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紕漏

南宋劉義慶創作的書籍

徠紕(pī)漏,指差錯疏漏。本篇所記,多是在言行上由於疏忽而造成的差錯,這對別人有儆戒作用。例如第2、6 則記述因沒有考慮所問內容跟對話人有什麼聯繫而貿然提問,結果觸犯忌諱。第7、8 則所記都是誤解別人的話而鬧出了笑話。第3 則講的是讀書不求解的結果。至於不懂裝懂,那就是第1 則所記的笑話了。

作品原文


(1)王敦初尚主①,如廁,見漆箱盛乾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②,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乾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註釋】
①尚主:娶公主為妻。按:王敦娶晉武帝女舞陽公主。
②澡豆:古代供洗滌用的粉劑,用豆末合葯製成,用來洗手洗臉。
【譯文】
王敦剛和公主結婚時,上廁所,看見漆箱里裝著干棗,這本來是用來堵鼻子的,王敦以為廁所里也擺設果品,便吃起來,竟然吃光了。出來時,侍女端著裝水的金澡盤和裝澡豆的琉璃碗,王敦便把澡豆倒入水裡喝了,以為是乾糧。侍女們都捂著嘴笑話他。
(2)元皇初見賀司空①,言及吳時事,問:“孫皓燒鋸截一賀頭,是誰②?”司空未得言,元皇自憶曰:“是賀劭。”司空流涕曰:“臣父遭遇無道,創巨痛深,無以仰答明詔③。”元皇愧慚,三日不出。
【註釋】
①賀司空:賀循,字彥先,兩晉時期名臣,東吳中書令賀邵之子。晉元帝司馬睿任安東將軍時,薦賀循任吳國內史。死後追贈司空。
②孫皓:三國時吳國最後一個君主,因中書令賀劭上書勸諫,便燒鋸鋸斷賀劭的頭。
③創:創傷;傷口。
【譯文】
晉元帝頭一次召見司空賀循,談到吳國的事情,問道:“孫皓燒紅一把鋸鋸下一個姓賀的頭顱,這個人是誰?”賀循不好說,元帝自己想起來,說:“是賀劭。”賀循流著淚說:“臣的父親碰上無道昏君,臣的創痛深重,無法回答陛下英明的問話。”元帝很羞愧,三天也沒有出門。
(3)蔡司徒渡江,見彭蜞①,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②。”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頓,方知非蟹。後向謝仁祖說此事,謝曰:“卿讀《爾雅》不熟,幾為《勸學》死③!”
【註釋】
①彭蜞:蟛蜞,螃蟹的一種,體小。
②“蟹有”句:出自蔡邕《勸學篇》,蔡邕是蔡謨的堂曾祖輩。螫,螃蟹前面的一對夾鉗。
③《爾雅》:古代第一部分類解釋詞義的字書,《爾雅·釋魚》講到蟛蜞。
【譯文】
司徒蔡謨避亂渡江后見到蟛蜞,異常高興地背誦:“螃蟹有八隻腳,加上兩個夾鉗。”叫人煮來吃。吃完以後,上吐下瀉,精神疲睏,這才知道不是螃蟹。後來他向謝仁祖說起這件事,謝仁祖說:“你讀《爾雅》讀得不熟,幾乎被《勸學》害死呀。”
(4)任育長①年少時,甚有令名。武帝崩,選百二十挽郎,一時之秀彥②,育長亦在其中。王安豐選女婿,從挽郎搜其勝者,且擇取四人,任猶在其中。童少時,神明可愛,時人謂育長影亦好。自過江,便失志③。王丞相請先度時賢共至石頭迎之,猶作疇日相待,一見便覺有異。坐席竟,下飲,便問人云:“此為茶,為茗④?”覺有異色,乃自申明云:“向問飲為熱為冷耳⑤。”嘗行從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聞之,曰:“此是有情痴。”
【註釋】
①任育長:任瞻,字育長,曾任僕射、都尉、天門太守。
②挽郎:拉棺材唱輓歌的青年。秀彥:德才傑出的人。
③失志:失去神志;頭腦糊塗。
茶茗:早采者為茶,晚采者為茗,一說茗是茶芽。
⑤“向問”句:冷和茗在晉代同韻,熱和茶雖不同韻而主母音相近,所以任育長能改口。
【譯文】
任育長年輕時,名聲很好。晉武帝死後,要挑選一百二十人做挽郎,這些都是當時才德出眾的人,任育長也在其中。安豐侯王戎要挑選女婿,從挽郎裡面尋找超群的人,暫且挑出四個人,任育長仍然在其中。少年時代,他聰明可愛,當時的人認為他相貌也好。自從過江以後,就頭腦糊塗了。過江時,丞相王導邀請先前渡江的賢達一同到石頭城迎接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對待他,可是一見面便發現他有變化。安排好座席后,擺上茶來,任育長就問別人道:“這是茶還是茗?”剛一問,發現別人表情有變化,自己就申明:“剛才問茶是熱的還是冷的罷了。”有一次,他從棺材鋪前走過,流了淚,很悲痛。王導聽說了,說道:“這是有情之痴。”
(5)謝虎子①嘗上屋熏鼠。胡兒②既無由知父為此事,聞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戲笑之,時道此,非復一過。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語胡兒曰:“世人以此謗中郎③,亦言我共作此。”胡兒懊熱,一月日閉齋不出。太傅虛托引己之過,以相開悟,可謂德教④。
【註釋】
①謝虎子:虎子是謝據的小名,謝據是謝安的二哥。
②胡兒:謝朗,字長度,小名胡兒,是謝據的兒子。
③中郎:指謝據。如果兄弟三人,第二個為中郎。謝安兄弟六人,謝安排行第三,謝據第二。
④虛托:假託。德教:以德教人。
【譯文】
謝虎子曾經上房熏老鼠。謝胡兒既無從知道父親做過這件事,又聽人說傻子會這樣做,就嘲笑這種人,時常說起這種事,不只說過一遍。太傅謝安既然明白鬍兒並不知道父親做過這種事,趁他談話中間,告訴胡兒說:“一般人拿這件事情來毀謗中郎,也說我一道這樣做。”胡兒聽了,悔恨焦躁,有一段時間關在書房裡不出來。謝安假託援引自己的過錯來開導他,使他醒悟過來,這可以說是德教。
(6)殷仲堪父病虛悸①,聞床下蟻動,謂是牛斗。孝武不知是殷公,問仲堪:有一殷,病如此不?仲堪流涕而起曰:“臣進退唯谷②。”
【註釋】
①虛悸:慮弱心跳。原注說殷父有精神病。
②進退唯谷:進退兩難,這裡指不知所對。
【譯文】
殷仲堪的父親有病,心跳虛弱,看到床下螞蟻活動,認為是牛在斗架。晉孝武帝不知道是殷仲堪的父親,便問殷仲堪:“有一位姓殷的,病情這樣這樣,是嗎?”殷仲堪流著淚站起來回答說:“臣不知說什麼好。”
(7)虞嘯父①為孝武侍中,帝從容問曰:“卿在門下,初不聞有所獻替②。”虞家富春,近海,謂帝望其意氣③,對曰:“天時尚暖,(制魚)魚蝦(魚羌)未可致,尋當有所上獻④。”帝撫掌大笑。
【註釋】
①虞嘯父:會稽餘姚人,為吳國內史、尚書、侍中。
②門下:官署名,即門下省,以侍中、給事黃門侍郎總管門下,是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獻替:指進諫。獻指奉獻,替指除去,獻善除惡,以諫君主。
③虞家富春:“春”字疑為衍文。漢代有富春縣,晉代改名富陽,且不是虞氏原籍。意氣:奉獻,也指奉獻的東西。
④ (制魚)(zhì):魚名,可以制醬。蝦(魚羌):(魚羌)當作鮓(zhǎ),經過加工的魚類食品。
【譯文】
虞嘯父任晉孝武帝侍中時,孝武帝很和緩地問他:“你在門下省,怎麼從來也沒有聽到獻替過什麼。”虞家富有,靠近海邊,虞嘯父誤認為這是孝武帝希望他進貢,就回答說:“現在,節氣還暖和,魚類製品還得不到,不久將會有所奉獻。”孝武帝聽了拍手大笑。
(8)王大喪后,朝論或雲國寶應作荊州①。國寶主簿夜函白事②云:“荊州事已行”。國寶大喜,而夜開閣喚綱紀③話勢,雖不及作荊州,而意色甚恬。曉遣參④問,都無此事。即喚主簿數之曰:“卿何以誤人事邪?”
【註釋】
①王大:王忱,字元達,小字佛大,又稱阿大,任荊州刺史,卒於官。會稽王司馬道子想讓王國寶代替,孝武帝卻任用殷仲堪。
②白事:報告,是文書的一種。按:王國寶誤會了主簿所白的內容。
③而夜:一本作“其夜”。閣:大門旁邊的小門。綱紀:主簿。
④參:檢驗。
徠【譯文】
王大死後,朝廷議論有說王國寶應該出任荊州刺史。國寶的主簿有一天夜裡封好一份報告送上來,說:“荊州的事已經實現了。”王國寶非常高興,當夜打開側門叫主簿進來談論情勢問題,雖然沒有說到出任荊州刺史的事,可是神情態度很安適。到天亮,派人去驗證打探,完全沒有這回事。王國寶立即叫主簿來並數落他,說:“你怎麼耽誤人家的事情呢!”

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444年)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