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病毒病
西葫蘆病毒病
為害作物:除西葫蘆外,還為害南瓜、筍瓜、甜瓜、西瓜、冬瓜等瓜類蔬菜。
為害癥狀:植株上部葉片沿葉脈失綠,並出現黃綠斑點,漸漸全株黃化,葉片皺縮向下捲曲,節間短,植株矮化。枯死株後期花冠扭曲畸形,大部不能結瓜或瓜小而畸形。或苗期4~5片葉時開始發病,新葉表現明脈,有褪色斑點,繼而花葉,有深綠色皰斑,重病株頂葉畸形雞爪狀,病株矮化,不結瓜或瓜表面有環狀斑或綠色斑駁,皺縮、畸形。
西葫蘆病毒病又稱花葉病,主要是由黃瓜花葉病毒、甜瓜花葉病毒、西葫蘆花葉病毒、南瓜花葉病毒、煙草環斑病毒等單獨或複合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西葫蘆上的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病狀有花葉型、黃化皺縮型兩種,有時同一病株上兩種類型同時出現。
西葫蘆病毒病是日光溫室西葫蘆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程度呈加重趨勢,重病田減產30%以上。在西葫蘆生長發育的整個過程中,危害最大的就是西葫蘆病毒病,該病一般在9-10月發生,會造成50%左右的減產,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絕產絕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西葫蘆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選用抗(耐)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最後再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分類屬性:黃瓜花葉病毒(CMV)、甜瓜花葉病毒(MMV)、西瓜花葉病毒(WMV)等多種病毒
分佈區域:全國
西葫蘆病毒病
葉片發病後出現淡黃色不明顯病斑紋,后變為深淡不均的花葉病斑。有的新生葉沿葉脈出現濃綠色隆起皺紋,或出現葉片變小、裂片、黃化等癥狀,嚴重時植株死亡。瓜受病毒危害后,瓜面出現花斑或凹凸不平的瘤狀物,瓜畸形。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病狀有花葉型、黃化皺縮型兩種,有時同一病株上兩種類型同時出現。花葉型在嫩葉上出現明脈及褪綠斑點,后表現為花葉,嚴重時頂葉呈雞爪狀。發病早的植株可引起全株萎蔫,不結瓜或果實畸形。黃化皺縮型表現為植株上部葉片沿葉脈失綠,有濃綠色皺紋,繼而葉片黃化,皺縮下卷,或出現小葉、蕨葉,植株節間縮短、矮化。病株後期花冠扭曲畸形、色深,雌蕊柱頭變短、扭曲,不結瓜或果實小,果面出現暗綠斑點、條斑或凹凸不平的瘤狀物,中後期有的病瓜脫落,嚴重時枯死。
西葫蘆病毒病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CMV)、西瓜花葉病毒(WMV)、南瓜花葉病毒(SqMV)、甜瓜花葉病毒(MMV)等單獨或複合侵染引起。此外,也還有少數煙草環斑病毒(TRSV)、煙草花葉病毒(TMV)、蕪菁花葉病毒(TuMV)和馬鈴薯Y病毒,主要藉助蚜蟲和汁液傳毒。通常高溫乾旱日照強的天氣有利於發病,管理粗放、肥水供應失調的田塊易發病。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已知抗耐病毒病的品種:早青雜交一代西葫蘆(山西,中抗)、黑皮西葫蘆(山西、中抗)、外引黑皮西葫蘆(廣州、耐病)。此外,天津25號、邯鄲西葫蘆、東北0706角瓜也表現耐病。
黃瓜花葉病毒:屬於黃瓜花葉病毒組。病毒粒體為球形,直徑28-35納米,致死溫度60-70℃,體外保毒期3-4天。寄主範圍很廣,可侵染葫蘆科、十字花科、豆科、藜科、茄科、菊科等45科124種植物,但株系間有差異。在西葫蘆、筍瓜、南瓜上引起黃化皺縮或系統枯斑。
甜瓜花葉病毒:甜瓜花葉病毒寄主範圍較窄,只侵染葫蘆科植物,鈍化溫度60-62℃,稀釋限點2500-3000倍,體外存活3-11天。
西葫蘆花葉病毒:鈍化溫度約為60-65℃,體外存活期為20 天(20-22℃)。
南瓜花葉病毒:在分類上屬單鏈正鏈RNA病毒的豇豆花葉病毒科、豇豆花葉病毒屬。病毒粒體球形,直徑230納米,致死溫度70-75℃,體外保毒期7天以上。可侵染葫蘆科、豆科,芹菜屬等植物。
煙草環斑病毒:病毒粒體球形,直徑28納米,外有稜角,有60個結構亞單位。TRSV核酸為單鏈RNA。有2個主要的RNA分子即:RNA-1、RNA-2,分子量分別為2730000、1340 000。沉降係數RNA-1為32S;RNA-2為24S。TRSV以單個或群體的粒體存在於煙草枝條頂端原始細胞核、細胞質、液泡中;在馬鈴薯表皮細胞、大豆葉細胞內。菜豆根尖中、大豆種子細胞壁上、煙草分生組織細胞內可看到成批的病毒粒體,包在微管中常與胞間連絲有聯繫,而大豆的維管束鞘、花粉壁內壁、生殖細胞壁和細胞質、珠被、珠心、胚囊壁和大配子體細胞內有聚集的病毒粒體內含體:在普通煙、黃花煙、心葉煙的病斑區細胞,或在第1-2個壞死環內,產生均一的球狀、卵形、結晶狀、非結晶形內含體,用番紅染色鮮艷清晰,這些內含體為病細胞原生質的合成與積聚,逐漸聚結在核的周圍,無被膜。
黃瓜花葉病毒、甜瓜花葉病毒均可在宿根性雜草、菠菜、芹菜等寄主上越冬,通過汁液磨擦和蚜蟲傳毒侵染。此外,甜瓜花葉病毒還可通過帶毒的種子傳播,煙草環斑病毒以汁液或經線蟲傳播。一般高溫乾旱,日照強或乾旱缺水、缺肥、管理粗放的田塊發病重。
西葫蘆病毒病的表現癥狀
(1)選用抗病品種 邯鄲西葫蘆、天津25號等品種較抗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
(2)坐瓜前採用小弓子簡易覆膜栽培,可防病早熟。
(3)及時防治蚜蟲、線蟲:蚜蟲遷飛期苗床應即時噴葯殺滅,做到帶葯定植。此外,及時清潔田園,剷除雜草,可減輕病害。
(4)預防方案:
1.無病田無病瓜採種,與非瓜類作物實行3年輪作。
2.種子處理。為消滅種子上攜帶的病毒,可行種子處理。溫湯浸種:把種子放在5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15-30分鐘。乾熱消毒:把乾燥的種子放在恆溫箱中,保持75℃的條件,處理72小時。
3.土地選擇。應避免連作,深翻,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定植前噴施免深耕土壤調理劑200克/畝,促使深層土壤疏鬆通透,有利根系生長發育。
4.育苗。苗期溫度應適宜,徒長苗易感病。移植時少傷根,可促進緩苗,減少發病。
5.田間管理。定植時,選用無病壯苗,淘汰病、弱苗。在整枝打杈、採收等田間操作時,應經常用肥皂水洗手消毒,盡量減少人為的汁液傳播。煙草有病毒,吸煙者禁入。及時清潔田園,拔除病株。病株應深埋或燒毀,減少病源。定植緩苗后,勿過度蹲苗。高溫乾旱季節應適當小水勤澆,保持田間濕潤,降低地溫。分期追肥,增施磷、鉀肥,每20天噴施天然芸薹素的萬分之一液,可提高植株抗病力。
西葫蘆病毒病的表現癥狀
藥劑防治最常見,噴施化學藥劑主要有3種作用:一是殺滅蚜蟲和白粉虱等病害傳播的媒介,防止病害蔓延;二是殺滅西葫蘆病毒病的病原,減輕病害發病癥狀;三是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殺滅蚜蟲和白粉虱的藥劑要儘早噴施,可於西葫蘆定植后,在地表及田塊四周噴灑殺蟲劑,一般選用阿克泰水分散粒劑,使用時要對水稀釋。此外,50%吡蚜酮殺蟲效果也很好。殺滅西葫蘆病毒病病原的藥劑要及時噴施,否則效果不佳,要在發病初期,病害還沒大面積蔓延之前使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800倍液對患病植株進行噴施,每周用藥1次,連續噴葯3-4周能有效殺滅病毒,緩解病害癥狀。提高西葫蘆植株的抗病性可用植保素7500倍液,或愛多收6000倍液,在發病初期對所有西葫蘆植株進行噴施,以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
病毒可在日光溫室瓜類、茄果類、菠菜、芹菜等多種蔬菜和雜草寄主上越冬。通過蚜蟲、粉虱等害蟲和農事操作時汁液摩擦傳播侵染。種子也可帶毒傳播。
西葫蘆病毒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種子帶毒傳染;二是帶病毒的蚜蟲、灰飛虱等傳染;三是田間作業時與感病植株接觸后,再與無病植株接觸,無病植株被感染。另外,在強日照、高溫、高濕或是嚴重乾旱的自然環境里病害蔓延迅速。種子不帶毒,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上越冬,靠蚜蟲和汁液接觸傳毒。
種子自身攜帶病毒:西葫蘆種子在播種前,如果沒有經過消毒處理就直接播種,那麼種子自身就極有可能攜帶病毒,成為西葫蘆病毒病的初侵染源。
肥料、土壤中含有病毒:現代農業提倡少用化肥,多用農家肥。但在使用農家肥時,如果盲目施肥,用到沒有經過腐熟的肥料,就可能會攜帶病毒,並隨著肥料的施入,侵染到西葫蘆植株中。如果選用上年度出現西葫蘆病毒病的地塊種植西葫蘆,並且種植前沒有對種植地塊進行滅菌處理,那麼土壤中會有上年度殘留的病株,這些病株上的病毒找到新的寄主后便會繼續侵染新的植株。
昆蟲傳播:西葫蘆病毒病的傳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蚜蟲和白粉虱的介入,通過它們的飛行,可以將西葫蘆病毒病的病原傳至健康的植株上,造成西葫蘆病毒病的大面積發生,尤其是在乾旱、少雨且溫度較高的季節,蚜蟲和白粉虱會大量繁殖,西葫蘆病毒病也會大面積暴發。
人為傳播:西葫蘆整個栽培過程中需要經過人工處理,在綁蔓、整枝、打杈、蘸花以及田間管理等過程中,病毒都會沾染在操作人員的身上,並隨著他們的走動傳染到其他植株上,造成西葫蘆病毒病的大範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