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頭鷦鶯
羽緣紅棕色的小型雜食性鳥類
褐頭鷦鶯(學名:Prinia inornata):共有10個亞種。小型鳥類,體長11-14厘米。夏羽上體灰褐色,頭頂較深,額沾棕,具一短的棕白色眉紋,飛羽褐色,羽緣紅棕色。尾長呈凸狀,外側尾羽依次向中央尾羽明顯縮短、灰褐色具不明顯的黑色亞端斑和白色端斑。下體淡皮黃白色。冬羽尾較長,上體紅棕褐色,下體淡棕色。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地帶的農田耕地、果園和村莊附近的草地和灌叢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亦見成小群。多在灌木下部和草叢中跳躍覓食,性活潑,行動敏捷。以甲蟲、螞蟻等鞘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少量蜘蛛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雜草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褐頭鷦鶯
虹膜淡褐色、橙黃色或黃褐色,上嘴褐色或黑褐色,下嘴角黃色或黃白色,腳肉色或肉紅色。
大小量度:體重♂7-11g,♀7-11g;體長♂117-148mm,♀111-152mm;嘴峰♂10-12mm,♀10-11mm;翅♂43-50.5mm,♀42-50mm;尾♂56-87mm,♀55-82mm。(註:♂雄性;♀雌性)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地帶的農田耕地、果園和村莊附近的草地和灌叢中,也棲息於溪流沿岸和沼澤邊的灌叢和植物及水草叢中。
遷徙:留鳥。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亦見成小群。多在灌木下部和草叢中跳躍覓食,性活潑,行動敏捷,一般除受驚后急速從草叢中飛起外,其他時候很少飛翔,特別是很少做長距離飛行,通常起飛后飛不多遠又落入附近草叢中,飛行呈波浪式。叫聲單調、清脆,其聲似“ze~ze~”,繁殖期間雄鳥亦常站在高的灌木枝頭鳴唱。
食性:主要以甲蟲、螞蟻等鞘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少量蜘蛛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雜草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原產地: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象牙海岸、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索托、賴比瑞亞、馬拉維、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利亞、南非、南蘇丹、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
褐頭鷦鶯分布圖
四川中部、成都、灌縣、雅安、邛崍、金堂、峨眉、南充、東部萬縣、東南部秀山、彭水、南川、重慶、南部合川、宜賓、屏山、西南部西昌、米易、鹽源、布拖,貴州北部赤水、西南部興義、安龍、南部羅甸、東南部榕江,雲南西北部、麗江、貢山、西部騰衝、盈江、保山、大理、耿馬、西南部瀾滄、西雙版納、南部墨江、元陽、東南部蒙自、馬關、東部尋甸、東北部永善、巧家、北部永仁、中部昆明、景東,以及廣西、廣東、香港、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海南島和台灣等地。
繁殖期5~7月。在中國四川發現的6個巢,其中5個為囊狀,1個為深杯形。囊狀巢主要由巴茅葉絲編織而成,巢口位於上側方,通常築在巴茅草叢和小麥叢間,距地高0.5-l.0m,巢外徑6-7cm,內徑3-5cm,高9-14cm,深5-7.5cm。杯形巢亦築在小麥叢間,距地高0.5m,巢用纖維、毛茛科植物種毛和蛛絲構成,外砌以小麥葉片,巢外徑6.5cm,內徑5cm,高7cm,深5cm。每窩產卵4-6枚,卵白色、綠色和亮藍色沾黃,被有稀疏的紅褐色或赭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卵的大小為13.7-16mm×11-12.8mm,平均14.8m×11.5mm。孵卵由雌雄鳥輪流承擔,孵化期11-12天。
褐頭鷦鶯(10亞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褐頭鷦鶯緬甸亞種 | Prinia inornata blanfordi | Walden, 1875 |
2. | 褐頭鷦鶯越南亞種 | Prinia inornata blythi | Bonaparte, 1850 |
3. | 褐頭鷦鶯華南亞種 | Prinia inornata extensicauda | Swinhoe, 1860 |
4. | 褐頭鷦鶯台灣亞種 | Prinia inornata flavirostris | Swinhoe, 1863 |
5. | 褐頭鷦鶯印西南亞種 | Prinia inornata franklinii | Blyth, 1844 |
6. | 褐頭鷦鶯尼泊爾亞種 | Prinia inornata fusca | Hodgson, 1845 |
7. | 褐頭鷦鶯泰國亞種 | Prinia inornata herberti | Baker, 1918 |
8. | 褐頭鷦鶯指名亞種 | Prinia inornata inornata | Sykes, 1832 |
9. | 褐頭鷦鶯斯里蘭卡亞種 | Prinia inornata insularis | Legge, 1879 |
10. | 褐頭鷦鶯巴基斯坦亞種 | Prinia inornata terricolor | Hume, 1874 |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