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華西壩的結果 展開

華西壩

詩詞

《華西壩》全稱《詠成都華西壩》,是一首七律詩,作者是陳寅恪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華西壩是個“藏龍卧虎”之地、由於華西壩歷來讓眾多的專家學者幽懷難忘,陳寅恪便作了這首詩。

詩詞原文


淺草平場廣陌通,小渠高柳思無窮。雷奔乍過浮香霧,電笑微聞送晚風。酒困不妨胡舞亂,花嬌彌覺漢妝濃。誰知萬國同歡地,卻在山河破碎中。

詩詞來源


抗日戰爭時期,外地的燕京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齊魯大學以及華西協合大學五所大學在成都華西壩群賢畢至,構建了輝煌的學術地標。這些大師中,有陳寅恪、顧頡剛馮友蘭呂叔湘錢穆許壽裳、聞宥、徐中舒蒙文通朱自清、張大千、馬悅然李約瑟、文幼章……無數的名流學者都與華西壩有著千絲萬縷聯繫。華西壩當時還有農學院的外籍專家卜凱(Buck)、果樹蔬菜專家章文才、胡昌幟,農經專家孫文郁、喬啟明,植物生理學家林傳光、遺傳學家湯湘雨,還有後來成為園藝界院士的花卉專家陳俊愉、農藝學家莊巧生等。基礎課方面,理學院院長李方訓,化學系主任代安邦都是名噪一時的知名教授。
這徠些大師中,陳寅恪先生與華西壩的情緣十分耐人尋味。
1940年暮春,陳寅恪赴重慶參加中央 研究院會議,某日寫下七律一首,開篇吟道:“自笑平生畏蜀游,無端乘興到渝洲”。這是陳寅恪第一次到四川。
陳先生是受成都燕京大學之聘來蓉的,同時受聘於華西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任特約研究員。
在華西壩期間,陳寅恪除了上課外,基本上完成了《元白詩箋證稿》一書。此書意在闡述唐代社會史事,不是在說詩。陳寅恪憑藉其精深的舊學根底和深厚的史學素養,把史學和文學打成一片,以詩證史,以史證詩,融會貫通,在史學和文學研究中開創了一條新道路,他的《元白詩箋證稿》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在華西壩的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裡,陳寅恪完成了12篇重要論文,成為他抗戰八年中最高產的一個時期。
由於華西壩歷來讓眾多的專家學者幽懷難忘,陳寅恪有一首七律詩,題目便是《詠成都華西壩》:
淺草方場廣陌通,小渠高柳思無窮。
雷奔乍過浮香霧,電笑微聞送遠風。
酒困不妨胡舞亂,花羞翻訝漢妝紅。
誰知萬國同歡地,卻在山河破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