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血的結果 展開

動物體內循環系統的不透明液體

血,指人或動物體內循環系統的不透明液體,大多為紅色,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另外,在很多電玩遊戲中,“血”被用來指代角色的生命值。

簡介


血,指人或動物體內循環系統的不透明液體。血液是在心臟和血管腔內循環流動的一種組織。成人的血液約佔體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對密度為1.050~1.060,pH值為7.3~7.4,滲透壓為313毫米每升。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內含血漿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種營養成分以及無機鹽、氧、激素、酶、抗體和細胞代謝產物等。血細胞有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機體的生理變化和病理變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變,所以血液成分的檢測有重要的臨床意義。ABO血型是人類的主要血型分類,可分為A型、B型、AB型及O型。

主要功能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細胞功能和血漿功能兩部分,有運輸、調節人體溫度、防禦、調節人體滲透壓和酸鹼 平衡四個功能。紅細胞主要功能是運進氧氣運出二氧化碳,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殺滅細菌,抵禦炎症,參與 體內免疫發生過程,血小板主要在體內發揮止血功能,血漿功能主要為營養,運輸脂類,緩衝,形成滲透壓,參與免疫,參與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人體內血液的總量稱為血量,是血漿量和血細胞的總和,但除紅細胞外,其它血細胞數量很少,常忽略不計。每個人體內的血液量,是根據各人的體重來決定的。正常成人的血液總量,男子約佔體重的8%,女子約佔體重的7.5%左右。人體的血液總量不但在性別之間有差異,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也會有一定的改變。身體健壯的人比瘦弱的略多,運動員的血量較一般人多,妊娠期婦女血量增加較多。不過,在正常情況下,人的血量是相對恆定的,一般的增減不超過10%。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這樣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蟲、藥物、酒精、化學物質或其他能給受血者帶來損害、危險或疾病的外來物質。獻血者必須身體健康,沒有也未曾得過任何嚴重的疾病。受血者不應因受血而受到損害,獻血者也不應因獻血而招致風險。

血液顏色


血液的顏色是有差別的,血液的紅色的來自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氧量多時呈鮮紅色(動脈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紅色(靜脈血)。通常獻血抽的是靜脈血,所以外觀看上去呈暗紅色。若血含較多的是高鐵血紅蛋白或其他血紅蛋白衍生物,則呈紫黑色。血漿(或血清)因含少量膽紅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黃色;若含乳糜微粒,則呈乳白渾濁;若發生溶血,則呈紅色血漿。
究竟是什麼成分構成了血的紅色?
血[動物體內循環系統的不透明液體]
血[動物體內循環系統的不透明液體]
把采出的血液加入抗凝劑(即檸檬酸鈉)后,再用離心分離器,可以很容易地將血液分離成紅色的固體成分和黃褐色的液體成分 (稱為血漿)。顯然,紅色成分是存在於固體成分之中的。在顯徽鏡下觀察固體成分時,可以發現它是由三種不同的細胞混合在一起 的。它們分別稱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在1立方毫米體積的血液中,它們存在的濃度分別為450一500萬個、6000一8000個和30一50萬個。根據這些細胞成分之間比重的差異,採用精密離心分離法做進一步分離,可以看出紅色成分是存在於紅細胞中的。
微觀血液圖
微觀血液圖
在紅細胞層中加入蒸餾水,由於被紅細胞膜隔開的細胞內外滲透壓差,而使水分滲入血球內部。隨著細胞內部壓力增大,最後導致膜的破裂,這時細胞內的物質就溶出到外液中(稱溶血現象)。再把這種液體用離心分離器處理,就得到紅色透明的上清液(稱溶血液 )和極少量的沉澱物。沉澱物是紅細胞膜的殘骸,由於把它用鹽水洗滌時顏變淺,因此紅色成分的問題,最後歸結為溶血液。
將溶血液再用半透膜進行透析,紅色成分並不向外滲透,可知紅色成分是一種高分子物質。使用鹽析法等分離方法分離溶血液中的高分子物質時,得到的主要是紅色的蛋白質,另外還有微量的與紅細胞代謝有關的酶等。紅色的蛋白質稱為血紅蛋白(以下用 Hb表示),它就是我們所要找的血液中的紅色成分。
血[動物體內循環系統的不透明液體]
血[動物體內循環系統的不透明液體]
在細胞中,Hb的濃度高達35%,而就血液整體來講,約佔15%。眾所周知,Hb在體內除負擔著輸送氧的作用以外,對於二氧化碳的輸送也扮演著重 要角色。氧合血紅蛋白為紅色,脫氧血紅蛋白為紫紅色。由這種Hb的顏色所染成的紅色血液,在所有的脊推動物體內不斷地循環。
Hb是由叫做殊蛋白的蛋白質和叫做血紅素的低分子鐵的絡合物所形成的複合物,氧與中心鎊原於相結合,這種血紅素是血液顏色的來源。
老化了的紅細跑由肝臟等加以破壞,Hb也被分解。作為血紅素分解產物的尿膽素原尿膽素,則成為糞便的成分被排瀉到體外。糞便的黃褐色就是來源於這些物質。只問血為什麼是紅色而不問糞便為什麼是黃褐色,未免有些不公平吧! 血液也不一定都是紅色的。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的血液是藍色的(也有例外),這是因為這類動物的血淋巴中溶解有叫做血藍蛋白的藍色銅蛋白質,它也起著氧的運輸作用。

重要性


一般健康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過總血量的10%,對身體影響不太大。當一次失血超過總血量的 20% 時,則對健康有嚴重影響;超過總血量的30%時就會危及生命。因為血液在心血管內循環流動,遍及全身。它保持著整個身體與外界環境間的聯繫,也維持著各器官組織間的相互聯繫。具體說來,血液具有如下重要的生理功能:

運輸物質

從消化道吸收的各種營養物質、肺部吸入的氧,都要通過血液運輸到全身各器官組織,供其利用;全身各種組織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如尿素、肌酐及二氧化碳等也需要通過血液運送到排泄器官——腎、肺、皮膚及腸道等而排出體外。進入體內的藥物也要通過血液分佈到體內不同部位。

維持組織的興奮性

維持機體各種組織正常興奮性需要有合適而恆定的內環境,如溫度、酸鹼度(pH)、滲透壓及各種離子濃度等,血液對維持內環境的恆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血液中的緩衝系統(如碳酸氫鈉和碳酸、血漿蛋白、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等)具有緩衝酸性或鹼性物質的作用,使血液的pH值維持在7.35~7.45。血漿中各種無機離子的含量及其比例對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尤其是心肌的興奮性至關重要。

調節機能

調節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組織的特殊產物及一般代謝產物,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腎素組胺、二氧化碳和乳酸等都要通過血液循環而分佈到身體各器官組織,從而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活動進行調節。

防禦作用

血液中的白細胞有吞噬細菌和異物的作用,血漿中的各種抗體有免疫作用,從而使機體能防禦外界有害因素的入侵而保持身體的健康。
由於血液具有上述重要的生理機能,一旦血液的總量過分減少,或其組成成分發生異常變化,都可引起嚴重的後果。
輸血是臨床上搶救危重病人和治療某些疾病的一項重要措施。那麼,輸用的血液來自何處?儘管如今有了多種血液代用品,但志願獻血者提供的血液,仍然是一個重要來源。也許有人會問:獻血會影響健康嗎?
血液在心血管系統中不斷地循環流動,完成各種運輸功能。人體的血液總量是相對恆定的,這對於人體正常機能的維持很有必要。但血量在一定範圍內的變動是經常發生的,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健康的成年人,全身血量占體重的7%~8%,例如,體重60公斤的人,血量為4200~4800毫升。臨床研究表明,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如果不超過血液總量的10%,通過機體的調節,血壓仍可維持正常,沒有明顯的心血管機能障礙和臨床癥狀,對健康沒有明顯的影響,而且失去的血量也能較快得到恢復。失血后,首先是貯血器官(肺、脾、肝等)中的血管收縮,放出一部分血液補充循環血量;同時.一部分組織液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管,可使血量在1~2小時內復原;損失的血漿蛋白,由於肝臟加速合成,可在1~2天內完全恢復;損失的紅細胞由骨髓造血組織加速生成來補充,紅細胞數量可在1個月左右復原。因此,正常成年人一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健康。獻血前1天睡眠要充足,獻血后應休息1天,還應適當地增加一些營養。如果身體不適(如患感冒、腹瀉等)以及婦女月經期間,就暫緩獻血。

造血物質


血液本身是一種高營養的物質,因此造血也必須有很廣的營養原料。造血所需的主要原料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鐵、銅、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B12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和激素等物質。
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礎,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質就是各種蛋白質,尤其是紅細胞。如果蛋白質供量不足,造血器官就無法生產出優質的血液,就會出現貧血而直接影響身體的健康。成人每天需要蛋白質約75克。蛋白質原料的食品,主要有魚、肉、蛋類、奶類、豆類以及玉米、馬鈴薯、花生等。
鐵是血紅蛋白中的主要成分。血紅蛋白攜帶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功能是通過血紅蛋白中的鐵的結合作用來完成的。如果鐵量不夠,就會出現缺鐵性貧血。成年人每天需要鐵量為12毫克。含鐵較多的食品主要有海帶、黑木耳、菠菜,其次是動物的肝臟、血、肉、蛋黃,豆類、稻米中也有較多的鐵含量。
葉酸對於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重要影響。如果供量不足,就會出現巨紅細胞貧血,這也叫葉酸缺乏病。成人每天需要量為200微克。含這種物質較多的食品有肉類、肝臟、豆類、蛋類、水果及綠葉蔬菜等。
維生素B12、維生素C及其他多種微量元素和激素等,雖然在紅細胞內含量不多,但對紅細胞的成熟和鐵的吸收等造血過程,都是不可缺少的物質。不同的食品,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不盡相同,因此在膳食時應力求廣泛多樣。這樣做可使機體在攝取營養過程中可以達到充分的互補。為了更好地攝取造血需要的營養原料,既不可暴飲暴食,又不要偏食。
造血的物質指的是製造紅細胞的物質,主要有蛋白質、鐵、維生素B12、B6、葉酸等。蛋白質來源自肉類及豆類;鐵來源自蛋黃、牛肉、肝、腎、豆類、葉綠素、海帶及波菜等,另一個重要來源為鐵鍋所遊離出來的少量鐵;B12及B6來源較多的是肉、肝、腎、蔬菜等;葉酸的主要來源為蔬菜、酵母及動物內肝。
在諸多造血物質中,鐵是主要的物質,也是非常容易流失的物質,人體內鐵平均量約為3-4.5g,男性全身鐵量約為500mg/kg,女性為35 mg/kg,鐵在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被吸收進入血液,並與其他物質結合組成10類以上有生理功能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鐵與卟啉環結合成血紅素,血紅素是紅蛋白的主要物質,而血紅蛋白又是紅細胞的主要物質。據測定,紅細胞中的96%是血紅蛋白。維生素B12和葉酸是合成DNA的主要輔酶,這兩種物質如果不足,將會引起幼紅細胞的發育障礙

血型知識


施血者施血者施血者施血者
A型B型AB型O型
受血者A型不凝集凝集凝集不凝集
受血者B型凝集不凝集凝集不凝集
受血者AB型不凝集不凝集不凝集不凝集
受血者O型凝集凝集凝集不凝集

中醫觀點


血是運行於脈中,環流周身,具有營養作用的紅色液體,一股腥腥的氣味。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脈是血液運行的管道,又稱“血府”。脈具有運行血液的作用,血液在脈中循環於全身,內至臟腑,外達肢節,為生命活動提供營養物質,發揮營養和滋潤作用。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脈內循行而溢出脈外時,稱為出血,即“離經之血”。由於離經之血離開了脈道,失去了其發揮作用的條件,所以,它喪失了血的生理功能。
血,即血液,是循行於脈管內而富有營養的紅色液態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血液必須在脈管中正常運行才能發揮其生理作用,如果血行不暢,或血溢脈外而成為“離經之血”,則不僅喪失其生理功能,而且可以成為致病因素,導致疾病的發生。
(1)血的生成
人體血液的生成,既有先天腎精的作用,也與後天精氣密切相關,尤其是後天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因而,肺、均與血液生成有關。總而言之,血液是以水谷精微中的營氣和津液為主要物質基礎,在以脾胃為主,配合心、肝、腎等臟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2)血的循行
脈為血之府,脈管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管道系統。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不息,流佈於全身,環周不休,以營養人體的周身內外上下。營氣與津液結合而成血,在脈中周而復始,運行不休,故營氣循十四經運行的道路,實乃歷代多數醫家所公認的血行途徑。
血液正常循環必須具備三個條件:Ⅰ血液要充盈;Ⅱ脈管系統的完整而通暢;Ⅲ全身各臟腑發揮正常生理功能,特別是與四髒的關係尤為密切。
血液正常地循行需要兩種力量:即和。這兩種力量的協調平衡維持著血液的正常循行。若推動力量不足,則可能出現血液流速緩慢,出現滯澀、血瘀等改變;若固攝力量不足,則可出現血液外溢,導致出血。故血液循環是在心、肺、肝、脾、脈等臟腑的共同作用下環流周身的。
(3)血的生理功能
血的功能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營養(因含有營氣),二是滋潤(因含有津液)。
① 濡養滋潤全身臟腑組織血盛則形盛,血衰則形萎,血敗則形壞。
血的濡養作用還可以從面色、肌肉、皮膚、毛髮等方面反映出來。
② 神志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血的這一作用是古人通過大量臨床觀察而認識到的。無論何種原因形成的血虛或運行失常,均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神志方面癥狀。心血虛肝血虛常有驚悸、失眠、多夢等不安的表現,失血甚者還可出現煩躁、恍惚、昏迷等神志失常的改變。可見血液與神志活動有著密切關係,所以《靈樞·營衛生會》說:“血者,神氣也。”《靈樞·平人絕谷篇》又說:“血脈和利,精神乃居。”血液供給充足,神志活動正常。
(4)名詞解釋
①生理學名詞。飲食水谷精微變化所生而循行於脈管中的血液。《靈樞·決氣》:“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靈樞·邪客》:“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靈樞·營衛生會》:“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血受氣的推動,運行全身,營養臟腑,維持各組織器官正常功能活動。《素問·五臟生成》:“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②溫病辨證的一個階段或病位。即血分,為衛氣營血病變的最後階段。參衛氣營血辨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