薈福寺

位於內蒙古赤峰的寺廟

薈福寺俗稱東大廟。在巴林右旗大板鎮內。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次女榮憲公主主持興建,初名巴爾斯(虎)廟,后改名薈福寺。今仍保持原有規模,有大門、前殿、後殿、東西配殿及后東側室等,以後殿最為完整,面闊、進深各5間,重檐歇山頂,殿內佛像壁畫俱存。殿前側建有覆缽式塔2座,高4.5米。此廟落成后不久,為迎接康熙帝巡幸巴林草原,特在廟北營建行宮1座,帝曾於康熙五十年至此,今行宮舊址尚存。

景區介紹


薈福寺
薈福寺
薈福寺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大板鎮中部地段,佔地面積7100平方米,是該旗現存唯一一座較大的清朝早期古建築群。據歷史記載,該寺在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巴林烏勻袞王爺初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固倫榮 公主擴建了“薈福寺”,此寺又稱“哲袞呼和格日蘇模”,民間也稱“巴晶蘇模(虎廟)”。
這座古建築群有天王殿、會經殿、供佛殿三個主體工程,雄偉壯麗,莊嚴肅穆,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巴林右旗最大的喇嘛廟。

主要建築


薈福寺
薈福寺
1,影壁牆。影壁牆正中是財神佛多聞無王像,正面、背面均鐫刻六字真言(現無存);正面是滿文、背面是漢文,東側是蒙文,西側是藏文,充分展示了當時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豐富的民族文化。
2、天王殿。下五間,樓三間,建築面積2762平方米,殿內兩側立著四大天王力士塑像,他們是:東方持國天王,名叫多羅吒,藏名伊呼霍爾蘇榮,身綠色,是樂神領袖,手持琵琶為法器,護持東國土。南方持國大王,名叫毗琉璃,藏名帕克濟布,身青色,能使人善根增長,雙手持寶劍為法器,護持著南方國土。西方廣目天王,名叫毗留博叉,藏名占密桑,身紅色,是龍祥的領袖,手持一龍為法器,常用凈天眼觀護著西方國土的百姓。北方多聞天王,名叫毗沙門,藏名那目太斯列,身白色,福德名聞四方,以右手持寶劍,左手持銀鼠為法器,護持著北方國土的百姓,四大天王的法器寓有吉祥之意。本殿1989年7月17日開光供奉。
薈福寺
薈福寺
3、鐘樓。現已無存,高大的鑄鐵鐘“文革”后找回,外鑄環文,立書“康熙五十七年吉日誠造”、“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等字,這座樓均為四角攢尖,券棚飛檐式。
4、鼓樓。聽本寺的老喇嘛講述,這座鼓樓同鐘樓左右對峙,建築風格是一樣的,現無存。
5、會經殿。共四十九間,高20米,佔地面積676平方米,殿內有高大龍井柱4棵,彩虹抱柱34棵,殿外環廊米紅抱柱28棵,殿檐上繪36幅《西遊記》彩繪畫等。現在該殿為喇嘛念經和舉行法會的場所,殿內供奉的佛像中間是玻璃鋼精雕的釋迦牟尼佛和兩個弟子阿難迦葉;西側為阿彌陀佛;東側為藥師佛及白度母等36尊懸掛的塑像。1998年7月26日開光供奉。
6、念珠殿。為三間西配民,供奉地藏菩薩,后被摧毀,今有信眾許願請回地藏菩薩塑像。
7、護法殿。為三間東西配殿,原供奉文殊觀音普賢三大菩薩,十年動亂時被毀,今有信眾許願請回觀音菩薩塑像。
薈福寺
薈福寺
8、供佛殿。共四十九間,高18米,佔地面積620平方米,殿內原有的《甘珠爾經》、《丹珠爾經》和建廟以來保存的主傳、經卷、歷史籍、古幢、佛像、御賜金匾“金枝衍慶”(康熙帝書),“懿微堂”(乾隆帝書),“佛光普照”(嘉慶帝書)都被1913年1月18日(民國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午後的大火燒毀。
民國五年(1916年),旗扎薩克諾彥和很多台吉在已燒毀的供佛民舊址上重新建了四十九間,現在該殿為藏傳佛教信仰者重點供奉的殿堂,中間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和兩個弟子阿難、迦葉;西邊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和兩個弟子達賴、班禪;東邊有長壽和綠度母、白度母,1990年7月5日開光供奉。還有十八羅漢塑像,1993年興工,1994年7月20日塑成,1994年7月23日開光供奉。
9、白塔。供佛殿前有兩座白石塔,“班丹普日來普木”塔和“哈敦銀大木”塔,是勞布桑長其布葛根在1935年至1937年間主持興建的,“文革”時被推倒,1996年重修,同年7月31日開光供奉。
10、千佛殿。為三間西配殿,又名藥師佛殿,殿內供奉藥師佛及“釋迦牟尼一生”等懸掛畫像,1994年8月28日開光供奉;同時還有從承德請來的《甘珠爾》經108卷也上架供奉。
11、金剛殿。為三間東配殿,又名叫吉祥天母殿,殿內現供奉吉祥天母和其他56尊佛像,本殿1995年5月14日開光供奉。
12、特格西殿。為三間正南殿堂,民國九年(1920年)趙.特格喜梅林出資興建。現為薈福寺佛教事務管理會辦公室。
13、九神殿。為三間正南的殿堂,民國五年(1916年),重建供佛殿時在廟院西北角興建,此廟當時規定:這座殿定為本廟喇嘛在長明燈下輪流念經的殿堂,“文革”時被摧毀,現無存。
其它文物:宣統二年(1910年),本廟喇嘛丹巴道爾吉、丹喜爾等帶頭出資,從多倫買來兩口銅達來(大鍋),一座銅大鼎(現無存);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本廟喇嘛希日布出資,用慶州白塔碑座的漢白玉塑了一對大獅子和一對小獅子供在薈福寺內。
薈福寺
薈福寺
薈福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寺廟,每年陰曆正月二十三至二月初一為大願法會;二月十六至二十一日念四天“桑地經”和“溫都思經”,四月十一至十五為千供法會;五月十六至二十二日念四天“德木其格經”;三十日念一天“關帝經”;六月初七至十六日開“大祝願法會”,念“太平經”;七月初七至初九,念三天“拉木乃經”;七月十五至二十二日為蘭法會,念“秘咒雅仙大僧經”;九月二十二為降凡法會;十月二十五為宗喀巴大師上師供法會;十一月冬至前三天起,念“尼日德經”,也叫祭天騰格爾)法會;十二月二十三日念“祭火神經”;三十晚供天(騰格爾)誦經會;陰曆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二誦國泰民安經,此外還有很多密宗成就法會。
薈福寺是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清朝早期著名的佛教建築群,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建築、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價值,“文革”前由藏傳佛教(黃教喇嘛)界管理,1966-1981年間駐軍作倉庫用,旗博物館也使用過;1982年歸還佛教界,1995年正式登記作為宗教活動場所,成立了佛教事務管理會,恢復了宗教界人士管理寺廟的權力,開展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薈福寺著名祖師為巴拉其魯德葛根,著名方丈為長其布葛根。現任住持寶音門德,28歲,內蒙古巴林右旗人,兼任旗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