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同江市東北部八岔鄉境內西部2公里處,為黑龍江衝擊下的自然島嶼。由黑瞎子島、男女島等幾個島嶼和黑龍江部份水域及三角泡等組成。保護區仍保留原始風貌,無任何污染,環境優美,風景怡人,具有天然的旅遊資源,區內有野生動物200餘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黑熊、鹿、黑琴鳥。主要保護動物是區內的水生、濕生、陸棲生物,屬內地濕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

介紹


八岔島自然保護區於1999年10月同江市人民政府同政[1999]8號文件批准建立。
2000年佳木斯市政府佳政發 [2000]32號文件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1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黑政[2001]12號文件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6日國務院以國辦發[2003]54號文件正式批准八岔島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東經133°40′至134°01′,北緯48°08′至48°18′。總面積為32104公頃,核心區為9011公頃,緩衝區為6450公頃,實驗區為16553公頃。
該自然保護區內島嶼重多,泡沼星羅棋布,濕地發育良好,類型多樣,保護區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2℃,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共有野生動物295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如丹頂鶴東方白鸛等;野生植物有593種,如野大豆黃芪等。該自然保護區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基因庫,同時,還擁有豐富的景觀資源以及赫哲族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內外科研機構考察研究三江平原濕地的典型基地。

生物資源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八岔島自然保護區共有維管束植物593種,其中蕨類植物22種,隸屬10科,14屬;種子植物571種,隸屬94科,292屬,有國家珍稀瀕危植物1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大馬哈、銀鮭魚、細鱗魚,、哲羅魚等珍稀魚類;大型脊椎動物豹、梅花鹿、原麝;東方白鸛、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丹頂鶴、中華秋沙鴨等鳥類。二類保護動物有棕熊、黑熊、水獺、猞獅、雪兔駝鹿等種。
保護區位於候鳥遷徙的國際性通道上,每年4月初至5月上旬都有大量候鳥從南方飛到這裡或途經、遷徙至俄羅斯、日本等國。作為鳥類重要繁殖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發現東方白鸛、白尾海雕、蒼鷺、丹頂鶴、大天鵝白枕鶴鸕鶿野鴨等二十多種數以萬計的國家一、二級珍稀鳥類在這裡棲息繁衍。
豐富的物種蘊育著難以記數的遺傳基因。這些遺傳信息的總和構成了保護區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尤其是栽培或馴養物種的野生近緣種,如野鯉、野大豆等,是重要的種質資源庫。

歷史沿革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69年7月8日在這個島嶼上曾經發生過一次邊界武裝衝突,一艘前蘇聯的船艇被中國民兵擊沉。
1969年7月9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右上角全文刊登了一份中國外交部給蘇聯駐華使館的照會,對蘇聯政府指使蘇邊防軍在當日入侵中國領土八岔島地區挑起武裝衝突,向蘇聯政府提出強烈抗議。中國的照會簡略敘述了事件經過:“1969年7月8日上午8時30分,蘇聯邊防部隊乘坐兩艘船艇,侵入中國黑龍江省撫遠縣境內、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中國領土八岔島地區,8時40分上島,並且毫無道理地向正在島上生產的中國居民和民兵開槍射擊。中國民兵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進行自衛還擊,把入侵者趕出中國領土。10時40分,蘇聯炮艇一艘侵入八岔島附近地區,向該島進行瘋狂射擊。16時20分,蘇聯炮艇兩艘又侵入上述地區,蘇邊防軍並上島將民房燒毀。11時20分到16時20分,飛機6架次侵入該島和中國岸上八岔村上空低空盤旋,進行威脅。”
蘇聯方面也在1969年7月8日當天向中國遞交照會,就“一批武裝的中國人”“侵入蘇聯國境”,“隱蔽”在八岔島的“蘇聯部分”,向蘇聯河運人員進行“武裝襲擊”一事,向中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1969年7月9日莫斯科時間10點47分,塔斯社稱“中國的農民”是“根據雙方的協議被准許在這個俄國的島從事耕種”的;
過了一個多小時,塔斯社改稱“中國的農民”是“根據雙方的協議被准許在這個島的俄國部分從事耕種”的,和蘇聯的抗議照會對該島歸屬問題的口徑保持了一致。無論是蘇聯方面的抗議照會還是塔斯社的消息,實際上都承認在八岔島上和蘇聯人員發生武裝衝突的中國人不是中國邊防軍,而是“一批武裝的”“中國的農民”,和中國政府聲明中描述的進行自衛反擊的“居民和民兵”的身份一致,事實上這批武裝的中國農民中有不少是知青。
由於是3月珍寶島中蘇激戰以來中蘇間又一次武裝衝突,震驚海外。不僅當時中國的好友阿爾巴尼亞的《人民之聲報》、《團結報》等發表了譴責“蘇修新沙皇”侵犯中國八岔島地區的新罪行的文章,西方記者也開始打聽衝突的規模和事態發展的新動向,因為中蘇雙方在事發當天就一個以前未提起過的島嶼上的衝突互發抗議照會,在1969年的中蘇外交交涉中也是極其罕見的。迅速的反應充分表明了事態的嚴重性。
八岔島事件中的知青民兵代表雖然曾經作為英雄在群眾大會上宣講過和蘇軍鬥爭的事迹,因為種種原因後來就不再提起大肆宣傳。

管理狀況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1999年建立以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建立了八岔島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佳木斯市和同江市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強化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先後為保護區購置了日產雅馬哈機器一台,美國產14馬力橡皮舟一艘,配備2020吉普車一輛,照相機一部,汽油發電機一部,85馬力快艇一台,攝像機一部,觀察哨三處,風力發電機一部,建立了面積170平方米的生態監測站。同江市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強八岔島自然保護區管理的若干規定》,成立了專項執法行動小組,加大對保護區的管理和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對保護區的破壞行為,完成了自然保護區土地確權、劃界、立標等項基礎建設工作,八岔島自然保護區正逐步邁向規範化管理的軌道。
保護區已經初步建立野生動物監測體系。針對區域內鳥群種類多、分佈廣的特點,組織人員為其進行人工築巢,同時在鳥類棲息聚集的泡沼、濕地開闢了繁殖區,建立了管理檔案,方便了候鳥的正常繁衍。由於對八岔島自然保護區鳥類資源保護措施的不斷加強,島上的鳥類數量和種類都有所增加。東方白鸛、白尾海雕、蒼鷺、丹頂鶴、大天鵝、白枕鶴、鸕鶿、野鴨等二十餘種數以萬計國家一、二級珍稀鳥類棲息在這裡。
2007年,保護區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巴斯達克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簽訂了協議,並向國家申報了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既“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退化濕地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發展規劃


八岔島自然保護區建設是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於其主要保護對象在中國乃至全球具有極高的科學、文化和經濟價值,因而在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就地保護方面作用更為顯著。隨著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的興起和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中國的自然保護區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到1997年底,中國共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926個,總面積達7697.90萬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7.64%,初步形成了一個布局基本合理、類型齊全、分佈廣泛的自然保護區網路,對保護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和其它自然資源及自然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現有的自然保護區的數量、面積和管理狀況同中國擁有的生物多樣性和各類自然資源的豐富程度相比,是遠不相適應的。從加強中國生態環境建設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出發,有必要在加強現有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的同時,新建一批自然保護區。
八岔島自然保護區以動物與草甸、植物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儘管八岔島自然保護區發展速度較快,但一些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生物,如大馬哈、銀鮭魚、細鱗魚,、哲羅魚等珍稀魚類仍未能得到有效保護。
八岔島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是:以強化監督管理和建立示範自然保護區為目的,從搶救性保護的需要出發,在加強已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建立一批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規劃期末,在中國範圍內建立起一批基礎設施完善並在管理方面具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而促進中國自然保護區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