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山
道人山
道人山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的瓦窯鎮境內,在“三江併流”南段,巍峨綺麗,雲霧繚繞,氣象萬千,瀾滄江奔騰山下,碧羅雪山延綿相連,其清風頂海拔3659.6米,是隆陽區內最高的山峰,是僅次於高黎貢山的保山第二大山峰。
道人山
道人山的野苤菜在整個雲南都是著名的,是獨一無二的野生天然綠色食品,味道鮮美可口,很有開發潛力,每年農曆六月為采苤菜季節,當地還有個傳統節日,六月二十五日“苤菜會”,當地各族群眾白髮上山,一邊對山歌,一邊采苤菜,有的男女青年通過這種形式找到了知音,終成眷屬。這些苤菜直採到八月底才結束,歷時3個月時間。
道人山的由來與明代歷史相關,至今還有諸多神秘的道教文化傳說和遺跡著稱於世。這裡道教文化的傳人,是與早在西漢時道人山頂是通往口唐縣(今漕澗)的道路有關係的。當時,口唐縣是益州郡西部的繁華之地,從葉榆(今大理)到口唐的路線即是經過這裡的。后口唐又先後成為了益州郡西部屬國的治所和永昌郡治所(曾設過8年),這條經過道人山頂的通道也就更是繁華了,過往行人絡繹不絕。而到明惠帝即建文皇帝時(公元l399~1402年),有一名叫楊校錄、道號叫海玄真人得到此傳教。據傳及道人山頂古碑記載,明惠帝在削藩加強中央集權時,被其叔燕王朱棣以出兵支前為謊言,攻陷京城。當時楊校錄是惠帝的尚書,君臣二人便從地道逃出宮廷,流浪各地。於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到雲南。惠帝到武定獅山正續寺為僧,尚書楊校錄到道人山修仙,以採藥為生,同時外出募化。幾年後有了積蓄,在道人山半山分別建蓋了舍茶寺(在今松坡)和紅花寺,收徙精心傳教。他的道法影響頗大,後來人們就把這座山稱為“道人山"。
《地方志新說》概述:“道人山是碧羅雪山之一峰,明朝末代永曆帝西奔,大將李定國與叛將吳三桂激戰高黎貢山,一名隨員大臣楊榮,在戰亂中失散,流落保山,埋名隱姓,伺機復明,后得知永曆帝縊死,便向東長辭,啼血而泣,遂上山出家為道,結櫱為廬,立石為廟,自稱海軒道人。”
如今道人山還有諸多神話傳說,如:今紅花寺左側有個石臼,說是海玄道人楊校錄當年用來舂石子,煮了后可變成一鍋大米飯,上山的人還經常和他吃。又說山頭那個人們稱為“仙人打歌處"的平場,傳說玉帝原來被海玄道人心堅如石、志高如山的修鍊精神所感動,於農歷每月十五,明月當空時,便派出仙女下來為他唱歌跳舞,慰藉其孤獨之心,便踏出了這個平場。而在唱歌跳舞時,仙女們頭上戴著的鮮花抖落在山上,便成了如今道人山上采之不盡的野苤菜,人們又稱之為“仙苤”。後來海玄道去世逝后,葬于山頂,當年用粗石砌成的簡陋墳墓至今尚在。由於海玄道人在道人山的傳道事迹很感人,被民間編織成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傳頌不衰。至民國十三年(公元1942年),人們為了紀念海玄道人楊校錄,還在道人山頂修了一座石廟,取名為“青峰廟”,內供有海玄道人等塑像4尊。後由於年久失修,有些坍塌,於1987年6月,雲龍、保山兩縣市人民群眾又自願捐款500多元,義務投工60多個,歷時1個多月進行了重修,至今遊人香火不絕。數百年來,道人山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條嶺崗,幾乎都有與海玄道人有關的故事,以濃厚的神秘色彩吸引著人們。在其山下的瀾滄江畔,即為瓦窯鎮政府駐地,為保山、大理、怒江3市州公路交叉部,集鎮建設發展較快,十分繁華。全鎮現有1.2萬人,主體民族為白族、彝族和漢族民族族文化十分深厚。(部分摘自隆陽區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