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慶鎮
上海市浦東新區轄鎮
合慶鎮由原合慶鎮和蔡路鎮合併而成,隸屬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位於浦東新區東南角,東臨長江入海口。鎮域面積41.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9.29公頃。鎮中心在北緯31°11′,東徑121°43′。
![合慶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3/m13d2a8cad9bc7a7b70f433ee63cffa6d.jpg)
合慶鎮
清雍正三年(1725年)上海縣析長人鄉置南匯縣,八團在長人鄉境域。嘉慶十年(1805年)准析上海縣高昌鄉海濱地和南匯縣長人鄉北部暨下沙八、九團地置川沙撫民廳,嘉慶十五年劃界分管,隸屬松江府,是為川沙設治之始,沿用鄉保圖和團甲制。宣統三年九月七日(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后,川沙改廳為縣,置川沙縣公署。
民國元年(1912年)實行市鄉制,城廂區改為市,其餘是長人鄉、高昌鄉、八團鄉、九團鄉、橫沙鄉等5鄉。民國十八年改市、鄉為區,合慶為第五區。民國23年建立區、鄉、保、甲制,合慶為第四區,下轄6個鄉,即奚埠鄉、合慶鄉、麟鳳鄉、青墩鄉、蔡路鄉、營房鄉,共74保、701甲。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各鄉成立維持會,歸屬上海特別市川沙公署。抗戰勝利后隸屬江蘇省第三專區川沙縣轄,並恢復區、鄉建制,合慶境內為川沙縣第四區。
1949年5月15日,川沙解放。10月,廢除舊的鄉保甲制,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川沙軍管辦事處。5月21日,成立川沙縣人民政府,下設城廂區和4個鄉鎮聯合辦事處,合慶為第三辦事處。同年底第三辦事處改為合慶區人民政府,下轄蔡路、青墩、奚家、唐家、暮紫、三凌、龍港、合慶、虹橋、小灣、暢塘、唐暮等12個鄉。
1957年,根據國務院撤區並鄉的指示,蔡路鄉轄暮紫鄉部分、三凌、蔡路、營房、青墩;合慶鄉轄共和、合慶、唐家、奚家、龍港鄉。
1958年4月18日,川沙縣屬蘇州專區,9月,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蔡路、合慶並為曙光人民公社。11月,隨川沙縣從江蘇省蘇州專區劃出,歸屬上海市。12月,人民公社範圍內各村以營、連、排建制。
1959年1月,紅旗、曙光公社合併成小灣人民公社。6月又調整人民公社規模,小灣人民公社一分為三,成為虹橋、合慶、蔡路人民公社,以下為生產大隊和小隊。
1984年,實行政、社分設,人民公社為鄉,境內為蔡路鄉和合慶鄉。
1993年1月1日,撤縣建區,鄉、村建制不變,隸屬上海市浦東新區。
1995年12月1日,合慶鄉改為合慶鎮,轄14個村;12月19日,蔡路鄉改為蔡路鎮,轄16個村。
2000年5月,“撤二建一”,建立新建制的合慶鎮。
合慶鎮位於長江入海口南側,浦東新區東部。位於浦東新區東南角,東臨長江入海口。鎮域面積41.97平方公里,鎮中心在北緯31°11′,東徑121°43′。
合慶鎮地處於北亞熱帶,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風速3.5米/秒左右,最大風速20米/秒左右,平均氣溫16.8℃,極端氣溫38.4℃,年降雨量1337毫米,年日照量1791小時。境域氣溫受海洋調節明顯,夏天晝熱夜涼,冬天日暖晚寒,冷熱變化無常,特殊高溫和低溫遭遇不多。7、8月間月平均氣溫27.5℃。據有記載的最高氣溫曾達39℃(1998年8月10日)。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3.2℃,最低氣溫曾達零下9.6℃(1963年1月25日)。11月至次年4月常有寒潮侵襲,氣溫急降,沿海氣溫略低。欽公塘以西地區,年平均氣溫16.0℃左右。
合慶鎮境內土壤由長江上游泥沙沖積而成,經過長期的淋溶、澱積、人為影響等過程,以及成陸早晚與成土年齡的相互影響和制約。土壤類型呈南北帶狀有規律地自西向東依次排列,老護塘以東、欽公塘以西成陸早,為輕黃泥,欽公塘以東成陸晚,為夾沙土及沿海鹽土,成陸時間早晚不一,土壤發育遲早不同,形成地域性差異。
合慶鎮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貌形態單一,地勢平坦,地面標高約3.7-4米左右。境內水系發達,淡水資源豐富。地下穩定水位在10米左右,河道一般水位2.5米,潛水含水層頂板埋深2-5米,厚度介於3-10米,礦化度1-3克/升,水溫12-15℃。IV承壓含水組頂板埋深150—170米,厚度30—70米,礦化度小於1克/升。
植物資源
截至2006年,藥用植物野生中藥材主要有菖蒲、白木、何首烏、麥門冬、車前子、紫花地丁、山慈菇、夏枯草、馬鞭草、白毛藤、蒲公英、穿穿活(治跌扑傷筋水煎薰洗)、青蒿、益母草(活絡調經,功效甚捷)、天仙藤、香苦草、蛇莓、枸杞、昨葉荷草(生於屋瓦上,又稱瓦花,性大寒,能解毒)、蓖麻子,澤蘭等。
動物資源
截至2006年,貝類有螺螄、黃蜆、三角帆蚌、褶紋冠蚌等。還有蝦、蟹、螃蜞等。
截至2014年,合慶鎮共轄29個行政村和6個社區。分別是向東村、前哨村、朝陽村、勤奮村、向陽村、共一村、奚家村、慶豐村、慶星村、紅星村、躍豐村、永紅村、東風村、直屬村、海塘村、建光村、勤昌村、春雷村、友誼村、青四村、青三村、大星村、蔡路村、勤益村、益民村、躍進村、華星村、勤儉村、營房村、合慶社區、蔡路社區、慶東社區、慶南社區、勝利社區、益華社區。鎮政府駐慶榮路381號。
截至2018年9月,全鎮共有29個行政村、162個村民小組,7個居委會、1個居委會籌備組。
截至2020年6月,合慶鎮共轄8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慶榮路38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310115110001 | 111 | 合慶鎮居委會 |
310115110002 | 111 | 蔡路鎮居委會 |
310115110003 | 111 | 勝利居委會 |
310115110004 | 111 | 慶南居委會 |
310115110005 | 111 | 益華居委會 |
310115110006 | 111 | 慶東居委會 |
310115110007 | 111 | 慶華居委會 |
310115110008 | 111 | 慶利居委會 |
310115110201 | 112 | 向東村村委會 |
310115110202 | 112 | 前哨村村委會 |
310115110203 | 112 | 朝陽村村委會 |
310115110204 | 112 | 勤奮村村委會 |
310115110205 | 112 | 向陽村村委會 |
310115110206 | 112 | 共一村村委會 |
310115110207 | 112 | 奚家村村委會 |
310115110208 | 111 | 慶豐村村委會 |
310115110209 | 111 | 慶星村村委會 |
310115110210 | 112 | 紅星村村委會 |
310115110212 | 112 | 躍豐村村委會 |
310115110213 | 112 | 永紅村村委會 |
310115110214 | 112 | 東風村村委會 |
310115110215 | 112 | 直屬村村委會 |
310115110216 | 112 | 海塘村村委會 |
310115110217 | 112 | 建光村村委會 |
310115110218 | 112 | 勤昌村村委會 |
310115110219 | 112 | 春雷村村委會 |
310115110220 | 112 | 友誼村村委會 |
310115110221 | 112 | 青四村村委會 |
310115110222 | 112 | 青三村村委會 |
310115110223 | 112 | 大星村村委會 |
310115110224 | 112 | 蔡路村村委會 |
310115110225 | 112 | 勤益村村委會 |
310115110226 | 112 | 益民村村委會 |
310115110227 | 112 | 躍進村村委會 |
310115110228 | 112 | 華星村村委會 |
310115110229 | 112 | 勤儉村村委會 |
310115110230 | 112 | 營房村村委會 |
若與當地實際衝突則以實際為準 |
截至2010年,合慶全鎮戶籍人口約5.6萬人,外來人口約7.6萬人。全鎮以漢族為主體民族。
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122892人。
截至2018年9月,全鎮戶籍人口6萬人,來滬人員8.1萬人。
2009年,合慶實現工業總產值104.4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14.05億元,工業企業利潤4.30億元,上繳稅金總額3.83億元。截至2009年年底,園區吸引外資項目71個,累計合同金額4.93億美元。
201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82.4億元,同比增長12.96%;全鎮稅收收入17.45億元,同比增長7.48%,財政收支4.01億元。2017年,鎮級集體經濟凈資產4.83億元,村級集體經濟凈資產8.03億元。
2002年,合慶全鎮糧田1006.9公頃,畝產628公斤,總產9485.3噸。1985年,合慶境內農業產值為686.53萬元,1990年,為1509.9萬元,比1985年增長119%;1995年,農業產值為6753萬元,2002年為8009萬元,比1995年增長18.6%,比1990年的農業產值增4.3倍。2002年6月24日,耕田面積1113.4公頃,糧田550公頃,其中種植單季晚稻466.7公頃,后季晚稻83公頃;經濟作物面積474公頃,其中大棚西瓜33.5公頃,蔬菜232.5公頃,果樹58.5公頃,苗木花卉71.8公頃,草皮5.6公頃,菌類1.2公頃,棉花1.8公頃,雜糧3.42公頃,水生類作物茭白3.7公頃,藕15.7公頃,荸薺(地力)0.86公頃,魚蟹塘54.8公頃,畜牧業用田6.6公頃,其他27.4公頃。糧經比例5:5,農業總收入8009萬元。
1962年,合慶境內有市屬工業4家,縣屬企業4家。1970年社隊辦工業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鄉辦企業有27家,工業總產值5929.4萬元,利潤1007.6萬元,職工人數6759人;隊辦企業40家,工業產值5048萬元,利潤1046.6萬元。到2002年,全鎮擁有工業企業347家。2002年三產總收入達81.2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41.15億元,佔三產的50.6%。利潤3.44億元,稅收入庫2.4億元。
截至2009年,在合慶鎮投資的國家和地區有美國、德國、瑞士、日本和台灣等十多個。其中投資額超億元的有16家。
![合慶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e/m0e9990020415060af9b48876826ba3d7.jpg)
合慶鎮
合慶鎮鎮域內水陸交通便捷,東西走向的龍東大道、華夏東路和南北走向的遠東大道、東川公路基本構築了陸路交通網,通有川合白線、滬合線、申慶線、蔡陸線、川黃線、630、川三線等專線車。距浦東國際機場8公里。水路有區級河道川楊河、隨塘河、浦東運河,總長2185公里(浦東運河貫通外高橋,與川楊河、黃浦江、長江相通)。鎮級河道20餘條,總長43.88公里。組成的水路交通網可以容納100噸位的船隻通行。
![合慶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9/m69f9826c6eed8e49b7d411f59f1d0964.jpg)
合慶鎮
合慶境內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楊斯盛在青墩首辦明新小學。宣統二年(1910年)由楊氏接辦合慶小學和慶星小學。清末共有3所小學。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有公立小學9所,私立小學8所。建國以後,教育事業迅速發展。1955年,全鎮境內共有21所小學,其中民辦學校9所。1958年中學教育開始發展起來,3所普通中學和3所農業中學相繼開班。1965年,有24所小學、3所中學和3所農中。“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小學陷入混亂狀態,教學質量嚴重下降。1978年起,調整中小學布局和領導體制,恢復升學考試製度,教學秩序日趨正常。1983年實現了農村普及小學,並初步實現了中等教育的結構改革,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方向發展。1985年,共有19所小學,125個班級,學生4356人,教師260人;2所中學,44個班級,學生2218人,教師172人。
浦東新區成立后,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全面改造薄弱學校和撤併村校,使所有的中小學基本上達到一定的辦學標準。合慶鎮於1995年被評為區教育先進鎮。1997年和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托幼工作示範鄉鎮榮譽稱號。2002年,全鎮有2所幼兒園,27個班,入園兒童946人,教師86人;有3所小學,67班,學生2612人,教職員工249人;有2所中學,54個班級,學生2457人,教職員工208人。2002年,簡易學校有4所,39個班級,學生1797人,教師57人。截至2014年,合慶鎮有2所中學,3所小學,2所幼兒園。
![合慶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3/m6382c6efc783634ba6b43c2ba6d0424a.jpg)
合慶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