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葯

佤葯

佤族醫藥藥材加工簡單。佤醫一般多用鮮(活)品入葯,或僅作切碎涼干或曬乾等簡單加工即可。動物葯中,其肉多配方或單方燉熟食用;皮、毛類則多經炭化后使用,如刺豬毛碳化后研粉內服治流鼻血,狗皮毛碳化后研粉調敷治狗咬傷。阿佤山有豐富的藥物資源,但大部分尚待研究開發。

佤葯特點


根據發病種類和藥物的功能特性,佤族草醫在用藥時帶有以下特點:
包葯。照方取葯(鮮品)搗爛后包敷患處。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疼痛等症。
洗葯。照方取葯(鮮品)於水中煎煮,取藥液洗全身或患處。用於皮膚疾病,無名腫毒等症。
煮葯。照方取藥用水煎煮,取葯汁內服。廣泛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
擦塗藥。單方或配主(鮮品)搗細或放口中嚼碎后塗擦患處。用於燒燙傷、外傷止血、消炎等。
酒藥。取葯(單方或配方)切碎後放入盛酒瓶中浸泡,內服或外用。用於強健滋補以及內、外科疾病的治療。
熏葯。取熱酒糟或取葯煎煮至沸時倒入盆中,盆中置一小凳,人坐凳上后四周用毯子蓋嚴熏蒸,至流汗時即可。主要用於風濕關節疼痛、感冒等症。
膳葯。取鮮(活)品煮食或加工成粉後用肉湯沖服。常用於貧血、體虛瘦弱等症。
劑型。佤葯中常見劑型有煎劑、洗劑、酒劑散劑

藥物使用


生熟葯各半混用。將同一配方的葯(鮮品)分為兩半,取其中一半用火烤、灶火灰燙等法加工制熟,然後兩半混勻使用。常用於包葯的配製。
藥引。佤醫在配方用藥時,經常使用一些具芳香理氣、舒筋鎮痛作用的葯如胡椒草果、酒、丁香紅糖等為藥引。
佤醫講究藥物服用時間。佤族民間醫一般規定內服藥一日服三次,早晨剛起床時一次,午飯前一次,晚睡前一次。他們認為在這三個時間服藥,療效最為顯著。
禁忌。在服用草藥時,禁食酸冷食物,忌摸冷水、冷風吹和露水淋。
佤族在用藥上有一定的獨特之處。如銅錘玉帶草,中草藥中用於風濕、跌打損傷等症,而佤族則常用於口腔潰爛症;熊膽草,其他民族用於治腸胃炎,佤族則主要用於肺結核出血;水冬瓜樹皮,傣醫用於腹瀉、痢疾,而佤族用於治肝炎挖耳草田基黃,中草藥中用於肝炎、乳腺炎等症,而佤醫除此之外,還主要用於嬰兒口腔炎及口腔潰爛。此外佤醫還使用一些其他民族一般不入葯的種類來治療某些常見病,如用曼登、豬粟樹皮治紅、白痢疾,用滇七葉樹治胃炎、腹痛,用黑夜蒿治陽肝病(佤醫稱謂),等等,且均有一定療效。
阿佤山有豐富的藥物資源,但大部分尚待研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