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片
美術片
美術片,一種特殊形式的電影。美術片是中國的名詞,在世界上統稱animation,是動畫片、木偶片、剪紙片的總稱。美術片主要運用繪畫或其他造型藝術的形像(人動物或其他物體)來表現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是一門綜合藝術。
美術電影有短片、長片和系列片多種,題材和形式廣泛多樣,在世界影壇上佔有重要地位。在電視領域中更受重視,為少年兒童和成年觀眾所喜聞樂見。
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電影發明以後,動畫片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而發展。1906年,美國的J.S.勃拉克頓攝製了第一部拍攝在膠片上的動畫電影《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從此,動畫電影首先在美國發展起來。W.迪斯尼可以稱為美國早期最有代表的著名動畫藝術家。1923年,他拍攝了動畫片《愛麗絲漫遊仙境》,從此走上了動畫藝術的道路。他的大量作品,不僅在美國,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響。法國動畫先驅者E.科爾於1917年根據福爾頓的有名漫畫攝製了動畫系列片《鍍鎳的腳》,漫畫家B.拉皮埃攝製了《糖果》,沃迦洛普攝製了《小山雞》等,開創了法國動畫片的歷史。蘇聯在十月革命勝利后,動畫片發展迅速,1922年在莫斯科國立電影專科學校成立動畫片實驗工作室,同年,攝製了蘇聯第一部動畫片《炮火中的中國》,這是一部政治雜文式的動畫片。30年代初期,蘇聯產生了有聲動畫片。1936年以後,開始攝製彩色動畫片。40年代初期,布倫別爾格姐妹導演的《沙皇薩爾坦的故事》,是蘇聯早期動畫片中一部有影響的長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動畫片迅速發展起來,在數量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手治蟲導演的系列片《鐵臂阿童木》、松本零士導演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大康生導演的《太陽王子》、浦山桐郎導演的《龍子太郎》等,都是有影響的影片。此外,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動畫片創作都很發達。
動畫片《西遊記》
木偶片
中國木偶電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發展起來的。美術家靳夕是木偶片研製的領導人和著名導演。他導演的《神筆》(1956)、《孔雀公主》(1963)、《一隻鞋》(1959)、《誰唱得最好》(1958)和《阿凡提》(1979,與劉蕙儀合作)等木偶片,在創造木偶藝術風格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尤磊導演的《半夜雞叫》(1964),章超群、詹同導演的《奇怪的球賽》(1979),方潤南導演的《愚人買鞋》(1979),虞哲光、章超群導演的木偶紀錄片《掌中戲》(1962)等都是木偶片中的優秀作品。
人影戲
剪紙片
中國摺紙片開始於1960年。虞哲光導演的第一部摺紙片是《聰明的鴨子》。它和1980年拍的《小鴨呷呷》,都是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摺紙片情節簡單,具有兒童情趣。
中國台灣省的美術片自70年代後有所發展,1979年蔡明欽導演了動畫長片《三國演義》。
英語稱卡通(cartoon),是以繪畫表現人物形象、劇情的影片,是美術片中最基礎、最多的一種。其實最專業的名稱應該叫手繪片,動畫片只是一個總稱。20世紀60年代中國研製成功的水墨動畫片是動畫片的一個發展,它吸取了中國傳統畫的技法,畫面形象既無明確的輪廓線,也不平塗顏色,具有雙重欣賞價值(中國畫和電影)。
以木偶表現人物形象、劇情的影片。製作木偶使用的材料,與影片的藝術風格關係密切。1982年,中國試用陶瓷制木偶(瓷雕),創造了木偶片的新形式。中國大多數木偶片其實並不是“木偶”,而是泥塑片。木偶片跟泥塑片用的材料不同,木偶片以木頭、布料為主。
用紙片剪成各種人物形象和場景拍攝的影片。與其近似的還有剪影片,它們的不同在於剪紙片色彩豐富,人物場景都很細膩具體,而剪影片中的人物場景都是比較簡單的側面黑影,粗獷簡練。
用摺疊紙片創造人物形象及場景拍攝的影片。
美術片的形式種類還在不斷發展創新,但它的拍攝方法基本都是採用逐格拍攝法製作的,即將一系列(一般達幾萬張甚至幾十萬張)相互只有細微差異的畫面逐個拍攝在膠片上,然後以正常放映速度(24格/秒)放映出來,獲得動感。美術片是一種具有高度假定性的電影藝術,能表現出真人或布景所難以表現的內容。它的主要藝術特徵是:豐富的幻想、特殊的誇張和高度的概括。
美術片是以虛構、誇張、象徵和比喻的方法來揭示生活中的本質,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主要特點:
美術電影不僅能體現出那些直接產生於現實中的東西,而且還能體現出那些只存在於畫家的幻想中的東西。美術片不宜如實地直接地反映生活,適合通過幻想形式來反映生活,有人稱它為“魔術電影”、“想入非非的藝術”。幻想形式的美術片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傳統的幻想故事,即古典的神話、童話、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等。這類故事雖以荒誕離奇的藝術形式出現。但都具有明確的現實意義。二是現代的幻想故事,即作家和藝術家根據現代的社會生活所創作的童話式的幻想故事(或稱“現代童話”、“新童話”)。它使現實和幻想相結合,具有更鮮明的現實意義。科學幻想是現代幻想故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美術片的藝術誇張,比其他藝術有著更大的可能性。它長於通過造型藝術的手段,自由地強調、突出、誇大影片的內容和形式,使其產生特彆強烈的效果。美術片的誇張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在故事情節上可以超越現實生活的常規,作各種誇張的描繪。這種誇張的處理,從現實生活來看,是不合理的,而在美術片中卻符合童話誇張的邏輯性。二是在造型和動作上用誇張的方法改變其原有的外貌和規律,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生動形像。美術電影的誇張手法,有助於它在藝術上達到典型化的目的。
美術片表現神話、童話、傳說等幻想性的故事內容,運用大幅度誇張的表現方法,這種藝術形式本身就要求採用高度概括的方法。它主要包括3個內容:一是情節的概括性。美術片的故事情節,不論長片或短片(包括系列片),都要求緊湊簡練。真人表演的影片,可以有很多生活細節,而美術片不允許。複雜的生活在這裡必須加以簡化,達到藝術的概括。美術片的節奏比真人演的影片要快得多,情節的開展由於豐富的表現性動作而特別迅速。它可以創造一種更為簡潔的電影語言,它要求儘可能捨棄一切多餘的過程,而發揮自己的表現力。它要求用明確的、具體的行為動作來說明劇情,不宜用大量對話(或旁白)來交代故事,因而有些短片不用對話,強調視覺形像的藝術力量。還有一些只有一兩分鐘的美術片,情節更加精練集中。二是形像的概括性。美術電影藝術的本性,要求藝術家極其簡練地表現一切形像。美術片的形像,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經過幻想式的虛構、高度的概括,創造出來的藝術典型。美術片的典型形像是外部特徵和內在性格的有機統一,形像的內在性格也由於外形的誇張和概括而顯得格外鮮明。三是主題的概括性。情節和形像的概括必然要求主題的概括。三者有密切聯繫。美術片的主題,不論影片長短,都要求單純而明確。一部美術片應該集中地說明一種思想或者一個哲理。美術電影中所包含的這種思想或哲理,應當是含蓄的,不是直露的,是深刻的,不是膚淺的。作品的寓意應該深入淺出、以小見大、寓教育於藝術之中。美術片雖然是用幻想的故事形式和象徵的表現方式,卻同樣可以表現深刻的主題。
世界美術電影藝術,在8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各國的社會、民族和藝術家各自藝術主張的不同,出現了許多風格流派。
中國的美術電影從自己民族的傳統繪畫、壁畫、年畫、雕刻、民間工藝和地方戲曲等各個方面汲取豐富的養料,逐漸形成了一種藝術風格,被稱為中國動畫學派。中國美術片工作者認為,美術電影雖然是一門世界性的藝術,有其共同的特徵,但是在藝術風格上應當從自己民族的藝術傳統中去尋找資源,創造出屬於自己民族的美術電影藝術。他們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攝製了許多有中國風格的、有國際影響的優秀美術片。50年代中期,中國美術片為了擺脫外來影響,開始向自己的民族化道路進行探索。《驕傲的將軍》、《神筆》這兩部影片,在人物造型、背景陳設以及動作、語言、音樂等方面,都汲取了中國傳統的繪畫和戲曲中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開創了民族風格的先河。1958年產生的剪紙片,來源於中國民間藝術的土壤,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造型簡潔,色彩鮮艷,紋樣古樸,裝飾性強,加上人物和背景都用精細的雕鏤工藝製成,因此具有純樸的中國風格。1960年水墨動畫片的出現,把中國美術片的民族風格推向新的高峰。創造出一種完全中國風格的動畫藝術。水墨畫是中國古老的繪畫藝術,相傳已有1000多年歷史,它講究“氣韻生動、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追求“寓意”、“神似”的藝術效果,在世界畫壇上素負盛名。《小蝌蚪找媽媽》,使當代中國水墨畫大師齊白石筆下的青蛙魚蝦等形像,具有了新的藝術生命,令人耳目一新。《牧笛》則以豪放的筆墨,渲染崇山峻岭的雄偉氣勢,用抒情的格調描繪牧童和水牛之間的細膩感情,每個畫面都是一幅水墨畫的精品,充滿詩情畫意。
60年代以後,中國風格的美術電影在不斷發展。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的《大鬧天宮》,充滿中國古老傳說的神秘色彩。《哪吒鬧海》則用接近生活的格調刻畫了中國神話中奇童哪吒的形像,它以情節感人見長。這兩部影片在藝術風格上的共同特點是,色彩濃重,造型奇美,場面雄偉壯麗,形像特徵鮮明。這是中國古典繪畫藝術中又一典型的風格。從80年代起,民族風格又向多樣化方面發展。《三個和尚》是一部幽默諷刺短片。取材於中國民間諺語,寓意深刻,採用中國式的漫畫風格,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在民族風格上又有新的突破。
20世紀初,美國動畫片是從各大報紙刊載的極為流行的“連環漫畫故事”中發展起來的。它以簡單的線條描繪出可笑的形像,內容滑稽有趣:是一種能夠活動的漫畫故事,被認為是一種“雜耍藝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動畫家是W.麥凱。他是一位傑出漫畫家,從1909年開始動畫創作,一共攝製了10部動畫片。第一部《小內莫》是根據他的一套連環畫繪製的。他的系列片《馴服的恐龍──傑梯》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社會上很有影響。此外,弗休、貝特?格林、M.弗萊舍、P.沙利文等,都是攝製漫畫風格動畫片的一批有影響的人物。
W.迪斯尼創造了美國動畫片的獨特風格。他最著名的動畫明星“米老鼠”和“唐老鴨”為迪斯尼藝術風格奠定了基礎。迪斯尼可以稱為世界上第一個使動畫電影變成如此豐富多采而又有無窮表現力的藝術大師。他的藝術風格的特點,首先在於他把許多優秀的童話、寓言和民間傳說搬上了動畫片銀幕,從而更好地發揮了幻想和誇張的浪漫主義風格。如在著名的動畫長片《白雪公主》中,他把原來格林童話中的7個勇士改為7個形像誇張、心地善良的矮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於迪斯尼的努力,動畫本身存在的這一特性更充分地發掘了出來,這是他的一個卓越貢獻,對以後動畫藝術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其次迪斯尼不遺餘力地發揮音樂和效果在影片中的作用,使音響和畫面的結合產生一種新的喜劇效果,如短片《骷髏舞》中,幾個骷髏隨著樂曲跳起芭蕾舞,這些骷髏把四肢脫下來,用脛骨敲著他們乾瘦的胸膛,發出一組木琴的音樂。他在許多影片中使用這種方法,使影片產生強烈而有趣的節奏。大型音樂片《幻想曲》是他這一方面的著名作品,迪斯尼在這部影片里大膽地把L.van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穆索爾斯基的《荒山之夜》、F.舒伯特的《聖母頌》等世界名曲配上各種想象豐富的舞蹈動作,創造了一種別開生面的形式。他在影片中表現出來豐富想象力和出人意料的噱頭,如短片《唐老鴨和普盧托狗》中,鴨子吞食了一塊吸鐵石,結果遭到各種金屬的攻擊等,使他的動畫片獲得億萬觀眾。
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首先在歐洲繁榮起來的一種動畫短片。在法國、英國、波蘭、捷克、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和蘇聯等尤為活躍。法國的阿訥西有“動畫的首都”之稱。南斯拉夫也有“短片之國”的稱號。加拿大的幽默短片也有相當水平。這類幽默短片有3個特點:一是短小精悍,片長在30分鐘以內,1~5分鐘的居多,最短的只有幾十秒,節奏很快。二是內容單純,以幽默諷刺的手法表達某種哲理,重視藝術構思和趣味性,觀眾的主要對象是成年人。三是在繪畫形式上不受“單線平塗”方法的限制,追求各種不同的形式,如油畫、版畫、水彩畫、炭筆畫、鋼筆畫、蠟筆畫以及泥塑和石雕等等,強調錶現畫家的藝術風格。
早在1917年德國的H.利希特和瑞士的V.埃格林就開創了用筆直接畫在膠片上的抽象派動畫片。他們用抽象的圖形,如圓圈、方形、波浪形、格子形以及變幻倏忽的線條,彼此化入化出。它沒有現實中的物像,種種圖案都是獨立存在,自成整體。通過各種形狀的動作和節奏,產生許多裝飾性的活動畫面,稱為“可見的音樂”。這是一種純粹追求視覺形像的影片。抽象派藝術家的宗旨是否定傳統和寫實。當電影進入有聲時代以後,德國的動畫家O.費辛格爾把古典音樂搬上銀幕,企圖從視覺上來解釋這些樂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拿大的N.麥克拉倫是一位拍攝抽象派動畫片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中表現的人的動作,給人以機械運動的感覺。50年代初,他攝製的《鄰居》等動畫片,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80年代以來有人使用電子計算機,攝製一些意念抽象的動畫片。
美術電影與其他片種一樣,是一種最有群眾性的藝術,是社會文化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電視普及的時代,又是電視屏幕里的重要內容,它的觀眾對象主要不是成年人而是少年兒童。基本上是屬於兒童的電影,是對少年兒童進行教育和娛樂的一種生動活潑的方式。有一種意見認為,美術片不應該作為兒童的電影。他們提倡改變傳統觀念,讓美術片成為成年觀眾欣賞的藝術。他們認為,美術片與漫畫一樣,可以反映各種社會生活,尤其幽默諷刺的題材,更能達到辛辣尖銳、詼諧有趣的藝術效果,完全適應成年觀眾的欣賞要求。這種看法主要流行於歐洲。他們根據上述觀點,拍攝了許多短小精悍的幽默諷刺型美術片。在日本和美國等地方也有同樣見解的動畫藝術家,他們專門攝製一些適合成年人看的長片和系列片。這是美術電影創作方面的一種新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