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史

專門史

專門史研究的是某一特定問題、現象、學科在歷史上的發展狀況,比如經濟史、文化史、軍事史等,即對一門學科的歷史演變發展過程進行研究。也可以說是專業史,即以某一專業為記述對象編纂而成的史書。從行業分,有農業史、手工業史、商業史、經濟史、戰爭史等等。

概述


專門史一詞是近代出現的新興歷史門類。
從史書角度看,專門史實際從史書一出現就已經存在,雖然古代並沒有以“專門史”命名的史書,即使現代史作也不以“專門史”為名,但自古史書都有某專門史方面的記述。廣義地說:“國別史”屬於記述特定一國的專門史,傾向於政治史;“列傳”屬於記載某人物事迹的專門史,偏向於社會人生史;正史中的“志”是最接近於專門史意義上的史籍,根據記述內容不同,正史中的“志”一般被分為禮儀、音樂、律令、天文、五行、食貨、刑法、百官、地理、經籍等幾類,而它們分別可以當作社會史(包括民俗史、婚姻家庭史、人類學等)、音樂史、法律(法制)史、天文學史(包括曆法)、哲學史(中醫、醫療、宗教史)、經濟史(包括賦稅、財政史、稅史等)、刑法史、行政史、地質地理史、出版、印刷、圖書等專門史研究的原始資料,涵養面很廣。
隨著史學研究深入發展和細化,專門史逐漸從正史中分化出來,並逐步轉向專業:如金石志:《金石錄》(宋.趙明誠撰)、《安陸金石志》(清.李廷錫纂)等。畫史:《芥子園畫傳初集》(清.王槩摹輯)、《書畫史》(明.陳繼儒撰);《十竹齋書畫譜》(明。胡正言輯撰)等;山川地理志:如《合校水經注》(後魏.酈道元注)、《今水經注》(清。吳承志纂)、《今水經》(清.黃宗義撰)、《地理志稿本》(清。姚元之撰)等。此外還有關於茶業、鹽政、外交、戰爭、賦稅以及農業、手工業、商業、社會經濟、軍事、文化、財政、政策等方面的專門記述。專門類的史書,早期基本都夾雜在正史中,單獨的專門史已經是近現代的事了,時間大約在晚清和民國以後。
史學意義上的專門史的產生和發展,表明專門史是近現代史學發展的一個方向。究其原因,首先是行業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細緻,各行各業自身的專門史研究也已經逐步展開,專業的出現、發展和繁榮一方面為行業史料的撰述提供了內容,另一方面也中專門的行業史研究提供了發展的平台,為了適用行業自身的發展,從事專門職業的從業者需要從行業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而行業的發展反過也需要從業者能站在前人的肩上,唯此方能以更好更快速度發展本行業。其次,從專門史學研究本身看,經過好幾十年的專門史研究,它已經有能力承擔起專業研究的需要,且具有發展的動力。因此,專門史的前途仍然是光明的。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有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生活史、民族史、家族史等。

研究內容


以中國民族史和文化史為例:
1、中國自古即為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複雜的民族關係,各民族都為當代中國的疆域版圖、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形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正確處理民族關係在今日仍然關係到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本學科側重研究歷史上的族源族屬、疆域版圖、族際關係、文化接觸與融合、人口流動、民族社會變遷、邊疆民族學術文化、民族理論諸問題,倡導多學科、多視角交叉的研究範式。
2、中國歷代積累了極其豐厚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為世界文化寶庫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又為現代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本學科方向著重研究古代中國傳統文化分支領域的重大成就、內在奧秘、原創機制以及與社會歷史發展的互動狀況,通過全面而系統、深入而準確的理解、詮釋,總結和繼承古代中國優秀思想文化,為提升民族素養,鍛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為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思想文化的交流,為增強中國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力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力提供精神資源,儲備專門人才。

就業前景


該專業的邊疆民族方向培養專業知識紮實,既熟悉中國邊疆民族歷史與現實狀況,又具有良好理論及學術素養的專門人才;中國文化史方向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中國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典籍有正確的理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演化軌跡和重要貢獻有較深的認識,對本學科領域在國內外學術研究的前沿和動態有清醒的把握。

國家重點學科分佈


國家重點學科目前為止,一共評了3次:
第一次:1988年
專門史國家重點學科:
廈門大學(經濟史,學科帶頭人:韓國磐
又:(西北大學曾經一度是專門史(思想史)國家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張豈之)
第二次:2002年
專門史國家重點學科:
廈門大學(經濟史)
四川大學(地方史)
第三次:2007年,分為一級重點學科與二級重點學科
擁有歷史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高校:北京大學南開大學
擁有專門史國家二級重點學科的高校: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