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喘穴

治喘穴

治喘穴,屬經外奇穴的背部穴。穴位於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該穴有平定喘息的功效,故名為“定喘”。治喘穴位於人體的肩頸部,大椎穴左右約二厘米處的凹窪中。

基本介紹


〖標準定位〗位於人體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
〖取穴〗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頭,穴位於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開0.5寸處。
〖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鋸肌、頭夾肌和橫突棘肌。分佈有第七、八頸神經后支,深層有頸深動、靜脈和頸橫動、靜脈的分支。
〖刺灸法〗直刺或針尖向內斜刺0.5-1寸,可灸。
〖配伍應用〗
哮喘:配膻中穴內關穴、大椎穴、中喘穴、豐隆穴(《常用新醫療法手冊》)。
百日咳:配天突穴、大椎穴、豐隆穴(《針灸學》上海中醫學院編)。
慢性支氣管炎:配湧泉穴、天突穴、豐隆穴(《攻克慢性氣管炎資料選編》)。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的時候,患者應採用坐位,該穴位於人體的肩頸部,大椎穴左右約二厘米處的凹窪中。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該穴,對於治療氣喘發作非常顯效,1、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肩關節軟組織損傷,落枕、咳嗽、上肢疼痛不舉、肩背痛、癱瘓、麻痹、蕁麻疹、頭後部痛。

人體穴位


展開 收起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 | 髮際穴 | 陽白穴 | 印堂穴 | 攢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溝穴 | 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 | 后頂穴 | 風府穴 | 啞門穴 | 完骨穴 | 風池穴 | 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 | 下關穴 | 客主穴 | 耳門穴 | 聽宮穴 | 翳風穴 | 頰車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 | 膻中穴 | 鳩尾穴 | 巨闕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氣海穴 | 關元穴 | 中極穴 | 氣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門穴 | 日月穴 | 天樞穴 | 氣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陽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門穴 | 腰俞穴 | 腰陽關穴 | 上仙點穴 | 六華灸穴 | 風門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陰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腸俞穴 | 關元俞穴 | 小腸俞穴 | 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 | 外關穴 | 曲池穴 | 尺澤穴 | 治癢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陽池穴 | 神門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沖穴 | 落枕穴 | 指間穴 | 太淵穴 | 口內穴 | 胃腸穴 | 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 | 梁丘穴 | 復溜穴 | 陰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陽陵泉穴 | 陰陵泉穴 | 三陰交穴 | 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湧泉穴 | 大敦穴 | 太沖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脈穴 | 丘墟穴 | 崑崙穴 | 足臨穴 | 行間穴 | 里內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壓點穴 | 第二厲兌穴 | 第三厲兌穴 | 阿基里斯腱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