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僧繇
南北朝時梁朝大臣
張僧繇,男,字型大小不詳,吳郡吳中(今江蘇蘇州)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大臣,著名畫家。
梁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苦學成才,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捲軸畫和壁畫。
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張僧繇的繪畫藝術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徠並稱為畫家四祖,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
張僧繇,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一說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畫家,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6世紀上半葉。
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曾任武陵王國侍郎,以後又任直秘書閣知畫事、右軍將軍、吳興太守等職。
張僧繇個人畫像
張僧繇的繪畫藝術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後人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並列為六朝三大家。
張僧繇擅作人物故事畫及宗教畫,時人稱為超越前人的畫家。梁武帝好佛,凡裝飾佛寺,多命他畫壁。所繪佛像,自成樣式,被稱為“張家樣”,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並作風俗畫,兼工畫龍,有畫龍點睛,破壁飛去的傳說。他曾在建康一乘寺門上用天竺(古印度)畫法以硃色及青綠色畫“凸凹花”,有立體感。
張僧繇的“疏體”畫法,至隋唐而興盛起來。後人論其作畫用筆多依書法,點曳斫拂,如鉤戟利劍,點畫時有缺落而形象具備,一變東晉顧榿之、南朝宋陸探微連綿循環的“密體”畫法。
畫風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之一
張僧繇對繪畫的另一大貢獻是吸收天竺(今印度)佛畫中的“凹凸花”技法。所謂凹凸畫法,就是現在所說的明暗法、透視法,這在中國本土繪畫中是沒有的,這種方法對於形體的空間塑造有很大幫助,能使畫面具有立體感,收到逼真的效果。天竺的凹凸畫法傳入,與印度佛教在漢末進入中國,至梁佛法大興有關。佛教興盛,同時輸入的佛經圖像被大量轉釋、翻摹。張僧繇作為一個高超的佛畫家很快便注意到了天竺繪畫這一神妙之處,而加以吸收,從而為中國人物畫的發展增添了奇光異彩。
張僧繇所畫佛像“面短而艷”的“張家樣”式,是與其他人物畫大家進行區分的明顯標誌。在此以前張懷瓘就認為:“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得其肉”即指僧繇之畫,人物形體豐腴美艷,這種形象的出現與整個社會的審美風尚轉變密切相關。“張家樣”對後世影響很大,梁以後,張的風格成為二百多年間的主流畫風。據《歷代名畫記》卷二《論師資傳授南北時代》記載,隋唐很多著名畫家都追隨張僧繇,被稱為百代畫聖的吳道子,也一直被公認為師自張僧繇。
畫龍點睛的張僧繇
以張僧繇為代表的“面短而艷”人物造像風格,在齊梁間逐漸取代以顧、陸為代表的“秀骨清像”風格,到南朝後期已盛行於大江南北。但從美術史的角度考察,這仍是一個形成的基礎期,真正的繁榮昌盛,在藝術上達到頂峰當在唐代。豐滿艷麗、雍容華貴的泱泱大唐風範才是這一風格的成熟形態。是否可以說,沒有張僧繇“面短而艷”的人物造像風格的奠定,就不可能達到唐朝雍容大度、豐滿健康、蓬勃向上的人物造像頂峰。顧陸相去已遠,張僧繇是對隋唐影響最大的畫家。
審美世俗
其中所傳達的審美判斷,正是時代審美特徵在繪畫上的具體表述,不應當輕率地將它們視為無稽之談。張僧繇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繪畫體系完善的時代,也是印度佛教藝術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時代,人們要以民族本土的藝術精神去接受和改造外來的藝術樣式,要進一步發展民族繪畫,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任何一個有成就的大藝術家,都不可能不完成這一時代所賦予的藝術創作使命。張僧繇正是在這兩方而都作出了突出貢獻的代表,他繼承了顧愷之所提出的“傳神論”,他把“阿堵傳神”的具體理論用在了一切繪畫形象的創造中。
如果說顧愷之在強調“阿堵傳神”時還主要局限於人物神態的表達上,而張僧繇則把這一特定的理論發展到了對藝術形象的創造上,對於一種民族文化中“人心營構之象”的龍,他也能通過生動而高超的描繪,使之產生了生命,使之能在“畫龍點睛”之後“破壁而飛”。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其中的部分
作品
在這一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張僧繇的畫能最廣泛地受到各方面、各階層的讚賞,使他的畫成為一種時代文化的表率得到廣泛的認可,這是不足為奇的。由於時代遠久,可確指為張僧繇所作的傳世作品已不復存在了,流傳於日本的一幅宋代人摹本《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有不少學者認為其原本可能取自於張僧繇的佛畫範本。實際上,在中國許多古代石窟壁畫中,那些來自南北朝時期的各類典型形象,都隱藏著張僧溢的繪畫影子,受到了他的影響,他所繪製的佛畫中,宮女面短而艷,為天人相,武士鬚髮如神,這類典型形象在許多唐代壁畫中仍是最主要的形象之一。後人把張僧繇也尊為“畫家四祖”之一,所謂畫家四祖,是指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與他的學生陸探微,南朝畫家張僧繇及唐代畫家吳道子。在四祖中,張僧繇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歷代文獻中,著錄了他所畫的23處寺廟壁畫遺跡,也記載了他那日稀的傳世畫著及與日俱增的深遠影響。唐代最著名的雕塑家楊惠之與畫聖吳道子,都直接繼承了他的風格。
張僧繇的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梁武帝像》《漢武射蛟圖》《吳王格武圖》《行道天王圖》《清溪宮水怪圖》《摩納仙人圖》等,分別著錄於《宣和畫譜》《歷代名畫記》《貞觀公私畫史》。傳世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現藏於日本大坂市立美術館。
畫龍點睛
華南寺壁畫上有龍,隋朝的時候寺院附近毒龍潭飛出兩條真龍來和畫上的龍鬥法,風雨大作,沸沸揚揚。道士丁玄真畫了鐵符,二龍穿山飛去,可是那畫龍還在。丁玄真怒了:“這是誰畫的龍?都畫成仙了!!”和尚說:“是張僧繇大人啊!”丁玄真更加生氣:“畫就畫,點眼睛幹嘛!!”搞了兩個鐵釘釘入壁畫龍眼,終於把畫龍收服了。
畫龍點睛整體畫像
潤州興國寺,苦於鳩鴿等野雀棲在房樑上,它們拉下的糞便玷污了佛象。張僧繇在東面牆壁上畫一隻蒼鷹,在西面牆壁上畫一隻隼鷂,都側頭向檐外睨視。從此,鳩鴿等鳥雀再不敢到屋樑上來啦。
《歷代名畫記》卷七
《朝野僉載》
《建康實錄》
《宣和畫譜》
《歷代名畫記》
《徠續畫品》:張僧繇善圖塔廟,超越群工。朝衣野服,今古不失。奇形異貌,殊方夷夏,實參其玅。俾晝作夜,未嘗厭怠;惟公及私,手不停筆。但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閑。然聖賢矖矚,小乏神氣,豈可求備於一人。雖雲晩出,殆亞前品。
《續畫品錄》:顧陸已往,郁為冠冕,盛稱後葉,獨有僧繇。今之學者,望其塵躅,如周孔焉,何寺塔之云乎?且顧陸人物衣冠,信稱絕作,未睹其餘。至張公骨氣奇偉,師模宏遠,豈唯六法精備,實亦萬類皆妙。千變萬化,詭狀殊形,經諸目,運諸掌,得之心,應之手。意者天降聖人,為後生則。何以製作之妙,擬於陰陽者乎?請與顧陸同居上品。
《畫斷》:“雖雲後生,殆亞前品。”未為知音之言。且張公思若湧泉,取資天造。筆才一二,而像已應焉。周材取之,今古獨立。“象人之美,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
董其昌 《仿張僧繇山水卷》
《後山談叢》:“虛得名爾。”再往曰:“猶近代名手也。”三往於是寢食其下,數日而後去。夫閻以畫名一代,其於張,高下間耳,而不足以知之。世之人強其不能而論能者之得失,不亦疏乎?
《明畫錄》:龍之為物,靈奇變化,張僧繇畫成點睛,會當飛去,固不可雜於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