗室用房約1.2萬平方米。我中心依照"依法公正,科學求真"的質量方針和"創建人才優秀、管理科學、設備精良、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全國一流的衛生防病檢驗實驗室"的質量目標,按照ISO/IEC 1702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質量體系並確保體系的有效運行。2002年2月25日,我中心通過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評審認定。2003年被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選為八家見證實驗室之一,接受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的同行評審,獲得好評。2006年11月,我中心通過實驗室認可和國家級計量認證複評審,獲認可項目有食品和保健食品、化妝品和日化品、公共場所監測、防病檢材等13大類共826項。我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在歐美和亞太地區等50多個國家獲得承認。
我中心先後獲衛生部、農業部等認定或認可為: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機構、化妝品衛生安全性檢驗機構、衛生殺蟲劑毒理學試驗機構、農藥登記藥效試驗機構(衛生殺蟲劑)、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檢驗機構、BSL3(P3)實驗室、HIV確認實驗室、脊髓灰質炎監測實驗室等;獲省科委、省衛生廳認定或認可為SPF動物實驗室、消毒產品檢驗機構等。
中心編製326人,現有人員321人,其中博士12人,碩士50人,獲得高級技術職稱資格人員103人,中級技術職稱資格人員120人。高、中級人員佔總數的68.6%。
中心十分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積極開展了各類培訓和專題學術講座。近6年來,平均每年外派學習達100多人次,每年外派到國外/境外進修、考察學習10多人次。根據省衛生廳的部署,我中心於2004年啟動了廣東省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和應急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骨幹出國培訓項目。目前,已培養現場流行病學和實驗室檢驗技術骨幹29人。我中心是全國衛生防疫人員培訓基地和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現場培訓基地。2001年以來,每年中心面向全省各級疾控機構舉辦各類培訓班20期以上,進一步增強和提高了我省各級疾控機構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中心領導班子十分重視疾病控制與公共衛生科學研究,各專業的技術人員積極投身應用科學研究。 2001-2006年間,中心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45項。獲得科研成果獎11項。主編專著19本。發表論文近千篇。
在職人員中有5人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有90多人次在國家級、省級技術或學術專業委員會任主任委員、常務委員、委員或理事。
“寄生蟲病防治研究”和“艾滋病P3實驗室”分別為省衛生廳“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和重點實驗室,“食品安全監測檢驗科”為省衛生廳醫學特色專科,“應急病原學檢測重點實驗室”是省科技廳重點實驗室。
中心主辦的《華南預防醫學》雜誌,創刊於1960年,原刊名為《廣東衛生防疫》雜誌。2005年通過國家評審確定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並被評為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優秀期刊。
2006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新發傳染病監測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在我中心掛牌成立,該中心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我省新發傳染病監測與研究,病原微生物檢驗網路實驗室的建設,以及疾病控制專業人才的培養。
1995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
1996年通過計量認證複審。 1997年以優異成績通過衛生部評審,成為省級一等衛生防疫站;
1999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廣東省文明窗口";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省人事廳、省衛生廳、省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省直工委授予"省直系統模範文明單位"等稱號。
2000年通過國家一級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評審。
2002年通過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的評審認定和國家質監總局的計量認證複審。
2003年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省委授予"省模範基層黨組織"、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擊非典模範單位";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衛生部、人事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型肺炎先進集體";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授予"全國教科文衛體工會系統抗擊非典先進集體"。
2004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先進單位";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授予"1993年-2004年連續12年省直機關文明單位"。
2006年通過實驗室認可和國家級計量認證複評審。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鎮群賢路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