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昭明文選譯註的結果 展開
- 2007年趙福海創作的書
- 第五卷
昭明文選譯註
2007年趙福海創作的書
《昭明文選譯註》是我國第一部《文選》今注今譯本,其難度之大,在古文今注今譯中不多見。《昭明文選》是我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死後謚“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選錄的是自先秦至梁七八百年間的130位作家的各體詩、文、辭賦等38類,共700餘篇。選錄的作品,已經注意到了文學作品與一般學術著作的區別,所以不選六經、諸子中的文章。這部詩文集大體上包括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初葉的重要文學作品,反映了各種文體的發展輪廓,保存了重要的資料。
《昭明文選》歷來受到封建時代文人學者的重視,甚至被當作科舉者的必讀書,有“《文選》爛,秀才半”的俗諺,在封建社會起到了文學教科書的作用。
《昭明文選》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文學總集,共收錄了周代至六朝梁代七八百年間一百三十位知名作者的七百餘篇作品。這部總集內容宏富,風格多樣,文體完備,辭采絢麗,自成體系。它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選萃,而且也是通過選篇體現編選者文學理論觀點的批評著作。它的出現標誌著我國文學發展進入了一個自覺的時代,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繁榮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有唐以來,研讀《文選》蔚然成風,家弦戶誦,形成專門的文選學。至清代,《文選》研究達到高峰。校勘、箋證、評點、註釋皆有新的發明。此後,除黃季剛、高步瀛、駱鴻凱等少數學者繼續慘淡經營之外,“選學”則日趨冷落。最近幾年,隨著雙百方針的貫徹執行,學術興旺發達,“紅學”、“龍學”勃然昌盛,而“選學”仍受冷落。很多古典名著都有現代的注本譯本,為廣大讀者繼承民族文化遺產提供方便;而《昭明文選》這部重要而難讀的文學典籍,至今尚無一部今注今譯本。我們撰寫這部《昭明文選譯註》就是想彌補這一空白,為振興“選學”貢獻綿薄之力。
《昭明文選譯註》共分四部分:題解、原文、註釋、今譯。題解簡要介紹作者生平中與本文有關的事迹,重點評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徵。原文以胡克家本為底本加以整理,包括校勘、分段、標點、簡化漢字、統一古今字和異體字等。註釋以李善注為基礎,以五臣注為參考,並儘力吸收清代和近代學者的研究成果。注文力求簡明扼要,對各家之說不旁徵博引,就我們的理解擇善而從之。對那些眾說紛紜或人所不雲的疑難之點,我們不迴避,就我們的體會做出解釋。有的解釋也可能是謬誤的,但是能從謬誤之中引來真理,也是一個進步。
至於譯文問題就更複雜些。首先是能不能譯的問題。我們感到任何古文都可以譯成今文。語言有它的可對換性。這是由語言的交際性質決定的。因此中文著作可以譯成外文,外文著作可以譯成中文。據我們所知,《昭明文選》已經譯成日文、英文、德文。中外是這樣,古今也是這樣。古代文可以譯成現代文,古代詩可以譯成現代詩,古代賦也可以譯成現代賦。當然,譯文不能代替原作。這正如文物複製品不能代替原件一樣,但是人們還是需要複製品,因為通過複製品也可以領略原件的奧妙。其次是要不要譯的問題。《昭明文選》多數篇章是賦和駢文。一般古文有註解就可以通曉,而賦和駢文,只靠註解,普通讀者仍然難以貫通文意,往往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能夠理解個別詞句,卻難以貫通全篇。我們是要以譯文作津梁,幫助讀者全面地理解原作。譯和注相比,更有它的難處。疑難之點,註釋可以迴避,譯文卻不可能越過。在今譯過程中,不求古今文字上的機械對號,力求傳達出原文的內蘊和風格,文類文,詩類詩,賦類賦。典故之類,朦朧之處無法直譯,則囊括原意,另鑄新辭。既要貼切原意,又要流利暢達。
騷上
離騷經一首
九歌四首
騷下
九歌二首
九章一首
卜居一首
漁父一首
九辯五首
招魂一首
招隱士一首
七上
七發八首
七啟八首
七命八首
詔
詔一首
賢良詔一首
冊
冊魏公九錫文一首
令
宣德皇后令一首
教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一首
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一首
文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五首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三首
表
薦禰衡表一首
出師表一首
求自試表一首
求通親親表一首
讓開府表
陳情表一首
謝平原內史表
勸進表一首
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一首
讓中書令表一首
薦譙元彥表一首
自解表一首
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一首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一首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一首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一首
為蕭揚州薦士表一首
為褚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一首
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一首
上書
啟
彈事
箋
奏記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