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塘鎮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下轄鎮
白塘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西南部,距涵江城區不足2公里。東連三江口鎮,西接荔城區,南通過寧海橋與莆田縣黃石鎮相接,北接梧塘鎮和涵西街道、涵東街道和國歡鎮。木蘭溪下游,地處莆田市北洋大平原,因境內旅遊勝地白塘湖而得名。白塘鎮現有面積18.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411畝,其中農田保護區79片,面積8550.25畝,佔耕地總面積的82.12%;水域面積4300畝,其中河溝3905畝;海岸線長10.74公里;白塘鎮現有16個村,18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0643戶,總人口4.2人,勞力18271人。轄16個村委會:埭里村、集奎村、陳橋村、洋尾村、安仁村、上梧村、鎮江村、周墩村、顯應村、鎮前村、南埕村、江尾村、柯塘村、後宮村、雙福村、東墩村。
宋時,白塘鎮隸屬莆田縣崇業鄉孝義里。明、清時,隸屬三區孝義里和二區仁德里部分地方。民國時期,隸屬第二區,劃分為集奎鄉、陳橋鄉、鎮前鄉、興安鄉、顯應鄉、長福鄉;后劃為集鎮和顯埭聯保;廢聯保后,改稱為集碼和漏顯鄉。民國32年(1943年),隸屬涵江鎮和仁德鄉;后隸屬涵江鎮,直至解放。新中國成立后,先後隸屬第二區、第六區、集奎鄉、涵江人民公社、涵江鄉。1993年1月,為白塘鎮建制,以名勝“白塘秋月”而得名。
白塘鎮
園區內顯應現代生態農業基地(2001-2010年)規劃建設規模化的花卉及副食品兩大基地,2000年以來已投資300萬元進行農業設施建設和農田改造,目前正在發展的項目有:花卉品種生產;名貴花卉設施栽培;現代節水灌溉自動化工程;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等,這些為擴大蔬菜和花卉區域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奠定重要的環境基礎。2001-2003年園區投入350萬元進行中低產田改造,投入220萬元對三八片3800畝土地的圍堤進行加固並種上防護林;已完成所有基礎建設項目的選址;與福建農林大學結成產研對子;承接省級科技項目6個,其中現代節水灌溉自動化調控技術全省首家實施,台灣蔬菜系列品種引進22種;促進了三十一家農戶搞土地適度規模經營(50畝以上);並對農民培訓達8700人次。
白塘鎮
技術上,依託福建農林大學、省農科院和各級農業部門的技術力量,立足資源優勢,堅持實施科教興鎮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資金籌措上,以群眾自籌為主,財政部門投入為指導,市、區財政配套資金或周轉金支持,爭取省財政專項建設資金,預計兩年將投資1400萬元。
白塘鎮位於涵江區境內西南部,距涵江鎮約2公里。東連三江口鎮,西鄰原城廂區城郊鄉——現荔城區西天尾鎮和拱辰街道,南隔寧海橋與莆田縣黃石鎮相接,北接梧塘鎮和原涵江鎮——涵西街道和涵東街道和和國歡鎮。鎮人民政府駐地上梧村,下轄16個村民委員會:
後宮 | 集奎 | 南埕 | 洋尾 |
鎮江 | 鎮前 | 上梧 | 江尾 |
周墩 | 雙福 | 顯應 | 柯塘 |
東墩 | 陳橋 | 安仁 | 埭里 |
白塘鎮有鄉鎮企業107家,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達17家,支柱產業主要是烤鰻業、服裝、鞋業。常年糧食生產面積5500畝,其中拋秧1200畝,旱育秧1300畝,雜優率達60%,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今年旱稻種植面積5900畝,產量2700噸,畝產達458公斤,常年蔬菜生產基面積3000畝,其中無公害蔬菜2065畝,占常年蔬菜面積67%;花卉種植面積500畝;水產養殖生產基地17個,面積900畝,其中鰻魚養殖450畝,今年自籌資金2300萬元,投苗1155萬元尾,預計產量1000噸左右;淡水鱸魚等其他特種水產品產量約1100噸。
蔬菜基地
向莆鐵路
全鎮共安排“六大戰役”項目29個,總投資達30.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07億元。工業項目進展順利:全鎮安排工業類項目9個,已開工建設項目8個,開工率89%,完成投資3億元,完成序時進度90%。中機中泰雪佛蘭4S店和德盛興汽車(配件)綜合服務樓已竣工投產。城建項目穩步推進:(1)涵港大道(白塘段)征遷戶完成簽約70%,安仁下汀段、雙福段、顯應段已完成房屋拆遷,雙福安置區完成填土工作;(2)木蘭溪三期防洪工程已基本完成房屋拆除工作和安置區土地平整工作,進入安置區規劃圖審階段;(3)省道201線完成土地預審,環境評估,編製環評,立項審批等前期工作,鎮前、鎮江安置區完成規劃設計,完成丈量戶數達90%;
全年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8525億元,比增16.37%;農牧漁業生產值2.9億元;全鎮工業總產值37.5723億,完成年計劃37.32億的100.68%;固定資產投入9.5509億元,比增49.18%;財政收入8362萬元,完成計劃數的111.55%,比增43.95%,增長幅度位居全區第一,其中地稅收入3568萬元,比增37.8%,國稅收入4794萬元,完成年計劃3923萬元的122.20%,比增48.8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989元,增長10%。全年新增規模企業9家,年末46家規模企業總產值33.4542億,國稅上繳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8家。
全鎮早晚稻種植面積約7500畝,平均畝產達460公斤,年糧食總產量3507噸,良種推廣率達97%以上。抓好各類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農村“六大員”作用,通過以會代訓,舉辦培訓16期,參訓人數468人次。
全年蔬菜面積12200畝,其中規模種植蔬菜50畝以上有23戶,100畝以上有5戶。2010年,華林蔬菜基地被列為科普惠農示範基地、福建省無公害農產品蔬菜基地。嚴格抓好重大動物疫情的摸底和防控工作,四種重大動物免疫率均達100%。
2015年全鎮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億元,增加0.65%,超額完成年度計劃0.16%;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68.5億元,增加24%;限上商貿業銷售額28.8億元,增加22%,超額完成2.54%;限上商貿業零售14.6億元,增加20.7%,超額完成17.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32.4億元,增加23.2%,超額完成任務數的1.27%。
白塘鎮大力實施科教興鎮戰略,與福建農業大學、農業科學院等院校合作,建立顯應村1200畝集花卉種植基地、淡水養殖、副食品生產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基地,促進了一大批先進科技成果的應用,科技貢獻率達56%,有力地推動科教興鎮。白塘鎮路網交通呈現出三縱兩橫為主幹道村通水泥路的態勢,三縱是涵黃路、雙安路、三八路;兩橫是圍道福廈路和梧橋路。2008年確定16條村道為區鎮農村道路建設重點,列入區責任項目3條,進一步完善白塘鎮村道交通。
白塘鎮廣泛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制定了依法治鎮規劃和方案,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開展安全文明片區創建活動,成立鎮治安巡邏隊,建立群眾聯防機制,有效增加群眾安全感,認真抓好文明創建活動,屢獲福廈文明路紅旗單位;計劃生育工作名列全區前列,連續第七次獲得市計生一類鄉鎮,周墩村做為市計生協會“雙創”示範村接受省計劃生育協會檢查組檢查,獲得檢查組的好評。
按照上級的要求,白塘鎮多管齊下,在白塘鎮範圍內開展“壓縮行政事業經費開支支援抗震救災”工作,積極響應國務院倡導的全民節約活動、厲行節約,壓縮行政事業經費開支以實際行動支援抗震救災工作。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一、加強政策學習。組織全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關於壓縮行政經費開支支援抗震救災工作的通知》精神,白塘鎮各單位、各村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從實質上做到節約開支。
二、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精簡各類會議和活動,各部門從嚴從緊控制各類會議。少開會,開短會。做到能用電話傳達的盡量不開會,沒實質內容的會堅決不開,能用文件解決問題的不召開會議。必須召開的會議要壓縮會期,減少會議費,最大程度壓縮原計劃會議及其他活動。
三、壓縮公用經費支出,厲行節約。制定節水、節電、節油、節約辦公費用的具體措施,辦公時間要充分利用自然光,堅決杜絕“長明燈”、“白晝燈”、“長流水”現象。
四、縮減各類開支以提高工作效能。嚴格執行車輛管理規定,建立健全公務車輛統一保險、定點加油和定點維修制度,單車油耗和維修情況在白塘鎮內進行公布,每季度至少公布一次。嚴格執行差旅制度,對出差費用嚴格把關,嚴格遵守紀委關於在職幹部職工補貼規定。要求各村、各部門要從嚴從緊節約招待費開支。食宿不準超標準。嚴禁以開會、考察、研討、培訓等名義變相公款旅遊。
五、強化預算約束,加強資金監督。上級財政今年原則上不再追加安排行政事業單位經費預算。各部門專項工作所需經費,原則上通過壓縮一般性支出、調整支出結構,在部門支出預算總額內調劑解決。抗震救災資金應專項用於救災和災后重建,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完成江尾村牙口涵洞、南埕村通海水閘除險加固之後,白塘鎮又興起臨海水利工程建設熱潮,後宮、鎮前等村正按照設計方案,搶在雨季來臨之前增調機械緊張作業,群眾投工投勞,使一個個通海泄洪水利設施得到加固。涵江區白塘鎮地處木蘭溪下游入海口,白塘鎮海堤總長10.7公里,臨海水系密布,有水閘8個、涵洞12個。去年夏天,受颱風“帕布”、“聖帕”和強降雨襲擊,白塘鎮水利設施受災較為嚴重,特別是通海堤防、水閘等水毀工程多達10多處。因此,白塘鎮在積極引導各村興起“六千”水利工程建設高潮的同時,集中力量整治海堤、海閘、渠道等通海水利工程,一場以“優化臨海水利設施配置、提升水利綜合調控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臨海水利建設大會戰,在白塘鎮6個沿海(內海)村莊全面展開,保證臨海水利設施的無障礙調控。
為加快臨海水利工程建設進度,提高工程質量,白塘鎮特地抽調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水利項目的組織實施,強化項目管理。同時採取上級補助、財政撥款、農村集體和農民籌資等方式,做大資金拼盤,確保臨海水利建設的順利進行。截止2008年,白塘鎮已投資90萬元,修建通海排澇水閘2處,加固海堤0.6公里,疏浚通海河道3.8公里,改善臨海灌溉區面積2000畝,提前基本實現臨海水利設施的無障礙調控,超序時進度約8個百分點。
該鎮地處涵(江)黃(石)公路兩側,鎮址設上梧村。建鎮前有鎮前村簡易農貿集市和集奎、上梧小街市,公共設施建設幾乎空白。1979年增建的省道涵黃公路穿越其境,沿路的上梧、鎮前兩村村民均在兩側經商,形成新的小街市。1992年8月,3.07公里長的三八公路建成通車,推動白塘農村的經濟發展。1993年建鎮后,即實施集鎮建設規劃,投資200萬元,建成鎮政府辦公大樓,建築面積4470平方米。而後又撥款新建面積3000平方米的白塘中學,增建小學校舍面積1.47萬平方米。鎮建制必設的相關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亦先後相應成立,新建辦公樓房面積4470平方米。1994年,該鎮多渠道集資,修通雙安公路,全長3.1公里,有5個行政村直接受益。同年建成鎮前農貿市場,計200平方米,方便了當地群眾購物。埭里郵電模塊局和白塘郵電模塊局的先後建成,均對白塘集鎮建設起推動作用。
白塘鎮文化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文化景區瀕臨興化灣,地勢平坦,水域寬廣,河網密布。唐代先民蓄水為塘,灌溉農田,初名注月塘、白水塘、后稱白塘,是福建省唯一的天然湖。位於涵江城區南郊約2公里處,省道涵黃公路東側,亘跨白塘鎮上梧、洋尾、鎮前三境,交通極為便利。白塘湖風景遊覽區位於涵江區白塘鎮東南約1公里處,主湖面積385畝,包括內河水域面積共有600多畝。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湖,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白塘秋月”勝景所在地。湖中有一座小島嶼,傳統小島會隨水流而漂浮,故名浮嶼。浮嶼上有宋代建築嶼宮(奉祀媽祖),是賞月的最佳地方。每逢中秋之夜,尤其午夜時分,晴空萬里,中天圓月,周邊以壺公山、九華山、五侯山和囊山諸山,倒映塘中。天、月、山、水溶為一色,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白塘湖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抗金名臣李富民族英雄文天祥、戚繼光等歷史名人與白塘湖有關,成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白塘湖畔的洋尾村,人文豐盛,有許多宋、明、清代留下的文物古迹,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那李富祠、僉判第坊、科第坊及榮歸坊等三座牌坊遺址,至今尚存。白塘湖彙集了北洋泗華陂等處的來水,水域寬闊,主湖面積385畝,包括內河水域面積共有600多畝,周圍河道縱橫,大有“蓄千頃”之概。一年四季,波平水碧。每當月夜,月光映水,愈見清澈。尤其是每逢中秋之夜,華燈初上,“秋夜銀河皎潔,兔槐溶融。”遊船賞月,絡繹不絕。明代也曾立記載有“中秋月明,游舫如織”、“酌酒笙歌,每徹夜不忍去”等,可見當時中秋玩月之盛況。而至午夜時分,晴空萬里,中天圓月,周邊的壺公山、九華、五侯和囊山諸山,倒映塘中,天、月、山、水溶為一色,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故有“白塘秋月”之雅稱,為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塘中有一小嶼,上建廟宇,俗稱浮嶼宮,是賞月最佳的地方。整個風景區與向南不遠處的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寧海初日”和“梅妃故里”,構成了眾多景點連片、極具觀賞價值的旅遊勝地。
景區內人文景觀豐富,祠、社、宮、寺眾多,並與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如抗金名臣李富、抗元名臣文天祥、抗倭英雄戚繼光等有關。特別是宋代抗金英雄李富回鄉后,修水利、造橋樑、濟貧困、興儒學,從而在環白塘湖地區形成了許多以古建築為載體的人文景觀。主要有:
1、李制干祠:又叫李富祠,原為李富故居,佔地面積380平方米,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
2、大宗祠:又叫李制干祠。明代李富子孫為紀念李富修建。為區文物保護單位.
3、塔橋:建於宋代,為南宋李富捐建,塔橋系區文物保護單位。
4、僉判第坊: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李制干祠附屬文物.
5、白塘科第坊:為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李制干祠附屬文物。
白塘鎮加快對白塘湖進行科學整治改造,加強環白塘湖的文物古建築的保護修繕。白塘湖景區內目前已投資300萬元,徵用土地142畝,產業結構調整用地123畝,沿湖邊砌波500米,並建成一片桃花林、一條梅花林、一條綠化帶等配套景點。其中種植有7200多株梅、荔枝、柳樹、鳳凰木、木棉、刺桐、高山榕、非洲茉莉、月桂等29種喬樹木,初具生態林規模。同時,把白塘湖列入“涵黃”公路第二期景區開發及旅遊資源開發的重點工程,促使白塘文化景區成為涵江區的休閑和文化娛樂中心,提高白塘湖的知名度,促進白塘鎮經濟發展。
從涵江往黃石南行二公里,公路東側有一個白茫茫的大水塘,就是白塘。白塘位於洋尾、上梧、鎮前三村之間,像一個巨大的銀三角鋪展在美麗富饒的北洋平原之上。水域面積達300多畝。“白塘秋月”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白塘是“白水塘”“白塘溝”的簡稱。這裡原是一片灘塗,唐宋以來圍海造田,引木蘭、泗華、石盤諸水匯聚於此,逐漸化咸為淡,既收灌溉之利,又可賞心悅目。早在宋代,居住在洋尾東墩的名士李富,以及居住在西墩的李富的第三個兒子,就在塘中和岸上陸續興建橋亭樓榭,種植奇花異卉,使白塘成為一處水上公園。
白塘雅稱“注月池”,臨水攬勝,四時皆宜,惟以中秋為最。其時沿塘各村張燈結綵,十音齊奏,好戲連台,游塘的人從四面八方接踵而來。岸上遊人如織,簫鼓喧天;水中綵船穿梭,笙歌滿塘。常言道:雲蔽中秋月。上半夜往往多雲,將近午夜,天上的浮雲才漸漸散去,月輪也從東天轉到中天,把皎潔的銀輝瀉滿了明鏡般的水面。這時,莆仙戲已散場,大多數人漸漸離去,水塘恢復了寧靜,這才是賞月的最佳時辰。
岸上賞月不如泛舟賞月,但公認的賞月地點是塘中的小島——浮嶼。浮嶼又叫“鴨母穴”,在岸上看過去,活像一隻鴨子浮在水面。據說,午夜時分置身浮嶼,頭頂青天明月,環顧玉鑒瓊田,有時會看到遠方的壺公山、九華山、囊山、青山倒映在水中,與水中圓月如影隨形,這就是“眾山拱月”的奇觀。
浮嶼有通岸石橋,名“宮後橋”,建於宋景定四年(1263);又有名塔橋,因橋頭建有經幢而得名。浮嶼宮是南宋初年李富創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重建的。這裡有一段傳說:
李富晚年在家鄉莆田圍墾造田、助教興學,單橋樑就主持建造了34座。宋紹興三十三年(1162),李富卧病在床,還關切地向北方歸來的人詢問宋金交戰的情況。當他聽到前方危急,悲憤交加,長嘆數聲而氣絕。李富被認為是“千載殊絕”的人物,後人把他與蔡襄、陳俊卿、林光朝、陳宓相提並論。明代太守岳正曾在小西湖畔建“五賢祠”以示紀念。白塘畔的洋尾村就有兩處李富(制干)祠,一在東墩,一在李角。東墩自然村的李富祠初建於南宋,明弘治十八年(1505)重建,興化知府張琦書匾。祠坐北朝南,面闊五間,二進,由過廳、正廳組成。祠內藏有《永思堂碑》,明刑部尚書林俊撰文,陳壽征篆額。又有“白塘科第”橫匾,及李綱、文天祥、鄭岳等人的題詞。
近年來,在白塘上還構築了三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分別命名為秋月亭、映月亭、攬月亭。
近日,涵江區白塘鎮鎮前村蔬菜基地里一片忙碌,菜農們正在管理、採摘花椰菜、包菜等10多種蔬菜品種。涵江區今年早謀划、早部署,目前在白塘、梧塘等鄉鎮落實冬種蔬菜重點示範片近10個,面積1000多畝,各示範片已湧現一片繁忙冬收冬種景象。
為搶抓時機做好“冬種”生產,促進農業增產增收。近期以來,涵江區農業局在扶持種植大戶季節性承包經營冬閑田,鼓勵農戶實行季節性流轉種植的同時,積極建立蔬菜重點示範片,推廣名、特、優新蔬菜品種。另外,該區還積極推廣對蔬菜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徹底改變以往過分依賴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做法。該區植保站的專業技術人員針對氣候特點和種植作物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花椰菜等主要蔬菜品種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方案,並在蔬菜重點示範片率先推廣實施。綠色防控措施落實后,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15%以上,防控效果良好。
目前,該區已落實冬種面積5萬多畝。其中,種植蔬菜1萬多畝,油菜3000多畝。冬種覆蓋率達到90%,實現了冬種覆蓋率、種植結構調整、推廣良種良法、樣板示範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