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寨古村

廣東省陸豐市大安鎮下轄村

石寨古村落,位於陸豐市大安鎮區域內,古村落初建唐,到了明未進行大規模建設,同時還興建新寨(和安里),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汕尾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歷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定南越,設置南海郡象郡桂林郡石寨村屬南海郡博羅縣。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平南越,始置海豐縣,石寨村屬東官郡海豐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從海豐縣劃出東部地區建立安陸縣(即後來的陸豐縣),縣城設在今市轄之大安鎮陸軍環珠寨,同年,石寨村開始建村。 
貞觀元年(627年),石寨村隨安陸縣併入海豐縣。
明末黃氏族人入住,其後諸姓陸續遷出,只余黃氏一姓,黃姓於城寨東面約四里處用時十八年增建一城寨,名為“和安里”,俗稱“新寨”。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縣屬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陸豐縣,石寨村屬陸豐縣坊廓都大安圩,隸屬惠州府
民國初期,石寨村屬潮循道,后屬東江行政專員公署、東江善後委員公署、東江綏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抗日戰爭勝利后,屬第一區專署。
1953年,石寨村隨陸豐縣改屬粵東區行政專員公署。
1956年,石寨村隨陸豐縣改屬惠陽專員公署。
1958年,石寨村隨陸豐縣屬汕頭專員公署。
1988年,划海豐、陸豐兩縣設汕尾市,石寨村隨陸豐縣隸屬汕尾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寨村位於廣東省陸豐市大安鎮,有石寨村、新寨村、張厝村三個自然村,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

地形地貌

石寨村地形群山環抱,小河蜿蜒,周圍都是平坦谷地,中間突起小山崗,石寨村落即置小山崗之上。 

水文

石寨村有螺河蜿蜒, 以條石鋪砌的巷道石板下可見又深又寬的排污暗渠,因山勢呈螺旋形狀。各暗渠由高到低匯入環城巷道主暗渠,再流向寨外直通鑒湖。 

氣候

石寨村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汛期降雨較為集中。

選址理念

從石寨村的選址,可以看出石寨村先人對“風水”是頗有考究的。熟諳“風水文化”之道的石寨先人,自然懂得“吉地不可無水”的道理。舊時,在石城的周圍有幾處泉眼,水流四面環繞纏護,形如“冠帶”之勢,在“風水學”中,這種水勢稱為“金城環抱”,被視為大吉的格局。讓所有的水流都歸於鑒湖,於是便有了“四水歸湖”、“鑒湖出漲”、“象鼻擊湍”等自然景觀。
石寨古村
石寨古村
 

空間布局

村落格局
石寨村在寨城內製高點的巷道旁,有一漆黑巨石,周圍巷道都以此石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性縱橫分佈,迂迴交錯,四通八達,使整個城寨在布局上成了一張巨大的蜘蛛網。城內民居,有依寨牆走勢呈圓形而築;有依山勢高低而建,層疊有致,秩序井然。兩路中間一條依山勢而築的主村道環穿全村,村內三街六巷次第相連。而處在同一樣層面的房屋,分列兩邊,門戶相向,互為顧盼;巷道的兩端築有院門,與環城巷道相連,互為牽制。南門樓上置魁星爺祠(文昌爺)。

人口民族


據2020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網站顯示,石寨村戶籍人口數為3886人。 
石寨古村
石寨古村

經濟


石寨村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為水稻和大蒜。

旅遊


主要景點

石城
石寨村寨牆周長約700米,高10米,基礎部分由石板條壘砌,足有3米高,上部分用三合土夯就。牆寬4米,牆體3米以上分內外牆,內外牆之間有2米寬的“馬路”。外牆遍設碟口和炮眼。分設東西南北四門,距城門四十米處兩旁各設牆頭堡,自生自長的平拋(植物)倒懸於城牆上,不但讓斑駁滄桑的牆體呈現綠色的生機,而且還起了保護的作用。
西門城牆上方,嵌著一方石匾,上書“石城”的兩個漆金大字,系黃氏先祖手跡。城內民居,一路依寨牆走勢呈圓形而築,一路依山勢高低而建,層疊有序。兩路中間一條依山勢而築的主村道環穿全村,次要巷道與主巷道兩端相連,構成村道網路。 
和安里
新寨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約300多年。新寨從開工建築到全部完成,歷時18年。建寨時黃繼顯之侄黃德星已以正四品的官銜出任廣西梧州知府,故按封建朝代“四品官厝”的規格而建,新寨以建造者黃繼顯父親的名字“和安”命名,又稱為“和安里”。
和安里的古老城牆現高約8米,是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城牆。斑駁灰黑的城牆布滿用於對外射擊的槍眼。牆的最下邊用堅硬石頭鋪築,厚實堅固。寨門按八卦的方位設定西、南、北三門。正門為西門,門上有牌樓,上匾“和安里”三字。正門、家廟大門成一直線,遠對河西鎮境內旗山和劍嶺(烏面山)兩山峰之間。門聯為“左映旗峰迎瑞氣,右臨劍嶺發祥光。”南門匾書“潔齊”二字,門聯為“瑞靄南宮開泰運,光迎東井喚昌期”。北門匾書“陽德”二字。門聯為“英風特著於西蜀,正氣常存乎北門”,和安里的東面是山,山後是石窿硿水。
城牆牆體大多採用俗稱為“金包銀”的砌法,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牆體,用磚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內牆體,用土坯或夯土壘築。寨內側地基地上的城牆橫截面呈梯形,越往下越寬,從下至上,構成了不同層次的環寨牆道。站在寨門外,看不到寨門裡的任何一條街道。
石寨古村
石寨古村

交通


1、公交:廈深高鐵陸豐站下車,站外有開往大安鎮的公交車,路程約24公里,車票10元,在省道S240南溪村牌坊下車,向東步行1.5公里到達石寨村。
2、自駕車:從廣州出發,可走廣惠高速,往深汕高速(汕頭方向),至陸豐市霞湖出口右轉進入S240省道(陸河揭西方向),行約12公里后,至大安鎮南溪村,依路牌指示右轉約1千米后抵達石寨村。
石寨古村
石寨古村

文化


歷史人物
黃易(1630—1677年),字子參,號蒼潭,石寨黃氏開基三世祖。清順治十三(1657年)年丁酉科舉人,清順治十五(1659年)年已亥科進士,初授福建歸化縣知縣(即今福建寧化),曾任京都龍池書院教諭。黃易任上,頗有實績,興文字,息詞訟,清正廉明,士民稱頌。
石寨村重視耕讀和“倫理教化”,明清時曾出過三進士、七舉人,有“文墨鄉”之譽。清雍正二年(1724年),黃繼隆於甲辰科中舉,授山西太原府繁峙縣知縣;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黃振聚(字德星)於癸酉科中舉,廣西柳州府雒容縣連續六任知縣,後晉升為全州刺史。授知縣之職的還有黃良享、黃竹衍等人。
此外,石寨村歷史名人還有嘉慶申酉科拔貢兼中舉,后加入國子監讀書的黃景才;有在道光丙午年獲得舉人學位的黃觀瀾;曾被評為國學優秀生的有黃恭京、黃儉景、黃證欣;有赴省科考名列第三的黃恭景,中舉未授官職的有黃繼盤、黃財放、黃象家等。 
黃德星,是石寨村黃氏開基三世祖黃易的堂侄,從小就受家庭“重教崇文”的深刻影響,勤奮好學,清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廣東舉人。他克承祖訓,詩禮傳家。 
傳統習俗
● 民間舞蹈《喊吃茶》
該舞蹈取材於當地正月十五請“吃丁茶”的傳統習俗。按例,上一年誰家添了男丁或是娶了媳婦,都要置辦酒席宴請左鄰右舍。誰家請的人越多就表示來年年運越好。舞台上,二十名婦女,頭上梳著閩南婦女的頭式,穿著鑲邊對襟上衣,腳趿木屐,模仿站在石板巷道上爭請“客人”的情景,木屐踩在石板道上,咣咣作響,隨著石板的高低不平,聲音時而急促時而緩慢,時而大聲時而小聲,節奏感強,採用嗩吶伴奏,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 石旗杆夾
黃氏族人對凡是考上進士、舉人,乃至秀才者,都有為其建造石旗杆夾的風俗,以顯示尊重人才,激勵後進。舊時的石寨村城門外廣場,林林總總豎立了28座各式各樣的石旗杆夾,每逢節日,旗杆上升起綉有各種功名的旗幡,蔚為壯觀,成為當地著名的人文景觀。
石寨古村
石寨古村

獲得榮譽


時間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廣東省首批古村落
2012年12月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2013年7月中國古村落
2014年3月入選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
2016年3月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2016年4月入選“汕尾市十大最美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