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繼學

巫繼學

巫繼學,男,1946年生,成都人,1981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經濟研究所,經濟學碩士。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河南大學教授;中國國情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浙江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社經委培訓中心DSC客座教授,德國霍恩海姆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學術成就:


一、首次提出並論證“自主勞動”範疇,形成自主勞動理論體系,從而以新理論論述了在充足條件下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模式。(1981)第二,第一次在學術界提出人本經濟學(Anthropocentrc Economics)與物本經濟學(Materialcentric Economics)的劃分,力倡建立人本經濟學理論新體系。(1987)第三,在學術上 主要創新觀點:權力資本理論(1974);較早系統論述了政治經濟學的始點範疇與終點範疇(1981-1984);首次論證兩 大部類平行發展規律(1980);廣義生產勞動論(1981);提出公有主體混合所有制(1986,與朱玲合作);提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概念(1989);提出農業的本質特徵“再生性”觀點、農業是萬古長青朝陽產業觀點(1986);分配的個體收入功能與保障類生存觀點(1992);提出當前中國勞動具有“自主性”與“雇傭性”雙重性質的觀點(2002);網路經濟:21世紀經濟發展新引擎(2000);區分土地國土所有制與經濟所有制,主張新土地所有制:國土公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2005)等等。
國家七五社科重點項目“資產經營責任制”課題負責人之一;國防科工委“西方國家貧困化研究”(1990)課題組組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網路經濟研究”(2001-2004)課題組組長。
碩士畢業論文《自主勞動論要》收錄於《中國當代博士碩士論文文庫》經濟學卷,曾獲省級社會科學一等獎;《生產力內存因素探討》(《哲學研究1993年第5期》)獲中國社會科學院二等獎;《開放帶動是內陸省區發展的必然選擇》研究報告(《河南日報》1996年),獲省1996年“五個一工程獎”。

代表作:


《自主勞動論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市場經濟與勞動者主人翁地位》《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
《人本經濟學宣言》,《南京社會科學》1995第1期;
《社會財富和勞動的政治經濟學》,《經濟研究》1982年年第3期;
《改革的核心目標:建立主體公有制二重結構》《哲學研究》1987年第6期;
《經濟學主體性:一個長期熟視無睹的論題》(《新華文摘》1987年第6期)
《以人為本與以物為本衝突中的自主勞動經濟學》,《我的經濟觀──當代百名經濟學家自述》,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 ( http://www.tecn.cn )
《網路經濟:新世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中州學刊》2001年第5期,論文;
《自主勞動在新世紀的歷史命運》,《中州學刊》2003年第4期
《知識經濟:引爆新產業革命》,西安出版社2003年版,合著,第一作者;
《人本經濟學:以人為本理念的政治經濟學詮釋》,《中州學刊》2004年第5期;
《公眾治理:公眾所有的國企必須面臨的選擇》,《珠江經濟》2005年第1期;
《〈資本論〉經世濟貧十大經典》,《當代經濟研究》2005年第12期;
《國土公有制下的土地混合所有制新論》,《中國經濟問題》2006年第1期。

學術經歷:


文革後期,我從研讀黑格爾、馬克思起步於經濟學研究。1970年代開始,我與我的同事在研讀《資本論》時,聯繫現實對走資派問題進行了研究。1973年我與研究小組的劉佑成、朱玲、鄭世明一道,寫作《論權力資本的規定》一文,作為手抄本在社會上流傳,刻印本改又名《論走資派的規定》。之後,我與朱玲合作,寫作了兩本書:一本是《學習漫談》(1978年農業出版社出版),書稿在河南“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公社知青中徵求意見時,由於廣為傳抄而失散,后因公安局介入調查收回部分文稿,出版時只有7萬字。一本是《〈資本論〉綱要》(三卷),書稿於1977年經推薦給于光遠審讀,於老回信予以首肯。其中第一卷由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書名《〈資本論〉綱要第一卷》。
1970年代中,在研讀《資本論》及其手稿的那段時間,我們接觸到了一個手抄本《政治經濟學批判》。(后多年來我通過各種渠道搜找其人,未果)文筆犀利,觀點尖銳,理論聯繫實際,直指當時社會經濟生活的弊端與經濟研究之詬病。這對於我後來的研究給予了鼓勵。由於我十年的農業勞動與十年的井下挖煤生涯,使得我對勞動的研究更為偏好。1980年,我與朱玲公布了我們多年來合作研究的成果,即勞動的社會主義形態“自主勞動”(《自主勞動範疇初探》,《全國經濟學團體通訊》1981)。後來,我們分工研究,我的研究成果《自主勞動論要》作為碩士論文出世(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以及圍繞自主勞動發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自主勞動理論體系。在1980年代我研究中,我有一個發現:經濟學說史上事實上有一個以人為本還是以物為本的分水嶺,遂於1987年在《經濟學主體性:長期熟視無睹的論題》(《新華文摘》)中第一次在學術界提出人本經濟學(Anthropocentrc Economics)與物本經濟學(Materialcentric Economics)的劃分,之後的系列論文,力倡建立人本經濟學理論新體系。《人本經濟學宣言》(1989)為這一成果的代表作;《人本經濟學:以人為本的政治經濟學詮釋》(2004)是其最新成果。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研究成果有:①針對傳統的第Ⅰ部類優先增長的思潮,第一次在學術界提出並認證了兩在部類平等發展規律(《社會科學》1979,《經濟研究》1980,《武漢大學學報》1980,與許興亞、朱玲合作)。②廣義生產勞動論(1981《自主總勞動。物質生產勞動和精神生產勞動》,《自主勞動論要》),是針對傳統生產勞動窄派觀點提出的,涵蓋社會生產各個環節付出的勞動,特彆強調既有物質勞動,又有精神勞動。③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始點與終點理論(《經濟研究資料》1981,《河南大學學報》1982,《中國經濟問題》1989),是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在方法論上的一個探索,在這裡我提出了以“抽象勞動”作為體系的起點,以自主勞動者階層作為體系的終點。④提出公有主體混合所有制(《哲學研究》1986,與朱玲合作);主張改革的核心目標為:建立以公有製為主體混合所有制,不僅包括微觀企業層面而且包括宏觀經濟體制;并力倡“蘭格革命”與“凱恩斯革命”的混合。⑤提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概念(1989)(《困惑的改革•困惑的經濟學界》,《學習與探索》1989);⑥提出農業的本質特徵“再生性”觀點、農業是萬古長青朝陽產業觀點(《再生性:農業生產的本質特徵》,《經濟與管理研究》1986,與朱玲合作);⑦分配的個體收入功能與保障類生存觀點(《經濟嬗變:分配與經濟權力》,《財經科學》1992);⑧提出當前中國勞動具有“自主性”與“雇傭性”雙重性質的觀點(《自主勞動在新世紀的歷史命運》,《中州學刊》2003);⑨網路經濟:21世紀經濟發展新引擎(《網路經濟:新世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中州學刊》2001);⑩區分土地國土所有制與經濟所有制,主張新土地所有制:國土公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國土公有制下的土地混合所有制新論》,《中國經濟問題》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