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鎮

河南省獲嘉縣中和鎮

中和鎮地處豫北平原,是鄭州、洛陽、新鄉、焦作四城市的地理輻射中心,與新鄉市現代煤化工基地、河南省儲備庫鐵路專線緊相毗鄰。新(鄉)洛(陽)、中鄭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東北距獲嘉縣城9公里,北距中州鋁廠生活區7公里。交通區位優越。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2.9萬,地域面積24.8平方公里。與中州鋁廠生活區、獲嘉縣城“三足鼎立”,被譽為獲嘉縣經濟“金三角”。

歷史由來


中和鎮歷史悠久,漢朝時曾叫“西社”,漢后戰亂不斷,歷史沿革不詳。明朝年間定名中和集,中和社,也叫中和鎮。1983年體制改革建立中和鄉人民政府,1993年撤鄉建鎮沿革至今。該鎮地勢平坦,西高東低,是傳統的農業鎮。該鎮商貿基礎好,是明清以來獲嘉縣西南重要的商貿聚集地,至今仍逢二、六集會,商販雲集,傳統依舊。1993年被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2011年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區域性中心鎮,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示範中心鎮。2014年被國家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產業特點


中和鎮[河南省獲嘉縣中和鎮]
中和鎮[河南省獲嘉縣中和鎮]
中和鎮與中州鋁廠生活區、獲嘉縣城“三足鼎立”,被譽為獲嘉縣 經濟“金三角”。農業經濟發達,90%的農業作業實行機械化,農作物以優質強筋小麥、玉米、棉花、優質水稻為主。糧食種植面積2.5萬畝,優質糧普及率達100%,花卉苗木種植面積300多畝,高效大棚面積達150畝。畜牧養殖業實現生豬存欄4.5萬頭,蛋雞存欄36萬隻。農民專業合作社15家中,后寺偉業合作社、巾幗養殖合作社帶動作用正逐步凸顯,大官莊萬頭豬專業村,小官莊10萬隻蛋雞專業村,三劉庄蔬菜藥材種植專業村,北街食用菌種植專業村和5萬頭無公害豬生產基地——鑫旺養殖公司。工業經濟相對滯后,骨幹企業4家,主導產品高壓電器、綠色包裝、海綿加工、糧食轉化等,效益相對較好的企業有安達電器有限公司,年產值2300萬元,國稅40.67萬元、地稅9.91萬元。交通運輸業較為繁榮,個體運輸車輛240餘輛。商貿基礎較好,全鎮各類商鋪商販近300家。文化飲食有一定基礎特色,現有商周文化遺存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寂照寺(刺狐寺)等文化遺址,羊肉湯、燒餅和垛牛肉等小吃享譽豫北地區。
中和鎮商貿繁榮,有中和集貿市場,中北果品批發市場,建材市場和農機市場四個專業市場。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二至二十六舉行大型物資交流大會,吸引湖南、湖北、山東、山西、河北等10個省、市和本省其他地區的客商,市場輻射獲嘉、武陟修武三縣近20個鄉鎮,年商品成交額可達1.3億元以上。
中和鎮各種職能部門齊全,社會服務功能完善。擁有糧食、金融、工商、稅務、公安、電力、計量、郵政、電訊、衛生、教育等部門,現有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學14所,幼兒園19個。
中和鎮徠以幸福路為軸心,以新的教育布點為中心,以六和苑社區為引領,全面啟動鎮區開發,通過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品質、一流的環境和服務,引導群眾入住社區,改變傳統居住理念和居住習慣,享受新型城鎮生活。堅持“大集鎮,小城市”發展理念。突出“兩帶兩強”工作重點,深度謀划“兩鎮兩園”發展格局,穩步推進中和定位發展,即突出規劃、教育帶動效應,強力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強力擴大產業集聚集群效應,全力打造 新型城鎮開發示範鎮、新型物流商貿中心鎮和新型農民創業園、新型農業示範園。以現有的老鎮區中心點為基點,以獲武路中和鎮五叉路口、幸福路口、中興三路與幸福路交叉口為新的現代商貿支撐點,擴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發展以獲武路為軸心的現代物流貿易中心和商務中心,以幸福路為軸心的新型商品經營一條街和特色步行街,以老鎮區四條街為軸心的特色餐飲一條街、小商品一條街,以五叉路口、東街市場為中心的農貿市場、家居市場、建材市場等專業市場。
中和鎮鎮區規劃2000年和2010年曾兩次修編,原總規和控規,已明顯落後於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2013年聘請中國建築科學設計院河南分院進行規劃修編工作。規劃以示範中心鎮為基點,規劃年限為15年,人口5至8萬人,“四縱四橫”八條主路網基本形成,工業區、居民區、商住區定位明確,“十個一”建設項目布局有序。農民創業園基礎設施齊全,歡迎各地成功人士來中和鎮投資興業。

著名學校


獲嘉縣第三中學位於中和鎮。該校於1953年建立,初名為“獲嘉縣第三初級中學”,1969年改名為“中和公社高中”,1990年更名為“獲嘉縣第三中學”,現任校長陳琳。該校教學質量優異,教學環境優雅,校風謹嚴,師資力量較為雄厚,在獲嘉縣具有較好的聲譽及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