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8條詞條名為許村的結果 展開
許村
許村古建築群
許村古建築群位於安徽省歙縣縣城西北20公里處許村鎮所在地——許村。唐末,許氏遷居於此後,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許村。明清時期,徽商興盛發達,自此,村落建設迅速發展。
歙縣許村鎮許村高陽村、東升村、環泉村中,共計保存有大量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築100餘座。許村呈“二龍戲珠”、“倒水葫蘆”的風水形態,昉、西二溪交匯在高陽橋下,流入練江。村中明代建築數量多、品類齊全,保存了較多的宋元建築做法,如梭柱、櫍、哺雞獸、上昂式挑斡、插栱、彩繪等,是研究古代建築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典型的建築有高陽廊橋、五馬坊、許社林宅等。
1996年,許村整體申報成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6年,許村古建築群(15處)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許村
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五馬坊,為福建汀州府知府許伯升立。
明嘉靖二年(1523年)建薇省坊。2004年,歙縣投資15萬元對“薇省坊”進行落架維修。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建大邦伯祠。2003年,歙縣投資5萬元對“大邦伯祠”祠進行維修。
高陽廊橋,始建於元,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修,並建橋廊。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明嘉靖三十年(1557),建大觀亭,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
明隆慶二年(1568年),建雙壽承恩坊。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建大宅祠建。因宋欽賜“大宅世家”許克複而得名
清初,為紀念觀察使許天相而建觀察第,為許氏支祠,俗稱“牆裡門”,清代重建。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建雙節孝坊,為歙縣最小的石牌坊。
許村建築分布圖
許村村落採用傳統的“風水”理論,整個村落布局保留著“臨水而建,雙龍戲珠,倒水葫蘆”的基本風水態勢。輝煌的歷史為許村留下了一大批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種類多樣,布局嚴謹,工藝精湛,在建築、歷史、學術、環境、人類學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價值。
許村民居
高陽廊橋 高陽廊橋又稱離合橋。始建於元,橫卧在昉溪河上,最初由元代處士許村人許友山所建。開始是座雙孔石墩木橋,明代弘治年間改為石拱橋,高陽廊橋長21米,寬5.3米,廊內七間,建築面積125平方米。兩青灰瓦、河南青灰瓦、洛陽青灰瓦、青灰瓦廠家、青瓦、小青瓦側置坐凳,中部三間有天花,其餘四間為徹上明造。 | 高陽廊橋 |
雙壽承恩坊 明隆慶二年(1568年),時值穆宗於朝野倡“瑞侶”,徽商許世積樂善好施,又其時年101歲,夫人103歲,朝廷因之旌表,勅封“征仕郎晉贈奉直大夫” ,賜建“雙壽承恩坊”。許國為其作“行狀”。明季許村許仕繼和夫人宋氏壽過百歲,朝廷乃立坊以紀之。四柱三間五樓式石牌坊,寬7.9米,高9.5米,建築面積18平方米。坊直柱、下枋、檐板和明間柱前後的四隻奔獅等構件為花岡岩。其它花板、梁枋等雕刻構件為砂岩,精美異常。 | 雙壽承恩坊 |
五馬坊 五馬坊位於大觀亭的北側,是明代為了福建汀州知府的許村人升立而建造的。古代太守或知府的雅號叫“五馬”,故名由此而來。五馬坊四柱三間五樓式石牌坊,寬8.2米,高9.7米,建築面積20平方米。直柱等主要構件為花岡岩,其餘為砂岩,雕刻精美。牌坊還保留了明代早期的重要建築上雕有的“哺雞獸”的圖案,是研究明代的古典建築的寶貴標本。 | 五馬坊 |
大邦伯祠 大邦伯祠為明嘉靖年間福建汀州府知府許伯升建,後為長子都福之支祠。坐北朝南,三進五開間,外加一門樓,面闊18米,進深60米,佔地面積1080平方米,建築面積862平方米。由門樓、兩廡、天井、前進、進享堂、中進、后寢組成。祠內堂上有楹聯一付“堂構喜重新憶冀北歸來濟濟一堂襄盛典 賢良懷舊澤仰汀州政績煌煌百世著英聲”為徽州著名的磚質牌坊之一。 | 大邦伯祠 |
大觀亭 大觀亭建於明嘉靖三十年(1557),該亭磚木結構,底層每邊長3.5米,佔地64.6平方米,建築面積59平方米,通高11.75米。亭南、北辟門,中穿道路。大觀亭平面呈八角形,三層檐,樓閣式建築。一二層八角檐,三層轉為四邊形,歇山頂。底層外牆花窗呈八卦圖形,橫坊以斗拱託大梁,天花板飾以錦紋彩繪。二層有外廊,靠檐置坐凳和欄桿,內柱間置方格隔扉,天花板上有鳳戲牡丹彩繪。第三層為虛閣。亭外觀造型別緻,八角飛翹,風鈴叮噹,故又稱“八角亭”。 | 大觀亭 |
觀察第 觀察第,為許氏支祠,清初為紀念觀察使許天相而建。坐北朝南,三進三開間,面闊9.4米,進深29.1米,建築面積273平方米。由門廳、享堂、寢堂外加廊廡和天井組成,為徽州常見的祠堂平面布局。前進門廳兩稍間為八字牆傳統做法,大門上方鑲嵌有磚質“觀察第”匾額。觀察第原為時任觀察使許天相之府第。后改為許氏支祠,天相為遺腹子,其母篤志守節,不曾跨家門一步,茹苦含辛,撫育天相成人,故又稱“牆裡門”。 1997年,其裔孫許靖華院士(現定居瑞士)捐資1萬美金,由縣政府修繕並闢為“許村歷史博物館”。 | 觀察第 |
大宅祠 | 大宅祠 |
薇省坊 薇省坊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四柱三間五樓,寬8.8米,高11米,直柱花崗岩,樑柱花板砂岩,雕刻精美。為湖廣參政許琯而立。“薇省”即唐、宋“中書省”之雅稱,明改之為“布政司”,長官稱布政使,管理民政與財政。坊名“薇省”乃沿襲舊稱。 | 薇省坊 |
雙節孝坊 雙節孝坊位於許村鎮,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造。雙柱一樓,高4.7米,寬2.9米,有月梁,平板枋中部之一“聖旨“牌,牌上立一小寶頂。字板上刻“旌表故民許俊業繼妻金氏妾賀氏雙節孝坊”。為歙縣最小的牌坊。 | 雙節孝坊 |
三朝典翰坊 三朝典翰坊建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間三樓,四柱衝天。石質花崗岩。樑柱光潔,現狀完好。大家可以看到坊上有“三朝典翰”、“奕世承恩”等題字,是為明朝崇禎的中書舍人汪伯爵和他的兒子而立。中書舍人為明朝宮中的書記官,雅稱“典翰”,他的兒子汪德章也得到父親一樣的中書舍人的封贈,故稱“奕世”。 | 三朝典翰坊 |
大墓祠 大墓祠於明中葉所建。三進三開間,其木結構建築風格類於呈坎“寶綸閣”,現中進已毀。門廳為清中葉樣式,唯後進保留著明代原貌。梭柱,且柱上鋪麻髹漆,柱頭有丁頭拱,檐柱下有三升斗拱。其精華為:軒部雙步樑上有蓮花盤斗,上置花瓶式瓜柱,月樑上有堆雲狀駝峰,山牆邊童柱上有奔浪形叉手。 | 大墓祠 |
大郡伯第坊 | 大郡伯第坊 |
許有章宅 許有章宅位於許村鎮,民國初年造。三進三開間樓層。通寬12米,入深30米。有前院,深6.5米,院門內置左側,石板鋪砌。正屋寬9米,右為廚下,寬3米。後進左側有書房,寬17米,深9.5米,五開間,前為窄天井。門扉及隔扇木雕精細,屬近現代優秀建築。 | 許有章宅 |
許聲遠宅 許聲遠宅位於許村鎮,民國初年建。三進三開間樓層。通寬11米,深23米,中建與后間隔以小街,左側為廚房,寬4.7米,后帶井池。正屋後為內院,入深13.6米,有堆房、雜間。中廳前廊隔屏與窗欄等處有細膩木雕。屬近代現代優秀建築。 | 許聲遠宅 |
雲溪堂 雲溪堂位於許村鎮,明萬曆年間造,該堂坐東朝西,開間12.7米,入深35.6米,三進三開間,俗稱“大宅祠”為許村一支祠。清代大修,過門廳有天井,兩,正廳三開間,在後進左右山牆上嵌“雲溪堂貼”刻石十五塊,每塊橫81.5厘米,縱31厘米。有梁其昌、申時行等名人手跡。後進欄板為凈瓶荷葉,明代風格。 | 雲溪堂 |
許村[許村古建築群]
1998年5月4日,大觀亭列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歙縣政府投資2.8萬元徵購保護明代住宅許社林宅。
2004年10月28日,大邦伯祠列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許村古建築群(15處)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古建築:高陽廊橋、五馬坊、許社林宅、薇省坊、大觀亭、大邦伯祠、雙壽承恩坊、大郡伯第門樓、大墓祠、大宅祠、三朝典翰坊、觀察第、雙節孝坊、許聲遠宅、許有章宅等。
2013年,許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許村古建築群
門票信息
開放時間:早8:00—晚17:00。
優惠政策:A.免費政策:兒童1.4m以下免費;70歲以上老人持有效證件免票。B.優惠政策:在校學生、60-69周歲老人、軍人、殘疾證5--10級憑相關證件購買景區優待票。
交通信息
公交:歙縣赴許村20公里有景區路標。在歙許公路歙縣入口有穿梭中巴車。在建呈許公路將連通許村和呈坎。
自駕游:遊客可自上海乘坐火車到達歙縣,由歙縣前往許村。也可自杭州出發,沿徽杭高速(04年10月通車)或徽杭公路前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