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象樞

清朝左都御史、刑部尚書

魏象樞(1617—1687年),字環極(一作環溪),號庸齋,又號寒松,蔚州(今河北省蔚縣。在清康熙三十二年以前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府治)人。進士出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魏作為言官,敢講真話;作為能臣,為平定三藩之亂立下大功;作為廉吏,他“誓絕一錢”,甘願清貧;作為學者,注重真才實學。

後人以“好人、清官、學者”六字,對他的一生進行了概括。現有魏象樞《寒松堂全集》九卷存世。

人物生平


魏象樞生於1617年九月二十日(10月19日),順治三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刑科給事中、工科右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順天府尹、大理寺卿、戶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職。
魏象樞作為言官,敢講真話,且以整肅綱紀為已任,被史家譽為清初直臣之冠;作為能臣,在平定三藩之亂、整頓貪官污吏等方面立下大功;作為廉吏,他誓絕一錢,甘願清貧;作為學者,注重真才實學。後人以“好人、清官、學者”六字,對他的一生進行了概括。特別是魏象樞整飭吏治的思想和剛直不阿的作風對形成康熙間吏治清明、廉吏踵起的可喜局面起到了推動作用。魏象樞兩度為官20餘年,所上奏疏100多章,全都研製有據,行之有效,在當時已被奉為典範,直到乾隆時還下令群臣“言官奏事當如魏象樞奏疏”。
魏象樞嘗自題對聯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其在致仕歸休時曾獲御賜“寒松堂”匾額。康熙二十五年卒后謚敏果。有《寒松堂集》、《寒松堂詩集》傳世。
但也有學者指出:湯斌、魏象樞、魏裔介等雖強稱宋學名家,但對宋學並無什系統研究,僅以朱學仰承滿清朝廷意旨,以達通顯貴裝點門面而已。

歷史記載


魏象樞
魏象樞
魏象樞,字環極,山西蔚州人。順治三年進士,選庶吉士。四年,授刑科給事中。疏言:“明季大弊未禁革者,督、撫、按聽用官舍太雜,道、府、州、縣胥隸太濫,請嚴予清釐。”報可。五年,劾安徽巡撫王懩受賕庇貪吏,懩坐罷。轉工科右給事中。時以滿、漢雜處不便,令商民徙居南城。象樞疏言:“南城地狹,商民賃買無房,拆蓋無地。請下部察官地官房,俾民輸銀承業。”復疏請更定會典。並下部議行。七,轉刑科左給事中。八年,世祖親政,有司有以私徵侵帑坐罪者,象樞疏陳其弊,請飭州縣依易知單造格眼冊,註明人戶姓名、糧銀、款目及蠲賑清數,上大吏覈驗,印發開徵;又請定布政使會計之法,以杜欺隱,立內外各官治事之限,以清稽滯:皆見施行。復疏言:“聖政方新,機務孔多,中外相望治平,非同昔日。上近巡京畿,輔臣當陪侍法從,盡啟沃之忠。倘遠有臨幸,亦宜諫止鑾輿,副保傅之責。”又因災變上言,謂天地之變,乃人事反常所致。語侵權貴尤急。九年,轉吏科都給事中。十年,大計,疏請復糾拾舊制,言官糾拾未得當,不宜反坐,下所司,著為令。因復疏言順治四年吏科左給事劉楗以糾拾被譴,宜予昭雪,上為復楗官。總兵總兵任珍失職怨望,並擅殺其家人,下九卿科道議罪,大學士陳名夏等二十八人,別為一議,象樞與焉。上責其徇黨負恩,下部議,罪應流,寬之,命留任。十一年,大學士寧完我劾名夏,辭連象樞,謂象樞與名夏姻家牛射斗有連,象樞糾劾有誤,吏部議降級,名夏改票罰俸,命逮問。象樞自陳素不識射斗,得免議。尋以名夏父子濟惡,言官不先事論劾,各科都給事中皆鐫秩,象樞降補詹事府主簿,稍遷光祿寺丞。十六年,以母老乞終養。
康熙十一年,母喪終,用大學士馮溥薦,授貴州道御史。入對,退而喜曰:“聖主在上,太平之業方始。不當以姑且補苴之言進。”乃分疏,言:“王道首教化,滿、漢臣僚宜敦家教。”“督撫任最重,有不容不盡之職分、不容不去之因循,宜責成互糾。”“制祿所以養廉,今罰俸例太嚴密,宜以記過示罰,增秩示恩。”“治河方亟,宜蓄人才備任使。”“戒淫侈宜正人心,勵風俗宜修禮制。”聖祖多予褒納。復疏糾湖南布政使劉顯貴侵公帑不當內升,給事中余司仁欺罔不法,皆坐黜。十二年,以歲滿加四品卿銜,尋擢左僉都御史。十三年,歲三遷,至戶部侍郎。會西南用兵,措兵食,察帑藏,多所規畫。疏論籌餉,請確估價直,嚴覈關稅,慎用各直省布政使。十七年,授左都御史。疏言:“國家根本在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撫。原諸臣為百姓留膏血,為國家培元氣。臣不敢不為朝廷正紀綱,為臣子勵名節。”因上申明憲綱十事,上嘉其切中時弊。各直省舉劾屬吏多失當,江蘇嘉定知縣陸隴其有清名而被劾罷,象樞疏薦之。鎮江知府劉鼎溺職,題升糧道;山西絳州知州曹廷俞劣跡顯著,糾察不及:象樞疏劾之。磨勘順天鄉試卷,因陳科場諸弊,請設內簾監試御史;考核各直省學道,舉勞之辨、邵嘉,劾盧元培、程汝璞,上如其議以為黜陟。
魏象樞
魏象樞
十八年,遷刑部尚書。象樞疏言:“臣忝司風紀,職多未盡,敢援漢臣汲黯自請為郎故事,留御史台,為朝廷整肅綱紀。”上可其奏,以刑部尚書留左都御史任。分疏劾山西巡撫王克善、榷稅蕪湖主事劉源諸不法狀,皆坐黜。七月,地震,象樞與副都御史施維翰疏言:“地道,臣也。臣失職,地為之不寧,請罪臣以回天變。”上召象樞入對,語移時,至泣下。明日,上集廷臣於左翼門,詔極言大臣受賕徇私,會推不問操守;將帥克敵,焚廬舍,俘子女,攘財物;外吏不言民生疾苦;獄訟不以時結正;諸王、貝勒、大臣家人罔市利,預詞訟:上干天和,嚴飭修省。是時索額圖預政貪侈,詔多為索額圖發,論者謂象樞實啟之。尋命舉廉吏,象樞舉原任侍郎雷虎、班迪、達哈塔、高珩,大理寺卿瑚密色,郎中宋文運,侍講蕭維豫,布政使畢振姬,知縣陸隴其、張沐凡十人。上諭曰:“雷虎朕亦聞其清,以其怠惰罷黜,既經象樞特薦,授內閣學士。班迪清慎,因使往江西按事,未能明晰,問以民間苦樂,又謝不知,以是鐫秩。餘令吏部議奏錄用。”十九年,仍授刑部尚書。尋命與侍郎科爾坤巡察畿輔,按治豪猾,還奏稱旨。象樞有疾,上賜以人蔘及參膏,命內侍問飲食如何。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門,躓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許之,命之入對,賜御書寒松堂額,令馳驛歸。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一,賜祭葬,謚敏果。
象樞以馮溥薦再起。象樞見溥,問何以見知?溥曰:“昔余為祭酒,故事,丁祭不得陪祀者,當於前一日瞻拜。君每期必至,敬慎成禮。一歲直大雨,君仍至,肅然瞻拜而去,此外無一人至者。余以是知君篤誠。”子學誠,進士,授中書。上推象樞恩,改編修,官至諭德。嘉慶間,錄賢良祠諸臣後裔,賜象樞四世孫煜舉人。

後人評價


鄧子曰:余敘述一代學術,而不及在高位者,如宋學一派,則二魏象樞、裔介、湯斌、李光地,漢學一派,則徐乾學、紀昀阮元畢沅,皆以大人先生,執學界之牛耳,然而無取焉者,一則偽名道學,以腴媚時君,一則著述雖富,或假手於其食客,是故清學而有此巨蠹之蟊賊,而清學亦衰矣。(鄧實:清代學術之流變《國學今論》【《國粹學報》第一年(1905)第四、五號】)

佚事紀聞


魏象樞是清初著名的大臣和學者,在清初的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出身於一般官宦家庭。其祖先曾任明遠將軍,其父曾在江西省新城任主薄六年。他六歲開始攻讀四書五經,到十二歲時,“作文即能成篇”。十九歲成為秀才。崇禎十五年(1642)二十五歲時得中舉人。甲申之變,明清易代,魏象樞仍念念不忘求取功名。順治三年(1646)中進士,被選任為翰林院庶吉士,從此開始仕途生涯。順治四年(1647),魏象樞因事被坐,受到從寬的降職處理。到順治十一年(1654)由於陳名夏案牽連,又遭降職處分。順治十六年(1659)他因官場無常,以養母為由,去官回鄉。到康熙十一年(1672),母憂服除,授貴州道監察御史。後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戶部侍郎、刑部尚書等要職。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以病乞休,康熙帝賜御書“寒松堂”。康熙二十五年卒后,謚號敏果。
魏象樞為官期間,忠心耿耿,勤於政事。在清王朝建立之初,戰爭的創傷尚未撫平。面對當時政治、經濟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時局,他竭盡全力為統治者獻計獻策,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議和設想。在任用官吏方面,他主張以才能和品行為標準,定期考核各級官吏的政績,嚴懲循庇受賄的貪官污吏,選賢任能;在經濟方面,他主張儘快整治江河,恢復農業生產,發展商業,整頓稅收和關稅制度,確詁價值;在整飭社會風氣方面,他主張興教化,正人心,勵天下,戒邪惡。因事被坐后,魏象樞離官而去十三年。被重新任用后,他先後舉薦了畢振姬、陸隴其、張沐等十餘人。復出之後,他對整肅綱紀不遺餘力,因為政績卓著,屢屢被遷,官高爵顯,成為當時名重一時的理學名臣。
魏象樞
魏象樞
儘管魏象樞只有十餘年的講學和著述時間,但他的思想很有特色。他認為讀書和研究學問要從實際出發,不空發議論。他所研究的課題,多為現實社會的實際問題,他強調實理實學,主張經世致用。他贊同李贄王夫之等人關於性理、八股文等的看法,反對一切空洞無用之學。但同時,他是一個正統的儒者。對於儒家的道統之說也頗忠信。只是對儒家的用世予以重申,骨子裡是為維護理學。根據用世觀,他以一個封建官吏的眼光,強調要重視王制、人事、百姓,提出“循理守法安命”。即要遵循封建道德的倫理綱常,講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綱常,以此理順社會結構、穩定社會秩序,並進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體到治理實踐,他認為要重視法制和法治,即因時制宜的修正法典,以使循名責實,盡職盡責。尤其是錢糧稅收方面,更應完善立法,使得法律明確,杜絕貪污。這些都需要選用賢能來予以保證。他認為應嚴格考核官吏,評定功過,決定升降,並打擊和淘汰昏官污吏。他不僅是這樣主張的,也是這樣去做的。他在京做官時,“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誨屬吏如師”。他俸祿薄微,卻不受賄,且他保薦有才有德的廉吏,並能挺身保護這些官員,表現了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
總之,魏象樞是一位事事以百姓為念、清正持法、奉公克己、才華出眾的廉吏。儘管他的出發點是從維護清王朝統治出發的,但客觀上有益於社會發展,有利於民生。他研究學問,重經世之學,同時以開拓的思想對傳統之學進行反思,反對空談義理,主張務實。這些使得他成為清初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詩作選錄


魏象樞
魏象樞
【巡行過北平登孤竹堂望夷齊廟有感】孤竹何崔巍,兩裔高千古。仰止夢魂間,有懷常欲吐。安得陟山巔,瓣香頭一俯。告我希聖心,難濟蒼生苦。凜凜對簡書,汗下渾如雨。此行負朝廷,愆尤何日補。遙望乞神靈,相助驅豺虎。灤水自無波,澄清在畿輔。
【贈喬文衣】數年驚宦海,無日不高吟。冰雪幽人氣,琴書俠士心。世情添白髮,交誼冷黃金。留客坐山月,床頭話古今。
【剝榆歌】黃沙日暮榆關路,煙火盡絕泥寒戶。路旁老翁攜稚兒,手持短鐵剝榆樹。我問剝榆何所為,老翁倚馬哽咽悲。去歲死蝗前死寇,數十村落無孑遺。蒼蒼不恤儂衰老,獨留餘生伴荒草。三日兩日乏再饘,不剝榆皮那能飽。榆皮療我飢,那惜榆無衣。我腹縱不果,寧教我兒肥。嗟呼此榆贍我父若子,日食其皮皮有幾。今朝有榆且剝榆,榆盡同來樹下死。老翁說罷我心摧,回視君門真萬里。
【李恆岳妻兄自蔚來訪喜而贈之】握手東庄一載余,勞君遠過旅人居。晚年難得同心侶,夜話如看太古書。顧我廉名承義重,於今言路報恩疏。只應早晚歸休去,莫累高賢更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