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
電影節
誕生於1932年8月6日,是為了推動電影藝術,提高電影藝術水準的一項活動。也是為了獎勵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優秀影片,促進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平發展。通常設立各種獎項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電影節很受人們的關注,大的電影節影響甚至覆蓋全球,最著名的莫過於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即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
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義大利】
柏林國際電影節【德國】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瑞士】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西班牙】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加拿大】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俄羅斯】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捷克】
東京國際電影節【日本】
開羅國際電影節【埃及】
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
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阿根廷】
華沙國際電影節【波蘭】
印度國際電影節【印度】
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愛沙尼亞】
la Biennale di Venezia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電影節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誌、網際網路、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範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Festival De Cannes
電影節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簡稱奧斯卡金像獎(Oscars),世界著名電影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1947年設立最佳外語片獎。其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國商業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個國家只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蓋英文字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然後進行秘密投票選出五部提名影片。觀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國影界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一部最佳外國語片。該項獎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個人。
金球獎(Golden Globe Awards)是美國的一個電影與電視獎項,以正式晚宴的方式舉行,舉辦方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此獎從1944年起,每年舉辦一次。此獎的最終結果是由96位記者(其中約三分之二是兼職)的投票產生。直到2003年之前,金球獎的頒獎晚宴都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為奧斯卡獎投票之日的幾天前舉辦。2003年以後,金球獎固定於每年的一月中旬舉行,以示與二月下旬舉辦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有所區別。
在1956年之前,金球獎只頒發電影獎項,後來才加入了電視獎項。
英國電影學院獎是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頒發的電影類的獎項,自1948年首次頒發,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美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奧斯卡金像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並稱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禮。
法國電影凱撒獎(César Awards)
法國電影凱撒獎(César Awards),法國電影的最高榮譽,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第一屆於1976年4月3日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獎項由組織評選投票產生,每年一屆,以法國著名雕塑家愷撒·巴勒達西尼(César Baldaccini)命名,正是他為愷撒獎設計了獎盃。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該獎由歐洲電影協會(European Cinema Society)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創辦,創辦於1988年,由總部設在柏林的歐洲電影學會主辦,有歐洲奧斯卡之稱。歐洲電影獎雖然不如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名噪一時,但其評選具有專業深度和藝術權威。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獨立精神獎是好萊塢電影界為鼓勵獨立製片影人創作的一個重要獎項,相當於獨立電影界的奧斯卡。該獎項1985年正式創辦,機構成員已包括美國八大電影公司以外的所有獨立製片業者。隨著奧斯卡最近幾年越來越關注獨立電影的成績,該獎項的影響力也日趨擴大,雖然它的評選對象大部分為獨立電影,但對奧斯卡也有著一定的風向作用。
日本電影旬報獎(Kinema Junpō)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日本電影學院獎(日本アカデミー賞)
又稱日本電影奧斯卡,1978年創立,由日本奧斯卡獎協會主辦,是日本各大電影獎中唯一通過電視直播頒獎典禮的獎。設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外語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話題獎等獎項。日本電影學院獎協會由日本國內的電影相關人員組成,1980年12月末約有1200名會員,2007年達到4000多人。
美國金酸莓獎(RAZZIE Awards)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酸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
電影節
美洲
美國聖丹斯電影節
美國拉丁電影節
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
美國芝加哥亞裔電影節
美國紐約獨立電影節
美國紐約地下電影節
美國紐約國際電影節
美國舊金山電影節
美國舊金山國際亞裔電影節
美國聖地亞哥國際兒童電影節
美國維多利亞獨立電影節
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
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
美國好萊塢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多倫多亞洲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哥倫比亞波哥大國際電影節
歐洲
英國倫敦國際電影節
英國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英國倫敦短片電影節
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德國國際婦女電影節
德國漢堡國際電影節
德國慕尼黑華語電影節
義大利遠東電影節
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瑞士盧卡諾電影節
瑞士佛瑞堡電影節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
瑞典哥德堡國際電影節
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奇幻電影節
奧地利維也納國際電影節
葡萄牙奇幻電影節
西班牙錫切斯電影節
巴塞羅那國際電影節
挪威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薩拉熱窩電影節
亞洲
亞太影展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日本福岡國際電影節
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
韓國全州國際電影節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泰國曼谷國際電影節
阿聯酋迪拜國際電影節
大洋洲
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電影節
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非洲
突尼西亞迦太基國際電影節
中國電影節及相關獎項一覽表 | |||
內地電影節或獎項 | |||
上海國際電影節 | 北京國際電影節 | 長春國際電影節 | 中國珠海電影節 |
中國電影華表獎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大眾電影百花獎 |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 中國電影童牛獎 |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 |
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 | 小百花獎 | 百合獎 |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
上海影評人獎 | 鐵象電影大賞 | 哈爾濱冰雪電影節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
香港電影節及獎項 | |||
香港電影金像獎 |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 香港電影導演會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
香港國際電影節 | |||
台灣電影節或獎項 | |||
台灣電影金馬獎 | 台北電影節 | ||
澳門電影節或獎項 | |||
澳門國際電影節 | |||
創辦於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和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承辦。雖然與同為國際A類電影節的戛納和柏林電影節相比,年輕得多,也稚嫩得多,但在成功創辦后的第二年即獲得了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類於國際A類電影節。每年6月,這個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都將如約而至,帶給您一場盛大的電影視覺體驗。
上海國際電影節標誌
上海素來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懷,她包羅萬物,寬厚大度。秉承了上海文化精髓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也以其博大的情懷和包容的態度熱誠地吸收來自世界各地不同人文、不同潮流、不同形態的優秀電影佳作。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唯一一次的世界影片大檢閱。每年的這個時候,不僅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對於那些苦於找不到辦法瀏覽整年度中國電影和世界電影的電影人,更是一次不容錯過的電影盛會。每年的六月,為期九天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已儼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最高獎為金爵獎。
北京國際電影節LOGO
最高獎為天壇獎。
電影節
長春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原名“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從1996年的第二屆起改為現名,電影節本著加強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將跨出兩岸四地的範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1998年停辦。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
"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2014年6月21日,西安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上海電影節舉辦啟動發布會,宣布將於2014年10月20日至24日舉行。現場,執委會表示要將此電影節打造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的中國境內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據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介紹,這是繼上海、北京國際電影節之後,在國內創辦的又一個國際性、綜合性、固定性的大型電影對外交流活動,每年一屆,分別由陝西、福建兩省輪流主辦。
作為“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的重點項目,首屆電影節將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陝西省政府於10月20-24日在西安共同主辦,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陝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承辦。陝西廣播電視台、西部電影集團、陝西文投集團、陝西省旅遊集團等共同實施。
首屆西安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為期5天,設置的主要板塊和活動包括開幕式、國家影片展映、電影文化論壇、電影交易市場、電影主題音樂會和閉幕式等。其中,開幕式分為“星耀古城——嘉賓走紅毯入場”和“絲路長安——西安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兩部分,邀請中外電影界知名人士和劇組代表走紅地毯。
此外,絲路國家影片展映部分,邀請徵集上百部國內外優秀影片進行展映,同時安排著名電影機構、著名導演的主題影片展映活動。並評選“絲路杯”最受觀眾喜愛的中外影片。論壇則邀請國內外嘉賓舉辦多場電影交流、藝術專題論壇和講座。電影交易市場邀請中外影視機構開展合作洽談、版權交易等活動。閉幕式上,電影節獲獎影片劇組走紅地毯,公布電影節各項成果,頒發“絲路杯”最受觀眾喜愛的中外影片獎,併發布下屆電影節信息。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哈爾濱冰雪電影節(英語:Harbin Ice and Snow Film Festival)從1989年開始舉辦,歷時24載的冰雪電影 節,早於後來誕生的上海電影節、長春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國內三大電影節。哈爾濱冰雪電影節最初叫“哈爾濱冰雪電影藝術節”,開辦之初提出“推崇精英之作,抵制低劣平庸,繁榮電影市場,呼喚億萬觀眾”的電影節理念,為哈爾濱在上世紀80年代贏得“電影之城”的美譽引。
亞洲電影大獎
亞太電影大獎(Asia Pacific Screen Awards:APSA)是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電影製作者聯盟共同舉辦的亞洲電影盛會,創辦於2007年,又稱亞太銀屏獎,旨在振興包括中東區域在內的整個亞洲、以及大洋洲各國的電影事業。
亞太電影節(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由“亞洲太平洋電影製片人聯盟”(Federation of 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in Asia-Pacific)組織,創建於1954年,原名“東南亞電影節”“亞洲電影節”。每年舉行一屆,在成員國內輪流舉行,主要展映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影片,其主旨是:提高亞太地區的電影藝術標準,通過電影在亞太地區的傳播和交流,促進國家地區間的友好關係發展。
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主辦,亞洲最大的電影節,也是日本國內唯一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A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活動。1985年首次舉辦,剛開始為每兩年舉行一次,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東京國際電影節致力於發掘優秀的亞洲及國際電影,為年輕電影人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台。電影節更在2013年設立全新競賽單元“亞洲未來”,旨在挖掘亞洲電影新人。
最高獎為東京櫻花大獎(從2005年沿用至今),也叫金麒麟獎。終身成就獎以黑澤明命名。
印度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亞洲最早的A類國際電影節之一。1952年舉行第一屆之後﹐不定期舉行,直到1978年才定期舉行。每年1月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奇數年在首都新德里舉行,是比賽性的,評獎。偶數年在全國各個邦的首府輪流舉行,非比賽性的,不評獎。
最高獎為金孔雀獎。
釜山電影節
釜山電影節最早的舉辦的目的是促進韓國電影工業的發展,致力於挖掘新人新作,為亞洲電影走向世界提供更廣闊的平台。在四屆影展之後,釜山電影節迅速發展壯大,儼然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並吸引了全球電影人的目光與關注。在電影節開設的所有獎項中,只有“新浪潮”單元是競爭單元,將評選出亞洲最佳新人作,其他單元都屬於非競爭單元。可見,釜山電影節注重更多的是交流與展示。
除為競賽單元而設的“最佳亞洲新人獎”以外,還設有功勞獎、工會獎、影迷獎、國際電影評論家協會獎、亞洲電影振興機構獎、KNN觀眾獎等。
方式一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每年批准認可55個質量較高的國際電影節。通常根據電影節的性質,將其分為A、B、C、D四類,即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非競賽型電影節、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
A類
國際A類電影節是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
例如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等。
B類
國際B類電影節是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突出特定的主題,截至2020年共有24個。
例如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西班牙錫切斯電影節、瑞典斯德哥爾摩電影節等。
C類
國際C類電影節是非競賽型電影節,此類電影節不設評獎,主要展映入選的各國影片。
例如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奧地利維也納國際電影節等。
D類
國際D類電影節是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
例如芬蘭坦佩雷國際電影節、德國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波蘭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電影節、西班牙畢爾巴鄂國際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等。
方式二
世界上共有約700個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電影節大約有50個。這些國際電影節根據性質大概可以分為以下3類:
綜合性國際電影節
綜合性國際電影節有120多個,特點是規模大,各種類型的影片(包括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均可參加競賽或展映。舉辦的時間較長,一般約為兩個星期。
主要有: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紐約國際電影節、卡塔赫納國際電影節、迦太基國際電影節等。
專業性國際電影節
專業性國際電影節有150多個,特點是規模小、舉辦時間短,最多約一周,最少3至4天。一般只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特定題材的影片,包括政治、軍事、科技、文教、衛生、工農業等30餘種。
歷史最久的專業性國際電影節是1945年義大利創辦的國際體育片電影節。自創辦以來,先後在義大利的科蒂納丹佩佐、聖萬桑、都靈等城鎮舉行,每年一次,為期一周。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多次參加並獲得獎項。
其他主要的專業性國際電影節有:國際科學電影協會輪流舉辦的國際科學普及電影節、法國昂西國際動畫片電影節、西班牙希洪國際兒童片電影節、法國巴黎國際軍事電影節、保加利亞瓦爾納國際紅十字會和衛生電影節、芬蘭坦佩雷國際短片電影節、聯邦德國弗里德堡宗教電影節、捷克斯洛伐克伐斯特拉發國際生態學電影節、丹麥歐登塞童話片電影節、比利時安特衛普幻想片電影節、美國紐約國際手工藝品電影節、瑞士日內瓦國際自然影片電影節等。
地區性國際電影節
地區性國際電影節,現有30多個,特點是規模大小不等,放映時間一般為一周或兩周,只放映某一個或幾個地區、國家生產的影片。1954年由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地共同創辦的亞太影展是最早的地區性國際電影節之一。
其他主要的地區性國際電影節有: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瓦加杜古泛非電影節、古巴拉丁美洲新電影國際電影節、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東盟國家電影節、巴爾幹國際電影節、法語區國際電影節、北歐電影節、地中海電影節、英聯邦電影電視節、撒哈拉地區國家電影節等。
以上3種不同性質的國際電影節在國際文化交流、政治活動、經濟貿易、科技合作等許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每年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節通過各國影片的放映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了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相互了解,為發展各國電影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