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本仁

方本仁

方本仁(1880—1951),湖北黃岡人。幼時入私塾讀書,1902年投武昌右旗馬隊營當兵,后被選送北京陸軍軍官學堂第二期學習。畢業后,留京任禁衛軍騎兵排長。翌年,調新軍第六鎮任連、營長。1912年,被委為都督府參議廳廳長、陸軍將校講習所所長、督軍署參謀長,授陸軍少將銜。1916年調任贛西鎮守使。1922年,方本仁被調任贛南守使。1923年授粹威將軍稱號。1925年,兼任東南五省聯防軍江西軍總司令。配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合擊陳炯明。1928年2月,被委任為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及太原分會委員。8月,特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將委員。1929年5月,國民政府委任方本仁為湖北省政府委員,代理省主席,兼民政廳長。1931年4月,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駐節武漢。12月,任北平政務委員會委員,並選為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後來,方本仁因與蔣介石發生齟齬,不願做官,長期在武漢閑居。抗戰期間,汪偽政府曾派人拉攏方本仁出任偽職,方本仁斷然拒絕。1949年,武漢解放前夕,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派親信持親筆信請方本仁出任民軍總指揮,被方本仁嚴詞拒絕。武漢解放時,方本仁和群眾一起迎接解放軍入城。1951年因病逝世。

人物簡介


方本仁(1880年—1951年),字耀遷。湖北省團風縣馬曹廟鎮戴家灣人。幼入塾讀書,年20做塾師。后投武昌右旗馬隊營當兵,被選送湖北陸軍特別小學堂,畢業后仍回馬隊。
方本仁曾任江西督軍、國民革命軍第11軍軍長,代理省主席、兼民政廳長。他極力支持兒子方達士抗日,極力支持家鄉建設,捐資創辦了萍鄉平民工廠,黃州平民織布廠,百福寺楚黃高等小學。1925年,黃岡大旱,農業歉收,他捐資募款,購糧裝載23條木船救濟黃岡災民。他在戴家灣建有新式樓房一棟,四周砌有高牆,人稱“方家城牆”。
董必武稱讚方本仁是愛國將領。

生平履歷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
方本仁,中將,湖北黃岡人。北京陸軍軍官學堂第2期畢業。1913年任江西都督府參議廳廳長,1914年任江西陸軍將校講習所所長,後任江西督軍署少將參謀長,1917年1月任贛西鎮守使,1922年10月任贛南鎮守使,1923年北京政府特授將軍府粹威將軍,1924年任粵贛邊防軍務督辦,同年11月任江西軍務善後督辦,1925年兼任東南五省聯防軍江西軍總司令。
1926年4月出走上海,后投奔廣州國民政府,8月任國民政府江西宣慰使兼國民革命軍第11軍軍長和右路軍總指揮,參加北伐,后離職赴廬山閑居,1928年3月任中央政治會議太原分會委員,1929年1月任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6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並代理湖北省政府主席,10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主任,1930年改任北平政務委員會委員,1931年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1932年任湖北清鄉委員會主席,後退出軍界經商,1936年1月任中將,1949年拒任湖北民軍總指揮,同年5月在武漢迎接解放。
1951年2月15日在天津病逝。

人物生平

北京陸軍軍官學院
北京陸軍軍官學院
1907年入北京陸軍軍官學堂第2期,畢業后留京任禁衛軍騎兵排長。1910年調任陸軍近畿第6鎮吳祿貞部參謀、連、營長,1912年兼代參謀長。1913年調任江西都督府參議廳廳長。1914年,任江西陸軍將校講習所所長,後任督軍署參謀長,授陸軍少將銜。1916年調任贛西鎮守使。1922年10月19日調任贛南鎮守使。1923年授“粹威將軍”稱號。
次年任粵贛邊防軍務督辦。11月,江西督軍蔡成勛令其攻打廣州革命軍,方本仁掉轉槍口,將蔡趕走,受任江西軍務督辦。
1925年,兼任東南五省聯防軍江西軍總司令。逐步傾向革命,曾配合革命軍參加二次東征,合擊陳炯明。
1926年4月,贛北鎮守使鄧如琢反戈投靠吳佩孚,迫其下台,出走上海。廣州國民政府先後派出李西屏、詹大悲、蔣作賓與方本仁聯絡,他隻身投廣州國民政府。8月,任國民政府江西宣撫使,兼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軍長、右路軍總指揮等職。同年秋,受蔣介石之意,令其長子方達智攜銀圓50萬往河南晉見馮玉祥,說其投向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
9月,隨北伐軍抵江西,其舊部贛西鎮守使唐福山不戰而退,北伐軍迅速佔領萍鄉、安源萬安以南的贛南地區。接著,方本仁派參謀長賀守中至吉安勸師長蔣鎮臣,被蔣扣留。當晚,方本仁化裝去吉安,亦被扣留。待北伐軍第二次攻佔吉安,蔣鎮臣向南昌撤退,方本仁才脫險。
北軍唐福山、岳思寅、張鳳岐等部閉門而守,要求方本仁前來收編才許開城,北伐軍命令他們開城聽編,南昌遂不費一彈而下。后因蔣介石毀約,將唐、岳、張三師長槍殺。方本仁憤而離軍,去廬山閑居。
1927年,蔣介石委方本仁與何成濬為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同張作霖的代表楊宇霆、閻錫山的代表南桂馨在北京舉行南北停戰談判。
1928年3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太原分會委員。4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后與張群吳鐵城等赴奉天促張學良易幟
1929年1月12日,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方本仁以國民黨中央代表被張學良聘為委員。6月調任湖北省政府委員,代理省府主席兼民政廳長。10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主任。1930年,改任北平政務委員會委員。次年,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駐節武漢。
1932年後賦閑,任中國工農銀行常務董事,湖北民眾抗敵後援會監察委員會主席,商辦江南鐵路公司監察人,湖北省捐稅監理委員會主席等社會職務。
抗日戰爭前夕,由軍政界轉向經濟界,在漢口開設長江飯店、同濟信託公司,開採蘄州裕利煤礦兼辦普一煤球廠。1938年武漢淪陷,隨政府西遷重慶,不久返回黃岡,遁入法門,后在武漢作寓公。
1945年10月,董必武經武漢去重慶,參加國共談判,在漢停留期間,方本仁為了董必武的安全,將其安排住在漢口自己寓所對面的德明飯店,並讓家廚每日為之備膳。
1949年,武漢解放前夕,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派人持親筆信請方本仁出任民軍總指揮,遭拒絕。
武漢解放時,同群眾一起,歡迎解放軍入城。
1951年2月在天津病逝。
方本仁曾捐資興辦萍鄉平民工廠、黃州平民布長、百福寺楚黃高等小學、武昌啟黃中學等。1925年黃岡大旱,又募得23船糧食運回團風,賑濟災民。

方本仁與教育

大多具有很濃郁的傳奇色彩,方本仁可謂是一個代表。
就出身而言,“貧賤”二字用在方本仁的身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他出生在百福寺的方家道,父親叫方支奇。父輩弟兄四人,因家道貧寒無錢娶妻,四條漢子均為單身。一天,一個姚姓寡婦討飯闖進了家門,她被挽留下來,做了老大方支奇的媳婦,後來姚氏為方家生了五男二女。
方本仁的三位叔叔終身未娶,作為長房長子,他集四房寵愛和希望於一身,雖在窮窩窩裡,也有機會入私塾,讀《四書》,而且一讀就是十二年。他天生聰慧,勤奮好學,二十歲時,便在鄉間做了塾師。這是他最早與教育結的緣,但教書不到二年,便辭別講壇,投筆從戎。
導致方本仁離家出走的直接原因有兩種說法。何小龍先生在《我所知道的方本仁》(黃岡文史資料第3輯)一文中說,是因為戶長方茂庭嫉妒他開館,辱罵他是“叫化子生的”,有損方族名望,致使方憤然出走。1990版《黃岡縣誌》則說,是“因為原塾師替人寫狀紙告他家,遂與之發生爭執”,方一氣之下離開了家鄉,去武昌當了兵。
不管什麼原因,羞於屈居人下,窮且益堅,想通過打拚來出人頭地總歸是不會錯的。
可能方本仁自己也沒有料想到,他的這一去,雖山高路險,曲折坎坷,但最終海闊天空,成為一方諸侯。
一個舊式軍閥,時代痕迹是免不了的,總體來講,方本仁有志氣,有思想,有民族氣節,且心存善良,為貧苦百姓做過一些好事,於家鄉的教育事業,亦是有功可陳,有績可數。

人物評價


方本仁曾任江西督軍、國民革命軍第11軍軍長,代理省主席、兼民政廳長。他極力支持兒子方達士抗日,極力支持家鄉建設,捐資創辦了萍鄉平民工廠,黃州平民織布廠,百福寺楚黃高等小學。1925年,黃岡大旱,農業欠收,他捐資募款,購糧裝載23條木船救濟黃岡災民。他在戴家灣建有新式樓房一棟,四周砌有高牆,人稱“方家城牆。
董必武稱讚方本仁是愛國將領。

人物故居


方本仁莊園是江西督軍方本仁於1926年修建的,莊園四周全用青磚、水泥砌在圍牆,高4米,厚0.5米,周長750米,莊園內面積達30餘畝,中間建有西式二層樓房一棟,房前有人造水池,後有山竹,左有果園,右有小花園,東、西、南大門三側各建碉堡一座。為了自衛,1931年方本仁從江西運回長短槍支和大批彈藥。后在當地招收20餘人組建三個班,正式成立自衛團,任命同垸農民戴子儀為團總,負責全盤保衛工作。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該莊園由縣林業科學研究所使用,莊園及圍牆上的新四軍抗日標語被縣人民政府劃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