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管

脈管

脈管系是一系列密閉的器管系統,管壁內面均襯有一層內皮細胞,有利於血液和淋巴流動,除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外,管壁由內、中、外三層膜構成,脈管系由心血管系和淋巴系組成,心血管系內流動著血液,淋巴系內流動著淋巴。

概念


脈管系的主要功能是運輸,一方面把消化系統吸收的營養物質和呼吸系統吸收的氧氣運送到組織和細胞,同時將組織和細胞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和二氧化碳運送至泌尿系統,呼吸系統和皮膚排出體外,另外還把內分泌器官和內分泌組織產生的激素運送至靶器官和靶細胞調節其活動。最新研究發現脈管系內皮細胞和平滑肌還有內分泌功能,參與代謝和免疫。

分類


一,心血管系統
心血管系統由心臟,血管(包括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和血液組成.
(一)心臟
1,心臟的位置和形態
2,心腔的構造
心腔以縱走的房間隔和室間隔分為左右互不相通的兩半。每半又分為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同側的心房和心室各以房室口相通.
3,心壁的構造
心壁由心外膜,心肌和心內膜組成.
4,心臟的血管5,心臟的傳導系統和神經支配
6,心包
(二)血管
1,血管的種類及分佈規律
2,肺循環的血管
3,體循環的血管
(1)體循環的動脈系
(2)體循環的靜脈系
(三)胎兒血液循環的特點
二,淋巴系統
淋巴系統由淋巴管道,淋巴組織,淋巴器官和淋巴組成.
淋巴管道為淋巴液通過的管道,根據彙集順序,口徑大小及管壁薄厚,可分為毛細淋巴管,淋巴管,淋巴乾和淋巴導管.
1,毛細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4,淋巴導管
5,淋巴生成和淋巴循環
(二)淋巴組織和淋巴器官
1,淋巴組織
(1)胸腺
(2)脾
(3)扁桃體
(4)血淋巴結
(5)淋巴結
脈管學顯微解剖
一,心血管系統
(一)血管
1,毛細血管
(1)構造
(2)分類
①連續性毛細血管
②有孔毛細血管
③血竇
2,動脈
3,靜脈
(二)心臟
1,心內膜
2,心肌膜
3,心外膜
(三)微循環
微動脈,微靜脈之間的微血管內的血液循環.
1,結構
2,途徑
二,淋巴系統
(一)胸腺
1,皮質
2,髓質
(二)淋巴結
1,皮質
2,髓質
(三)脾
1,被膜與小梁
2,實質
(1)白髓
(2)紅髓
循環生理
一,心臟的泵血功能
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稱為一個心動周期.
通常將一個心動周期過程劃分為
1,心房收縮期
2,心室收縮期
3,心室舒張期
(二)心率
每分鐘內心臟搏動的次數稱為心率.
(三)心音
(四)心輸出量及其影響因數
1,每搏輸出量和每分輸出量
每搏輸出量=心室舒張末期容量-心室收縮末期容量
每分輸出量=心率×每搏輸出量
2,影響心輸出量的主要因數
(1)靜脈迴流量
(2)心室肌的收縮力
(3)心率
二,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和生理特性
心肌細胞的類型:
A,工作細胞:構成心房,心室壁.
具有興奮性,傳導性,收縮性,但不具自律性.
B,特殊心肌細胞:構成心臟的特殊傳導系統,具有興奮性,傳導性,自律性,幾乎沒有收縮功能.
(一)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1,工作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形成機制
(1)靜息跨膜電位:靜息狀態下膜兩側呈極化狀態,膜內為-90mv.
(2)動作電位:和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的動作電位在復極化過程中要複雜得多,持續時間要長,與上升支並不對稱,一般用0,1,2,3,4,等數字錶示心肌動作電位的各個時期.
①除(去)極過程(0期)
②復極1期:
③2期復極化—平台
④快速復極末期(3期)
⑤靜息期(4期)
(二)心肌的電生理特性
所有心肌細胞都具有興奮性.
1,決定和影響興奮性的因素:
___①靜息電位水平
___②閾電位水平
___③Na+通道的性狀:Na+通道有激活,失活和備用三種狀態.
2,心肌細胞一次興奮后的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
___①有效不應期
___②相對不應期
___③超常期
3,興奮過程中興奮性周期性變化與收縮活動的關係:
(1)不發生強直收縮
(2)機能合體性
(3)期前收縮和代償間歇
(三)心肌的自動節律性
組織,細胞能夠在沒有外來刺激條件下,自動地發生節律性興奮的特性,稱為自動節律性(簡稱自律性).心肌的自動節律性起源於心肌細胞本身。具有自動節律性的組織或細胞,稱自律組織或自律細胞.
(四)心肌的傳導性和興奮在心臟的傳導__
三,血管生理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壓
1,血壓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
血壓是指血管內的血液對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即壓強。血壓的單位為千帕.
(1)血壓的形成
①血液對血管的充盈和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只有血液充盈血管時才能談得上對血管壁的側壓力.
②心臟射血:心室收縮時所釋放的能量為兩部分
___A,用於推動血液流動,是動能,
___B,形成對血管壁的側壓力,是勢能.
③外周阻力
(2)影響動脈壓的因素
凡是能影響心輸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響動脈血壓.
①心臟每博輸出量
②心率
③外周阻力
④動脈和大動脈的彈性貯器
⑤循環血量和血管系統容量的比例
2,血壓,脈搏壓
心室收縮時動脈壓上升到最高值,稱收縮壓;心室舒張時血壓下降到最低值,稱舒張壓;收縮壓和舒張壓之差稱脈搏壓.
(二)組織液的生成和影響因素
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壓+組織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靜壓力).
有效濾過壓>0時則有組織液生成,否則組織液被重吸收.
(三)淋巴液的生成
一部分留在組織中的組織液回到淋巴管中形成淋巴液.
1,淋巴液迴流的生理意義
①能將組織液中的蛋白質分子帶回血液中
②清除組織液中不能被毛細血管重吸收的較大的分子以及組織中的紅細胞和細菌等,
③對營養物質特別是脂肪的吸收起到重要作
④在組織液的生成和重吸收平衡中起到一定作用.
2,影響淋巴液生成的因素:
四,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1,心臟的神經支
2,血管的神經支配
3,心血管中樞
4,心血管反射
(1)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減壓反射
(2)頸動脈體和主脈體化學感受性反射
1,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
2,血管升壓素(抗利尿素)
3,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
4,血管內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質
§血液
一,機體的內環境
動物體內所含液體總稱為體液
單細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可直接和水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多細胞生物的大部分細胞不能直接和外環境的水環境接觸,只能通過細胞外液間接地與水(或外)環境進行交換。所以細胞外液構成了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稱為內環境,以區別整個機體所生存的外環境.
二,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的組成
2,血液的理化特性
(1)血色和血味
(2)血液的密度
(3)血液的粘滯性
(4)血液的滲透壓
滲透壓是指溶液中的溶質促使水分子通過半透膜從一側溶液擴散到另一側溶液的力量.
血漿滲透壓包括血漿晶體滲透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血漿中晶體物質(如電解質)形成的血漿滲透壓主稱為晶體滲透壓。對保持細胞內外的水平衡極為重要。由血漿蛋白質所形成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對血管內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5)酸鹼度
動物的血液呈弱鹼性,在正常的情況下,除了通過肺和腎排除過多的酸鹼物質外,主要依賴血液中的緩衝對,其中最重要的緩衝對是NaHCO3/H2CO3,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稱為鹼貯.
三,血細胞生理
1,紅細胞
(1)可塑性
紅細胞在通過口徑小於它的血管時將發生變形,通過後又恢復原狀.
(2)紅細胞懸浮穩定性
紅細胞在血漿中能夠保持懸浮狀態而不下沉的特性稱為紅細胞的懸浮穩定性。以第1小時末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離表示紅細胞沉降速度,簡稱血沉.
(3)紅細胞滲透脆性
紅細胞由於物理的原因而引起破裂稱為機械性脆性。當NaCl濃度進一步降低時,部分紅細胞將因過度膨脹並破裂,使血紅蛋白釋出,這一現象稱紅細胞溶解,簡稱溶血。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發生膨脹,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稱為滲透性脆性。血紅蛋白的功能,只有在完整的紅細胞中才能發揮.
0.85%-0.9%的NaCl即是等滲溶液,也是等張溶液.
2,白細胞生理的功能
3,血小板
(1)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A,粘附
血管內皮損傷而暴露膠原組織時,立即引起血小板的粘著,這一過程稱為血小板粘附.
B,聚集
血小板彼此之間互相粘附,聚合成團的過程,稱為血小板聚集.
C,收縮
指血小板內的收縮蛋白髮生的收縮過程。它可導致血凝塊回縮,血栓硬化,有利於止血過程.
D,吸附
血小板能吸附血漿中多種凝血因子於表面.
(2)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主要參與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過程.
四,生理性止血
(一)生理止血
血液從血管流出,在正常情況下經數分鐘出血將自行停止,稱為生理止血.
生理止血過程包括三個過程:
___(1)小血管受傷后立即收縮
___(2)血栓形成,實現初步止血
___(3)纖維蛋白塊形成
(二)血液凝固
1,概念
血液離開血管,由溶膠狀態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狀態,叫血液凝固(或血凝).
2,凝血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階段是凝血因子FX激活成FXa並形成凝血酶原酶複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
第二階段是凝血酶原(FⅡ)激活成凝血酶(FⅡa);
第三階段是纖維蛋白原(FⅠ)轉變成纖維蛋白(FⅠa).
3,觸發血液凝固有兩種途經
①依靠血漿內部的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形成而發生的凝血稱為內源性激活途經.
②依靠血管外組織釋放的組織因子激活凝血因子,而發生的凝血稱為外源性激活途經
(三)抗凝和促凝措施
1,抗凝措施
①去除血液中的鈣離子
②低溫延緩凝雪
③光滑的表面:可減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解體,減弱對凝血過程的觸發,因而延緩了凝血酶的形成.
④使用肝素和雙香豆素
⑤攪拌
2,促凝措施
①Ca2+促進凝血
②維生素K促進凝血
③加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