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生長
玉米的生長
玉米各生育時期耗水量有較大的差異。開花期是玉米一生中對溫度要求最高,反應最敏感的時期,最適溫度為25—28℃。玉米是短曰照作物,喜光,全生育期都要求強烈的光照。
(圖)玉米的生長
既然在我們生活中玉米的作用這麼龐大,那麼我們可以看看他是怎麼生長的:
(一)對土壤的要求及改土 玉米對土壤條件要求並不嚴格,可以在多種土壤上種植。但以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肥力水平高、營養豐富,疏鬆通氣、能蓄易排,近於中性,水、肥、氣、熱協調的土壤種植最為適宜。玉米地深耕以33厘米左右為宜,並注意隨耕多施肥,耕后適當耙、勤中耕,多澆水,促進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採用翻、墊、淤、摻等方法,改造土層,調劑土壤。土層厚逐漸深耕翻,加深土層,增加風化,加厚活土層;對士體中有砂姜、鐵盤層的,深翻中揀出砂姜、鐵盤,打破犁底層;對土層薄、肥力差的地塊,應逐年墊士、增施肥料,逐步加厚、培肥地力;對河灌區,可以放淤加厚土層改良土壤;對沙、粘過重的土壤,採取沙摻粘、粘摻沙調節泥沙 比例到4泥6沙的壤質狀況,達到上粗下細、上沙下壤的土體結構。
(二)對養分的要求及施肥 玉米生育期短,生長發育快,需肥較多,對氮、磷、鉀的吸收尤甚。其吸收量是氮大於鉀,鉀大於磷,且隨產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顯增加;當產量達到一定高度時,出現需鉀量大於需氮;磷量。如對畝產300—350千克的玉米進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鉀的比例為2.5:1:1.5;畝產350—400千克時為2.4:1:1.7;畝產720千克時則為 3:1:4。其他元素嚴重不足時,亦能影響產量,特別是對高產栽培更為明顯。玉米不同生育時期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總趨勢:苗期生長量小,吸收量也少;進入穗期隨生長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開花達最高峰;開花至灌漿有機養分集中向子粒輸送,吸收量仍較多,以後養分的吸收逐漸減少。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時期對氮、磷、鉀的吸收總趨勢有所不同,到開花、灌漿期春玉米吸收氮僅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達所需量的4/5。還有,中、低產田玉米以小喇叭口至抽雄期吸收量最多,開花后需要量很少;高產田玉米則以大喇叭口期至子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開花至成熟需要量也很大。因此,種植制度不同,產量水平不同,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時間均應有所區別、各有側重。
(三)玉米對水分的要求及排灌 玉米需水較多,除苗期應適當控水外,其後都必須滿足玉米對水分的要求,才能獲得高產。玉米需水多受地區、氣候、土壤及栽培條件影響。據資料證明,畝產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約需水700千克。還證明耗水量隨產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時期耗水量有較大的差異。由於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長短和生育期間的氣候變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時期耗水量也不同。總的趨勢為:從播種到出苗需水量少。試驗證明,播種時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應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節,需水增加,土壤水分應控制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為玉米苗期促根生長創造條件;拔節至抽雄需水劇增,抽雄至灌漿需水達到高峰,從開花前8一10天開始,30天內的耗水量約佔總耗水量的一半。該期間田間水分狀況對玉米開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要求土壤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為宜,是玉米的水分臨界期;灌漿至成熟仍耗水較多,乳熟以後逐漸減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後則保 持60%為宜。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東部濱海地區,玉米生育期間降水 特點是兩頭少、中間多。即4、5月份少,6、7、8月份較多,9月份又較少,總降水量略高於玉米需水量,但變化不定、分佈不均。所以,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灌水和排水。通常,播前要澆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后20天左右,分別澆攻穗和攻粒水;當水分不足、葉片捲曲、近期又無雨時,應立即澆水,反之則可不澆。如果雨水多,田間積水,應及時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發芽出苗、幼苗期,應注意散墒,防止爛種芽澇。
(圖)玉米的生長
(五)玉米對光照的要求 玉米是短曰照作物,喜光,全生育期都要求強烈的光照。出苗后在8一12小時的日照下,發育快、開花早,生育期縮短,反之則延長。玉米在強光照下,凈光合生產率高,有機物質在體內移動得快,反之則低、慢。玉米的 光補償點較低,故不耐陰。玉米的光飽和點較高,既使在盛夏中午強烈的光照下(10萬米燭光),也不表現光飽和狀態。因此,要求適宜的密度,一播全苗、要勻留苗、留勻苗,否則,光照不足、大苗吃小苗,造成嚴重減產。
(六)玉米對二氧化碳的要求 前邊講過玉米具有C4作物的特殊構造,從空氣中攝取二氧化碳的能力極強,遠遠大於麥類和豆類作物。玉米的二氧化碳補償點為 l一5ppm,說明玉米能從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很低的情況下攝取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質。玉米是低光呼吸高光效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