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靈

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

王松靈,男,漢族,1962年出生,湖南湘鄉市人,中國致公黨員,1984年從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畢業,1989年9月參加工作,博士學歷,教授、主任醫師。中國致公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96年至1998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做高級訪問學者;1999年入選國家人事部跨世紀學科學術帶頭人。

2017年10月,榮獲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曾研發“牙髓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新葯,獲得首個被國家受理的幹細胞新葯(CXSL700137)並獲得國家衛健委註冊開展臨床研究,2019年獲“幹細胞成果轉化獎”。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3年入選北京市政府北京學者計劃;2017年獲得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0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王松靈主要從事唾液腺疾病、牙發育和再生的研究。

人物經歷


1962年11月,王松靈出生於湖南省湘鄉市。
1984年,從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89年,從北京醫科大學畢業,獲得醫學科學博士學位。
1991年—1992年,在日本東京齒科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6年—1998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做高級訪問學者。
1999年,入選國家人事部跨世紀學科學術帶頭人。
2001年5月—9月,在國立牙顱頜研究所(NIDCR)做高級訪問學者。
200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1年8月,掛任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
2013年,入選北京市政府北京學者計劃。
2019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20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

工作經歷

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副院長、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北京口腔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現任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2011.8---掛任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
中國致公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2020年增聘學部委員。

工作職責

協助於魯明同志分管衛生科技教育工作。

學術履歷

198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1989年獲該校醫學科學博士學位。1991年-1992年在日本東京齒科大學博士后,1996-1998年及2001年5月-9月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立牙顱頜研究所(NIDCR)做高級訪問學者。現任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北京口腔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全國政協委員;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涎腺學組組長。《Oral Diseases》等5本國際期刊編委,《中華口腔醫學雜誌》副主編。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SCI收錄66篇,主編專著6部。獲國際口腔威廉蓋茨(William J. Gies)獎、《JDR》最佳封面論文獎、獲兩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全國百篇優博指導教師、衛生部突貢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承擔973、863課題、國家傑青基金、國自然重點項目等課題。主研方向為涎腺疾病、牙齒發育和再生. 2001年榮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總理基金),1999年入選國家人事部跨世紀學科學術帶頭人,1997年獲全國衛生系統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稱號。2004年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5年獲北京市優秀歸國留學人員突出貢獻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松靈提出慢性腮腺炎性疾病新分類並創建新療法;揭示腮腺硝酸鹽轉運的關鍵器官,發現人細胞膜硝酸鹽轉運通道及硝酸鹽對人體組織器官的重要保護作用;揭示牙發育新機制,研發牙髓幹細胞新葯,成功實現生物性牙齒再生。
● 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6月首都醫科大學網站顯示,王松靈先後發表論文209篇,其中以通訊作者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英文論文117篇,入圍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
根據2021年6月首都醫科大學網站顯示,王松靈先後以第一完成人獲2003年及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2018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口腔頜面組織修復及功能重建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2018年牙頜面功能重建關鍵技術創新及臨床應用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科研成果

王松靈, Functional Tooth Restoration by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em Cell-based Bio-root Regeneration in Swine, 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 2013/1/30.
SONG LING WANG, 唾液硝酸鹽在急性應激狀態下的主動分泌及對胃粘膜的保護作用,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57(4), pp 61-67, 2012/12/28.
王松靈, Demethylation of Epiregulin Gene by Histone Demethylase FBXL11 and BCL6 Corepressor Inhibits Osteo/dentinogenic Differentiation, Stem Cells, 31(1), pp 126-136, 2012/12/19.
王松靈, MicroRNAome and expression profile of developing tooth germ in miniature pigs, PLos One, 7(12), p 52256, 2012/12/18.
王松靈,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inflamed periodontal ligaments exhibit impaired immunomodula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39(12), pp 1174-1182, 2012/12.
*SONG LING WANG,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eatment alleviates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jögren syndrome, Blood, 120(15), pp 3142-3151, 2012/10/18.
*SONG LING WANG, Sialin (SLC17A5) functions as a nitrate transporter in the plasma membran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9(33), pp 13434-13439, 2012/8/14.
*SONG LING WANG, Dentin Regeneration Using Deciduous Pulp Stem/Progenitor Cells,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91(7), pp 676-682, 2012/6/1.
*SONG LING WANG, Early-stage pathogenic sequence of jaw osteoradionecrosis in vivo,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91(7), pp 702-708, 2012/6/1.
*SONG LING WANG,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based treatment of jaw osteoradionecrosis in swine, Cell Transplantation, 21卷, pp 1679-1686, 2012.
SONG LING WANG, Mesenchymal Stem Cell-Based Tissue Regeneration is Governed by Recipient T Lymphocyte via IFN-γ and TNF-α, Nature Medicine, 17(12), pp 1594-1601, 2011/6/21.
*SONG LING WANG, AAV2-mediated transfer of the human aquaporin-1 cDNA restores fluid secretion from irradiated miniature pig parotid glands, Gene Therapy, 18(1), pp 38-42, 2011.
*SONG LING WANG, Allogeneic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 Therapy for Periodontitis in Swine, Stem Cells, 28卷, pp 1829-1838, 2010/8/31.
*SONG LING WANG, 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 can differentiate into dopaminergic neuron-like cells, 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 19(9), pp 1375-1383, 2010.
*SONG LING WANG, Effect of irradiation o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of parotid glands in miniature pi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78卷, pp 897-903, 2010.
*SONG LING WANG, Effect of cryopreservation on bi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223(2), pp 415-422, 2010.
*SONG LING WANG, Stem cells from deciduous tooth repair mandibular defect in swin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88卷, pp 249-254, 2009.
*SONG LING WANG, Long-term transduction of miniature pig parotid glands using serotype 2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J Gene Med, 11卷, pp 506-514, 2009.
Songlin Wang; Lizheng Qin; Xibao Liu; Dengsheng Xia; Qifei Sun; Ruitang Shi; Gang Ding; Senrong Qi; Junqi He; Dajun Deng; Indu S. Ambudkar, Salivary nitrate and nitrite provide gastroprotection and host emergency defens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ntal and craniofacial research, 2008/11/1-2008/11/3, 北京, 2008/11/1, 特邀報告.
Sun Q-F; Sun Q-H; Du J;*Wang S,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normal human parotid and submandibular glands., Oral Diseases, 14(6), pp 500-509, 2008/9.
等213條科研成果請查看科研之友

人才培養

● 教育諫言
王松靈參加2016年政協小組討論,在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王松靈表示,提案中建議不再把醫療收入作為考核附屬醫院醫生的指標,以達到讓他們專心教學、培養優秀醫生的目的,進而逐漸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王松靈在2020年全國兩會舉行期間,他告訴《中國科學報》,中國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方式較混亂,有的是‘5年制’本科,有的經過‘5年本科+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后培養出碩士,也有的通過‘8年制’培養出博士。這些學生畢業后,全是醫生,但水平參差不齊,這不利於醫學發展。”,他建議,設立單一層級的博士學位,臨床醫學5年制本科培養結束后,進行3年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合格者授予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做全科醫師。完成“5+3”培養后,想做專科醫師的,接受專科醫師培訓,培訓合格者獲專科醫師博士,專科醫師培訓不與學位教育掛鉤;想做醫學科研工作的,再攻讀其他學科的博士學位。“首先可以設立‘5+3’的培養標準,把高水平大學、有培養能力的院校納入體系中,逐漸吸納更多的達標院校。比如,設立5年規劃,幫助20%左右的院校達標,10年之後50%的院校達標,20年後80%達標。”王松靈說,他表示,醫學人才培養應是一個獨立的體系,不能直接用理科、工科的培養方式,否則就會違背醫學教育規律,出現很多怪現象。

院士候選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松靈
王松靈

個人作品


參加節目

2020年3月4日22:00北京衛視播出的《為你喝彩》,走進王松靈的幹細胞再生生物牙根研究之旅。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2017年12月中國致公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018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 
2020年11月山東大學兼職講席教授 
2020年12月中國醫科大學榮譽教授 
2021年1月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涎腺學組組長
《中華口腔醫學雜誌》副主編
《口腔疾病(Oral Diseases)》編委

獲得榮譽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1997年全國衛生系統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2004年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005年北京市優秀歸國留學人員突出貢獻獎
2005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7年10月吳階平醫藥創新獎吳階平醫學基金會 
2019年11月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醫學藥學獎)何梁何利基金
2019年11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20年5月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 
威廉蓋茨(William J. Gies)獎
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成就獎 
幹細胞轉化成果獎 
2021年9月26日入選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獎勵名單

人物評價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評:王松靈學風端正,嚴於律己,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教書育人,為中國口腔醫學的創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北青網評:王松靈不僅在幹細胞治療牙周炎和牙根再生研究上做出貢獻,還通過對口腔中唾液腺轉運硝酸鹽的研究發現了硝酸鹽對人體組織器官的重要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