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微創
中醫微創
中醫微創,集合了生物力學、功能解剖學、外科手術學、疼痛麻醉學、中醫針灸學、中醫骨傷學、中醫推拿學、針刀醫學等八大理論;兼具經絡疏通、神經應激、軟組織松解、生物整體調節四大機制;綜合中醫針灸、針妯、鈹針、刃針、水針刀、筋骨針等針刺、松解療法以及整骨推拿為代表的手法;以最小的生理干擾,獲取最高、最好的的療效。
在一個成熟而飽滿的秋天裡,收穫辛勤播種和培育的豐碩果實一樣,一個新興的醫學學科--中醫微創醫學,已然瓜熟蒂落,在中醫學領域悄然崛起。
不久前在大慶召開的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首屆中醫微創學術大會上,來自國內外的數百名中醫界專家學者,就中醫微創理念的確立和形成,以及如何進一步發展和提高,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研討,並達成一致共識:中醫微創學發展的前提首先必須打破門戶之見,確 立中醫微創。醫學由生物力學:功能解剖學、外科手術學、疼痛麻醉學、中醫針灸 學、中醫骨傷學、中醫推拿學、針刀醫學等八大理論組、成。這些理論的優化組合,既體現了中醫學的優勢,又融 合了現代醫學的理念是一種原創性的醫學體系。中醫微創醫學具有四大臨床機制,即:經絡疏通機制、神經應激機制、軟組織松解機制、整體調節的生物機制。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強調:我們一定要 堅持“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的精神,團結同宗同源的眾多流派,聚集整合不同學科、專科的優勢,努力創立和完善統一的理論體系,並以足夠的民族自信心,敞開胸襟,放開眼界,站在現代科學的高度重新審視我們的國粹,給予科學的確切定位,使中醫微創這一獨具特色的學科並立於世界醫學之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認為,一定要加強中醫微 創基礎理論和臨床研究。微創的“創”,不單單是指創傷面小,更應該體現其創新性和創造性。
微創,從醫學上講,即以最小的生理干擾獲取最高最好的療效。西醫微創開始於上世紀 80 年代,由英國醫生 Payne 和 Wiekham 首次提出而逐步被醫學界認可。
中醫微創,古已有之。從 4000 多年前的砭石和“九針”,后經數千年的沿革與發展,形成當今中醫微創體系——中醫針灸、針刀、水針刀、筋骨針、鈹針、刃針等針刺、松解療法以及整骨推拿為代表的手法共同組成。這樣,通過相關學科的優化組合、提高升華,使學術理論和臨床療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所說:中醫微創技術如一個籠子,相關學科的整合起到1+1 大於 2 的效果,對中醫的發展有很好的推動作用,為與世界醫學接軌也提供了條件。
醫學從有創到微創的轉變過程,取得良好的療效被譽為 20 世紀外科手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醫學家和廣大病人也對此一致認同,可以說微創外科是醫學發展的方向。從1989 年黃榮發的小寬針針刺綜合療法問世,到 1994 年朱漢章《小針刀療法》的出版,標誌著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現代解剖學理論為指導,取中醫針灸和西醫外科手術兩種理念整合而形成的針刀療法已形成。其特點趣對某些適應症的治療由開放手術變為閉合性手術,變難洽為速愈,變複雜治療為較為簡單治療,將有創的痛苦變為無創或微創近於無痛苦治療,使大部分原來需要切開手術的病例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微創”手術。當然,中醫閉合接骨和推拿,也屬真正意義上的微刨範疇。從理論上講,針刀醫學是中醫微創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它,中醫微創醫學就不能成立。因為凡是以中醫學的理念並結合現代醫學理論,用最小的解剖損傷和生理干擾,能獲取最高最好療效;亦或用最小的社會擔,換取最佳健康生活的療行為,皆可納入中醫微醫學的範疇。如針灸、按摩與水針刀微創療法、正骨等,它是目前中醫學發展的一種最高境界。
在尚有爭議議或歸屬不清的學科定義上,世界針聯終身名譽主席王雪苔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學科的歸屬問題,不能單從技術層面去認定,而要從其根本上從其基礎理論層面上加以剖析,比如近 30 年發展和成長起來的針刀醫學,其應用機制和基礎理論仍無法跨越“平衡”二字,因此,將其歸屬中醫範疇名正言順。而中醫學、針灸學是中醫微創醫學的靈魂,針刀醫學是中醫微創醫學的骨骼與框架;中醫骨傷科學、中醫推拿學和脊柱相關病學是中醫微創醫學的肌肉和五臟,而生物力學則是中醫微創醫學的神經、體液、血循環——即生命,它們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