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草書字彙

標準草書字彙

《標準草書字彙》是1985年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公石

內容簡介


《標準草書字彙》為草書這一書體,歷代雖經過不少人的提倡和推進,但一千數百餘年來卻未能普及,這是因為什麼?考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草法不能統一。如字的來源不同,製作的方法各異,一些部位相同的字,往往不能類推,符號的濫用,書寫潦草等等。其次,是由於提倡者和演習者心理與方法的錯誤。

作者簡介


胡公石(1912~1997)江蘇鹽城人。1935年畢業於上海暨南大學。曾任寧夏自治區文史研究館館長、寧夏書畫院院長、江蘇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長等職,國家一級美術師。編著出版《標準草書字彙》、《于右任先生手札》、《胡公石書標準草書草聖千文》等。
胡公石是近代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的入室弟子。父親胡鑒清是晚清最後一榜秀才,對於詩文、書法均有一定造詣,尤以擅信札而聞名鄉里。公石受到家庭的熏陶,讀小學之後就開始學習書法,先從顏真卿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柳公權玄秘塔碑》入手,打下了堅實的楷書基礎。進入中學后,又大量臨習漢碑,如《曹全碑》、《禮器碑》、《張遷碑》等,“用隸意以厚其氣”,對書法的興趣與日俱增。
1931年,公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功課之餘,開始臨習名家行書,對於清代碑學書家何紹基翁同龢的風格尤見傾心。這時,他也時常從報刊或匾額上看到于右任先生的書作,非常敬仰,盼望能有機會拜見求教。他曾經說:“於先生的字氣魄宏大、個性突出、前無古人,與當時流行的一些字迥然不同。……我很快就對於先生崇拜得五體投地,天天盼著能有機會見到於先生,向他請教請教。”于右任先生時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一個普通的大學生要直接向他請教書法,談何容易。機會終於來了,公石有個復旦大學的朋友劉漫孤,他是于右任先生同鄉的親戚,正因為於先生的資助才上了大學。1932年5月,在劉漫孤的引見下,公石來到上海靜安寺路的靜安別墅,拜謁了于右任先生。公石的心情特別激動,拿出自己效仿先生風格的書法作品若干請於先生指點。於先生待人誠懇、平易近人,喜歡獎掖後進,對公石的好學精神與書學成績表示讚賞。自此,公石能經常在假日里見到於先生,聆聽他的教誨。
這一年的11月,於先生在上海成立標準草書社,由周伯敏、曹明為、李生芳等人整理古代草書資料,並親為指導。公石是于右任先生第一個拜師學字的弟子,於先生遂要求他在課餘時間到草書社參與工作。當時於先生正在研究編輯《西陲木簡彙編》,遂讓公石整理木簡釋文並抄於木簡之側。公石曾說:“我當時在於先生身邊是很緊張的。不是於先生為人讓我緊張,而是對整理草書和木簡釋文很陌生,但我特別用功。我是一邊學習,一邊工作的。”公石的好學精神得到了於先生的讚賞,自此二人情誼日深,過從亦密。而因為參與於先生整理草書的工作,竟然影響了公石今後的一生。多年以後,公石深情地談到:“結識於先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關鍵。”
1936年8月,公石畢業之後順理成章地進入標準草書社工作。在那裡,他和諸位同仁按照於先生確立的標準草書“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標準,白天分頭看帖、選字,晚上由於先生組織會審,對大家每天所選字樣逐一進行分析、比較與選擇。幾位同仁中,公石年齡最小,但書法根底較深,特別是住進於先生公館后,他常有機會觀摩於先生揮毫。於先生習慣每天早、晚寫字,公石在側牽紙,仔細觀察於先生每個字的起筆、使轉及收筆的方法,認真思索一點一畫的個中真趣,這一經歷使公石的書法藝術水平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