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石
中國學者、書法家
胡公石(1912-1997),江蘇鹽城鞍湖人。自幼愛好書法。1935年畢業於上海暨南大學,畢業后師從於右任,為于右任的入室弟子,併入于右任創辦的標準草書社,為標準草書學社編校。新中國成立后,他重建標準草書社,任社長。後任寧夏文史研究館館長、寧夏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寧夏分會名譽主席、江蘇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標準化草書學社社長、中國台北標準草書學會名譽理事、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名譽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著有《標準草書千字文》和《標準草書字彙》等。
當代中國書法家 中國流藝術家 胡公石
胡公石高清組圖
胡公石 書法作品
從青年時代起,他在積極協助於右任先生從事標準草書研究編校工作的同時,直接受教於大師門下,親聆教誨,博覽法書,精勤臨池,日夜不懈,歷時達十三年之久。遂使其學養大增,書藝精進,深得於先生的筆墨神韻,極富“於書”法度。
胡公石在書法藝術的實踐方面,以行草馳名,尤精於草。其草書的主要特點是:法度嚴謹,勁妍相濟,將質厚與灑脫盡收腕底,於雄渾凝鍊中時見流麗,有“鐵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之境界。六十歲后,草書更趨神融筆暢,法韻兩勝。其作品除參加全國性、國際性重大展覽外,還先後在銀川、蘭州、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舉辦了個人書法藝術展、中外草書展等。晚年,又與其師弟台灣的李普同、日本的金澤智卿等先後在北京、南京、杭州等地舉辦了于右任先生同門書法聯展和標準草書中日聯展。他的書法歷來為海內外藏家和單位所重視。許多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台灣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和國內外書畫愛好者珍藏。影響深遠,深受好評。
胡公石對草書筆法的研究更是成就斐然,碩果累累。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他就在於右任先生的領導下,與劉延濤等同好,協助於先生廣泛搜集歷代草書家的法帖、論著,潛心鑽研,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對各家草書加以整理、比較,選出標準草字,給形體無定的草書定型,建立草書代表符號,總結草書規律,編校出版了《標準草書》一書。為草書藝術的發展開闢了一條光明大道,為中國文字史作出了劃時代的重大貢獻。
胡公石 書法作品
光陰荏苒,人事滄桑。新中國成立后,胡公石雖與于右任先生及當年從事標準草書事業的同道至友分居海峽兩岸,但懷念之情日增,對標準草書事業更是一往情深。為了繼承和發展于右任先生開創的標準草書事業,胡公石勇敢地承擔起了對草書整理、創補和推廣的重任。即使在“文革”動亂年代,不斷受到批鬥和“審查”時,仍潛心於標準草書的研究,繼承先師的未竟事、以於先生之所指,奮力“為將來草書開一新道路”。
1984年6月,在中共中央統戰部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胡公石與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屈武一起,重新創立了“中國標準草書學社”,併兼任社長。他積極組織和動員有志於標準草書事業的同道友好,從事標準草書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加強與日、韓、新、泰、美、法等國家和台灣、港澳等地區的學術交流,開創了標準草書事業的新局面。與此同時,胡公石先生積多年研究之成果,在於右任先生《標準草書》(千字文)的基礎上,整理和編寫了《標準草書字彙》,在於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時正式出版發行。
《標準草書字彙》
為了弘揚標準草書藝術,加快標準草書事業的發展,1994年底,胡公石又親自邀請海內外 于右任先生的同門萬仁元、李普同、金澤智卿等編輯出版了《于右任先生手札》,1995年他親自書寫出版了《胡公石標準草書草聖千字文》。在任社長期間,還先後組織了世界華人草書大展、于右任先生同門書法聯展和標準草書中日聯展等。(資料來源:鹽都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
胡公石 書法作品
公石先生自幼喜愛書法,他上大學時,其書法即得到于右任先生的讚賞。大學畢業后即拜於先生為師,朝夕相處,親聆教誨,博覽書貼,勤於臨池,歷時13年之久。遂使學養大增,書藝漸進,成為於先生的入室弟子,其書法作品深得於書的神采。
公石先生,1912年5月出生於江蘇鹽城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胡鑒清是晚清最後一榜秀才,文章、書法聞名鄉里。公石受其父親的熏陶,自幼習書顏真卿《多寶塔》、《麻姑仙壇記》,柳公權《玄秘塔》等碑帖,打下了堅實的楷書基礎。入中學后,又大量臨習漢碑,如《曹全碑》、《禮器碑》、《張遷碑》等,“用隸意以厚其氣”。1931年,先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業之餘,臨習歷代名家行書。在此前後,由於經常從報刊或匾額上看到于右任先生的書作,對於先生氣魄宏大、個性突出的書法非常敬佩,常常讀其字而仰慕其人,盼望能有機會拜見求教。
于右任
1936年6月,公石即將畢業,於先生問公石願不願意來監察院工作。“願意!但我更喜歡標準草書”,公石回答。於先生笑道:“安排你到監察院,就是讓你來搞標準草書的。”公石欣喜若狂,激動萬分。同年8月,公石進標準草書社,決定了其為之奮鬥一生的藝術道路,也是他嘔心瀝血為傳承標準草書奉獻一生的開始。公石從1932年師從於先生后,與草書社同仁整理草書,經過幾年的研究已經熟悉了標準草書。他們按照於先生確立的“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條標準,白天分頭看帖、選字,晚上由於先生組織大家會審,對大家一天來所選的字逐一進行分析、比較,棄劣錄優。幾乎天天和於先生在一起,於先生習慣每天早晨和晚上寫字,公石都在於先生左右牽紙,仔細觀察於先生每個字的起筆、使轉及收筆的方法,認真思索一點一畫的個中真趣,使公石的書法藝術水平突飛猛進。當時公石年齡最小,但書法根底較深,特別是住進於先生公館后更是如此。
胡公石 對聯 立軸
1946年5月,國民政府從重慶遷往南京。於先生將標準草書社設在南京寧夏路2號他的公館里,主要由劉延濤先生和公石先生在於先生公館里研究標準草書。直至1949年4月,在於先生的指導下,公石與延濤將標準草書先後修訂六次,除第二次修訂本外全部出版發行。1949年4月16日,在毛澤東、周恩來同志的安排下,於先生準備飛北京,代表國民黨在國共兩黨的《國內和平協定》書上簽字,之後就留在北京,后因故而沒有成行。隨後,周恩來同志急派屈武先生秘密到南京保護于右任先生。周恩來帶話給於先生,解放軍過江后,請於先生隱居留下,再接到北京。21日清晨,蔣介石派人將於先生強行架上飛機到了上海,屈武、劉延濤及公石先生同行。在上海稍作休息,飛機就飛往廣州。屈武和公石先生留在上海,公石仰望蒼天,心裡無比難過,就這樣與敬愛的恩師揮淚永遠告別了。
199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書法史》上介紹:“胡公石先生繫於右任先生得意弟子。在編選《標準草書千字文》過程中不遺餘力……他先後花了4年時間,在《標準草書千字文》的基礎上,編寫了8000字的《標準草書字彙》,本字彙從歷代草書代表作中選出8000字為草書標準,大大擴充了原千字文,並將草書組織復號,重新條貫,刪繁就簡,由紛紜而趨統一,由玄虛而歸實用,其功卓著。”
《標準草書》
著名書法大師胡公石書法展開展)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造反派將胡老定為“封建主義和國民黨的殘渣餘孽”,他受過衝擊,挨過批鬥。六七十年代,胡公石先生一直在寧夏圖書館古籍組做古籍整理工作。後來,又將他發落到新館建築工地上看門房。胡老相信“嚴冬過後盡春蕾”,他沒有頹喪,沒有消沉,在建築工地這個三不管的地方,他故夢重溫,搞起了《標準草書字彙》的整編工作。他在建築工地上的三間平房裡,白天上班,晚上和星期天的時間全部用到編著《標準草書字彙》上。他搜集了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懷素、張旭、文徵明、何紹基等等歷代書法大師的大量的碑帖,按符號逐個選字,然後用極薄的紙勾摹出來,再剪貼整理成書稿。家裡的床上、柜上、桌上,甚至案板上、地上到處都擺著書帖、勾摹本書稿。過去6個人的工作現在得由他一個人干,而且由1000字擴充到8000字,沒有周末,也沒有節假日,精力全部投入到《標準草書字彙》的編寫中。這簡直是愚公移山哪!
70年代以後,胡公石同於右任草書風格略異,於書得益於魏碑,氣勢剛健磅礴,胡書得益於二王,偏於秀美勁妍。
標準草書學社出版的《標準草書字彙》的序言中評道:“公石先生在書法藝術實踐中以行草馳名,尤精於草書。其草書的主要特點是:法度嚴謹,勁妍相濟,能將質厚灑脫並收腕底,於雄渾凝鍊中時見流麗,兼有‘駿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之境界。”
胡公石
有幾次,我看到胡老教他的10歲的小孫子寫標準草書,不禁問道:“難道楷書未寫好,就能寫草書嗎?”胡老說:“楷書寫不好,完全可以直接寫草書,從歷史上看,草書是出現在楷書之前的。”後來胡老的弟子曾來德,即是直接寫草書的,現已成為我國書壇新秀。
1982年,胡公石先生在寧夏舉辦標準草書講座。這個講座一地分兩處,老城設在銀川一中,新市區設在自治區圖書館。當時每個人只交2元錢報名費,現在看來辦講座純粹是胡老為推廣標準草書書法事業之義舉。
我參加了這次學習,每個星期天下午3時~5時胡公石先生親自上課,依據他的《標準草書字彙》的體例,依草書符號為線索,手拿粉筆認認真真地書寫在黑板上,無論寒暑,風雨無阻,這個講座共辦了五個月(其中有間斷)。
幸運的是,有一次考試,我早早交了卷,我將自己寫好的《千字文》(當時我尚未見到《標準草書千字文》)請胡老指正。胡老當時也來了興趣,從頭至尾用圓珠筆給我細細緻致批改了一遍,幾乎一多半的字都經他改寫過,當時班裡的同學都圍攏觀看。這個本子現在成了我珍貴的收藏品。
早在 30年代,由我國書法巨擘 于右任先生首倡,推行了草書標準化的學術活動。在他的領導下,由劉延濤、李祥麟、胡公石等人 組成“標準草書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從歷代浩如煙海的書法碑帖中編選、勾摹、審定,“窮四年之工,集眾人之智”,1936年7月《標準草書千字文》集字雙勾百衲本終於編成出版發行。該書的編選,是以千字文為底本,常用字大半已俱,經確立草書標準化后即可觸類旁通。此書六十餘年先後發行過二十幾個版本,標準草書不脛而走,不但在國內廣為流傳,且惠及鄰邦,對於日本、朝鮮、泰國、新加坡等國都留下廣泛的影響。如日本所編的各體書法字典中,其草體即用標準草書,日本學習標準草書者日益增多。
由於於先生身為國民黨政要,政務繁忙,往來書作,無暇應酬。在40年代,胡公石曾給於先生做過代筆。據筆者所聞,80年代西安舉辦于右任先生書法展邀請他親自前往鑒定,為保證於書學術上的純潔、嚴肅,他將一些門人代筆的作品(包括他本人的在內)予以剔除。
1963年,台灣 于右任、劉延濤發起成立了“標準草書學社”。為了弘揚標準草書,推動祖國統一,1984年,國內由胡先生髮起,在北京成立了“標準草書學社”。在他的家裡,我見到他同啟功、趙朴初、屈武(以上三人為標準草書學社顧問)、楊辛(當時的寧夏文教廳廳長)五人合影。黑白照片,放大裝框,高懸在胡老的書房裡。近年來,該學社為中日文化交流,為祖國統一大業南北奔走,貢獻卓著。
書法作品
胡老的創作態度非常認真,一絲不苟。有一次,西夏公園請他題個園名,他寫了至少有七八個之多,最後選定其中一個交給了西夏公園。
一個夏日,我見他在準備個人書法展,書房滿地都是書法作品,他寫得大汗淋漓。有一個條幅寫錯了一個字,他就立即揉掉,扔到字紙簍里。我說:“錯了一個字沒關係,這條給我吧。”胡老說:“寫錯怎能送人,作品是作者的臉面呀!我給你一篇好的就是了。”後來,我發現胡老的書作,無論在何時何地所見,從未見到有錯字,可見胡老治學精神之嚴謹。
1984年4月底,公司派我去大連買鍋爐。我到大連后,廠家無貨,要等到第二年才能供貨。可是我們公司必須當年供暖呀!在洽談中我發現該供銷科長喜愛書法,便和他談起了瀚墨緣。當他得知我是胡公石先生的弟子時,提出要一篇胡老的書法作品,我當即答應了他。返寧后,我同胡老說了此事,胡老問了姓名,當即寫了一篇“天邊見旭日,海上有青山”的對聯。當年秋天,我再赴大連催貨,隆冬之前,給單位運回了鍋爐。
1989年,我國安徽、江蘇一帶發了水災,胡老得知此消息后寢食不安。為了支援災區,他在銀川市舉行了自己書法作品的義賣活動,他親自在大街上擺攤,給群眾講解書寫的內容,三天共義賣近1萬元,全部捐給了災區。胡老“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高風亮節由此可見一斑。
1991年,胡老調南京前,又給我留了墨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胡老還特意寫了“鑒明老弟雅囑”的上款。有幾次我因工作不順而生了悶氣,回到家甚是煩躁,當看到胡老寫的這幅對聯時,少穆之語涵泳於心,氣也就慢慢地消了。
在胡老的影響下,我刻苦習練標準草書,寒暑不懈。1993年胡老在南京舉辦了“中日標準草書聯展”,中方參展作者一百多人,寧夏選了4人,其中就有我的作品。
據我所知,他到南京后,不顧84歲的高齡,東渡扶桑,同日本學者一道交流標準草書;1996年,他又去了台灣,會見了近50年未曾謀面的師兄劉延濤。尤其使他感到欣慰的是:他親赴于右任先生的陵前祭拜了自己的恩師。他在日本、台灣都舉辦了大規模的標準草書聯展。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畢生的心血奉獻給了自己鍾愛的標準草書事業。
書法作品
公石先生書品好,人品也好,在他的生前,海內外向他求字者很多,他總是把自己的勞累放在一邊,滿足求字者的要求,而從不談錢。他為學校、廠礦、慈善機構、貧困地區無數次捐贈作品獻愛心。1989年,江蘇發生洪澇水災,蘇北貧困地區生活更難,公石先生在寧夏聽到消息后,拿出歷年保存的力作在銀川市大街上進行義賣,將所得數萬元全部捐獻給蘇北受災人民。1994年,回鹽城張本村家鄉看望,看到當年與胡喬木讀書的小學,課桌陳舊、條件較差,再看看天真活潑、認真讀書的孩子們,從心裡疼愛他們,於是書寫了40餘幅字捐贈給家鄉小學,以表達自己的愛心。
書法作品
公石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際,由江蘇省文史館、寧夏自治區文史館、中國標準草書學社、寧夏書法家協會和鹽城市文聯等單位聯合舉辦“紀念胡公石先生逝世十周年海內外書法名家邀請展暨胡公石墨跡展”,出版《胡公石草書精品集》,以表達對公石先生深切的懷念。
草書對聯 高節人相重 虛心世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