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載漪

清朝宗室端郡王

愛新覺羅·載漪(1856年8月26日-1922年11月24日),清朝宗室,道光帝旻寧之孫,惇親王奕誴之子,後過繼瑞敏郡王奕志(嘉慶帝四子瑞親王綿忻子)為嗣,三十八歲襲封端郡王,義和團事變禍首之一。

義和團事變后,在八國聯軍的禍首名單上。1902年清政府下令將載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1917年借張勳復辟之機,才重獲自由。

1922年去世。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愛新覺羅·載漪
愛新覺羅·載漪
咸豐六年(1856年),載漪出生,他少年時不讀書,剛愎自用。
咸豐十年(1860年),過繼給瑞親王綿忻為孫,襲貝勒爵位。
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漪加郡王銜。
光緒十九年(1893年),授御前大臣。
光緒二十年(1894年),封瑞郡王,其妻為慈禧太后之侄女。

庚子禍首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慈禧冊立載漪的十五歲兒子愛新覺羅·溥儁為大阿哥,計劃廢黜光緒帝,改立溥儁為皇帝,準備在1900年元旦舉行儀式,但溥儁不獲外國公使承認,慈禧被迫停止廢立計劃。
義和團運動中,與庄親王載勛等利用義和團排外,力主慈禧對外宣戰。慈禧開始時並不認可,載漪等於是頻頻入奏慈禧,極力稱讚義和團能御槍炮之法術甚靈,慈禧“因召入面試,於是太后亦信矣”。載漪乃在其所統率的虎神營練習義和拳術,成為北京軍民學習此術的最早者。隨後,載漪又在其王邸設立神壇,朝夕必拜。
徠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載漪及其黨羽彼此配合,進一步採取了一系列具體行動,以期達到他們的目的。4月10日,調董福祥甘軍從南苑進駐北京城,作為撫拳滅洋、助長聲威的依靠。同日取得了管理總理衙門大權,其黨羽啟秀、溥興等也一齊進入總理衙門行走。慈禧又以“載漪、奕劻徐桐、崇綺主兵事,有請無不從”,一時間,載漪幾乎集軍權、政務和外交權於一身,權勢赫赫,恣意行事。於是,在載漪、剛毅的主持下,義和團大舉進入北京城。5月英、法、德、俄、美、日、意、奧八國組成聯軍,從渤海灣登陸,鎮壓義和團。
八國聯軍攻陷了大沽口,局勢發生急劇的變化。載漪偽造了一份列強給清政府的外交詔令。慈禧聽了這個消息,勃然大怒,馬上召集御前會議,下詔宣撫國民,於6月20日正式向列強“宣戰”。為了表示決心,慈禧下令將主“剿”的徐用儀、立山、聯元等人斬首。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隨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被任命為軍機大臣,不久罷免。

流亡歲月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與聯軍議和時,被指為“首禍”要求懲辦。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下令將載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伊犁。由於“太后實陰縱之”,載漪並“未永戍新疆”,載漪及其家屬流亡地西安,初依蒙古阿拉善王居住。
宣統元年(1909年)其,福晉病殘,偕溥儁移住蘭州。
辛亥革命以後,載漪貧窘更甚,,袁世凱“每月予以二百金,以濟其困”。袁世凱死後,貧窮更甚,溥儁及其長媳均在蘭州去世。載漪也是返回北京,靠親友接濟度日。
1917年,借張勳復辟之機,載漪才重獲自由,直至1922年去世。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生父愛新覺羅·奕誴道光帝五子,祥妃鈕祜祿氏所生,後過繼綿愷,為惇勤親王。京城民間稱為小五爺。
養父愛新覺羅·奕約瑞敏郡王,瑞親王愛新覺羅·綿忻之子
長兄愛新覺羅·載濂
次兄愛新覺羅·載漪載漪后承繼瑞郡王奕志(原名奕約)為嗣,襲貝勒,後晉封為端郡王
三弟愛新覺羅·載瀾封輔國公,也是義和團事變禍首
四弟愛新覺羅·載瀛
五弟愛新覺羅·載津
堂弟愛新覺羅·載湉兩人又是連襟關係
妻子葉赫那拉·桂祥慈禧太后的二弟的三女
兒子愛新覺羅·溥儁1900年初,慈禧太后欲廢光緒帝,立其子溥儁為大阿哥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慈禧:①包藏禍心,凱翩非望,反覆狡詐。②拳匪之亂,肇釁列邦……推究變端,載漪實為禍首。
康有為:那拉后、端王、慶王、榮祿、剛毅、趙舒翹,此六人者結通團匪,以戕殺西人,欲拳之平,非去主使拳匪、任用拳匪之人不可。
陳夔龍:①少不讀書,剛愎自用。②愚而不學,驕盈特甚。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代電影、電視劇飾演者
1963年《北京55日》羅伯特·赫普曼
1975年傾國傾城姜南
1976年《八國聯軍》劉維斌
1992年《滿清十三皇朝》江圖
1995年《慈禧西行》江庚辰
1998年《日落紫禁城》魯非
1998年《歡喜游龍》馬子俊
2005年《大阿哥溥儁》孫承志
2007年《庚子風雲》侯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