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苔

原華北衛生學校校長

王雪苔(1925-2008),1925年12月21日出生於遼寧省義縣,一個帶有濃厚中醫氛圍的家庭,幼年受到的影響,使他與中國傳統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948年從國立瀋陽醫學院西醫學本科畢業之後,毅然選擇了前往地處農村的華北衛生學校,協助時任華北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兼華北衛生學校校長的著名針灸學家朱璉同志編著《新針灸學》。從此,中國醫學界少了一位西醫專家,卻多了一位為傳統醫學擎旗吶喊之人。

工作經歷


站在歷史發展的潮頭,參與創造現代針灸發展史上的多個第一
20世紀50年代初,中華人民共和國百廢待興。由於魯之俊等人的積極倡導,針灸療法延安時期、解放戰爭中就為保障部隊的戰鬥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新生的中央政府對中醫乃至針灸療法都持有積極的扶持態度。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之後,華北衛生學校遷至北京,王雪苔協助朱璉創建了直屬於中央政府的第一所有關中醫的研究所——針灸療法實驗所,這個實驗所就是現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的前身。之所以取名“實驗所”,是與王雪苔和朱璉當時均主張以“現代西方醫學理論特別是神經學說作為針灸的理論基礎”的學術觀點分不開的。但是當王雪苔接觸了不少針灸名家,並用較多的精力研究古今針灸文獻,讀了不少中醫典籍時,他的學術觀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立足於西醫轉變到立足於中醫,這個轉變成為其今後學術思想升華的契機。
20世紀70年代末,歷時10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結束,使中國又進入了一個百廢待興的時期。儘管由於針灸療法的特殊性在“文革”中得到了大力提倡,但是其使用的無序和泛化在今天看來明顯地留下了發展的隱患。1979年,借籌建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之機,王雪苔親自組建了中華全國中醫學會針灸專業委員會(對外名為全國針灸學會),併當選為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魯之俊任主任委員。為使針灸學科能得到更大地發展,他又於1985年力爭將針灸專業委員會升格為國家一級學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針灸學會”,王雪苔當選為副會長,主持常務工作。從當前針灸已經成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潮頭來看,當初的這一步,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在中醫發展史上,官方的醫學教育始於南北朝時期(公元443年左右),將針灸與其他醫科分而教之是在唐代(公元618年左右)。現代針灸教育發展的源頭則來自20世紀50年代初在北京舉辦的“全國醫學院校高級針灸師資培訓班”。這個主要由朱璉和王雪苔承擔講課任務的、由中央衛生部抽調全國各地醫學院校以講師或主治醫師為主的醫療教學人員參加的學習班,培養了一大批針灸臨床與教學人員。學成之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在各自醫學院校開展了針灸教學工作,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全國著名的針灸專家或教授。如黑龍江中醫藥研究院的張縉教授、北京醫學院的謝竹蕃教授等。這個培訓班為後來針灸學科的迅猛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各中醫學院紛紛成立針灸系或針灸推拿系。有感於鄰國日本已經有了針灸大學,而作為針灸發源地的中國卻沒有一所正規的針灸專業高等教育機構,王雪苔在魯之俊會長的支持下,聯合針灸界部分知名專家,呼籲創建一所針灸學院。幾經周折,這個倡議很快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批准和支持,於1984年春在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了北京針灸學院籌備處,王雪苔作為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分管籌備處的工作。為創建針灸學院,他親自起草各種文件,協調各種關係,傾注了大量心血。1986年北京針灸學院正式成立,當年夏季招收了首屆針灸專業本科大學生,學制五年。后更名為北京針灸骨傷學院。這是有史以來我國的第一所針灸高等教育的本科院校,是我國現代針灸教育史上的重要一頁。
創辦一本針灸期刊,是現代針灸學者們的共同心愿。1933~1937年,由承淡安創辦的《針灸雜誌》共出版了36期;1944年~1947年楊醫亞、馬繼興創辦的《中國針灸學》雜誌共出版了4期;解放后,還有《中南針灸》《現代針灸》等雜誌,可惜壽命都不長。1965~1966年中國中醫研究院也曾出版過《針灸雜誌》,是借用了《中醫雜誌》的編輯力量和版號出刊的,但只出了3期就因“文化革命”而夭折。上世紀70年代末,在已故前中醫研究院院長、首任中國針灸學會會長魯之俊的大力支持下,王雪苔開始為創辦一本高水平的針灸雜誌而努力。他親自製定了“提高為主,兼顧普及,豐富多彩,實事求是”的辦刊宗旨,確定了辦刊目的是“既要能反映我國的針灸學術水平,又要適合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學習和提高的需要”,提出辦刊原則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認真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充分發揚學術民主,提倡不同學術觀點的學者之間進行自由討論”。他精心規劃著編輯班子的配備,明確掛靠單位與領導關係、稿件來源、刊期,甚至版面形式、刊物名稱、各部分內容比例等都經過認真思考和反覆研究而確定。雜誌定名《中國針灸》,既表明了身份地位,又涵蓋了整個學科的內容,且又琅琅上口,易叫好記。正是由於制定了恰當的辦刊宗旨和目標,《中國針灸》雜誌創辦25年來,一直得到針灸界廣大同仁的歡迎和愛護,已經成為反映我國針灸臨床與科研水平的重要學術窗口。
在現代針灸發展史上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的創建。針灸從公元6世紀就走出了國門,但要聯合世界各國的針灸醫學工作者共同研究和發展針灸,卻是到了現代才能憧憬。上世紀80年代,世界上就已經有了多個國際性針灸組織,其中創辦較早、影響較大的有法國針灸學者R.de.La-Fuye發起成立的“國際針灸協會”,奧地利JohannesBischko教授發起成立的“國際針灸及相關技術醫學會”,以及法國針灸醫生阮文儀等發起的“世界針灸醫生及針灸學會科學聯盟”。“國際針灸協會”在1965~1985年召開了8次世界針灸大會,中國僅僅是派代表出席了第六、七、八次會議。在當時國際針灸發展的潮流中,中國並沒有站到她應有的位置上,這與針灸發源地的身份實不相稱。實際上多數國際針灸專家也認為,中國如能介入進來必將會對針灸學術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1965年第一屆世界針灸大會召開時,保留了我國的席位和報告時間就說明了這一點。出於強烈的歷史責任感,王雪苔在1984~1987年間,以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的身份具體主持了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的創建工作。他廣泛聯絡各國針灸界知名人士,起草了各種文件。其間,為了保證該學會的領導權由中國掌握,同時還要維護國際針灸界的團結,經過了許多艱難地談判和協調,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1987年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WFAS)終於在北京宣告成立。成立之初就聯合了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5個針灸學術組織,有近4萬名成員。在隨即召開的世界針聯第一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上,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名針灸學者出席了會議,人數超過了以往歷次國際針灸學術會議。在成立大會上,中國針灸學會會長鬍熙明當選為首任針聯主席,王雪苔被選為首任秘書長。1990年,在法國召開的第二屆世界針聯學術大會上,由於王雪苔在國際針灸界所具有的名望,他以絕對多的票數被會員大會代表選為第二屆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世界針聯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性學術組織,這在當時我國的所有自然科學學科中是絕無僅有的。她的成立,標誌著我國針灸學科先進水平和領導地位在國際針灸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把20世紀80年代我國針灸事業的發展推向了高潮。

學術發展


獨具戰略眼光,牢牢把握現代針灸學術發展方向
如果說上述我國針灸學發展史上的幾件大事昭示著一些歷史的必然,是時代選擇了王雪苔。那麼在針灸學術研究上,能夠透徹了解學科特點,從而牢牢地把握住學科發展方向,則是王雪苔獨特的戰略家氣質使然。
新中國誕生之初,我國與原蘇聯有著密切的科學技術合作關係。1955年春王雪苔曾召集有北京醫院蘇聯內科首席專家瓦格拉力克教授和針灸所有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會上蘇聯專家反映,他們對學習中國的針灸很感興趣,但是卻苦於中國醫師對穴名的發音不統一,難以準確掌握穴位名稱。王雪苔敏銳地意識到,針灸要走向國際,穴位名稱的統一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於是,當即決定組織人力搞經穴名稱標準化工作。1982年,以我國專家意見為主的提案終於在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辦事處舉行的馬尼拉會議上獲准通過;又經過了3次地區間會議,1989年11月在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正式通過了《針灸穴名標準》。為了既便於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又能準確地反映穴位名稱的深刻內涵,國際《針灸穴名標準》的每一個穴名都是由英文縮寫加編號、漢語拼音、中國漢字三部分組成。在近20年的使用過程中,英文縮寫加編號的形式尤其方便了學術交流,已經成為針灸涉外醫療、教學、學術交流中重要的溝通形式。20年後,王雪苔作為中國方面著名學者又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啟動的經穴定位國際標準研究項目,以其堅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國際交流經驗和出色的領導才能,在有關經穴定位的基本原則、方法,基準骨度和基準點,經穴定位的表述方法以及樣稿的編寫等方面起到了決策作用。
在上世紀中葉,學習針灸的人幾乎都知道王雪苔編著的《針灸學手冊》。這本初版時僅有119頁、32開的“小”書,相比現在動輒上百萬言的鴻篇巨著顯得十分寒酸,卻創造了一版再版,印刷發行70萬冊的紀錄。王雪苔在這本書中,圍繞針灸理論與臨床,融會中西醫學知識,貫通古今學術成就,深受中西醫生們的喜愛。可以說,這本書影響了幾代針灸學人,極大地促進了針灸學知識的普及與推廣。
上世紀80年代,是針灸界發展風起雲湧、新生事物輩出的時代。王雪苔以戰略家的眼光審視這一切,以學者的睿智積極支持著每一項新的發展。70年代,我國在針刺鎮痛領域的研究成果嶄露頭角,已經初步打開針灸臨床作用機理研究的途徑,傳統針灸學理論與現代生命科學發生著越來越密切的聯繫。1981年春,天津中醫學院湯德安在衛生部組織召開的“針灸專業本科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建設的專題研討會”上提出了“實驗針灸學”教材編寫提綱和教學大綱,提交大會討論時,王雪苔當時就對這門課程所表露了極大興趣。他以特有的氣度和親和力,引導與會專家們達成了共識,促成了“實驗針灸學”這門課程的設立,並在天津中醫學院率先開始,以後則迅速推廣到各中醫院校。1985年,在王雪苔的主持下,新生的中國針灸學會首批建立7個專業委員會,“實驗針灸學研究會”便是其中之一。對實驗針灸學的情有獨鐘不能不追溯到王雪苔早年的針灸研究經歷。1952年,王雪苔就曾帶領一個工作組進行針灸對人體免疫系統影響的研究——針灸對人體“補體結合反應”的影響,不但證實了針灸對補體的增加有影響,而且還觀察到這種影響是雙向調節的。這項具有開創意義的工作,無疑是我國實驗針灸學的開端。而現在,已經沒有人懷疑,以針灸鎮痛、針刺麻醉為肇始的針灸作用機理的研究,是溝通傳統針灸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聯繫的重要手段,逐漸成為針灸學現代化、國際化的必要途徑。
經絡學說中醫學重要的基本理論之一,它指導著中醫各科的臨床實踐,貫穿於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各個方面,尤其在指導針灸的臨床治療和闡釋針灸效應機制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上世紀50年代,著名的針灸專家承淡安等就大力呼籲針灸界應首先提倡對經絡的研究。然而,50年的研究歷經坎坷,對於經絡是否存在以及以什麼形式存在,不管是西醫界還是中醫界都頗多微詞。因此,有關經絡的研究難以進入國家大規模的研究計劃中,這對於中醫學發展來講是很大的損失。王雪苔從上世紀50年代初就關注經絡的研究,70年代末至80年代,他繼季鍾朴之後,組織領導全國經絡研究大協作,最後由26個單位聯合署名,以《循經感傳和可見的經絡現象的研究》為題,寫成研究報告,獲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1990年,為了促進“經絡的研究”進入國家攀登計劃,王雪苔和國內針灸界一些知名人士不斷呼籲,爭取得到國內學術界的認同。王雪苔和胡翔龍以答辯組正、副組長的身份爭取“經絡的研究”項目順利通過答辯,使之終於被列為首批公布的國家攀登計劃12個項目之一,王雪苔受聘為該項目的顧問。“經絡的研究”首開中醫學基本理論研究進入國家級重點科研資助項目的先河,從而說明中醫基礎理論的研究最終得到了國內學術界的認可,這對於消除歧視中醫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他在《針灸的現狀與未來》一文中指出:“20世紀是針灸臨床實踐帶動理論研究的時代,而21世紀將是針灸理論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性進展,推動臨床實踐水平進一步提高的時代……21世紀的針灸理論研究,將以經絡研究為突破口取得重大進展。其主要成就,將是對經絡實質的解謎,以及與經絡學說密切相關的‘氣’的理論的科學闡明。”如分形"細胞群-自身調節-體液-神經協同模型".
20世紀末以來,王雪苔的研究重點逐步轉向針灸學發展戰略。近年來,他在各種學術會議發表演說、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大聲疾呼:針灸的發展要重視保護和發揚其傳統醫學特色。他認為,21世紀針灸學的發展將是國際化和現代化齊頭並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針灸的特點與優勢,為全人類的醫療保健做出更大的貢獻。他提出針灸發展的四項戰略任務:(1)促使針灸成為世界醫學的組成部分,讓全人類都能獲得針灸醫療服務;(2)改進經絡診斷與針灸治療技術,向著高功效、低損傷方向變革;(3)提高針灸臨床水平,從廣泛應用轉向重點攻克疑難病症,並讓非針非灸、無創無痛的穴位特種療法成為亞健康]人群的重要自療手段;(4)加強以經絡學說為核心的基礎理論研究,爭取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們深信,堅持這個發展方向,一個既具有中醫特色又有現代科學技術內涵的現代針灸醫學將立於世界之林。

學術研究


學術上虛懷若谷,兼收並揚,倡百花齊放
王雪苔對針灸發展潮流的把握,來源於其對針灸學術發展史研究的深厚功底。我國古代針灸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流派紛呈、各逞其技的學術史,今人更應該以博大的胸懷接納和承認各種有益於提高治療水平的新生療法。比如,對全息生物學與針灸理論的結合而誕生的各種微針系統,王雪苔認為中醫古代就有用於診病目的的面、舌、眼、耳、手等局部望診、觸診方法,因而面針、舌針、眼針耳針手針等針刺系統的產生具有合理的理論基礎。再如,對針刀療法,王雪苔最初也不甚相信,曾拒絕過為《小針刀療法》一書題詞。但是,他並不是一拒了之,而是對這一新生療法進行了詳細的了解,親自調查了大量的病例,從而逐漸轉變了觀點,肯定了這一由針灸的針和外科手術刀兩個長處融為一體的針刀療法。鑒於針刀療法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和發展趨勢,毅然支持建立一個逐步完善的針刀醫學,並認為,當前中醫走向世界,除了針灸先走一步外,針刀最有希望。同時,王雪苔本著客觀求實的科學態度告誡針刀醫學的研究者們,應加強針刀醫學的基礎實驗研究,使它的新理論和新技術能得到實驗數據的支持,特彆強調要以中醫基礎理論指導針刀醫學理論與實踐發展,使針刀醫學真正成為中醫現代化的範例。
關於王雪苔與香港醫生孫介光的舌針研究,就是現代針灸發展史上大師與普通醫生合作的一段佳話。1996年,在同去美國的飛機上孫介光邂逅王雪苔。孫介光把自己關於舌針的論文拿給當時還是素昧平生的王雪苔。意想不到的是,王雪苔竟然利用飛行的時間,認真研讀了論文,還把一些計算錯誤都改正過來。1998年,孫介光被香港大學聘為研究員專門研究舌針。在王雪苔的指導下,採用正電子掃描(PET)、功能磁共振(fMRI)以及誘發電位等多種現代化的科研手段研究舌針,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1年王雪苔亦被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磁共振工程中心邀請為客座教授從事針灸理論研究,更是從研究計劃的制訂到實驗,無不親歷親為,為了一個數據可以做十幾次實驗來求證,體現了其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的研究態度。就這樣,王雪苔指導孫介光醫生獨闢蹊徑,創造了一門獨具特色的舌針理論與療法,治療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小腦萎縮假性球麻痹小兒腦癱多發性硬化脊髓空洞症等療效顯著。
近20多年來,王雪苔利用同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廣泛接觸之便,不斷地探求可用於中醫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他曾組織過5個醫療科研機構聯合觀察經絡伏-安特性檢測技術的臨床意義,發現這種檢測手段能夠顯示經絡、臟腑的虛實寒熱狀態;也曾對耳穴診斷、手穴診斷、福爾電針診斷、雙指O環檢查法、良導絡療法、順勢療法量子醫學等進行過多次實地考察,發現它們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體現中醫診療特色,認為它們不失為實現中醫現代化的可供選擇或可以借鑒的有望成功之路。更為令人欽佩的是,王雪苔對一些民間療法和特色療法並不是簡單地否定,只要是真正具有顯著療效、又有發展前景的療法,即給予大力的扶持。比如,幫助張文華髮掘瀕臨失傳的“中國元寸灸”,使之在現代針灸臨床中發揮作用;支持文良中鑽研深刺啞門絕技,使中國針灸術揚名海外;鼓勵張貴發研究中醫腦髓理論,用針刺任督二脈的方法,預防和治療腦髓病。正是建立在這種對民間中醫醫藥療法兼收並蓄的基礎之上,才使王雪苔對中醫以及針灸學科的生存方式與發展方向有著深刻的認識。既注重傳統民間療法的發掘與整理,又重視針灸學科的現代化發展,這就是王雪苔學術思想的特色之所在。這種學術上的虛懷若谷,兼收並揚,體現了學術大師的風範和獨具凝聚力的人格力量。

人物經歷


不辭辛勞,為針灸在國際上廣泛傳播鋪路架橋
自1987年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成立以來,王雪苔又自覺地肩負起讓國際社會正確地認識針灸醫學的重任。雖然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對自然療法的興趣日益增長,但因認識與目的的不同,各國政府對待針灸的態度也大不相同,各國能夠使用針灸療法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而各國針灸發展的態勢也各自不一。既有已經立法,把針灸作為獨立的衛生保健體系加以認真管理的,也有欲將針灸納入西醫系統者,還有將針灸不歸醫療管理、僅為商業手段者,也有不予理睬、任其自生自滅者。這後幾種做法,對針灸的發展十分不利。認識到這一點,王雪苔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在各種場合大力宣傳針灸醫學,幾乎每一年的世界針聯的學術會議上都有王雪苔的主題演講。演講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針灸研究方法與作用機理、針灸教育與立法工作、針灸發展戰略與發展趨勢等重要內容。如,1992年義大利專題研討會上的“從針灸史探討針灸發展趨勢”,1996年美國大會上的“針灸對人類健康的貢獻”,2000年韓國大會上的“針灸的現狀和21世紀的任務”,2002年義大利專題研討會上的“從針灸臨床特點探討針灸研究方法學”,2004年澳大利亞大會上的“論針灸特色”,等等,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針灸的學術特點、歷史的發展沿革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又從不同的側面分析當代針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採取的對策。王雪苔的每次演講都給與會者以很大的啟發,講稿的全文都會被與會者爭相複印,或被一些學術媒體搶先刊載,成為該次學術會議轟動的熱點。王雪苔的演講,不僅論點精闢,論據生動,而且演講時熱情洋溢的聲音、神采飛揚的眼神、鼓舞人心的話語,經常激起熱烈的掌聲,令會議氣氛達到高潮。王雪苔對世界針灸發展狀況的精闢分析和對發展趨勢的敏銳把握,體現一個戰略家的雄才大略和高瞻遠矚,令國內外針灸專家讚嘆不已。2003年,在我國全軍針灸大會上的《針灸的國際化與現代化》演講稿在《中國針灸》雜誌發表以後,立刻被日本《醫道の日本》轉載。
在與國外的針灸組織和針灸醫生交往中,王雪苔還十分注意利用自己的學術影響和地位,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幫助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設計針灸研究生課程;代表世界針聯發表聲明,澄清關於針灸傳染艾滋病的傳言。令張士澤醫生至今難忘的一件事,就是1996年他在美國亞利桑那的診所,遇到了故意捏造假象、起訴針灸誤醫傷害的一起敲詐案。王雪苔利用自己親自做的艾灸溫度的觀察總結,對這種欺詐從科學的角度給予了實事求是的批駁,論證了傷害的不可能性,使敲詐者以失敗告終。這個案子的勝利對當地針灸界影響很大,有力地推動了當地針灸立法的進程。由於王雪苔具有較高的學術威望,他每到一地多在當地掀起針灸的熱潮,甚至成為一條熱門新聞。20世紀90年代,王雪苔雖然已年近古稀,但他依然不辭辛勞,為針灸事業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更大的發展、使之為全人類的健康作出貢獻而辛勤工作。
王雪苔半個世紀從事針灸的經歷可以說是我國現代針灸發展史的縮影。從他對針灸發展的貢獻中,我們不僅了解了一位戰略家、社會活動家,而且還看到一位出色的學者。從《古代針灸源流考》到《針灸史提綱》、《針灸史圖錄》,是他的針灸發展史研究的三部曲,至今還無人能出其右。一篇《古代灸法考》對中國古代灸法的全面總結,填補了灸法研究的空白,也為後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他不僅是針灸界巨擘,在中醫學上也頗多建樹。最有意義的當數《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的編撰、《漢語主題詞表》的研製,這都是在他的直接領導下完成的。能夠在繁忙的學術、行政事務之餘,做些古籍整理、標點、版本鑒定,是他甘之若飴的樂事。
2005年12月21日是王雪苔教授80華誕,也是他從事針灸事業的第57年。在我國針灸學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近半個世紀雖然短暫,卻發生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變化。王雪苔以他堅定的信仰、執著的追求、深邃的思想、淵博的學識和精幹的能力,始終站在學科發展的潮頭,為針灸事業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