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雲蓋寺的結果 展開
- 湖北省鄖縣寺廟
- 福建漳州龍海市浮宮鎮的寺廟
- 福建省惠安縣洛陽鎮寺廟
- 湖南省望城縣寺廟
- 廣東省南澳縣寺廟
- 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寺廟
雲蓋寺
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寺廟
雲蓋寺位於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始建於唐代,是一座名人云集,歷史地位與人文價值甚高的古剎。
《陝西省名勝古迹志》中的鎮安千年古剎雲蓋寺,始建於唐朝。寺名的來源:一說是在蓋正殿時忽然烏雲遮蓋,故名;一說是寺南香爐山,上有三眼天坑,下有瀑布泉,地氣噴薄沖霄,經常大霧瀰漫寺院,故名。
其寺,位於長安城南終南山支脈迷魂陣、小廟嶺下黑窯溝、西崲峪交匯處的仁邇川。三面環山,層巒疊翠,溪流潺湲,碧波蕩漾,前依樂天古洞,后托崲峪煙水,南嶂香山青煙,北坡松櫟滿山,名人名山美水,融自然景觀與人文寺觀為一體。距鎮安縣城西19公里,古通官路驛站。
其寺,東自白侍郎洞(原名乾初洞),西至石梯子火神廟,全長3500米,平均寬500米,前後修建九樓:浮屠樓、藏經樓、譯經樓、講經樓、僧侶樓、鐘樓、鼓樓、戲樓、餐飲樓。十八殿:如來佛釋迦牟尼坐正殿——大雄寶殿、彌勒佛殿、觀音菩薩殿、普提殿、接引殿、地藏王菩薩殿、大勢至菩薩殿、慈航殿、燃燈佛殿、大摩佛殿、三官殿(天官、地官、水官)、九星殿(金狼、左輔、右弼、文曲、武曲……),毗盧僧殿、前四大金剛殿(李靖、伽藍佛關羽、陳奇、鄭倫)、后四大金剛殿(莫里青、莫里宏、莫裏海、莫里壽)、韋駝殿、祖師殿、千佛殿。寺院殿堂樓閣布局嚴整,規模恢宏,實為鎮安佛教一大聖地。古時,鄂、豫、川、陝、甘諸省前來朝聖和攬勝者甚多,每年2月22日廟會期,朝供進香的僧侶、信徒多達萬人。
建寺前,據舊志載:秦王李世民南征凱旋,路過仁邇川曾題瀑布詩。嗣後,賈島、白居易二人遊憩雲蓋寺,唱和乾初洞,於是寺南又蓋起閬仙堂、破鳳台(賈、白作破風詩於其間)、漱玉台、招涼亭。自然景觀有聖燈晚照、雲蓋曉鍾、香爐峰、瀑布泉。詩人流隱,名山古剎的知名度倍增。
唐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升佛教於道教之上,下詔全國各地建佛寺,至睿宗延和元年(712),寺院十分興盛,長安薦福寺、商州大雲寺等許多寺院均建於此期。《中國古代歷史大事年表》(以下簡稱歷史大事年表)載:玄宗開元二年(714),“用宰相姚崇奏請十事之言,禁絕營造佛寺道觀,沙汰僧尼,曾令僧侶還俗為農者12000餘人。禁百官與僧尼、道士往來,禁鑄佛寫經。”雲蓋寺沙汰部分僧尼還俗。武宗會昌五年(845),“禁止佛教,毀天下寺4600餘所,還俗僧尼26萬多人。上都(長安)東都(洛陽)各留兩寺,每寺留僧30人,天下節度,觀察使治所及同、華、商、汝州各留一寺,分三等,上等留僧20人,中等10人,下等5人。”雲蓋寺為山南東道上等大寺,原來千人的雲蓋寺,先後還俗900多人。寺院保留,處於維護狀態。
《唐詩辭典·詩人年表》載: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恢復佛教。”《歷史大事年表》載:大中五年(851),“時修寺頗費財力,因加以限制,州府諸寺尚未完工者繼續修建,離州府較遠之大縣許留一寺,繼禁私度僧尼。”時乾元縣屬商州較遠之大縣,雲蓋寺得以保留維修。後來,明戶部尚書劉璣,應雲蓋寺役僧乞求口述,於嘉靖十年(1531),撰《重修鎮安縣雲蓋寺碑記》說:“寺之建在唐大中初,妙達禪師奉敕修建前後九樓十八殿。賈、白退隱豐陽之西,鄙雲蓋寺內,二公詩文往還,留連寺中。”這一記載與事實不符。賈島卒於公元843年,白居易卒於846年,如若寺之建在唐大中初,賈島、白居易已經謝世,何能留連寺中?寺建在前,此次是復修,不是新建。
雲蓋寺歷經唐安業縣,乾元縣和後漢乾佑縣,總體是存在與發展。紹興十六年(1146)金攻佔陝南,宋再割豐陽、乾佑縣予金,乾佑縣廢,雲蓋寺殘敗。明正統五年(1440),僧清潭矢願重修未竣,其徒無礙繼修,歷經20餘年竣工,恢復大殿五楹,中塑三大士(慈航菩薩、文殊、普賢),24護法、諸天旁84龕,左伽藍殿,右祖師殿,鐘樓、鼓樓煥然一新。清嘉慶至同治初年,農民起義軍王聰兒、藍大順、太平軍等,數次轉戰鎮安,與地方鄉勇激戰,使雲蓋寺建築群屢遭破壞,寺溝口附近(1958年修合作醫療站時挖出白骨幾百箱),許多殿堂毀作“萬人坑”。民國十七年,一名叫來修的和尚,再次補修廟宇。新中國建立后,寺院作了區委區公所駐地,原佛爺廟遺址尚存。原寺存明嘉靖碑、清乾隆碑、咸豐碑打亂砌了古井,現存道光碑一通。
鎮安有古剎漢石佛寺三座,較唐雲蓋寺尤早。其名,為何漢寺不及唐雲蓋寺之聞名遐邇?據史料載,原因有三:
第一,大唐皇帝下詔建寺。據清道光二十年孟夏月(1840年4月),西安府邠州教諭胡啟祥(雲蓋寺人),撰《雲蓋寺高廟碑》記:“外無可考者,惟雲蓋寺斷碑兩截,首鐫重修,大唐敕建。”《中國歷代皇帝》載:“武則天為鞏固個人女皇地位,崇信佛教,升佛教於道教之上,耗費巨萬,廣修寺院”。武則天勅命建了“安業縣”,勅命建雲蓋寺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秦王李世民、詩人賈島、白居易遊憩雲蓋寺。傳說李世民南征班師回朝時,人馬到表功鋪,秦王就地表功犒軍。繼之行軍回長安,途經雲蓋寺(官路),秦王觀瀑布泉一景,即興題詩:“東望香爐山,西觀瀑布水。飛流三千丈,奔摧數十里。”這首詩,有人懷疑來自李白的“廬山瀑布詩”,因島曾寓寺故,更名賈島。李白原作《望廬山瀑布》為“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兩首詩的區別:一是五言律,一是七言律;一是寫實,一是寫景誇張;一在江西廬山,一在陝西雲蓋寺。李世民早生於李白102年,儘管有幾個詞語雷同,但李世民絕不會抄襲李白的詩。如懷疑是後人假託,那隻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賈島:據《詩人年表》載:唐憲宗元和五年(810),賈島入長安,屢試進士不第,在京師長安城南“青門坊外野居”。《唐詩辭典》載:賈島的《暮過山村》“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蕭條桑柘外,煙火漸相親。”該刊解:秦,指今陝西南部一帶。這寫的是秦嶺山居的景色,證明賈島曾到過今鎮、柞一帶,詩作有《題安業縣》:“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無半里平。宜是老禪遙指處,只堪圖畫不堪行。”《夜宿雲蓋寺》:“床頭枕是溪邊石,井裡泉通竹里池。宿客未眠過半夜,忽聞山水到末時。”“瀑布人間應難比,銀河撲入深岩里。眼前一道電光飛,玉泉傾瀉三江水。”
白居易,在唐憲宗時任左拾遺,因諫遭貶,改任京兆府司戶參軍。母逝,回家居喪,退居下邽渭村,常出遊散步,走杜陵、過太乙、登玄都觀、游五台、過終南山。在雲蓋寺的詩作有:其一、“長老何方去,下山化瓦梁。分明雲蓋寺,那須瓦與梁。願言體托缽,施主是穹蒼。雲遮菩薩頂,瓦蓋眾僧堂。”其二、“此水緣何至,接竹引清泉。春夏長如此,秋冬總一般。此寺何年建,問僧僧不知。階前折芳草,拂塵讀古詩。既言招涼亭,何須用扇搧。西川十樣錦,添色花更新。”其三、“夏禹偏能治九州,此波不敢不東流。小水豈逐群波退,流在峰尖最上頭。”其四、“不到千山住,那知六月寒。招涼亭子里,早訝客衣單。”
第三、雲蓋寺,為邑之一大勝境。雲蓋寺不僅是皇上敕建的著名寺院,也是一座環境優美、景色幽雅的佛寺園林。碑載:雲蓋寺古剎多僧居終南奧區,亦桃源仙境之地。她集名人女皇、秦王、詩人賈、白,寺觀殿、堂、樓、閣,自然山、水、石、洞於一體,素有南山神秀之區之美稱。面對巉岩壁立,樂天古洞,洞中有洞,洞深數十里,北通紫橋寨,上通仁邇寨。洞中鍾乳,雲石千奇百態,星羅棋布。次有“崲峪煙水兩岸山猿隨聲遠,迷魂陣里幾群羚牛撲面來”的絕景,吸引了廣大遊客來此觀賞,或吟唱詠和,留下了不少詩篇和感人事迹。
北宋嘉佑六年(1061)乾佑縣令王衢曾題乾初洞詩一首刻於門:“宮址漫生草,洞門低枕泉。廢興人目擊,何處是神仙。”同年十月,縣令王衢同縣尉宋德元同游侍郎洞,題詩一首:“山腹倚空生石廣,奸臣曾此炫燈光。廟靈天監無容惡,燈滅奸臣亦自忘。”嘉佑七年(1062)刻於石。
明嘉靖戶部尚書劉璣(咸寧人),在撰《重修鎮安縣雲蓋寺碑記》稱:“游終南,必過雲蓋寺,游雲蓋寺,必尋白侍郎洞,則未知寺中人,尚有賈閬仙者棲隱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