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尹子奇的結果 展開
-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 唐朝時安史叛軍將領
尹子奇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尹子奇,男。他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曾做東阿邑宰。
春秋戰國時期,地處齊國西南重鎮的阿城(東阿縣古城所在地),一連換了七個地方官,都沒有把阿城治理好。那裡連年兵荒馬亂,匪患無窮,再加上魏國人經常越境來這裡搶劫民財,使黎民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可愁壞了齊宣王。經過多方觀察,他看上了年僅18歲 的尹子奇,準備叫他到東阿當邑宰(即後來的縣令)。一天,尹子奇被召進宮中,宣王問:“治理天下的根本和要領在哪裡呢?”尹子奇答曰:“君主任用官吏,不循私情,親近賢人,賞 賜有功之人;使政治平正,人民安樂,所有的人能各得其所。這樣,天地自然會順從我而正常,凶災自然就會離開我們而消滅。如果君主任用官吏,不是親屬就是私寵的人;喜愛的不是美女就是專事拍馬的人;跟自己意見相同的人就當作好人,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就當作壞人;高興的時候就隨便獎賞,發怒的時候就亂用刑罰;一天到晚只顧吃喝玩樂,把政事丟開不管,使老百姓受到冤枉殘害。那麼,就是四季風調雨順,地裡邊也長不出好的莊稼來,社會也不會安寧,失敗和亂亡就不可避免地到來。
尹子奇的政見,很為齊宣王所讚賞,事隔不久尹子奇就走馬上任了。可是不到三天,朝內就議論紛紛,說什麼:“阿城一向很難治理,大王想必知道,尹子奇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俗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若是弄出差錯,可就不好收拾了。”奏本的大臣接二連三,宜王聽后便拿不定主意了,於是,趕忙派使者把尹子奇追回。使者是一位能文善武的中年人,他追上尹子奇時大吃一驚,遂調轉烏頭急忙回朝向宣王稟報:“我見到子奇已邀請了五六個鬚髮斑白的老人同車趕路。老年人有智謀,年輕人有朝氣,辦事果斷,他們結合起來,集思廣益,一定能把東阿治理好。”宣王聽了表示贊同。尹子奇上任后,接受了前任邑宰沒有治好東阿的教訓,又尊重老人的意見,整治民風,除匪患,安民心,到各地察訪民情;救濟窮苦百姓,招賢納士,共商治阿大計。因此,生產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與東阿毗鄰的魏國,聽說派了一個娃娃當邑宰,便派兵來攻打,想吞掉阿城,蠶食齊國領土。尹子奇發動全縣百姓拿起刀槍,奮起抗敵,直殺得魏兵屍橫遍野,狼狽逃竄。這一消息象長了翅膀很快傳開了,齊國上下都稱讚尹子奇。齊宣王便傳旨給這位“娃娃邑宰”記一大功、並官升三級.
歷史上稱其為“娃娃邑宰”。
睢陽太守許遠地位比張巡高,但是他知道張巡善於用兵,智勇雙全,就請張巡指揮守城。叛將尹子奇帶了十三萬人攻城,張巡、許遠的兵力合起來才六千多人,雙方兵力相差很大。張巡帶兵堅守,和叛軍激戰十六天,俘獲敵將六十多人,殲滅敵軍二萬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過了兩個月,尹子奇得到了增援兵力,又把睢陽城緊緊圍住,千方百計進攻。張巡雖然接連打了幾次勝仗,但是叛軍去了又來,形勢越來越緊急。
一天夜裡,張巡叫兵士敲起戰鼓,號令整隊。城外的叛軍聽到城裡的鼓聲,連忙擺開陣勢,準備交鋒。等到天亮,還沒見唐軍出城。尹子奇派人登上高處眺望,只見城裡靜悄悄的,一點動靜都沒有,就命令兵士卸了盔甲休息。許多叛軍將士緊張了一夜,一倒在地上就呼呼地睡著了。
張巡想在尹子奇出陣指揮的時候,射殺尹子奇。但是尹子奇是個狡猾的傢伙,平時上陣,總讓幾個將領伴隨著。他們穿著一色的戰袍,騎著同樣的戰馬,叫唐軍沒法辨認出哪個是主將。張巡想出了一個辦法。有一次,在兩軍對陣的時候,張巡叫兵士把一支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到敵陣里,叛軍兵士拾到這支箭,以為城裡的箭已經使完了,高高興興地拿著箭報告尹子奇。
尹子奇剛剛把蒿箭接到手裡,城頭上的張巡看在眼裡,立刻吩咐身邊的南霽雲對準尹子奇射箭。南霽雲本來是個好箭手,他一箭射去,不偏不倚,正射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捂住臉,大叫一聲,跌下馬來。張巡下令出城衝殺,又打了一個大勝仗。
尹子奇攻城不成,反瞎了一隻眼睛,哪裡肯罷休。他回去養了一陣子傷,又帶了幾萬大軍,像箍鐵桶一樣把睢陽圍住。城外的兵越聚越多,城裡的兵越打越少。到後來,睢陽城裡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又斷了糧食,唐軍兵士每天只分到一合米,拿樹皮、茶葉、紙張和著燒來吃。最後,連一粒米都沒有了。兵士們熬不住,一個接一個餓倒了。
情況越來越危急。張巡沒法,只好派南霽雲帶了三十名騎兵突出重重包圍,到臨淮去借兵。
駐守臨淮的大將賀蘭進明害怕叛軍,不願出兵救睢陽。他見南霽雲是個勇將,想把南霽雲留下來作自己的部下,特地為南霽雲舉行一次酒宴,請眾將領作陪。
南霽雲心裡急得像火燒,哪裡喝得下酒。他流著眼淚激動地說:“睢陽的軍民已經有一個多月沒進一粒米了,我在這裡怎能忍心吃飯;就是吃了,又怎麼能咽得下呀?將軍手下有的是兵,眼看睢陽城陷落,不肯分兵救援,難道是忠臣義士所該做的嗎?”說著,他把自己的一個手指咬了下來,咬得滿口鮮血淋漓,氣憤地說:“霽雲不能完成主將交給我的使命,只好留下這個手指作證,回去也好有個交代。”
參加宴會的官員看了大吃一驚,都用袖子掩住臉,有的忍不住哭了起來。
南霽雲知道賀蘭進明不肯出兵,只好離開臨淮,從別處借了三千兵士回到睢陽。到了睢陽城邊,被叛軍發現,又把他們圍了起來。南霽雲帶著人馬,橫衝直撞,在城下展開了一場血戰。
張巡聽到城外廝殺聲,知道南將軍回來,就打開城門,殺退敵人,把南霽雲和一批兵士接應進城,只留下了一千人。南霽雲把借救兵的情況向張巡、許遠報告以後,城裡的將士聽到借兵沒有希望,都痛哭起來。
城裡的將士、百姓被張巡的誓死戰鬥的精神激動了,他們明明知道守下去沒有希望,也沒有一個叛逃。
到了最後,全城只留下四百個人,尹子奇再率領叛軍用雲梯爬上城頭,城頭上的守軍餓得連使弓箭的力氣都沒有了。
公元757年十月,睢陽城終於陷落。張巡、許遠、雷萬春、南霽雲等三十六名將領全部被俘。
叛將把他們一個個綁了起來,逼他們投降。他們把刀架在張巡脖子上,張巡冷笑一聲,把叛將痛罵一頓。接下來輪到南霽雲,南霽雲沒有作聲。
張巡轉過臉朝著南霽雲高喊說:“南八!
男子漢死就死,可不能在叛賊面前屈服啊!”
南霽雲笑笑說:“張公放心吧。我心裡在盤算用什麼辦法來收拾他們。哪會怕死?”
叛將知道他們都不肯屈服,終於把他們殺害了。
由於張巡他們的堅守,睢陽以南的江淮地區才沒遭到叛軍的破壞。
唐朝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氣焰囂張,連連大捷,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派勇將尹子奇率十萬勁旅進攻睢陽。御史中丞張巡駐守睢陽,見敵軍來勢洶洶,決定據城固守。敵兵二十餘次攻城,均被擊退。尹子奇見士兵已經疲憊,只得鳴金收兵。晚上,敵兵剛剛準備休息,忽聽城頭戰鼓隆隆,喊聲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隊準備與衝出城來的唐軍激戰。而張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時擂鼓,象要殺出城來,可是一直緊閉城門,沒有出戰。
尹子奇的部隊被折騰了整夜,沒有得到休息,將士們疲乏已極,眼睛都睜不開,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這時,城中一聲炮響,突然之間,張巡率領守兵衝殺出來.敵兵從夢中驚醒,驚慌失措,亂作一團。張巡一鼓作氣,接連斬殺五十餘名敵將,五千餘名士兵,敵軍大亂。張巡急令部隊擒拿敵軍首領尹子奇,部隊一直衝到敵軍帥旗之下。張巡從未見過尹子奇,根本不認識,現在他又混在亂軍之中,更加難以辨認。張巡心生一計,讓士兵用秸稈削尖作箭,射向敵軍。敵軍中不少人中箭,他們以為這下玩了,沒有命了。但是發現,自己中的是秸稈箭,心中大喜,以為張巡軍中已沒有箭了。他們爭先恐後向尹子奇報告這個好消息。張巡見狀,立刻辨認出了敵軍首領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將南霽雲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於奇左眼,這回可是真箭只見尹子奇鮮血淋漓,抱頭鼠竄,倉皇逃命。敵軍一片混亂,大敗而逃。明英宗寵幸太監王振,王振是個姦邪之徒,侍寵專權,朝廷內外,沒有人不害怕他。
當時北方瓦剌逐漸強大起來,有覬覦中原的野心。王振拒絕了大臣們在瓦剌通往南方的要道上設防的建議,千方百計討好瓦剌首領也先。公元1449年,也先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大同,進犯明朝。明英宗決定御駕親征,命王振為統帥。糧草沒有準備充分,五十萬大軍倉促北上。一路上,又連降大雨,道路泥濘,行軍緩慢。也先聞報,滿心歡喜,認為這正是捉拿英宗平定中原的大好時機。等明朝大軍抵達大同的時候,也先命令大隊人馬向後撤退。王振認為瓦剌軍是害怕明朝的大部隊,畏縮而迅,於是下令追擊瓦剌軍。也先早已料到,已派騎兵精銳分兩路從兩側包圍明軍。明軍先鋒朱瑛、先晃,遭到瓦剌軍伏擊,全軍覆沒。明英宗無可奈何,只得下今班師回京。明軍撤退到土木堡,已是黃昏時分。大臣們建議,部隊再前行二十里,到懷來城憑險拒守,以待援軍。王振以千輛輜重未到為理由,堅持在土木堡等待,也先深怕明軍進駐懷來,拒城固守,所以下令急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