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長興的結果 展開

長興

遼寧大連島嶼名

長興島位於大連市西北部,是遼東半島西側的一座美麗島嶼,正在興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造船,石化產業基地。近年來,被評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全國衛生鎮、全國體育先進鎮。

歷史沿革


據大連歷史博物館1982年在長興島蛤碴地遺址和北窪遺址挖掘出土的石斧、石刀等文物表明,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長興島就已經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期,遼東大部分逐漸成為東胡的勢力範圍。
公元前221年,秦朝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復州暨長興島屬秦遼東郡管轄。
公元前195年,西漢在幽州遼東郡設置文縣,這是復州暨瓦房店地區最早的縣治,長興島屬文縣轄治。
公元220年以後,公孫氏割據遼東半島達50年之久,長興島仍屬遼東郡屬地。
公元238年,司馬懿滅掉公孫氏政權。這場戰亂使遼東地區受到極大的摧殘和破壞。
公元404年,長興島為高句麗人所佔。
公元688年,唐朝軍隊滅掉高句麗,設立安東都護府,長興島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所轄。
公元919年,契丹族掃滅疆域廣大的渤海國后,將渤海國的部分居民遷到今日遼南,在今天的瓦房店市範圍內設置遷民縣,後來設置復州,這是復州建立州治的開始。
公元1117年,北方女真族滅掉遼國,將復州和蘇州(今金州)合併為復州,長興島屬永康縣轄治。
明末清初,由於長期征戰,造成遼東地區人煙稀少,土地荒蕪,長興島也不例外。公元1653年,正式頒布《遼東招民開墾例則》,鼓勵山東登州、萊州、青州一帶的農民進入遼東開發,從此,這個荒蕪了多年的海島興盛起來。
公元1734年,將復州通判升為州府,隸屬於奉天府,治所在今天的復州城,這是長興島最早有確切記載的區劃建置。在這之後,清政府又在長興島的海上村設立復州分理衙門。
201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並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國務院辦公廳的《復函》要求: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服務業,著力提高開放水平,完善體制機制,提高創新能力,充分發揮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復函》要求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和服務,促進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健康發展。
2010年5月,遼寧省政府確定在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遼寧省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0年6月13日,遼寧省省政府下發文件,決定在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遼寧省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按照特事特辦、充分授權的原則,省政府將賦予試驗區更大的自主發展權、自主改革權和自主創新權。除國家有特殊規定外,凡屬於遼寧省和大連市相關的審批、管理許可權,原則上都下放給試驗區管委會。賦予試驗區管委會行使有關省政府經濟管理許可權。
2010年6月22日,大連市委、市政府在香格里拉大飯店舉行大連長興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暨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驗區掛牌典禮。

機構級別


長興島風景 圖集(2)
長興島風景 圖集(2)
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大 連市人民政府派出機關,依法對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驗區)進行全面的行政管理,管委會主要領導按大連市副市級(等同國家行政級別正地級)領導幹部配備,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驗區)管委會組織架構比照大連市政府工作部門確定。管委會機構編製實行總量控制、動態管理,由管委會根據發展需要自行研究確定方案,報大連市機構編製委員會備案。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區域屬瓦房店市行政區劃版圖,代管瓦房店市行政區劃內的長興島街道、交流島街道
現任管委會主任:楊廣志(大連市副市級領導幹部)
註:大連市副市級領導幹部是國家行政級別正地(廳)級。

生態環境


長興島的森林覆蓋率是全省最多的城區之一。經過建國50多年的營造,特別是1998年實施"植樹綠島"工程以後,不僅使昔日文人筆下的那種"山似留人青出郭、柳如送客綠過橋"的海島山林風光得以重現,而且再塑了一個"樹茂林豐千野綠"的"綠色長興島"。全鎮林地面積已經增加到157000畝(含果樹),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2.6%。一望無際的片片林海,把長興島裝飾得生機盎然。
新中國成立以後,長興島人把植樹造林放在經濟建設的重要位置,持之以恆地開展造林工作,造林手段和規模也不斷發展。從1950年開始,島上幾乎年年實行春季造林,主要是種植刺槐、棉槐(紫穗槐)種子。1960年增加了秋季造林,主要是種植橡子。1970年以後,又實行春、夏、秋三季造林,春季主要是種植與栽植刺槐、楊、柳、榆樹苗,夏季主要是種植刺槐,秋季仍然是種植橡子等樹種。
1985年6月,瓦房店市林業局與瀋陽民航管理局聯合實施的飛播造林在長興島首次進行,這也是大連地區第一次用飛機播種造林。這次飛播在長興島實施2萬畝,主要分佈在西山裡村13000畝山地和八岔溝、地藏庵、花椒房三村的7000畝山地上。飛播的品種主要是油松、黑松、側柏,其中油松佔70%,播種量為2萬斤,飛播準確率為91.7%,實播率為77%,偏播率為23%,重播率為12%。飛播后1個月內降雨13次,秋後平均每畝有苗733株,每平方米平均有苗1.1株,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北方播區有苗率40%、畝均有苗400株的規定。
到1985年,長興島歷年累計造林12.4萬畝,保存面積為40920畝,保存率為33%。至此,島上有林地面積達到61000畝。
從1985年到1995年的10年時間中,長興島植樹造林一直堅持不斷。人們不懈地在春、夏、秋三季搞造林綠化。造林方法與水平比過去也有了很大提高。栽培苗木普遍採用楊柳大苗和黑松容器苗,操作簡便,成活率也比較高。到1995年,島上有林地面積已經達到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 1995年春天,瓦房店市委、市政府提出用三年時間消滅宜林荒山的造林任務。當時,長興島尚有35000畝宜林荒山、荒坡、荒溝和荒地沒有綠化。面對上級下達的任務,長興島人二話沒說,踏踏實實地苦幹了起來。到1997年,共栽植黑松、紅松、刺槐、柞樹、楊樹、柳樹、榆樹等苗7l0萬株,保存面積為29800畝,保存株數為603萬株,保存率為85%,將昔日的荒山、荒坡、荒溝、荒地栽得嚴嚴實實。然而長興島人並沒有因此停步,他們還要使島上的造林綠化工作上檔次、上水平,要繼續向林業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發誓要把長興島建成一個山清水秀、風光秀麗的綠色寶庫。
從2000年開始,長興島結合農業結構調整,有計劃地實行退耕還林,把25度以上坡度的瘠薄坡耕地和六七十年代毀林開荒的坡耕地,以及防風固沙地段的耕地,全部重新造林,退耕還林面積約有近萬畝,到2002年全部退完,為農民集中力量精耕細作,建設高產穩產精品糧田創造了條件。
長興島的園林化村莊和花園式單位建設也搞得非常出色。從1997年開始,全鎮開展了建設園林化村莊和花園式單位競賽活動。島上所有的道路、河流、村屯四周都進行了造林綠化。居民房前屋后也普遍栽植干雜果樹和花草樹木,全鎮四旁總計栽植樹木300萬株。機關、學校、企業單位也爭先恐後栽植常青樹木、設置花壇、鋪設草坪。已建成花壇20萬平方米,鋪設草坪30萬平方米。到2005年,已有8個村莊成為園林化村莊,30個單位成為花園式單位。
長興島人重視造林,更注重管林。每年都組織人力進行幼林撫育,區、村兩級都有專業護林防火隊伍,長年從事林業管護。林業防火、防蟲、防盜伐搞得非常出色,多年來沒有發生一起較大的森林火災,沒有發生過亂砍濫伐,沒有發生大面積蟲災。很多山林根本不敢進去放牧,因為牛羊鑽進茫茫林海,放牧人很難將其找出來。長興島人在林業和畜牧業這對矛盾中,以保護林業為主;在林業與蠶業這對矛盾中,仍以保護林業為主,放牧和放蠶都不能破壞林業資源。每逢嚴重乾旱,區村兩級和企業單位都要組織人力物力進行抗旱保樹,使造林成果和林木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自然狀況


長興[遼寧大連島嶼名]
長興[遼寧大連島嶼名]
長興島位於遼東半島中西部,大連瓦房店市西側,四面環渤海,僅一橋與陸地相連。全島面積252.5平方公里,為長江以北第一大島,人口5萬人。
全島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11公里,環島岸線91.6公里,所屬海域100平方公里,灘塗1500公頃。島上地勢呈丘陵地貌特點,西部較高,中東部較低,平均海拔55米,最高山峰塔山328.7米。
長興島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0℃,平均風速4.5米/秒,無霜期180天左右,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日照率60%,相對濕度67.5%,年均霧日18.3天(能見度≤1000米)。

地理位置


長興島
長興島
長興島瀕臨渤海,具備發展海洋經濟,走向國際市場的特殊地理位置。東與大陸僅一橋相連,距大陸岸邊358米,東距瀋海高速公路關屯出入口29.6公里,南距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120公里,西與秦皇島北戴河隔海相望,距韓國仁川港339海里,日本長崎港646海里。

基礎設施


公路、鐵路、港口
地處大連對外開放前沿地帶的長興島,交通運輸日趨完善,省一級公路東西貫穿全島至港口區,近百公里的環島及支線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新建的沈大高速公路關屯出入口至長興島省一級公路將長興島至大連行車時間縮短至50分鐘;長興島距最近火車站19公里並在瓦房店市區內擁有三條鐵路專用線與哈大鐵路相連;規劃建設中的長興島中心港口一期工程擁有5萬噸級以下泊位10個,2006年末可投入使用,年吞吐貨物可達1000萬噸。
供水、供暖、供電、通訊
長興島內建有水業、物業公司,日可供水2萬噸,並保證鎮區供暖需求;島內距離220KV區域變電站復州站 22 公里,現有66KV變電所2座,建有總裝機容量為7400KW的風力發電廠已併網發電,全島綜合變電容量為1.81萬KVA ;長興島對外通訊聯絡設施完備,程式控制電話發展至1萬門,並已建成行動電話、國際互連網、公眾多媒體等現代化通訊網路。
公共服務設施
島內現有一座佔地5200平方米的現代化市屬醫院分院,實行全民合作醫療;3所小學和初中、高中均實現樓房化和電化教學,逐步構建起初、中、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體系,大連農村鄉鎮最大的標準化體育場可容納3萬餘人,成功地舉辦了三屆旅遊節並可承接大型體育賽事活動;長興島有線電視網路普及率80%,並自辦了有線電視節目,組建了長興島藝術劇團,即將竣工的建築面積近萬平米的文化娛樂中心,可滿足人民文化娛樂生活的需要,長興島社會治安良好,秩序井然。

支柱產業


造船業

島內造船業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和生產能力,可生產5萬噸級以下駁船、拖船,大型鋼結構件以及600馬力以下各種鋼體漁輪,巡邏艇,遊艇等,產品80%外銷,年修造船產值2億多元。

鑄造業

鑄造業是長興島的傳統工業,已形成規模優勢。KT可鍛鑄鐵,QT球墨鑄鐵,HT灰鑄鐵等三大系列近百種產品,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各種規格型號的水暖管件覆蓋東北三省,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水暖器材生產基地。

釀造業

長興島釀酒、飲品產業歷史悠久,擁有天然優質的“龍口甘泉”之水和傳統獨特的製造工藝,研製開發了百餘種“龍泉”系列飲品和“長興島”牌酒水。其中,“龍泉”牌山棗蜜酒被評為國家銀質獎,“龍泉老窖白酒”被評為遼寧省十大名牌白酒;以長興島獨有的六背刺海參深加工而成的“長生島”海參膠囊,具有醫藥和保健功效,暢銷國內市場。

新興產業


建材業

建材業已成為長興島發展較快的新興產業之一。大連長興水泥有限公司已成為全國大型水泥生產企業,生產能力達50萬噸,可產7個品種水泥,以長興島石灰石為原料生產的“三馬”牌水泥獲國際標準驗收合格證,暢銷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大連長興島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玻璃鋼型材製品,輕型民用飛機和長美玻璃鋼遊艇遠銷俄羅斯和歐美國家。

旅遊業

長興島
長興島
長興島素有“海上明珠”之稱,旅遊生活岸線36km,海濱石林聳立,浴場沙軟灘平,25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山巒綿綿;“橫山遠眺”、“龍口甘泉”為復州八大景點之二;娘娘宮、三堂廟歷史遺跡遠近聞名,已開發的日本高爾夫球場、當代飛行俱樂部、跑馬場、風車廣場、海濱公園、海洋動物表演館等特色旅遊項目,年吸引國內外遊客80多萬人次,是東北地區較具影響力的旅遊度假區。

臨港產業

從五道溝至葫蘆山岸線長7公里,為港口、臨港工業岸線。該岸線北有塔山橫山,南有交流島,水深終年不凍,海面開闊,為天然不凍良港,規劃利用現有建港優越條件,在現有漁業碼頭基礎上建設渤海內海交通大港,建設50000噸以下中型碼頭,遠期建設30萬噸級專用碼頭。並利用現有港口優勢發展東三省、內蒙四盟同京、津、唐、華北物流海運網路。在港口東側,利用現有海石球礦坑建設臨港產業區:造船業、港口貿易加工區、倉儲業、漁業批發市場等臨港產業。

水產養殖

從葫蘆山至鮑魚肚子,岸線長60公里,為水產養殖和水產加工岸線,為保護渤海生態環境,限制捕撈,發展養殖,充分利用該地區灘塗優勢,以養殖蝦、蟹、魚、海參、貝類等海品,建設海上養殖場。同時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提高海產品附加值。

地理資源


自然資源

長興島有含CaO52%以上的石灰石,已探明儲量6億立方米,宜開採面積達70多平方公里;同時島上還有宜開採的鈦頁岩2億立方米、金剛石石英沙、海球石等資源儲量也很豐富。為發展建材業、石灰石骨料山口,創造有利條件,並為港口提供可靠貨源。

海洋資源

長興島海域廣闊,有91.6公里黃金海岸,100平方公裏海域,盛產毛蝦、對蝦、海蜇、海參、蟹和多種優質魚及貝類,適宜養殖灘塗1500多公頃,萬畝海參養殖基地被列為“國家標準化示範區”項目。

港口資源

長興島有良好的建港資源,可利用岸線約30km,水深、浪小、不淤、不凍,其中近岸20km,深水岸約5km,建港條件良好,具備建設深水泊位和規模開發大型綜合性港口的良好條件。

風光景色


旅遊岸線和旅遊規劃
長興島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風光秀麗,海濱景點石林聳立,千姿百態,海濱浴場沙軟灘平,西山裡原始林山巒綿綿,鬱鬱蔥蔥。藍天、白雲、青山、碧水交相輝映,登山遠眺,如入仙境;島上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獨具特色,“橫山遠眺”,“龍口甘泉”為復州八大景點之二;娘娘宮、三堂廟歷史遺跡遠近聞名。依據海濱景點分佈和海岸線布局,規劃從鮑魚肚到五道溝規劃為旅遊生活岸線,長約36公里。
☆從五道溝、馬家咀子、丁家圈、西花溝到八岔溝,海岸線長13公里,以及橫山、塔山等陸地25平方公里規劃為森林客舍。森林客舍涵概原始森林浴、野生動物觀賞、繁殖園、狩獵俱樂部、橫山遠眺及海濱度假,集旅遊、娛樂、休閑功能大全。
☆從西花溝、高腦子山、大礁、鴛鴦島等岸線長18公里為天然濱海自然景觀區。陸上建有森林植物園、特色植物園和跑馬場、風車廣場,到海邊島嶼做漁民,進果園摘果,去植物園野遊等田園風光旅遊新資源.
☆從鴛鴦島何屯岸線長5公里為旅遊生活岸線,這部分岸線連同部分陸地在鎮區總體規劃之中,主要規劃為海濱浴場,海濱度假村、海上戲水活動、當代飛行、划水俱樂部等,是旅遊度假的中心。
海上養殖岸線
長興島圖冊
長興島圖冊
從葫蘆山至鮑魚肚子,岸線長60公里,以養殖蝦、蟹、魚、海參、貝類等海品,建設海上養殖場。同時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提高海產品附加值。

未來展望


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的建立,在長興島五千年發展史上樹立了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它標誌著長興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也預示著華夏這座生機無限的第五大島、中國北方充滿活力的第一大島,將以異乎尋常的爆發力創造發展奇迹,以超常規的速度邁向現代化海島城市。她既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良環境,又有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起跳平台。騰飛跨越,恰逢其時。
大連市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遼寧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規劃,為長興島勾畫了一個美好的發展前景:她將以臨港工業區起步,首先建成現代裝備製造業和石化、建材基地,進而利用深水岸線資源和封關條件嚴實的優勢,建成物流倉儲基地和自由貿易區,帶動長興島發展成為現代化的海島城市。
長興島的區位優勢、優良的岸線資源和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又使她的未來功能定位具有多元化特性。
她將是大連市對外開放新的窗口和項目承接平台。長興島地處渤海之中,水路、陸路皆在大連一小時經濟圈之內,而且有252.5平方公里的陸域面積和96.1公里的海岸線,是環渤海經濟帶一個尚未正式開發的處女地。具備發展外向型經濟、口岸經濟和走向國際市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條件,極易形成臨港製造業、港口貿易業和旅遊業等支柱產業,必將成為大連對外開放、開展國際戰略合作,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新的窗口和項目承接基地,從而成為大連新的經濟增長點。
她將是建立面向日、韓以及歐盟等國家的又一窗口,也是對遼寧拉動力極強的新興工業園區。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的建立,有利於促進遼寧及東北地區集群產業的發展,提高產業層次。建立長興島臨港工業區日、韓、歐盟及其他發達國家的功能區,建設現代化製造業基地,為歐盟國家投資和東北老工業向新型工業轉移,特別是重要裝備業轉移提供廣闊空間和承接地。這一點已經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長興島的建立已被列為遼寧、新加坡經貿合作的重要推進項目。曾經策劃過蘇州工業園的裕廊國際集團已經介入規劃工作。許多日、韓、歐、美的跨國公司也紛紛到長興島考察投資意向。隨著一些重大項目的引進和開工啟動,將極大促進集群工業規模的形成,成為帶動力極強的省級經濟開發區,拉動遼寧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和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從而成為振興遼寧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個拉動點。
她將是東北地區新的製造業基地和物流儲運基地。長興島瀕臨渤海,位於東北亞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的樞紐區域,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連接點,是東北腹地大宗貨物走向東南沿海和國際市場的重要通道,是輻射和連接兩個市場,培植兩種資源的重要節點。因此,選擇長興島這個物流條件便利的臨海臨港區域建設大型港口、物流集疏體系和臨港工業作為東北振興裝備製造業基地,來承載東北一些重型企業轉移,承接國內外臨港產業轉移,吸引國際資本向長興島流入,將是進一步提高大連對外開放水平,拉動和輻射遼寧及東北腹地快速發展的一個新的突破點。
她將是極具發展前景的國際自由貿易區。長興島既四面環海、獨立海中,又與遼東半島大陸毗鄰並一橋相連,封關條件嚴密。與環渤海沿岸各大中城市只有一兩個小時,最多數小時水、旱路程。與各地往來極為便利。隨著大連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進度的日益加快,其與國內外交往與貿易的條件日趨成熟。因此,在這裡建立自由貿易區,開展國際商貿、信息、科技、文化等交易活動,是不可多得的理想佳境。是振興遼寧乃至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個新亮點。她將是現代化的中等海島城市。長興島山水兼得的宜人環境、鍾靈毓秀的自然景觀和情景交融的人文環境,決定她不僅將成為大連乃至遼寧重要的臨港工業基地、物流集疏基地和自由貿易區域,而且還要按中等城市規模將其建設成為一座保留與發掘其天然海島風光與特色的現代旅遊城市,成為一座集現代臨港工業、石油化工、建築材料、自由貿易與旅遊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城市,成為環渤海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最好,環境建設最美,臨港工業區功能最全,對外開放水平最高,文明程度最佳"的海島花園城市。
長興島的開發原則是:整體規劃,分期實施,基礎先行,局部啟動。開發步驟分為兩步:第一步,在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至期末,主要建設以出口加工為主的臨港工業區和以日、韓、歐盟等發達國家為合作對象的、以裝備製造業為核心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第二步,通過中、遠期開發,利用深水岸線資源,建設物流倉儲基地和自由貿易區。
長興島從總體規劃上劃分為"港口與產業區","居住與旅遊區"。兩區中間由高山和綠化區實現自然隔離。
臨港業區初步規劃了108平方公里建築用地,計劃分三期啟動。在這個範圍之外,還預留了足夠的產業發展空間。
長興島港口建設總體規劃了60公里長的岸線碼頭,可供建設200至300個深水泊位。一期工程(起步工程)規劃。建設10個1萬至5萬噸級泊位,年吞吐能力800萬噸,投資額(社會融資)21億元。建成后,可發展同東北三省、內蒙古四盟、京津唐及整個華北地區的物流海運網路。遠期規劃建設3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30萬噸級礦石碼頭,並發展港口貿易、裝備製造業加工。
長興島的第一產業結構將隨著臨港工業區建設和臨港產業擴大而大幅度調整,其內部有的產業將大幅度收縮。海島農業將以優質高效的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綠色食品基地為特色,實行集約化經營、立體化生產。優質果菜生產、反季水果、反季蔬菜生產、花卉生產將成為海島農業的主角,其生產區域將適度集中,需採用高新技術在日益壓縮的空間創造優質、高產、高效的產品。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大批農民,將進人二、三產業,把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轉變成臨港產業工人,變成海島城市的農民。
對原從事水產養殖與海洋捕撈的人員,將重新規劃捕撈養殖海域及岸線從事生產。捕撈業將進一步壓縮和限制,水產養殖也將推行工廠化養殖和立體化精養,提高單位產量和產品質量。
海島林業將隨著開發而不斷提高檔次和水平。將加寬防風林帶。沙化地帶將加大和提高植被栽、種植力度,使之變成涵養水土的密林和綠蔭草地。路旁、河旁、村旁、廠區的綠化林帶將向珍貴高檔樹種、四季常青樹種和風景林轉化,森林覆蓋率將提高到45%以上。總體形成森林島環境。
旅遊業作為重要產業將提位升級。
從鮑魚肚到五道溝海岸沿線的景點分佈有36公里,規劃為旅遊生活岸線。
從五道溝、馬家咀子、丁家圈、西華溝到八岔溝,岸線13公里,加之橫山、塔山等丘陵山地25平方公里,規劃為森林客舍。這裡可開闢原始森林野浴、野生動物觀賞園、野生動物繁殖園、橫山遠眺遊覽等旅遊項目。
從西華溝、高腦山、大礁、鴛鴦島等海岸線18公里,為天然濱海觀賞區。陸上建有森林植物園、特色植物園、跑馬場、風車廣場和高爾夫球場。
從鴛鴦島到何屯岸線5公里,主要規劃為海濱浴場、海濱度假村、划水俱樂部等,是長興島旅遊度假中心。
長興島原有的鄉鎮工業和民營工業企業也將隨著海島開發而不斷做強、做大和做精。其發展方向主要是無污染、耗能少的新材料、精細化工、生物製藥、機械加工、塑料管材、精密鑄造、建材、船舶儀錶、自動導航設備等新工藝、新產品為重點的企業,並向新規劃的工業園區適度集中,嚴格控制環境污染,堅決關停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無市場潛力的企業。
長興島未來城市規劃總體設想是:具有海島特色和生活氣息的現代化中等規模城市。城市性質為工業、港口、商貿、旅遊。
長興島公共設施建設,以方便管理、便於服務為主旨,統籌在現鎮區西部的槐花園,建立政府機關、開發區管理機關和公安、司法、工商、稅務等執法機構以及市政、金融、文化、科技等服務機構,形成新的行政、文化、金融中心。
在現生活區中心和沿城八線西側,建設大型商業中心、農貿市場、企業駐島機構、商住公寓、老年公寓、各種規格的賓館、飯店。在鬧市區以外集中建設教育園區。中心小學、初級、高級中學和將來建立的各類學校都集中在這裡。
為長興島開發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和資金投入都將是巨大的。用於外圍公用工程大配套及島內土地開發投資計劃130億元(不含社會融資港口建設投資21億元)。
公路建設工程。根據總體規劃及島內大型項目建設需要,將實施如下道路建設工程:
高速公路:從沈大高速公路海灣橋北站--長興島,全程40公里。
一級公路:城八線一級公路已經進島。2005年8月從沈大高速公路老虎屯站至長興島大橋段已經竣工通車。長興島內17公里長的一級公路也在規劃之內。
鐵路工程。長興島未來工業港區和商貿港區的發展對鐵路集疏運也有較大需求。哈大鐵路線田家至五島支線55公里路段需要改建和擴建。五島至長興島15公里以及島內10公里的線路需要新建。
供水工程。長興島的供水工程將與遼寧核電工程、復州地區的供水統一組織"引東入島"工程。需建設1條900毫米引水管線從東風水庫調水。東風水庫的最大容量為1.417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034億立方米。以上工程建成后,可達到為長興島日供水5萬噸的規模。東風水庫至復州城至長興島共計76公里。新建凈化水廠1座。後繼用水將利用紅沿河核電站10萬噸海水淡化項目解決。
排水工程。排水工程分為污水截流、污水處理廠及污水排放工程。新建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1萬噸。
供電工程。供電工程分近期港口供電建設和遠期港口供電規劃。
近期港口供電建設。規劃港區新建66千伏變電所1座,解決港區生產、生活用電。同時需要對66千伏的復三線、三長線、長橫線及相關復州城變、長興島變、橫山變等進行改造。
遠期港口供電規劃。根據長興島遠期建設規劃及大型產業項目用電需要,規劃從直線距離約22公里的復州城220千伏區域變電站引一路220千伏線路至長興島,在島內新建一處220/66千伏的區域變電站,再以單迴路向工業區供電。
社會融資港口建設工程。規劃在八岔溝區域建設10個1萬至5萬噸級多功能泊位,年通過能力800萬噸。遠期規劃建設1個3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1個30萬噸級礦石碼頭,形成吞吐能力3000萬噸/年。
島內居民安置。長興島目前常住居民5萬餘人。規劃工業起步區25.6平方公里,現有居民1700餘戶,人口5000餘人。居民人均收入6198元。為了確保起步區征地拆遷戶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同時能夠實現可持續生計,生活水平不會因開發而下降,促進位造業加工區的順利開發,長興島和上級政府制定了妥善的安置方案。
居住小區。島外居民安置實行島內安置與島外安置相結合的辦法,由居民自願選擇。島內安置人員,其住房由政府部門與村委會在規劃的生活區內,實行統一征地、規劃、設計,分塊建設配套設施齊全的居住小區,政府協助其辦理戶籍安置手續,並按規定領取各種補償及補助費。
對從事旅遊業人員,安排其到東北部海濱旅遊區繼續經營。由政府籌資加大對旅遊業、水產養殖業、農業、商貿服務業等行業的基礎設施投入,促進該產業的發展,並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引導失地農民向上述產業轉移。為了保證就業,由政府出資結合區內企業用工需求及外輸勞務工種熱點,對搬遷農民(尤其是青壯年農民)進行職業教育與技術培訓,提高其再就業能力,並協調區內企業儘可能安排其就業。
長興島臨港工業區開發效益預測:
據參考相關數據和建設新型工業體系的要求,粗略匡算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的預期效益指標應當為:每平方公里的投資強度平均達3億美元。一期開發面積25.6平方公里(不含港區3平方公里),按工業用地60%預算,工業用地面積為13.6平方公里,工業投資為40.8億美元,工業產值可達675億元(投入產出比1:2),單位面積完成產值29.9億元/平方公里。工業增加值202.5億元(增加值率為30%),實現稅收33.8億元(增加值率為30%),實現稅收33.8億元(按產值的5%測算);最終開發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不含港區8平方公里),投資達180億美元,工業產值將達2977億元,工業增加值將達893億元,實現稅收149億元。相當於目前大連市全部工業的總量。如果運作良好,效益狀況將更為可觀。
臨港製造業加工區的設立,開闢了長興島新的紀元。長興島人正以科學發展觀,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實施自己的宏偉規劃,他們對長興島的未來充滿了信心,長興島也因此充滿了更大的希望。

主要榮譽


長江以北第一大島;
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
全國體育先進鎮;
全國衛生鎮;
省級經濟開發區。

長興島人物


李雲岫

李雲岫(1842~1899),字子飛。出生於長興島三堂(今瓦房店市長興島鎮)村。清末貢生,才思敏捷,執教鄉里。
1893年,應遼陽馬舉人之聘,教習馬家一子二侄,后一中進士,一成翰林。
1896年,一艘帆船行至長興島外馬家嘴觸礁沉海,船上布匹或為過往船隻打撈,或為島上居民所得。復州知州許彭齡派人入島,以查布為由,闖入民宅,搜刮民財,強姦婦女。事情發生后,長興島居民群情激憤,同赴州府告狀。而知州許彭齡卻具文報奉天府“化外野民,犯上作亂”。府尹遂令營口千總遣馬隊50騎,開赴復州,大有血洗海島之勢。島上百姓聞風而逃,十室九空。貢生於恩元、洛會東等人,率眾赴奉天抗爭,亦不被理睬。當此關頭,李雲岫挺身而出,揭示事情前因後果,幾經周折,告至京城軍機處,引起府尹重視,如實結案,將復州知州許彭齡和營口千總撤職議處。布船一案歷時三年勝訟,鄉民幸得免難。
李雲岫一生,光明大度。有一地鄰暗移界石,他不與計較。鄰里糾紛,他為化解。權貴欺壓鄉民,則慷慨代寫訴狀,及至勝訴者感恩答禮,則一概拒收。時人崇尚,遵為“李大先生”。
1899年,李雲岫病逝於故里。

張林屋

張林屋(1871~1945),名時宗。祖籍山東省蓬萊縣,清道光年間遷居復州長興島(今瓦房店市長興島鎮),后定居三台鄉。幼年受家庭熏陶,酷愛書法藝術,雖家境貧寒,但他以紅土泡水作墨,自製麻筆用燒紙練小楷、書大字,正面寫滿寫背面,直到不能再用,經過苦練,終成為遠近聞名的書法藝人。
張林屋廉潔剛直,不為金錢所動。早年他進京朝考知縣之前,有富家子弟願以萬兩銀子買取他的應試名額,遭他拒絕。考取功名后,任直隸保定道某縣知事。上任后,發現貪官污吏與土豪劣紳勾結,魚肉鄉民,諸多訟案難以秉公裁斷。他厭惡官場的齷齪,僅做幾天知縣便懸冠而歸。回家后依舊讀書、寫字,曾寫道:“勘破官情盤谷序,蹴開天網漆園書”,“松柏有本性,詩書發異香”。
張林屋曾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和中華革命黨,與縣內中華革命黨員連承基交厚。1913年,連承基在山東組織舊部力量討伐袁世凱失敗,他因此而受到累及,遂匿跡于山林寺院倖免於難。後來又多次回絕張作霖和溥儀偽政府的聘任,仍舊生活於民間。
張林屋一生,揮就的楹聯、字畫遍及復縣、大連和瀋陽,頗受好評。其文章長於駢體排偶,多仿《滕王閣序》、《北山移文》名篇筆法,被收入銘、頌、詩、歌,文采豐富。
張林屋崇尚松柏本性,注重自身氣節,對於平民百姓極為熱情,寫字聯,著碑文,贈字畫,有求必應。而對於偽官吏則拒之門外,視其禮品酬金如糞土。一次,他正為人寫字,一官員也拿著紙張來求他寫,並對他寫的字大加讚揚:“寫得好!”他住筆斥道:“不懂,不要濫充明公,給我熱罐子抱(戴高帽),我不吃你的屁,快把紙拿走吧!”
張林屋晚年右臂疼痛,求字的人仍絡繹不絕。曾寫詩自嘲:禿筆淋漓翰墨香,橫斜一幅兩三行。前世筆債知多少,惹得今生到處償。
1945年,張林屋病故,終年74歲。

曲宗泰

曲宗泰(1877~1962),又名漁航,字癸午。出生於長興島(今瓦房店市長興島鎮三堂鄉)。1910年畢業於奉天政法學校。先後出任復縣廣盛鄉議事會議員、地方公款處委員、復縣禁煙善後所所長等職。
1918年,曲宗泰受復縣公署委派,前往五湖嘴(今復州灣)煤窯處理債務事宜。他接手后,開拓銷路,運出煤炭,僅半年就將10餘萬元債務還清。
其時,日本人前田來礦購煤千噸,展開隨身攜帶地圖,曲宗泰見圖將五湖嘴載入金州租界之內,立即呈報省府。省府遂將五湖嘴改稱復州灣,並通令郵政在案。後有日本人以3萬金票購取礦權,他為保護煤礦主權,再度呈文省府。省府同意由大連順興爐周文貴出資10萬元接辦,更名為振興煤礦。
1928年,周文貴去世,煤礦虧損200餘萬元,其兄周文富欲將煤礦權轉賣日本人,可得金票300萬元。曲宗泰阻止說:“當初收回煤礦時,省府就已聲明不得盜賣礦權”。周文富不敢擅行,遂以200萬元的代價將礦權轉賣給張學良,改屬東北礦務局。曲宗泰於1962年病故。

王靜壽

王靜壽(1883~1914),又名殿臣,字仁山。出生於復州長興島三堂(今遼寧省瓦房店市長興島鎮)。16歲中秀才。1901年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每試名列前茅。畢業時,謝絕日本師友留日就職的挽留,返回中國。
歸國后,王靜壽歷任奉天、南京、北京等地講武堂教員,除教學授課外,還編寫數學教材,為多所學校所採用。1913年秋,任吉林軍署參謀,繼而轉任馮麟閣第二十八師上校參謀長兼高級軍事教官,因治軍有方,數年後授少將軍銜。
王靜壽敬老愛幼,平易近人。回鄉不著官服,隨父親下田幹活,仍如農家子弟。鄉鄰有難,熱情相助。某年一劉姓貧民牲畜誤進入財主“於蠍子”山場,被罰糧1石2斗,劉無力賠償而系獄經年。他聞此訊,親去“於蠍子”家,出糧代交,使其撤回原訟。
1914年,王靜壽不幸墜馬身亡,時年31歲,葬於原籍。

長興島習俗


長興島因其長期孤居於大海之中,所以這裡的人們形成了自己獨特、古樸的民間文化。滄海桑田,雖幾經社會變革和衝擊,有些傳統習俗已日漸淡去。但是,長興島人心底最純真的民間習俗仍然保留至今,並以其深厚的社會底蘊和頑強的生命活力佔據著他們的生活空間,甚至在與現代科學文化的摩擦、對接中,更加日臻完美。

島名由來

傳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使自己常駐人間萬世為君,特派術士徐福帶領500對童男童女到海中為他尋求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
徐福率眾人踏遍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問遍所有仙人,竟無人肯賜。只有蓬萊一仙告之曰:“爾等乃身在三界,未出五行之凡胎俗體,縱使食了丹藥,也只可延年益壽,豈能長生不老。況仙家之物只贈有緣之士,不賜無福之人。爾等切勿心存異想。然離此百里之濱有一海島,島上有甘泉、海刺、棘棗三寶,食之,可祛病長生,爾等不妨趨往居之。”
徐福身邊有一位高姓隨從,聽了仙人之言,不由得心為所動。於是,他便偷偷帶領十餘對童男童女,乘以一艘帆船劈波斬浪,終於找到了這個海島。但見島上景緻與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幾無二致,遂大喜過望。上得島來,果見有清泉自澗石中湧出,飲之,甘甜爽口,神清氣暢。又見漫山長滿棘棗,其味酸而帶甜,食之,醒智益心。更見海中有大群游物,身長尺許,呈深灰色,多肉刺,食之,鮮美滑膩。久食,竟百病不生,因其外形像長白山人蔘,功能也似人蔘,遂命名為“海人蔘”,後來簡稱“海參”。
於是,一行人便以此島為家,生息繁衍,代代相傳,有些人竟活到百歲以上。以後外來者對此甚為疑惑:“何以此地多壽者也?”島上回之曰:“只緣身居長生島”,從此,這處“海中之洲”便被叫作長生島。
到了唐朝,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當年東征高麗時,其麾下大將尉遲敬德曾率兵進駐長興島,在橫山之巔建了一座八面燈塔,用來指示過往航船。因橫山是復州邑的鎮山,所以,後來官府和船家又管此地叫“鎮山島”。
宋代,因此島風光秀麗景色奇美足可與杭州媲美。於是又改叫“景杭島”。《中國地名大辭典》翔實地記錄了“景杭島”這一名稱的由來。
南宋時,人們見這裡山勢蜿蜒險峻,松柏蒼翠常青,又把此島叫“長松島”。《中國歷史地圖集》中也有確切記載。
明朝時,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長生島”又普遍叫開了。
公元1624年,努爾哈赤統帥后金兵攻佔復州一帶,人們紛紛駕船出海,逃到山東,躲避戰禍。30年間,長興島人煙稀少,成了荒島。
公元1653年(順治十年),頒布了遼東招民墾荒獎勵條例,允許各處流亡人民開墾無主荒田,所墾土地由州縣給以“信義執照”“永准為業”,凡屬墾荒的土地“免稅三年”。很多山東登州,萊州的農民來到長興島,其中多數是原先逃難出去的長興島居民。
來島的人們對這個新建家園叫什麼名,意見不一,眾說紛紜。有一天,一位余姓老夫子,備下酒席,把島上有威望的老者請到家中商量此事。席間從門外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瘋瘋癲癲湊到酒桌前,非要同主人一塊喝酒不可,余老夫子忙叫人擺上碗筷,讓乞丐坐到自己身邊,詢問乞丐家住何方,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乞丐答得雲山霧罩:自雲家住長生山無憂洞,自秦時就世居此地,至今已兩千年了。乞丐酒足飯飽之後,離開余家,轉眼沒了蹤影,人們出門找尋,只見空中飄飄揚揚落下一個布條,人們撿起布條一看,上面還寫著幾行字:
長生洞里苦修真,
興緻催我臨凡塵。
島上風光堪悅目,
好山好水好心人。
眾人疑惑,有人驚奇地說:“這不是一首藏頭詩嗎?”眾人一看,果然不假,詩頭藏著“長興島好”四個字。人們此時恍然大悟:“這不是神仙下凡點化,讓咱們管這叫長興島嗎?”從此長興島這個名字一直叫了下來。晚清時,長興島還被當時的奉天府譽之為“長興文明島”呢!

傳統節日

歷史上,由於長期使用農曆安排農事和漁業生產,所以長興島人把傳統節日看得很重,形成了一整套過節習俗,有些一直沿襲到今天還盛行不衰。
除夕
據說,長興島人古時候有個妖魔叫“夕”,每逢舊曆年底最後一個晚上必出來吃人。後來,玉帝派天兵天將為島人除了這一害。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除夕。長興島人慶賀"除夕"的主要活動有:
1.大清掃。除夕早晨,家家戶戶都將里裡外外清掃一遍。
2.吃團圓飯。中午和晚上,全家人都要圍坐在一起吃飯,有條件的人家還要全家合吃一個豬心,表示全家一心。
3.貼對聯。俗稱“封門”。內外房門和街門都要貼,門框和窗框上樑還要貼上五顏六色的掛旗和橫批。過去還要到山神廟、土地廟貼對聯,內容是“山神山人敬,土地土民尊”。有的人家還要在正房門后貼灶王對、天地對,正北對(祭祖先),家裡家外貼福字等等。
4.掛宗譜。在正廳北牆掛上宗譜並擺上香案供品接神。日落後,在院中鋪上穀草,到門前向祖墳方向遙拜,叫做“請神”,回來后,用長木棒橫放在家門和街門外,充當“絆馬索”(意欲防止野鬼混入和絆住神馬),再到宗譜前跪拜,然後燒香燒紙。
5.發子。這是慶賀“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大舉動。一般在晚上11點開始舉行。這時鞭炮齊鳴,禮花四起,人人都要叩頭祭天。然後,晚輩們向長輩問好祝福。
春節
長興島人最重要的節日,它和除夕緊密相連,主要活動有:互相拜年。過去,是從除夕夜發子之後開拜,現在多數是正月初一早飯後開始。早飯要吃肉餡夾紅棗或夾硬幣的餃子,意圖豐衣足食早發財。鳴放鞭炮慶賀新春。開展各種文娛活動:下象棋、打撲克、看小牌,現在推牌九基本絕跡了。到正月初二下午落日後“送神”,表示“過年”結束。
元宵節
傳說正月十五這一天,是漢文帝在周勃扶持下登了皇位,因此下旨“普天同慶”。長興島人慶祝元宵節的主要方式有:重掛宗譜,擺祭上供,張燈結綵,鳴放鞭炮。家家戶戶都在日落後,將每個房間都點亮燈,畜棚、場院窩棚和雞窩也不例外。上墳送燈,意欲讓先人借光捉虱,以保康泰。過去,上墳送的燈是用面捏成的,安上燈芯,澆上豆油,到墳頭點燃。燈種有:月燈12個,牛、馬、雞、犬、豬和看場佬燈各一個,還有花邊燈等等。解放後用小蠟燭,現在多數用"電池燈"上墳。不少人家還在自家房門口懸掛大紅彩燈。
二月二
島內流行“二月二,龍抬頭,‘打灰囤’,保豐收”的諺語,提示人們,大地復甦,備耕備海季節到了。這一天,島里人一大早就要起來“打灰囤”。他們扒滿一筐筐草木灰,在自家院子里和街上,精心地將草木灰撒成各種 各樣的糧囤圖案,並在"灰囤"中間放置五穀雜糧,預示五穀豐登。孩子們圍著這些“糧倉”,邊放鞭炮邊唱著:“二月二,龍抬頭……”用香火熏蟲子,家裡家外,庭院場院都要熏一遍,希望藉此消除蟲災,現在,這種風俗還在繼續。家家戶戶還要蒸煎餅吃。
清明節
過去,在這一天有吃冷食的習俗,現在已經沒有了。但是家家戶戶卻要上墳添土,掃墓祭奠,給先人樹碑也多選在這一天。
端陽節(端午節)
清末民初,長興島上仍有人用五色線纏粽子,投到河裡或海里弔祭屈原。以後人們包粽子都是自家食用。現在除了吃粽子,還仍然流行壓“緣瑞”,即用五色線纏成“彩鐲”,在天亮前戴在孩子的手腕和腳腕上。有的人家還在門前插艾蒿、桃枝和“掛布猴”。也有的人家人人戴“香荷包”和黃絲線纏成的小笤帚。
六月六
島里人認為這一天是莊稼抽穗的節氣,只要這一天莊稼長勢好,就可定下一半收成,有“六月六,看谷秀,打開饅頭一包油”的諺語。因此,這一天家家都要吃頓肉包子,預示五穀豐登,還要到田裡察看穀物秀穗情況。
七月七
晚上人們觀看銀河,尋找牛郎星和織女星。有些人家用黑紙剪成喜鵲穿掛起來,擺成人造鵲橋,企盼牛、女能夠踏鵲橋相會。
七月十五(中元節
長興島人把這一天叫做“鬼節”。因為這期間糜子已經成熟,人們要把第一批收穫的糧食首先用來祭祀先人。現在,多數人把這一天的活動挪到農曆十月初一合併進行。但在偏僻屯落仍有人在這一天懸掛宗譜,上墳擺祭。
中秋節
這是長興島上的一個傳統大節。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要設家宴改善生活。晚上用月餅、葡萄、糕點和其他水果來祭月賞月。外出的人也要在這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
這一天,長興島多數人家都要設家宴改善生活。每年都有人登上橫山、大孤山和鳳凰山野遊觀景。過去,有的農戶在遭遇天災病禍時許下心愿,也要在這一天殺一隻雞到山神廟還願,現在這種習俗已經沒有了。
十月初一
長興島多數人在農曆十月初一這一天上墳添土,燒紙擺祭,讓先人也享受到豐收的成果,並且能夠安全飽暖地度過冬季。
過冬(冬至)
長興島人把“冬至”叫做過冬。這一天,要殺雞宰羊或者買肉蒸包子吃。蒸包子主要是為了祭祀“風神”。島里流傳“過冬不蒸,打場無風”的諺語。島西部的居民還認為這一天蒸包子能過上好日子:“過冬不蒸不裝,娘娘窮得上不了炕”。
這一天,主要是用雜糧煮粥喝,以告誡人們富了別忘了窮日子。
小年(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這天,舊俗為辭灶日,又叫做小年。舊社會,島上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灶君”像。據說“灶君”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上天彙報一家人的善惡行為,直到大年三十才返回人間。所以每到這天,家家都要把“灶君”像取下燒掉,還要燒紙擺供,叩頭跪拜,為其送行。供品里一定要有黏糕,意欲將“灶君”之嘴粘住,以免他上天揭這家人的短處。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家人的好處也彙報不上去了。現在,島上只有少數人家繼續供奉“灶神”。

健身習俗

長興島人的健身習俗既很獨特又很科學:寓動於舞,動舞結合。
少年兒童的傳統健身活動有:打瓦、打“嘎嘍”、打“冰猴”、打“陀螺”、打“土鞦韆”、打“排子”、滑冰、玩“冰車”、摔跤、扳腕子、捉迷藏、玩土弓箭和土彈弓,踢“毽子”、打“毽子”、跳繩、跳皮筋等。現在,除打瓦絕跡外,其他活動沿襲至今。尤其冬季,這些活動開展得相當普遍。青壯年的傳統健身方式普遍帶有娛樂性和文藝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踩高蹺和跳梆子舞。
高蹺是在清朝初年從山東傳人長興島的。這項活動基本是在冬季開展。因為冬季人們閑著無事,踩高蹺作為一種休閑娛樂和強身健體的特殊方式,在島內開展得比較廣泛。後來,這種健身方式逐漸發展成帶有表演性質的文藝活動。每年耷節期間,都要在本村屯或走村串屯巡迴表演。解放以前,長興島踩高蹺的都是男性青壯年,也有少量老年男性參與。解放后,這項由清一色男子壟斷的健身娛樂活動,變成了男女老少齊參與,表演形式也進一步豐富,已經和扭大秧歌融合在一起,表演內容也有很大變化。
梆子舞原名叫“燒香”,又稱“耍會”,是在長興島廣泛流行了百餘年的一種健身娛樂方式。晚清時期,長興島的民間藝人將山東的花鼓戲、北方的打花鞭(霸王鞭)、金州地區的打單鼓與長興島的“打梆子”融合起來,創造出一種民間文藝和體育活動相結合的運動表演方式。梆子舞的角色,全部由男性青、壯年扮演。其中扮演公子、傻婆的二人為隊首,扮演拉花、打花鼓、打梆子的各四名,扮演賣膏藥、打霸王鞭、四愣官的各一人。這15人尾隨在公子和傻婆之後,表演時圍成一個圓圈,公子和傻婆在圓圈中心指揮眾人舞動。有七件打擊樂器,配合演奏“家官”和“鳳陽歌”曲調,打擊樂一響,人們邊唱邊舞,動作沉穩平和,步伐輕巧有序,節奏清晰明快。由於活動量很大,對人體十分有益。
梆子舞由各村“會首”或“會頭‘組織。一般都是在冬季演練。每年正月十三,“會首”便組織起會,到附近廟宇焚香“還願”,然後在村內幾個會場耍梆子舞,一直耍到正月十六
解放后,梆子舞在長興島基本銷聲匿跡。1985年,瓦房店市文化館為發掘和保存民族文體活動遺產,曾派員到長興島尋找健在的老藝人,搞表演錄像和錄音。
老年人的傳統健身方式主要有太極拳和氣功,重點是在士紳階層流行。現在,各種中老年健身術層出不窮,人們可以隨意選擇。

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歷史悠久,民族不同、葬法各異,就是同一民族,由於條件的不同。他們的做濁也不完全相同,現將復州漢族一般家庭的做法介紹如下:
漢族人相信,人死以後有靈魂的說法。漢族老年人或中年人逝世時,都要在街門旁邊掛串燒紙,稱為“歲頭紙”。為什麼叫歲頭紙呢?因為它是根據死者的年齡做的,所以叫歲頭紙。
它的做法是一歲一張紙,按序夾在一條繩子上,再按男左女右的規矩掛在街門旁邊。親鄰看見了歲頭紙,就知他家有人去世了,還知道死者是男是女和多大歲數。於是就拿燒紙等祭品到死者家裡去弔唁慰問。
子女給逝世老人掛歲頭紙,除表示衷心哀悼外,還能對親鄰起個訃告作用。
歲頭紙在老人咽氣后就掛出去,出殯時摘下來放在哭喪盆里燒掉。
掛歲頭紙這個習俗,是從什麼年代開始的不詳,直至今日,有的人家辦喪事時還在掛它。
老人咽氣后,穿好壽衣,在正間屋裡架起板床,鋪好穀草和褥子,將屍體頭南腳北的放在床上,手裡放根約二寸長的白面棒,稱為“打狗棒”(給死者到陰間過巴狗山村,好用它打狗過時),然後用紅布單將屍體蓋好。古禮規定父死停屍堂屋裡,稱為“壽終正寢”,女死停屍卧室里,稱為“壽終內寢”。民國以後,父母死後都在堂屋裡停屍,不再分停了。屍體床下放個裝滿五穀雜糧的小草囤,在囤里點個油燈碗,稱為“照屍燈”。
屍體頭前放張矮桌,擺上香碗和蠟台等供器和供品,桌前還放個泥瓦盆,長子要在盆里給死者燒三個包袱(包袱紙上要寫出死者的出生和去世的年月日),這個行動稱為“燒倒頭包袱”。接著就拿起擀麵杖敲打正屋的門框說:“一打天門開,二打地門開,三打廟門開”。射門的用意是讓死者的靈魂好到那裡去。接著幫忙人提著燈籠,拿著香紙和鎖頭,攙扶長子到村頭山神廟(有時土地廟前)去,讓他站在廟門口把鎖頭打開,讓死者的靈魂進廟,等待上西天極樂世界去。
開鎖回來,幫忙人立即組織長子帶領家人到山神廟去,給死者報“倒頭廟”。
回來后,全家人按照長幼輩份穿戴孝服和孝帽(都用白布做),兒子、孫子、女婿、外甥、親侄子都穿肥大的孝衫,戴口袋式的孝帽子,還用紅布包綹青麻縫在帽頂上,帽外還要扎條白帶子,腰間捆條麻繩子,鞋幫鞔上白布,趿拉鞋走路;兒媳、姑娘、孫女、外甥、親侄媳、侄女頭上都扎白布帶(稱為孝扎頭),外罩尖式孝帽,帽夾上也縫綹青麻,腰間捆麻繩,鞔白鞋趿拉走。這樣做是表示給老人披麻戴孝的意思。未結婚的兒媳婦和未結婚的女婿來服孝時,都要內穿紅孝衫外罩白孝衫,鞋幫要鞔紅白二色布,區別於結婚者。
本族男女來服孝時,孝帽孝服都自帶,幫忙人不管男女,死者家裡都得給孝戴,給孝帽、孝帶或孝布都行。
死者咽氣后,就請人到遠處親鄰家裡去報喪。親鄰知信后都來弔喪,有的送香紙,有的給現金,以表哀悼之意。
老人死後,一般在家停屍三天,然後才能出殯入土。例如死者在二十三點以後逝世,也按停屍一天計算。
停屍期間,早晚三餐,都雜到村頭山神廟去,給死者的靈魂送飯吃,這個行動稱為“報廟”。報廟的行進隊伍排列是:幫忙人提著燈籠,拐著漿水桶在前來頭路,吹鼓手在後邊吹大喇叭奏哀樂,接著是長子在幫忙人的攙扶下扛著引魂幡,拖著哭喪棒(高糧桔桿纏上白紙穗頭),次子、侄子、孫子等男性親屬跟在後邊。長子媳在女扶孝人的摻扶下,懷抱漿水罐,拖著哭喪棒帶領著次子媳、姑娘、侄媳婦、孫女、外甥女等女性親屬,來到村頭山神廟前跪下。長子媳用線香挑塊小紙片伸到廟門裡去,一邊搖動一邊說:“爹(媽)你扯住紙錢……”紙片能貼在廟門的磚牆上,就認為死者的靈魂還在廟裡(這是迷信),把漿水罐里的飯拔到廟裡去。幫忙人帶來的漿水都潑到廟的周圍去,給那些無家無後的野鬼吃。燒完香紙,孝子孝婦們叩頭起來,就在哀樂聲中一直哭到家裡。
辦喪事時,都要在院里搭個靈棚,棚分前後兩室,前室行祭,后室停靈。死者使用的棺材規格不同,底厚一寸,幫厚二寸,蓋厚三寸的稱為么二三棺材。經濟條件好的都用二三四或四五六寸厚的棺材。
死後的第二天,將棺材抬進靈棚里,棺里鋪好穀草和褥子后,就將屍體從堂屋裡抬出來放進去,孝子孝婦在哀樂聲中為死者整容裝棺,木匠師傅釘好棺材蓋,孝子孝婦就開始哭靈,這個行動稱為“入殮”。第二天的午後,舉行接旌儀式。旌是用紅緞子布做的,寬一幅布,長約六尺多,用金粉或白粉在布的上部畫個起脊樓蓋,兩側分別畫韓鍾離(拿芭蕉扇)、呂洞賓(背寶劍)、張國老(拿竽鼓)、鐵拐李(背葫蘆)、曹國舅(吹笛子)、欒采和(拿陰陽板)、韓湘子(拿花籃)、何仙姑(拿荷花)八個神仙,稱為“陰八仙”。只畫扇子等工具不畫神像的稱為“暗八仙”。旌的中間部分,只寫死者的姓名和年齡,再無其它文字。死者不管男女的旌都由姑娘拿錢買,兒子負責全部喪葬費。
接旌的行進隊伍是這們排列的:前頭有兩人鳴鑼開道,接著是四個扛紅彩旗的,旗后是拿幡的。幡的種類很多,有條幡、扇子幡、葫蘆幡等,一般家都扎四對,扎六對的也有但是為數不多。幡的後邊是吹喇叭的音樂隊,抬供桌和抬旌樓子的。旌樓子是在高桌的寬面上綁兩根細木杆,頂部用高糧秸扎個樓蓋,蒙上包袱皮,兩桿的中間用白布編成花格,樓的兩側用白布或白紙扎花做飄帶。孝子孝婦和親友等走在旌樓的後邊,在管弦樂聲中來到街頭廣場。這時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出來觀禮。
隊伍停住后,孝子和孝婦齊跪旌樓前,長子頭頂銘旌來到旌樓前,幫忙人將旌掛在旌樓上,讓村人都知道死者已經去世,亨壽多少年。孝子孝婦和親友都向銘旌叩頭,奏樂放鞭炮。回家后,將旌掛在靈棚里的隔壁上,孝子孝婦分別在靈的左右兩側。女婿親友齊集旌前向死者上香叩頭。女婿要行三拜九叩禮,具體做法是在旌桌的前邊,再放張高桌,行禮者先在第一張桌前作個揖叩三頭,起來到旌桌前作個揖叩三個頭,然後轉身回到第一桌前再作揖叩三頭。不會行三拜九叩禮的,在旌前作揖叩頭就行了。客人叩頭時,孝子孝婦要陪同客人向死者叩頭表示謝意。
接旌這天的上午,靈棚、房門、街門都要貼上白紙對聯。由於年齡等原因,對聯的詞句也不同,如高壽老人去世時,橫批可寫“弔者大悅”、“老成凋謝”等,對聯一般都寫“守孝不知紅日落,思親惟望白雲飛”等。有的親友在接旌這天要給死者送帳子或額子,就是用金紙或銀紙做字,寫的是“駕鶴西遊”、“勞績常存”等歌頌詞,縫在約六七尺長的綢緞布上掛在靈棚里,向死者表示哀悼。
接旌儀式結束后,姑娘和女婿要給吹鼓手、抬旌樓、打旌、拿幡的人賞錢,錢數多少當眾宣布,受賞者要喊出謝字。
接旌這天晚間,死者家裡要設宴招待親友和幫忙的等全體人員。
飯後,在靈前放口鐵鍋,孝子孝婦等,都要給死者在鍋里燒夜紙,還要搞夜祭,請廚師給死者上祭菜給賞錢。同時還要請人讀祭文,歌頌死者一生的功績和美德。沒條件的人家,也要由姑娘或媳婦在哭訴中,把死者養兒育女等優良美德說出來給兒孫和親友們聽。
燒完夜紙就給死者送“盤纏”(路費),參加接旌時的全體人員,在哀樂聲中抬著紙人和紙車馬來到山神廟,將車馬面向西方向擺好,周圍撒滿燒紙,在車的旁邊放張矮桌,將燒夜紙時剩在鍋里的紙灰撒在桌面上。長子媳拿香挑塊紙片,從廟裡把死者的靈魂引出來,附在死者的紅紙牌位上,由長子頂著送到車裡去,看桌面的紙灰上有腳印時,就認為死者的靈魂已經上車了。這時還要當眾宣讀,復州城隍爺發給死者往西去的“路引”(就是通行證)。舊時代出版的老《黃曆》上,每年都有登載“路引”的寫法,讓老百姓照辦。讀完“路引”就燒車馬,孝子孝婦們向西南方向,一邊叩頭一邊喊“爹(媽)要走好,一路平安到西天等話。燒完車馬停止奏樂,全體人員離廟回家,不準回頭說話。
一般人家能給父親送“盤纏”,都扎一個侍者一個車夫,兩匹白馬一輛轎車。母親去世時,除上述幾件外,姑娘還要給媽媽扎條老黃牛,到陰間去好幫媽媽喝生前積贊下來的髒水。
第三天早晨,幫忙人搭好棺材架子,就攙扶長子一人在哀樂聲中到山神廟去“辭廟”(就是給死者幾天來的住廟錢)。
辭廟的同時,幫忙人要打掃死者生前住的炕,將他用過的枕頭等遺物拿到村頭燒掉。
群廟回來就起靈,把棺材抬到架子上捆綁好,長子還要摸下四個棺材角,稱為“穩靈”。然後與全體男性服孝人跪在靈前,婦女站在靈后,幫忙人將燒過倒頭包袱的泥瓦盆,放在長子頭上擱一下就摔在地上。若是沒摔碎,死者家人就把它當成“聚寶盆”收藏起來。抬靈人看見摔喪盆這個信號,就在鞭炮和哀樂聲中起靈。送殯隊伍與接旌時相同,只多一口棺材。
出殯時,女婿拐大筐,內裝照死燈的草囤,長子媳上廟時拿的漿水罐,還有棗樹枝、苞米面發糕等陪喪品,走在隊伍的前邊,邊走邊撒紙錢稱為買路錢,給死者買道走。
棺材抬到墓地,首先由風水先生放羅盤,測好照山的方向和墓穴的位置,接著陰陽先生(亦稱除黑先生,這個行當都是廟裡的伏居道士乾的)掐破公雞冠子,用雞血在钁頭板上畫符,口念咒語。在風水先生測定的墓穴處創出三個坑,抬靈人就在道士破土的地方把坑子挖好,長子在坑裡壘起兩道小土崗,放上棗樹枝和發糕等,是希望保佑子孫早發家的意思。
棺材入土后,把旌鋪在棺蓋上,把女婿拐來的陪葬品都放在棺材的頭部,最後用葦席把棺材蓋好,抬靈人就在哀樂和鞭炮聲中把棺材埋好,壘起墳墓和墳頭。新採的墓地,還要壘個山神廟,讓山神保衛死者。
帶來的引魂幡、條幡,旌樓架子和哭喪棒以及死者降生時在門上掛的布郎當等都在墓前燒掉,孝子和親屬以及來賓,在墓前上香燒紙叩頭后,哀樂停止,殯葬儀式結束。
婦女送殯只到村頭,將哭喪棒扔在燒死者遺物的火堆上燒掉就回家。這時有位幫忙的老婦人,拿張飯桌放在街門口,桌上放盆清水,水裡放些銅錢,還有一碗乾飯、木梳、竹蓖子、斧頭和菜刀。送殯的孝子和孝婦進家時,都要洗手梳頭,拿起斧頭和菜刀在盆沿上各盪幾下,從水盆里撈銅錢,含口乾飯進屋吐在死者生前住過的炕席底下(三日後送到墓地去),銅錢也扔在那裡。
陽陰先生進屋后,口念咒語,還用桃樹枝把公雞打得直蹦亂叫,同時還向屋裡各處撒黑豆和鏵鐵,有的還在牆壁上貼符,驅除惡鬼保佑平安,這個行動稱為“靜宅”。
出殯這天的午後,還要設宴招待親友,孝子們在管樂中挨桌給親友叩頭謝孝。
飯後,鼓樂班送走客人就和風水先生以及陰陽先生領取工資和賞錢就走了。抬棺材的分請、雇兩種,請的不給報酬,雇的得給工錢。
出殯的第三天,兒子、侄子、孫子、姑娘、媳婦、孫女以及親屬等,要到墓地去給死者“圓墳”,用高糧秸折個方架,中間拴個帶銅錢的紅布朗當,插在墓的上邊,表示給死者上樑蓋房的意思,然後修整墳墓燒紙叩頭,圓墳儀式就結束了。
出殯后,有的人家向老人表孝心,寫個死者的牌位供在桌上,每日三餐都上香供飯,如生前一樣的侍候,直到燒百日時,才將牌位燒掉結束祭拜。
死者入土后,每隔七天,孝子孝婦和親屬都到墓前去燒香紙擺供品,稱為“燒七”。一般都燒七次為止。此外還要燒個“百日”和三個“周年”,每次親友們都來參加儀式,送香紙和饅頭等祭品。送饅頭有規矩,兩位老人都去世的,送十個饅頭,稱為“半份供”。本族人送來的饅頭祭祀完了都帶走,親友送來的最少給他帶走一個,稱為“壓包袱”。
燒百日和周年,死者家裡都要設宴招待客人。
死者去世的當年,他的名字就填到宗譜上去,過年時享受子孫們的祭祀和參拜。古禮規定子女要為父母服孝三年,服孝期間,過年時家裡不能懸燈結綵貼紅對聯(可貼紫色對聯),表示對死者的哀悼之意。
燒完三周年,服孝期滿,子女脫孝,恢復以往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