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炮6號太空站
1977年前蘇聯發射的飛行器
禮炮6號太空站是前蘇聯在1977年發射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飛行器。
禮炮6號太空站
發射時間:1977年
國家:蘇聯
前蘇聯的第一個實用型空間站是1977年9月29日發射的“禮炮-6”號,它有兩個對介面,可同時與兩艘飛船對接,組成軌道聯合體。如果把前五艘“禮炮號”太空站算作蘇聯軌道 站的低級形式的話,那麼“禮炮 6 號”太空站就可以看作這一代太空站的改 進型。“禮炮 6 號”是在載人或不載人的情況下供科學考察和實驗用的太空 站的主體部分,它可以同時和載人或不載人的兩艘飛船對接,組成一個飛船複合體。
“禮炮 6 號”太空站由過渡艙、工作艙和中間室這三個密封壓力艙,和裝科學實驗儀器的儀器艙及兩個非密封艙組成。它和以往“禮炮號”太空站的不同處主要表現在下列幾點:
它有兩個對接部件,加強了太空站的生命力和機動性能。它可以同時對 接兩艘飛船;萬一在一個對介面裝置出故障時,另一個對介面還能使用。
另外,有些空間實驗工作需要多一些人參加,能有兩艘飛船對接,工作的宇航 員就能達到 4 至 6 人。
“禮炮 6 號”太空站的發動機裝置能接受空中加油是一項重大的改進。
蘇聯在“禮炮號”太空站上裝置了變軌發動機,作軌道定向用。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改變太空站的軌道高度,從而大大延長了太空站的壽命。但是發 動機必須要補充燃料,而補充高度揮發和腐蝕的肼和四氧化二氮這樣的火箭 燃料,即使是在地面上也是十分危險的。1978 年 1 月 20 日,蘇聯發射了自 動貨運飛船“進步-1 號”。22 日莫斯科時間 13 點 12 分,“進步 1 號”靠上 了“禮炮 6 號”,順利地完成了太空加油任務。蘇聯科學家對“禮炮 6 號”太空站發動機的改進以及完成太空加油,被認為是一件很了不起事情。由於 這項改進,以及有效載荷達 2300 公斤(1300 公斤物資及 1000 公斤燃料)的“進步號”貨運飛船的試驗成功,太空站有了可靠的後勤保障。
“禮炮號”太空站的第三個改進是添置了許多新的器材和設備,可以保障宇航員走出太空站,直接進行操作和修理工作。此外,這個太空站對宇航員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也作了一些改善。依靠“進步號”貨運飛船,太空站宇航員可以比較舒適地長期生活在宇宙空間里。
“禮炮 6 號”太空站是 1977 年 9 月發射的,當時它攜帶了一套重 1.5 噸、包括有 50 多種儀器的綜合考察設備。在這個太空站上,宇航員從事和完成了大量的科學實驗項目。其中主要的有:
宇宙攝影。
“禮炮 6 號”上裝有一個重量為 170 公斤的廣角宇宙照相機。藉助這台攝影機宇航員拍攝了數以萬計的照片。根據這些照片繪出了曼格什 拉克半島鹽漬化地區圖和黑海薄冰區水下地形圖,發現了阿爾泰山區早先沒 有發現的冰川,幫助校正了正在建設中的貝阿大鐵路的某些線路路段,及時 防止了森林害蟲對森林的危害,提供了關於森林、大氣、土壤的乾旱程度以 及氣流方向和速度等資料。依靠這些照片還能發現地下礦藏。
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的觀察。
“禮炮 6 號”上裝置了一台 650 公斤的亞 毫米波望遠鏡,它的主鏡頭直徑就有 1.5 米。有了它,宇航員觀察地球和宇 宙的視野大大擴展了。1979 年 6 月 28 日,貨運飛船“進步 7 號”又給“禮炮 6 號”太空站又送去了世界上第一個宇宙射電望遠鏡。它和安置在蘇聯克 里米亞的一台直徑 70 米的射電望遠鏡可以進行同步觀察。
射電望遠鏡藉助量子加速器,可以測到極微弱的射線,其靈敏度比光學 望遠鏡強數百乃至數千倍。“禮炮 6 號”上的射電望遠鏡象一把自動張開的“雨傘”,但“傘把”由 3 根支柱組成,射線接受器就安裝在這上面。射電 望遠鏡的控制台裝在航天站的艙內,直徑 10 米的拋物面天線伸出在太空站 外。有了它,不管白天黑夜,不論天氣好壞,宇航員都能測到地球表面的各 種氣象數據、海洋變化資料等等。
試製新材料。
“禮炮 6 號”上的加熱電爐是瓶狀的,有多種用途。它可 以自控溫度和時間,能對所研究的物質加熱、保溫或冷卻。用這種電爐和半 導體晶體爐,可以在失重條件下獲得半導體材料的單晶體、金屬合金和化合 物。宇航員研究了在地球上無法製造的材料的生產工藝。此外,考慮宇宙工 廠的生產和永久太空站的建設,宇航員還進行了焊接、切割等工藝試驗。
植物栽培試驗。
“禮炮 6 號”太空站上的宇航員在空間培植了鬱金香,宇航員們把鬱金香球莖種植在一種能產生人造重力的小離心機里,生長情況 良好。1980 年,“聯盟 37 號”飛船的宇航員在太空站工作時,還試著在“太 空溫室”里培植蘭花,不僅生長良好,而且還開了鮮花。宇航員還進行了小 動物試驗,從地面帶到太空站的小蝌蚪在空間上下翻滾,似乎不辨方向。這 些都表明,宇宙失重對動、植物生長有一定影響,但通過反覆試驗是可以找 到合適的生長環境的。
生物醫學研究。
主要是在進化生物學、遺傳學和外層空間生物學方面獲得了新的資料。對人體長時期在軌道飛行,歷來醫學界有不同看法。失重對 人體有很大影響。失重狀態下,人的心臟跳動、新陳代謝、人體里氧氣的消 耗都比正常情況稍慢。此外,人的骨骼由於不承受身體的負荷,鈣鹽會減少;肌肉活動的變少,會使肌肉萎縮;血液循環系統的變化會使血液和血漿都減少。
宇航員們反映,由常壓狀態進入失重狀態,有一個適應過程,如要完全 適應軌道站上的生活,一般需兩周至一個月的時間。反之,當從失重狀態轉 回常壓狀態,同樣是一個極不舒服的過程,好像有一種力量把他們的身子往 地面上壓,站立行走都不便,也需要再適應。這種再適應過程的長短因人而 異,一般在宇宙中呆的時間越長,再適應的過程也就越困難。無論是美國的 宇航員還是蘇聯的宇航員,在宇宙航行時,都有“噁心”、“感覺不舒服”等反應。但一般在闖過飛行 5 天大關后,情況會稍好些。儘管他們普遍有叫 苦現象,但人類在太空逗留的時間都越來越長,從加加林的繞地球 1 圈到季 托夫的繞地球飛行 1 晝夜,紀錄不斷被打破,現在人類在空間生活的最長時 間已經是 237 天了。
蘇聯宇航員在“禮炮 6 號”太空站上的生活是有規律的,也是比較豐富多彩的。在宇宙飛行時,白天和黑夜的概念與地面上完全不同。由於“禮炮6 號”繞地球一圈是 90 多分鐘,所以每隔 90 分鐘就有一個黑夜降臨。因此宇航員的作息時間表是根據地球上的生活規律制定的。
“禮炮 6 號”上的宇航食品已經比較豐富了。專家們把宇航員的飲食的 熱量提高到 3100 大卡,這比“禮炮 4 號”的食物提高了 300 大卡。宇航員的 食物和地球上已無多大區別。主食麵包是由一個專為宇航員服務的專業化面 包房烤制的。為避免咬開時碎屑到處“漂浮”,麵包製成方形,每個重 4.5 克。每 10 個裝成一塑料袋,吃時一口一個,放進嘴裡再細嚼慢咽。“禮炮 6 號”上備有約 70 種食品供宇航員選用。太空站上的廚房設備,使宇航員們能 吃到美味的熱食了,那種只吃裝在牙膏狀管子里的單調的泥狀糊糊食物的日 子是“永別”了。
迄今為止,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在宇宙空間要象地面一樣的煎、炒、蒸、煮食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禮炮 6 號”太空站的宇航員們在軌道上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呢?每天 早上 7 點,自動裝置會喚醒宇航員。他們起床后先從櫃中挑選早餐,注入水,放在電加熱器里。在熱早餐的時候,他們用電動剃鬚刀刮鬍子。這種剃鬚刀 附有一個小匣子,剃下的短須都被吸在這個匣子里。刷牙不用牙刷牙膏,而 是咀嚼一種類似口香糖的膠質橡皮糖,讓污垢沾在膠質上達到潔齒的目的。洗臉用衛生巾,這種衛生巾浸泡有護膚液,用它擦臉擦手即行。把這種衛生 巾和梳子貼在一起,就可以“洗頭”。“禮炮 6 號”工作艙的中部有活動桌 子,平時靠艙壁,需用時便放下來。桌上有橡皮扣,可扣住加熱好的食物。
桌上還有喝水的管子,宇航員飲水進食都在這裡。
在太空站里,宇航員的工作是繁重的,再加上每天 2 至 2.5 小時的體育 鍛煉,自然大汗淋漓,但卻只能用熱衛生巾擦擦身子而已。宇航員每 10 天可 以洗一次“淋浴”。“浴室”是一個聚乙烯圓筒,圓筒的底座上有固定的橡 膠拖鞋,穿套在這雙拖鞋上人就能站穩了。圓筒內的頭頂上有蓮篷頭,只要 一打開水籠頭,涓涓細流就會噴在身上。這時用浸透肥皂液的衛生巾擦身,然後再沖洗乾淨就行了。不過在打開水籠頭之前,宇航員必須塞住鼻子,在 嘴上戴好呼吸器,否則污水就不客氣地進去了。在淋浴結束后,必須擦乾身 子和“浴室”內壁,然後把它摺合起來拴掛在艙頂上。至於洗澡的髒水,則 成水霧狀從“浴室”底座的地板上的許多小圓孔內進入廢物箱,待聚到一定 程度排入空間。由於水太珍貴,淋浴規定不得超過 15 分鐘時間。
太空站的衛生間在工作艙與對接裝置之間,有一個帶拉手的橡皮帘子把它隔開。抽水馬桶的一端同一個塑料盒套相連接,糞便解下后吸力會將之吸 入塑料盒套內,然後封口進入廢物箱內。每解一次,抽水馬桶會自動更換一 個塑料盒套。至於盛裝糞便、污水、吃剩的食物和其他生活垃圾的廢物箱,裝滿后就會彈射入宇宙,在進入大氣層時自動燒毀。
此外,宇航員們在“禮炮 6 號”上每星期要進行一次大掃除,吸塵,更 換通風機的過濾器,用潮濕的布巾鋪拭座艙艙壁等。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為太空艙里要做各種實驗,會“產生”許多髒東西,不注意清除,航天飛 機就會被污染。
為了克服宇航員長期飛行中出現的孤獨心理和改變他們單調的生活“禮炮 6 號”太空站上安裝了雙向電視,不僅宇航員在軌道站的生活和工作情況 可以發回地面,地面的情況也能播發到軌道站,宇航員們可以和家屬會面、通話。此外,太空站上還有錄象、立體音樂,還能看小說、下棋、打撲克。廣播電台還為他們播送專門的節目。在通常的情況下,進入太空站工作的宇 航員在返回地面時,體重都有下降。但隨著宇航條件的不斷改善,也有例外。宇航員瓦列里·柳明在“禮炮 6 號”上工作了 100 多個晝夜,返回地面時體 重居然增加了七百克。蘇聯醫學—生物學專家認為,這是“禮炮號”太空站 的生活條件和地面的固有生活方式已變得接近的緣故,而其中頭等重要的是營養價值豐富的食物。
當然,軌道上的“禮炮 6 號”太空站並非一切平安無事。1976 年 6 月,兩位蘇聯宇航員在記錄微隕石的薄片上發現了有近 200 個“微爆炸”痕迹。這是宇宙中的塵埃和微粒撞擊飛船后留下來的。這種肉眼看不到的塵土包含 著所謂微隕石。它的直徑要以千分之幾毫米來測量。由於它以每秒將近 80 公里的速度運動,所以對在宇宙活動的人來說,無異於致命的子彈。不過進入太空的飛行器在設計時早已考慮到這點,外面已披上了一層“隕石防護 屏”,所以微隕石奈何不了它。不過,航天器在軌道上受到撞擊的風險畢竟 是存在的。據統計迄今已有一顆美國衛星和一顆蘇聯衛星被撞毀了。
目前在軌道上工作的衛星約二三百顆,但是能分辨出的物體卻有 5400 多個,它們大多數是人類“製造”的。1961 年 6 月 29 日,美國空軍一枚二 級火箭在太空炸成 261 塊可跟蹤的碎片,至今還有 199 塊在繞地飛行。這以 后太空中發生的爆炸有 80 多起,僅美國的 9 枚“戴爾他”火箭的第二級在太 空爆炸,就產生了 1400 多塊碎片。蘇聯在試驗反衛星武器時,19 次爆炸在 軌道上留下了約 1000 塊碎片。在 1975 至 1983 年間,蘇聯有意摧毀了自己的11 顆電子監視衛星,“生產”了 600 塊大碎片。這麼多太空垃圾的產生,使人類的宇航風險增大了。
蘇聯暫時領先
蘇聯的“禮炮 6 號”太空站自 1977 年 9 月 29 日進入軌道,到 1982 年 7月 29 日重返大氣層時燒毀,總共在天上運行了 4 年 10 個月。在這段時間裡,開有 31 艘宇宙飛船與之對接,其中的 12 艘是貨運飛船。它共接待了 16 批33 名蘇聯及東歐國家的宇航員,實際有人居住的總飛行時間達到 676 天。宇航員們在“禮炮 6 號”上完成了包括氣象、生物、醫學、空間加工等學科的120 多項科學實驗,取得了大量的有價值的資料。
“禮炮 6 號”太空站的成功,表明蘇聯在發射和應用以航天站為中心的 航天體系方面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蘇聯宇航員波波夫和柳明一次在太空站 上工作了 185 天,圍繞地球飛行 3000 圈,積累了豐富的長期載人宇航飛行經 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