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帕拉

烏干達的首都

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是東非歷史較悠久的城市,15世紀后,這裡是布干達王國的都城,“坎帕拉”一詞在當地語的意思是“小羚羊之地”,據傳說原是布干達國王放牧羊群的地方,臨近赤道,但因地勢較高,氣候並不炎熱,南部毗鄰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城市由40多個山頭組成,其中大山頭有7個,中間稍平,是市中心主要街道和商業區,市內樹木蔥鬱、景色秀麗,街道依山勢起伏而建,是非洲著名旅遊城市之一。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337名。

簡介


坎帕拉是全國最大的城市,烏干達區首府。該市在1890年建立的一座城堡周圍發展起來,位於國境中南部高地上,坐落在維多利亞湖北岸,城區距離湖岸僅11公里。全城建在7個山頭上,海拔1190米,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雖然臨近赤道,因地勢較高,氣候並不炎熱。維多利亞湖碧波蕩漾,岸邊棕櫚樹搖曳。城區建築雄偉,街道寬闊,樹木蔥鬱,鮮花盛開,景色秀麗,是非洲的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來到這裡旅遊、觀光、度假、避暑的人很多。市區主要分佈在七座小丘上,街道依地勢起伏上下。坎帕拉被稱為烏干達的縮影,烏干達因是“東非高原水鄉”而被人們稱為“非洲的明珠”,而坎帕拉則又被人們稱為“明珠中的明珠”。
坎帕拉市中心鳥瞰
坎帕拉市中心鳥瞰
在當地民族語言里,“坎帕拉”有“羚羊山”的意思。據說,最初這裡是一片荒山,山上長滿了茂盛的牧草,許多動物在這裡自由生存,尤以羚羊的數目為最多,這些羚羊時常成群從這座山跑到那座山,故稱為“羚羊山”,或“羚羊之地”。坎帕拉曾是歷史上著名的烏干達王國(也稱布干達王國)的王宮所在地,傳說烏干達王國國王經常在閑暇時在這裡放牧羊群尋樂。歷史名城,曾為布干達王國都城,1890年為英國東非公司總部所在地,現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有紡織、水泥、製糖、機修、化工等小型工業,棉花、咖啡貿易頗盛,全國公路樞紐,鐵路東通肯亞蒙巴薩港,是對外聯繫主要通道,城東10公里有外港貝爾港,有國際航空站,有1922年創建的馬克累累大學、工學院等高等學校,博物館內富藏古物,宮殿廟宇建築宏麗,為遊覽勝地。

地理


坎帕拉是一個赤道線上的高原城市,地處北緯0°19″海拔 1190 米,坎帕拉在非洲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的北面,距湖岸只有 11 公里。
標準時區:+3 時區 UTC/GMT +3 個小時。
經緯度:緯度:北緯0°19’;經度:東經32°35’。
電話區號:國家區號:+256(烏干達)地區區號:41。

資源


維多利亞湖是著名的旅遊區,湖中河馬、鱷魚在水中嬉鬧,岸邊大象、犀牛蹣跚而行,坐汽艇泛遊維多利亞湖,可見識到動物世界里的稀客,令人大飽眼福。
馬凱雷雷大學是東非著名的高等學府,烏干達國家博物館藏品豐富,國家劇院建築宏偉,國立圖書館藏品頗豐,坎帕拉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坎帕拉的工業生產佔全國第二位,主要有農產品加工、紡織、水泥、製糖、機修、日用化工等。全國大公司的總部大多設在這裡。

歷史


烏干達王國時期

坎帕拉是非洲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從公元10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是烏干達歷史上統一的強盛的烏干達王國(今稱布干達王國)時期,坎帕拉一直是烏干達王國的都城。

1960年獨立后

坎帕拉
坎帕拉
坎帕拉曾經在1890年到1905年淪為英國殖民統治的據點。自烏干達於1960年獨立以來,坎帕拉的城市建設不斷得到發展,成為烏干達全國政治、經濟、商業、交通和文化中心。

特產


坎帕拉喜來登飯店
坎帕拉喜來登飯店
芭蕉樹
芭蕉樹
在非洲,坎帕拉還有“芭蕉城”的稱號,這是因為坎帕拉大街上到處都是綠色的芭蕉樹,而且種類繁多,姿態各異,莖粗葉闊。當地人十分喜愛這種用作廣泛的芭蕉樹。芭蕉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在炎熱的非洲地區,新苗出土后,生長得很快,只須稍稍加以管理,一年四季都可以收穫。芭蕉一般不能生吃,可以烤熟或者燉熟后吃,也可以曬乾后磨成粉,製成甜糕、蜂糕蒸糕或點心等,是當地居民的一種主要食糖之一。坎帕拉居民常用芭蕉釀成啤酒或者燒酒,用於招待賓客,用芭蕉葉包裝米、豆、咖啡、甘薯、煙草、鹽、蛋品封凍地還可以用來編織盤子、帽子、涼鞋以及母親下地勞動時安置小孩子的帳篷等。大雨滂沱之時,許多人手撐著巨大的芭蕉葉安然行路。青翠整潔的芭蕉樹,還可起到凈化城市空氣、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芭蕉樹同高大的棕櫚樹、濃密的芒果樹、芳香的花森林、大片的草坪交織在一起,將坎帕拉裝扮成了一座空氣清新、蒼翠似海、絢麗多姿、風景秀麗的熱帶城市。在坎帕拉,大街小巷,芭蕉樹競相生長,棵棵莖高葉密,濃蔭如蓋,而且姿態婀娜,亭亭玉立,招人喜愛。

旅遊


坎帕拉的卡扎菲國家清真寺
坎帕拉的卡扎菲國家清真寺
雖然烏干達是非洲東部橫跨赤道的內陸熱帶國家,但因坎帕拉地勢較高,因而氣候涼爽,終年如春,花木爭艷,綠草似茵,宛如一座山嶽花園。一幢幢設計新穎、風格各異的現代化建築物依山勢而立,層層掩映在片片翠綠之中。站在全城最高的克洛洛山的頂端,眺望四周,城市自然景觀盡收眼底。宏偉壯觀的議會大廈、國際會議中心和政府各機關辦公大樓,整齊地散落在納卡塞羅山上,近處山腳下的烏干達國家博物館、獨立廣場、獨立紀念碑等歷歷在目。東南郊的維多利亞湖,水域寬闊、波平似鏡,帆影點點;湖濱山坡上森林茂密,棟棟非洲式別墅坐落其間,環境幽雅;山腳下有草坪、高爾夫球場等,是散步、健身的理想地方。坎帕拉正是以它那悠久的歷史、絢麗的風光和眾多的名勝古迹而成為非洲的一處旅遊勝地。
坎帕拉城內歷史文物遺跡很多。在各個山頭上,迄今仍然保留著建築雄偉的古代宮殿、寺廟、教堂、陵墓等。建於1913年的聖保羅大教堂,為基督教新教的教堂,是一座紅色穹頂的建築物,坐落在納米倫貝山頭,宏偉壯觀。建於1925年的盧巴加教堂,為羅馬天主教徒的祈禱場所,整體為白色建築,坐落在基本利山頭上,巍峨典雅。此外還有卡蘇比山上的卡蘇比陵墓、麥克勒里山上的麥克勒里學院、恩薩姆比亞教堂以及一些印度的寺廟等。這些古代歷史文化躍起,已經成為坎帕拉悠久歷史的見證,也使坎帕拉在充滿現代化色彩中保持著古香古色的風格。

教育


學校

有小學308所,中學36所,教師培訓學校3所,城市西部坐落著東非地區最早建立的麥克雷雷大學(Makerere University),現在校生約30,000人,烏許多政要和社會名人均畢業於此。此外還有1所私立大學,即坎帕拉大學(Kampala University)。

城市名校

麥莎電影學校: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一所電影學校。不僅幫助許多東非人圓了電影夢,還為非洲電影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個平台。位於坎帕拉的一所電影學校名叫“麥莎”。在斯瓦希里語中“麥莎”就是“生活”的意思。學校里的學生來自烏干達、肯亞、坦尚尼亞和盧安達等東非國家,老師則來自世界各地。“麥莎”的創建者是曾經指導過《季風婚禮》的印度著名導演米拉·奈爾。自從2004年創建以來,“麥莎”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來自非洲本土的電影工作者。

交通


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一種叫做波達波達的摩托計程車成為這個城市的交通標誌。坎帕拉的摩托車很多,且主要用於摩的用途。但是需要糾正的是波達波達(bodaboda)不是指的某一摩托車的品牌,而是對整個摩托車的泛稱。其來由是對起初的(80年代)穿梭於肯亞與烏干達邊境(border)的自行車的稱謂,由於當時的交通落後,沒有其他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徒步行走,當時這些自行車主要用來作為的士服務,當騎自行車的人要載客拉客時,就吆喝border,border,慢慢的就簡化成bodaboda。後來摩托車的市場引入慢慢的代替了自行車,就有了bodaboda的稱謂。

飲食


飲食愛好上有如下特點:①注重講究豐富多彩,注重菜肴味美適口。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辣味道。③主食慣以飯蕉為主食,也樂於品嘗面類食品。④副食愛吃魚、牛肉、羊肉、雞、蛋類等;蔬菜喜歡辣椒、黃瓜、茄子、西紅柿、豆類等;調料愛用椰子油棕櫚油、花生醬、辣椒汁、丁香、玉果、咖喱等。⑤製法對燒、煎、炒、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肴偏愛。⑥中餐喜愛中國的粵菜、京菜、川菜。⑦菜譜很欣賞大拼盤、紅燒雞塊、咖喱牛肉、鍋裡脊、干燒鮮魚、扒牛肉條、冬瓜盅拔絲香蕉宮保雞丁手抓羊肉等風味菜肴。⑧水酒喜歡喝啤酒,飲料愛喝咖啡、可可、椰子汁、汽水等,也喜歡飲綠茶。⑨果品愛吃木瓜、芒果、香蕉等水果;乾果愛吃花生米、腰果等。

城市榮譽


全球避暑名城榜已是十四個年度(2007-2020)連續發布,【形象點睛:尼羅源頭】目的地:烏干達/坎帕拉入選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榜單。
2020年12月8日,位居全球經濟競爭力榜單第622位,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榜單第660位。
2020年,入選《2020年全球城市500強》,排名第33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