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詞

唐五代詞

《唐五代詞》,中國唐五代詞總集。近人林大椿輯。收唐五代詞81家1148首。其詞采自《花間集》、《尊前集》、《金奩集》和《全唐詩》中的附詞。作家依時代為序,卷末附有簡略的作者生平,兼及作品真偽的考辨、各家重見和字句異同的校勘、宋人詩話有關作家作品的一些遺聞軼事。

簡介


搜羅較為豐富。此書的缺陷是所錄主要為唐五代文人詞,民間詞絕大多數屏而不錄。193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1956年文學古籍刊行社重新校訂斷句出版。

詞的起源


詞是中國唐五代興起的一種配樂歌唱的新體詩。它在隋唐之際已經產生,中唐以後文人創作漸多,晚唐五代趨於繁榮,宋代極盛。唐五代一般稱之為曲、曲子、曲子詞,後來才稱為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等。詞起源於民間,它是城市經濟發展的產物,並與當時新興的民間音樂、少數民族和外國傳入的音樂有密切關係。
古人多認為詞源於樂府詩和唐代近體詩。這是因為二者均是較整齊的五、七言句,配樂時需依曲調的長短曲折增減詩句的字數而成長短句,宋代朱熹、胡寅均持此論。但這只是局部情況。古樂府及近體詩之可歌者大都是先作詩,后配樂;而詞則是先有曲調,再按調譜填詞,其長短有固定格律。而且按樂填詞現象在隋唐以前就出現了。南朝梁武帝有《江南弄》七曲,同時的沈約有四曲,蕭綱有三曲,體裁完全相同。可說是詞的濫觴。詞與樂府的區別還在於詞所配合的是新興音樂。隋唐時代,少數民族和外國音樂大量傳入中原地區。不僅流行於民間,也進入上層社會和宮廷,而原有的音樂則逐漸衰敗。這些音樂演奏時音調繁複,變化多端,自然需要有長短錯落、抑揚婉轉的歌詞與之相配合。這樣,就有了嚴格意義上的詞。
唐代曲子詞最早流行於民間。敦煌曲子詞的發現,就是證據。文人填詞之風始於唐中葉。相傳《雲謠集雜曲子》御制曲子詞中就有唐玄宗的作品。又傳李白曾作詞十餘首,被推為詞之始祖。肅宗以後,文人填詞者漸多,較早的有張志和漁歌子》(又稱《漁父詞》)5首,一時唱和甚多,在日本也有和作和仿作。大曆間,戴叔倫、韋應物名作有《調笑令》,稍後王建有宮詞《調笑令》和《宮中三台》、《江南三台》。劉禹錫、白居易更是詞作的推動者。晚唐填詞之風更盛。所用詞調有所增加,藝術上也較成熟。代表作家是溫庭筠。此外,杜牧、段成式、張希復、鄭符、皇甫松、司空圖、韓偓、李曄(唐昭宗)也均為詞作名家。
五代十國時期,詞作適應女樂聲伎,畸形發展。作家作品大量出現,成就超過同時的詩文。當時中原戰亂頻繁,詞人較少。後唐庄宗李存勗能自撰曲子詞,和凝有曲子相公之稱。
五代詞壇中心是西蜀和南唐。兩地相對穩定,經濟、文化較發達。前蜀後主王衍和后蜀後主孟昶均好詞藝,蜀地聚集了許多文人詞客。后蜀趙崇祚收晚唐至當時詞人18家作品編成《花間集》。他們因而被稱為花間派。溫庭筠、韋莊是其代表。溫詞穠艷華美,韋詞疏淡明秀。其餘花間詞人,多蹈溫韋餘風,詞作富艷精工而格調不高。只有李珣歐陽炯孫光憲稍能別開生面。南唐詞成就高於花間派。

代表作


代表作者是馮延巳李璟李煜。西蜀、南唐詞,尤其是後者,對北宋詞壇影響深遠,在詞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唐五代詞的重要編集有《花間集》、《尊前集》。南宋黃踦《花菴詞選》、何士信《草堂詩餘》 、清沈辰垣等的《歷代詩餘》及《全唐詩》中,都選錄、彙輯了唐五代詞。近人林大椿有《唐五代詞》。張璋、黃畲的《全唐五代詞》錄170餘家,2500餘首,更為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