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多發性硬化的結果 展開

多發性硬化

多發性硬化

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樞神經系統白質炎性脫髓鞘病變為主要特點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為腦室周圍白質、視神經、脊髓、腦幹和小腦,主要臨床特點為中樞神經系統白質散在分佈的多病灶與病程中呈現的緩解複發,癥狀和體征的空間多發性和病程的時間多發性。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多發性硬化被收錄其中。

就診科室


病因


● 多發性硬化的確切病因及發病機制迄今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應、環境及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目前認為,可能是一些攜有遺傳易感基因的個體,在後天環境中一些外因,如病毒感染、外傷等的作用下,引發對中樞髓鞘成分的異常自身免疫應答而致病。

癥狀


● 多發性硬化的臨床經過及其癥狀體征的主要特點歸納如下:
● 視力障礙:可為MS的首發癥狀,表現為急性視神經炎或球后視神經炎,多為數天內單眼視力急劇下降,雙眼同時受累少見,一側受累后2~3周出現另一側受累,常伴眼球疼痛。約30%的患者有眼肌麻痹復視。核間性眼肌麻痹被認為是MS的重要體征之一,提示內側縱束受累。視束或視交叉的髓鞘脫失能夠引起不同類型的視野缺損,如同向性偏盲和雙顳偏盲。
● 肢體無力:大約50%的患者首發癥狀為一個或多個肢體的無力。運動障礙一般下肢比上肢明顯,可為四肢癱、偏癱、截癱或單癱,其中以不對稱癱瘓最常見。另一常見的癥狀是疲勞,程度可輕可重,有時稍微活動即感覺極度疲勞,可為MS的首發癥狀,也可見於急性複發前。
感覺異常:常見的淺感覺障礙表現為肢體、軀幹或面部針刺麻木感,異常的肢體發冷、蟻走感、瘙癢感或尖銳、燒灼樣疼痛以及定位不明確的感覺異常。此外被動屈頸時會誘導出刺痛感或閃電樣感覺,從頸部放射至背部,稱之為Lhermitte征,是MS特徵性的癥狀之一。
共濟失調:相當一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共濟運動障礙,多以四肢為主,伴有輕度的意向性震顫,有時為軀幹性共濟失調,可伴有或不伴有構音障礙。部分晚期MS患者可見到典型的Charcot三主征:眼球震顫、意向性震顫、吟詩樣語言。
●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常見癥狀有尿頻、尿失禁、便秘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性慾減退,此外還可出現半身多汗和流涎等。
● 精神癥狀和認知功能障礙:多表現為抑鬱、易怒和脾氣暴躁,部分患者出現欣快、興奮,也可表現為淡漠、嗜睡、強哭強笑、重複語言、猜疑和被害妄想等。約半數MS患者可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通常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判斷力下降和抽象思維能力減退等。
● 發作性癥狀:較常見的發作性癥狀是構音障礙、共濟失調、單肢痛性發作及感覺遲鈍、面肌痙攣、閃光、陣發性瘙癢和強直性發作等,一般持續數秒或數分鐘,有時一日之內可反覆發作。其中,局限於肢體或面部的強直性痙攣,常伴放射性異常疼痛,亦稱痛性痙攣,發作時一般無意識喪失和腦電圖異常。2%~3%的MS患者病程中有1次或多次癲癇發作,為鄰近皮質的白質病灶所致。
● 其他癥狀:MS尚可伴有周圍神經損害和多種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濕病、類風濕綜合征、乾燥綜合征重症肌無力等。

檢查


● 確診多發性硬化需行腦脊液、神經電生理、影像學檢查等。

腦脊液檢查

● 可為原發進展型MS臨床診斷以及MS的鑒別診斷提供重要依據。
● 壓力和外觀:MS患者腰椎穿刺壓力多正常,腦脊液外觀無色透明。
● 單個核細胞數(MNC):可正常或輕度升高。腦脊液細胞增多是衡量疾病活動的指標。
● 生化:糖和氯化物正常,約75%腦脊液蛋白含量正常,約25%輕度到中度增高,其中以免疫球蛋白增高為主。
細胞學:可發現免疫活性細胞,如激活型淋巴細胞、漿細胞和激活型單核細胞。急性期常以小淋巴細胞為主,伴有激活型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偶見多核細胞,是疾病活動的標誌;緩解期主要為激活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發作間期細胞學可完全正常。
● IgG鞘內合成:MS患者腦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增加,其中主要是IgG升高。鞘內IgG合成的檢測是臨床診斷MS的一項重要輔助指標。
● ● IgG指數:IgG指數是反映IgG鞘內合成的定量檢測指標,MS患者的陽性率70%~75%。病程中連續兩次檢測CSF-Alb/S-Alb比值正常,而CSF-IgG/S-IgG比值增高4倍以上時,可確認有鞘內合成。
● ● IgG寡克隆帶:是IgG鞘內合成的重要定性指標,檢測寡克隆IgG帶時應將待測CSF和血清同時進行。CSF中存在寡克隆IgG帶而血清中缺如,提示寡克隆IgG是鞘內合成,支持MS診斷。

電生理檢查

● 電生理檢查在發現亞臨床病灶方面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可協助早期診斷,同時還可觀察MS的病情變化。
視覺誘發電位:75%~90%的臨床確診且伴眼部癥狀的MS患者存在VEP異常。
● 腦幹聽覺誘發電位(BAEP):MS的BAEP異常改變表現為Ⅲ~Ⅴ峰潛伏期延長,V波波峰降低,BAEP陽性率為21%~26%。對可疑而無腦幹癥狀MS患者,如BAEP異常往往提示腦幹存在亞臨床病灶。對伴腦幹癥狀的臨床可疑MS,BAEP異常則說明腦幹確有病灶。BAEP可提供亞臨床病變的客觀依據,從而有利於早期診斷。
● 體感誘發電位(SEP):MS的SEP異常表現為潛伏期延長,或波形改變。MS患者下肢異常SEP檢出率高於上肢,可能與下肢的傳導通路長於上肢,且MS病灶多發生於頸髓和上胸段脊髓有關。

影像學檢查

● CT:MS患者常規CT掃描多正常,只有在較大病灶才能見到低密度區。對視神經、腦幹和脊髓的病灶敏感性不高。
● 磁共振成像(MRI):是檢測MS最有效的輔助診斷手段,陽性率可達62%~94%,明顯優於CT,且能發現CT難以顯示小腦、腦幹、脊髓內的脫髓鞘病灶。病灶垂直於腦室壁的特點,稱為Dawson手指征,是MS具特徵性的表現之一。脊髓MS病灶以頸胸段多見,形態多樣,多為散在小點狀、斑塊狀、圓形或橢圓形,少數為不規則片狀,部分病灶可融合。多分佈於脊髓外周的白質部分,病灶直徑>3毫米但長度很少超過2個椎體節段,脊髓腫脹不明顯。

診斷


● 醫生根據患者客觀的病史和臨床體征,結合患者腦和脊髓核磁以及腦脊液檢查的結果,並符合病變的空間多發性和時間多發性,排除其他疾病後確診。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視力障礙、肢體無力、感覺異常、共濟失調、自主神經癥狀等癥狀,容易與多發性硬化相混淆。這些疾病包括多發性腦梗死、腦白質營養不良、脊髓腫瘤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詳細檢查,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治療


● 多發性硬化的治療應該在遵循循證醫學證據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的經濟條件和意願,進行早期、合理治療,主要分為:

急性發作期治療

● 主要目標為減輕惡化期癥狀、縮短病程、改善殘疾程度和防止併發症。MS急性發作期治療上首選糖皮質激素,使用原則為大劑量短療程,不主張小劑量長時間應用激素。推薦使用甲潑尼龍

疾病修正治療

● MS為終生疾病,其緩解期治療以控制疾病進展為主要目標,在國外稱為疾病修正治療(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DMT),主要包括免疫調節治療和免疫抑制治療。對於複發型MS,主要在於抑制和調節免疫,控制炎症,減少複發;對進展型MS,一方面控制複發,另一方面注意神經保護和神經修復。
● 複發型MS:包括複發緩解型和進展複發型MS,緩解期一線治療藥物包括β-干擾素和醋酸格拉默。疾病活動性較高或對一線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選用二線藥物治療,包括米托蒽醌和那他珠單抗。此外還有芬戈莫德和特立氟胺是目前已被美國FDA批准的用於治療複發型MS的口服藥物。其他藥物還包括硫唑嘌呤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 繼發進展型MS:米托蒽醌為目前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繼發進展型MS的唯一藥物,能延緩殘疾進展。其他藥物還包括環抱素A、甲氨蝶呤、環蝶醯胺等,也認為可能有一定效果。
● 原發進展型MS: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

對症治療

● 痛性痙攣:是MS行走困難的主要原因。
● ● 首選巴氯芬。
● ● 卡馬西平
● ● 替扎尼定。
● ● 地西泮和氯硝西泮
● 膀胱直腸功能障礙:尿瀦留可選用擬膽鹼葯,如氯化卡巴膽鹼或氯化烏拉鹼。
● 疲勞:大部分MS患者有疲勞感,可選用金剛烷胺、苯妥英鈉等。
● 震顫:靜止性震顫選用苯海索,意向性震顫可用普萘洛爾。
● 精神與情緒障礙:MS患者可出現行為異常、人格改變和精神異常。急性期精神異常可給予短期小劑量抗精神病藥物;對抑鬱或焦慮狀態可應用抗抑鬱和抗焦慮藥物。
● 心理治療也是必要的,應多向患者解釋本病良性病程的可能性,鼓勵其配合治療,樹立信心,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和力所能及的工作,對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和精神異常有益。

危害


● 痛性痙攣。
● 慢性疼痛、感覺異常等。
● 抑鬱、焦慮。
● 疲勞。
● 認知障礙。
● 震顫。
● 膀胱直腸功能障礙。
● 性功能障礙。

預后


● 多發性硬化臨床類型不同,病程差異較大,預后迥異。大多數患者預后較好,可存活20~30年。良性型MS預后較好,起病15年後尚無明顯功能障礙;惡性型MS可於起病後相對較短時間內病情惡化致殘或致死。此外,高齡發病者、臨床出現錐體系或小腦功能障礙癥狀體征者,預后不佳,而40歲以前發病,單病灶起,臨床表現以復視、視神經炎、眩暈、感覺障礙為主要癥狀者,預后相對較好。

預防


● 補充維生素D
● 戒煙。
● 控制體重。
●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飲食,增加體育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