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學研究會

中國畫學研究會

中國畫學研究會於1920年5月成立,得前大總統徐世昌支持,批准將日本退還庚子賠款的一部份用於開辦中國畫學研究會。

簡介


中國畫學研究會,由金城、周肇祥、賀良朴、陳師曾、陳漢第、蕭愻徐宗浩、徐燕蓀、吳鏡汀、陶瑢等二十餘人發起,得前大總統徐世昌支持,批准將日本退還庚子賠款的一部份用於開辦中國畫學研究會,畫會以“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為宗旨,提倡學習宋元及南北各家,不專宗四王,反對革新派的革新。名譽會長為周肇祥、會長為金城、副會長為陳年、徐宗浩,聘請陳漢第、胡佩衡溥雪齋溥心畲張大千黃賓虹等人為評議,進行對傳統繪畫研究的教學活動,除每月逢三、六、九日開會觀摩,主要是組織畫家參加中日繪畫聯合展覽。中國畫學研究會自成立初期約三十餘人,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會員最多時曾達五百餘人,共舉辦十九次會展。

簡歷


中國畫學研究會是20世紀前期中國北方地區影響較大的一個藝術團體,1920年由北京地區畫界領軍人物金城、周肇祥、陳師曾等人發起成立。這些人大都在國民政府任職,又得到民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的支持和庚子賠款資助,所以這個團體能在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的風潮下,以“精研古法、博擇新知”為宗旨,交流切磋、傳道授業、出刊辦展,致力於國粹的傳承與弘揚。1926年金城去世后其子金潛庵在中國畫學研究會之外分裂出了“湖社”畫會,其實這兩個組織之間並非壁壘分明,許多人穿插活動於兩會之間,因此湖社畫會可視為中國畫學研究會規模的進一步擴展。此時兩會擁有會眾數百,匯聚了北京地區丹青名家,在上世紀20年代末達到鼎盛時期,湖社畫會的影響逐漸越出了北京,漸及天津以及其他北方地區。進入20世紀中期特別是抗戰爆發后兩會相繼進入了衰落期,活動減少,新中國成立后兩會重要老會員大多匯聚於北京中國畫院,在六七十年代相繼謝世,“文革”結束后僅存者又一度復會,

活動


抗戰開始前一年湖社畫會會長金潛庵設法籌資維持會事,后因其身體狀況不佳以及經費不足湖社陷入困境,活動減少,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金潛庵患腦血壓症病逝,湖社畫會無人繼續主持會務,一些老會員陸續轉入其他城市,湖社畫會在新中國成立前即已式微。而中國畫學研究會在淪陷時期的北平仍延續了強大的影響力,其間周肇祥仍任會長,舉辦展覽9次,其中1942年的第19次成績展作者達500人之多,之後又走向衰落。這個時期中國畫學研究會副會長陳半丁自建的“五畝之園”成為京華畫壇名流聚會之所,他也成為中國畫學研究會在20世紀中後期的關鍵人物。抗戰結束后,國民政府開始扶持民間美術組織,一些中國畫學研究會成員陸續進入公私立美術學校任教或者同時加入其他美術組織,中國畫學研究會活動處於低調狀態。

爭論


中國畫學研究會成員有些為業餘從事繪畫的畫家,有些在學校兼任教職,還有些以賣畫為生,這些人大多是從傳統中國畫學習模式走過來的藝術家,屬於遺留在新的歷史時期北京地區的傳統主義畫家。他們在中國畫繼承與發展問題上主張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開拓創新,不同意全盤西化甚至中西融合,所以金城反對“美術革命”、陳師曾強調文人畫的價值。1946年徐悲鴻擔任國立北平藝專校長,他開始整頓北平的學院美術教育,全面推行自己的中國畫改革主張,把素描作為基礎課程納入教學,這引起了在藝專國畫組兼任教職的三位教授的強烈不滿,他們罷教並以所在“北平美術會”的名義散發傳單,聲稱徐悲鴻摧殘中國畫。徐悲鴻隨即舉行記者招待會,發表《新國畫建立之步驟》闡明自己的觀點。因為這三人均為中國畫學研究會成員,故會長周肇祥也著文參加了討論,溥雪齋、邱石冥相繼加入,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國畫新舊問題的爭論,這是以中國畫學研究會為代表的中國畫變革思潮與學院派兩種文化主張的一次對壘。

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畫學研究會的這些傳統主義藝術家遭遇到了更加複雜的情況。傳統主義畫家大多從事山水畫和花鳥畫創作,花鳥畫要被取消、山水畫面臨改造,他們的作品沒有了市場,連生存也成了問題,傳統主義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這個時期的中國畫學研究會聯合了國立藝專、京華美專的積極分子成立了“新國畫研究會”,打出了“革新國畫”的旗號,中國畫學研究會會長、副會長周肇祥、陳半丁都參加了這個組織。1952年“新國畫研究會”更名為“北京中國畫研究會”,這個時期研究會致力於中國畫改造,同時還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幫助會員聯絡了一些外銷畫,緩解了一些畫家的生計問題。這個組織可以看成中國畫學研究會在新中國初期的復現。

新中國初期


新中國初期的北京畫壇掀起了一場關於中國畫創作接受遺產問題的討論,原中國畫學研究會的秦仲文、徐燕孫等積極倡言傳統主義。1956年陳半丁團結了一批老畫家在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出了“繼承傳統,大膽創新,成立中國畫院”的建議,1957年“北京中國畫院”成立,中國畫學研究會骨幹人員陳半丁、徐燕孫均任職副院長,北京地區的傳統主義藝術家們紛紛進入北京中國畫院,其中就包括原來中國畫學研究會和湖社畫會的許多重要畫家,如惠孝同、馬晉、胡佩衡、徐聰佑、吳鏡汀等。中國畫學研究會雖然沒有宣布解散,在新中國初期的政治環境下特別是周肇祥在1954年去世后基本停止了活動,剩下的這批老會員藝術家遺存力量經過匯聚、積澱,最終成為北京中國畫院第一代創作主力。

後期之交


進入20世紀中後期之交,中國畫學研究會的會員相繼謝世,其間湖社畫會骨幹人員惠孝同聯合老會員孫菊生欲重建湖社,終因社會環境難以容許而作罷。“文革”結束後進入新時期,社會環境寬鬆,民間社團活躍,1984年金城之孫、金潛庵之子金魯瞻再聯合孫菊生重建“北京中華湖社畫會”,20世紀50年代年流入東北地區的湖社會員晏少翔聯合其他會員遺屬馮忠蓮(陳少梅妻)、王世襄(金章之子)於1990年再建“遼寧湖社畫會”,這成為中國畫學研究會在世紀末的餘波和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