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尼羅非魚

魚類的一種,又稱福壽魚,吳郭魚

奧尼羅非魚(奧尼魚)是用奧利亞羅非魚為父本與尼羅羅非魚為母本進行雜交,而獲得的雜交子一代。

簡介


奧尼羅非魚
奧尼羅非魚
奧尼羅非魚(奧尼魚)是用奧利亞羅非魚為父本與尼羅羅非魚為母本進行雜交,而獲得的雜交子一代。
具有羅非魚的外形特徵,且背高、體厚、頭小,形如真鯛,體色清麗亮澤。奧尼羅非魚的生存水溫為12-39℃,最低臨界溫度為7℃(普通羅非魚為10℃),最高臨界溫度40℃,最適生長水溫為24~35℃,短時間可耐最低水溫為4℃,最高水溫為42℃,水溫降低至10℃以下停止攝食生長,溫度降至4℃以下會凍死。。生存PH值範圍5—10,最適範圍PH7—8.5。亞廣鹽性,既能生活於淡水中,又能生活於半鹹水中,鹽度8‰以下生長良好。耐低氧,在溶氧較低的肥水中也能正常生長。

產地及產期


原產非洲,遍及非洲大陸及中東、大西洋沿岸,系熱帶魚類。在我國華南地區,廣東、海南、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積養殖。

生活習性


奧尼羅非魚
奧尼羅非魚
生存PH值範圍5—10,最適範圍pH7—8.5。亞廣鹽性,既能生活於淡水中,又能生活於半鹹水中,鹽度8‰以下生長良好。適溫範圍廣,短時間可耐最低水溫為4℃,最高水溫為42℃,最佳生長水溫25℃—32℃,水溫降低至10℃以下停止攝食生長,溫度降至4℃以下會凍死。耐低氧,在溶氧較低的肥水中也能正常生長。食性雜。
奧尼魚的生長速度比父本魚快17―72%,比母本魚快11-24%;群體產量超過福壽魚,增產效果顯著。其臨界溫度下限為8.25℃,致死溫度5.5℃。

特點


奧尼羅非魚
奧尼羅非魚
奧尼羅非魚食性雜,可攝食水中浮遊動植物及花生餅、米糠、麥皮、豆餅和配合顆粒餌料等,餌料易解決。奧尼魚的優點很多,特別是它的雄性率最高,達到83―100%,平均在92%以上,對養殖雄性羅非魚,提高個體規格和群體產量極為有利,基本上能解決羅非魚在養殖過程中繁殖過多的問題。奧尼魚的制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水溫穩定在18℃以上,將成熟的上述雌雄親本放入同一繁殖池中,水溫上升到22℃時,它們就能自行產卵受精育出魚苗。在水溫達25―30℃的情況下,每隔30―50天可雜交繁殖一次。
奧尼魚抗寒能力比尼羅羅非魚和福壽魚都略強。其含肉率比福壽魚也略高,肉質清爽。其抗病能力也較強。但是奧尼魚制種時的產苗率較低,因為尼羅羅非魚(♀)與奧利亞羅非魚(♂)這一組合的雜種產苗量較少。據報道,奧尼魚的產苗率僅為奧利亞羅非魚純種繁殖產苗率的1/6―1/3,僅為尼羅羅非魚純繁苗的3/5。所以在進行雜交組合時,根據制種計劃,應考慮增加親本數量。

飼養技術要點


奧尼羅非魚奧尼羅非魚個體生長速度、群體產量、起捕率等生物指標均高於父母本,是一個優質高產的好品種。一般4個多月養成一批,一年可養兩批,畝產穩達兩噸。其技術要點:
奧利亞羅非魚
奧利亞羅非魚
1、池塘條件。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光照好,面積4-8畝,水深1.5-2.5米,保水性能好,塘底平坦,淤泥15-20厘米,有增氧設備。2、清塘消毒。春末氣溫逐漸回暖時,用生石灰70公斤化水全塘潑灑,或按塘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塘潑灑。在消毒后第二天回注塘水1/2,並施放有機肥(畜禽肥)150公斤或綠肥250公斤作基肥,以培育天然餌料生物。
3、魚种放養。池塘消毒后7-10天進行“試水”放魚。方法是:用籠子裝10多尾魚種置於塘中24小時,如無異常,且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便可放養體膚完好、規格整齊的魚種。放養的規格及密度是:奧尼羅非魚50克/尾左右,放2000-2500尾/畝;鱅魚100克/尾,放70尾/畝,草魚150克/尾,放30尾/畝;鯽魚10-20克/尾,放200尾/畝;土鯰魚10-15克/尾,放10尾/畝。魚种放養前要經過3%的鹽水浸浴5-10分鐘。
4、施肥與投喂。在飼養的過程中,視塘水的肥瘦情況,一般每周追施尿素2-3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畝,以保持塘水的肥度。漢奧羅非魚長至100克/尾時,僅靠天然餌料已不足維持生長需要,故應輔以投喂人工飼料。初時,可日投喂1次(下午4-5時),總投料量為存魚總量的1%-2%,然後逐步遞增到5%-8%,日喂2次,上午9-10時,投喂日糧30%,下午4-5時,投喂70%。每10-15天依存魚量調整1次日投料量,做到既不餓魚又不浪費。飼料的蛋白質維持在20%-25%之間。
5、水質管理。一般每隔5-10天進行換注水1次,每次交換塘水15-25厘米,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水質良好的標準是水色嫩綠,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間,早上魚微浮,日出魚消沉。養殖早期可以少開或不開增氧機;中後期要定時開機增氧。一般天亮前和中午各開機增氧1-2小時。為防治魚病和調節水質,每15天畝施生石灰30公斤。
奧利亞羅非魚
奧利亞羅非魚
6、起捕與放養。春放魚種經4個多月的飼養,到6月底至7月初,奧尼羅非魚已長到600多克,達到商品規格,此時應抓緊捕魚上市。奧尼羅非魚不論在哪個生長階段,它的起捕率都很高,在65%-70%之間。在起捕1-2周后已所剩無幾,可及時放養第二批奧尼羅非魚魚種(其規格、密度與第一批相同),以充分利用捕后載魚量少的“空檔”,加速第二批奧尼羅非魚的成長,提高魚產量。
奧尼羅非魚養殖,既可魚塘主養、混養,又可網箱養或流水密養。
主養:每1/15公頃魚塘放養25克/尾規格魚種1000~1200尾,採用人工顆粒餌料投喂,一般經3~4個月飼養,個體可達500克/尾以上的商品魚。
混養:常規放養家魚及其它品種同時,每1/15公頃搭配混養300~500尾奧尼羅非魚種,採取捕大留小、實行分批上市。

常見疾病防治


奧尼魚是奧利亞羅非魚與尼羅羅非魚雜交而獲得的良種,其雄性率高,生長速度快,群體產量高,且抗病能力強。但由於它是熱帶魚類,越冬前後期,如果水溫、水質及投喂等相關條件差,極易誘發各種病害,給養殖經營帶來極大的影響。現將其常見病害的防治方法簡述如下:
水霉病病因:發生在20℃以下的低水溫季節。奧尼魚進入越冬期時,因魚體的損傷,鱗片脫落,導致水黴菌入侵,在受傷及病灶處迅速繁殖,長出許多棉毛狀的水黴菌絲。病魚焦躁不安,遊動緩慢,食慾減退,魚體消瘦終至死亡。
奧利亞羅非魚
奧利亞羅非魚
防治方法:(1)越冬池要嚴格消毒后才能放養奧尼魚,以殺滅病原體;
(2)水溫應保持在20℃以上,做好保溫升溫工作;(3)在捕撈搬運和放養時盡量避免魚體受傷,使水黴菌難以侵入,同時注意放養養密度要合理;(4)奧尼魚入池前可用3%~4%的食鹽水浸洗魚體5~15分鐘,進行魚體消毒,並促進魚體傷口癒合;(5)發生水霉病時,可有0.4g/L食鹽與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或浸洗病魚。
小瓜蟲病病因:此病因小瓜蟲寄生或侵入魚體而致,肉眼可見病魚體表、鰓部有許多小白點即小瓜蟲,此病流行廣,危害大,密養情況下尤為嚴重。從奧尼魚苗到成魚都易寄生小瓜蟲。適宜小瓜蟲生長繁殖的水溫為15℃~25℃,此病流行於初冬和春末。病魚遊動遲緩,浮於水面,有時集群繞池遊動,魚體消瘦。
防治方法:(1)放養前必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以殺滅病原;(2)合理掌握放養密度,放養時進行魚體消毒,防止小瓜蟲傳播;(3)放養后,發病時採用1~2ppm的亞甲基藍全池潑灑,效果甚佳;(4)也可用90%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5)不可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因其對小瓜蟲無效,且會加重病情。
斜管蟲病病因:流行於初冬或春季,因斜管蟲寄生於魚鰓及皮膚上而致病,病灶處呈蒼白色,病魚消瘦發黑,呼吸困難,漂游水面。此病危害極大,能在3~5天使奧尼魚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1)用4%的食鹽水或用0.8ppm硫酸銅浸浴病魚半小時;(2)用0.7ppm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按5∶2全池潑灑;或用0.7ppm硫酸銅全池潑灑;(3)保持水溫在20℃以上時一般不會流行此病。
奧利亞羅非魚
奧利亞羅非魚
車輪蟲病病因:此病是奧尼魚的常見病,流行於初春、初夏和越冬期,因車輪蟲寄生於皮膚、鰭和鰓等與水接觸的組織表面。病魚體色發黑,攝食不良,體質瘦弱,遊動緩慢。有時可見體表微發白或瘀血,鰓黏液分泌多,皮組織增生,鰓絲腫脹,影響鰓的呼吸作用,使之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1)定期檢查,掌握病情,及時治療;(2)用0.7ppm的硫酸銅與硫酸亞鐵按5:2合劑全池潑灑,嚴重的可連用2~3次。
指環蟲病病因:多發於夏、秋季及越冬期,流行普遍。指環蟲以錨鉤和邊緣小鉤鉤住鰓絲不斷運動,造成鰓組織損傷。病魚鰓部多黏液,鰓絲腫脹,體黑,不攝食。此病往往與車輪蟲病併發,寄生強大時可使大批奧尼魚死亡。
防治方法:用0.3毫克/升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每天一次,連續2天。

鮮魚感官要求


奧尼羅非魚
奧尼羅非魚
項目要求
形態形體均勻,無畸形
體表魚體具固有的體色和光澤;鱗片完整,不易脫落
鰓色鮮紅或紫紅,鰓絲清晰,無黏液或有少量透明黏液,無異味及腐敗臭
眼眼球明亮飽滿、稍突出,角膜透明
肌肉結實,有彈性
肛門緊縮不外凸,不紅腫
內臟無印膽現象
備註雌魚產卵期外

人工養殖前景


奧尼羅非魚是羅非魚家族中的佼佼者,不僅具有食性廣、抗病力強、抗逆性好、容易養殖等羅非魚的優良共性,而且克服了普通羅非魚多次繁殖、生產較慢的缺點,雜種優勢明顯。適應性廣,能在各種水體中養殖,適合池塘、海水、湖泊圍欄、稻田、網箱以及工廠化流水養殖,肉厚質嫩,味道鮮美。

越冬保種


越冬前的準備

奧尼羅非魚
奧尼羅非魚
羅非魚是熱帶性魚類,當水溫低於12~13℃時就會逐漸凍死。除中國華南部分地區能自然越冬外,其它地區都要採取越冬保種措施。A.越冬池的準備
越冬池應選擇在向陽背風、水質較好、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修建。越冬池可以是水泥池或土池。一般室內靜水池最好是水泥池結構,便於換水和排污。越冬池的大小,要根據保種數量、加溫條件和管理水平而定。利用電或煤爐加溫的,一般每個越冬池面積為10~50米2;利用溫泉水、深井水或工廠餘熱越冬的,面積可以大些,約50~80米2,如熱源充足,溫度高,面積可達100~500米2。池深1.5~2米。越冬池的形狀以東西長方形為好。越冬池為水泥池的,池的一端應設進水口,另一端底部設出水口(或排污口),進水口到排污口要有一定坡降,便於排污。進、出水口要安裝攔魚網,防止逃魚。新建的水泥池,在放魚前要徹底洗刷,並用清水浸泡2~3次,以去除鹼性。老的水泥池在放魚前3~5天也要用水清洗乾淨,然後用3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潑灑池壁和池底進行消毒。土池採用一般清塘方法消毒。越冬池經過消毒,靜水越冬池一般在消毒后一星期就可以加水,水深1.5~2米。池水最好用清新的外河水或自來水。如果用池塘水,需要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消毒池水。溫流水越冬池在消毒后一、二天就可加水。
B.越冬設備的準備
根據不同的越冬方式,對越冬期間所需要的加溫、增氧、排污等設備應在越冬前準備好。如加熱器、鍋爐、控溫儀、水泵、增氧機,還有飼料、防病藥物等都要事先備妥。
C.越冬魚的準備
a.越冬前催肥:越冬前一個月將越冬的魚集中到專池囤養,或暫養在池塘網箱中,此時以投喂精飼料為主,促使膘肥體壯,增強越冬抗寒能力。經過囤養還可以進一步使其適應越冬期間的密集生活環境。
b.越冬魚的選留:越冬的魚有親魚和魚種兩種。
親魚:是繁殖魚苗用的種魚。可以從當年已繁殖過的親魚中繼續選留。如數量不足,還可以從後備親魚中選留生長較好的個體。選擇親魚的要求,與前面講過的制種繁殖技術中親魚選擇相同。親魚的雌、雄比例按3∶1選留,將雌雄親魚分塘越冬,便於來年雜交繁殖時配組操作。選留數量,可根據生產魚苗的計劃需要量另增加10~15%而定。按平均每尾250克的雌親魚在40~50天的魚苗生長周期內產苗300~500尾計算。
魚種:要從秋苗專池培育而成的魚種中選留,規格在5~6厘米為好,越冬成活率高。規格過大,則越冬池利用率不高,過小則越冬成活率低。選留魚種還要注意選擇體質健壯、無傷無病、體表光滑、無凍傷的個體,按不同規格大小分池越冬。
無論是選留親魚或魚種,選留操作時都必須輕快細緻,以免碰傷魚體。並隨選隨放入越冬池,以提高越冬成活率。越冬的魚在進越冬池時,不宜長時間捆箱暫養和高密度長途運輸,否則將造成魚體受傷,越冬成活率低。
c.魚體消毒:親魚和魚種在進越冬池時,用1~2%濃度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以預防疾病發生。浸洗時間根據魚的忍耐程度而定。
D.越冬魚進池的時間和密度
a.進池時間
越冬魚進池的時間,應掌握在水溫降至18~20℃時進越冬池為宜。具體進池時間隨各地氣候不同而異。但必須在水溫18℃以上時進越冬池,要趕在第一次寒流之前結束,水溫低於16℃,則起捕的魚就不能作越冬留種,因為魚體已凍傷,進池后就會陸續死亡。捕撈越冬魚要選擇風和日暖的晴朗天氣,以免魚體凍傷。
b.進池密度
越冬魚進池的密度要根據越冬池環境條件、魚體大小和管理水平而定。溫流水池水質清瘦,溶氧充足,一般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12~20千克,或放魚種8~12.5千克;靜水增氧池一般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5~7.5千克,或魚種3.5~5千克;靜水池,能定期換水的,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2.5~4千克,或魚種2~3千克。

越冬方式

a.溫泉水越冬
利用溫泉水越冬是最理想的,投資少,效果好。根據溫泉水的溫度和流量,在溫泉水附近開挖相應面積的越冬池,保水深度1~1.2米,在池子進水口的對岸開挖出水口,使進水量和出水量相近,才能保持一定水深和溫度。有的溫泉水溫度很高,要經冷卻到一定溫度后,再注入越冬池,使池水溫度保持在16℃以上。進、出水口要設攔魚網,防止逃魚。
奧尼羅非魚
奧尼羅非魚
b.工廠餘熱越冬
利用熱電廠或鋼鐵廠排出的冷卻水或廢蒸汽作為熱源,供羅非魚越冬也是個好辦法。只要水溫保持20℃以上,水質無毒,水源充足長流不斷,都可以建池越冬,其要求與溫泉水越冬相同。如果利用廢蒸汽,可以接管引汽直接排放于越冬池,以調節蒸汽排放量控制水溫。在蒸汽排出管口,設一金屬攔魚網,防止魚游近排出管口燙死。
c.深井水越冬
利用深井水越冬,只要水溫達20℃以上,就可以越冬保種。選擇好地點,打一口機井。深度在數十米到幾百米(隨地層結構而異),用高壓泵將水抽上來,通過管道流進越冬池。越冬池面積不宜過大,50~100米2,水深1米即可。越冬池可建在室內或建在室外用塑料薄膜搭棚保溫。一般每天換水一次,若遇寒流水溫下降,就要增加換水次數,以保持水溫在16℃以上。
d.塑料薄膜大棚越冬
選擇地勢較高,保水力好的背風向陽處建越冬池。池子為水泥池或土池,建在地面以下,面積不宜大,50~100米長方形,水深1.5~2米,池埂高出地面20~30厘米,地上棚面不宜過高,一般半坡式,上面覆蓋塑料薄膜,薄膜與地面相連的四周用稀泥密封。薄膜上再蓋一層疏網,以防大風吹壞薄膜。水溫低於16℃時,要用鍋爐或電加熱器增溫。這種越冬池一般不換水、不排污,要設置小型增氧機經常增氧。當氣溫回升時,要揭開部分薄膜,使空氣流通,不致悶熱造成缺氧死亡。
在中國華南部分地區,可利用飼養成魚的土池塘進行羅非魚的親魚和魚種越冬,具體方法是在靠北邊一側池塘上方覆蓋塑料薄膜,約佔池塘面積1/2~2/3。在水溫降至20℃前,將池水加至2~2.5米。這種方法經濟方便,一般無特大寒潮羅非魚均可安全越冬。

飼養管理

羅非魚越冬期較長,因此,整個越冬期間要有專人負責,並做好控制水溫、調節水質、合理投飼和防治魚病等管理工作。
a.控制水溫
越冬魚在進池后10天左右的時間內,可以把水溫控制在20~25℃,有利於魚體輕傷癒合,抑制水霉,提高進池成活率。以後整個越冬期間要求水溫保持在16℃以上,不能忽高忽低。利用溫流水越冬的,如溫泉水、工廠冷卻水等,可以調節水的流量大小來控制水溫;利用蒸汽加溫越冬的,可調節蒸汽排放量來控制水溫;用深井水越冬的,增加換水次數保持一定水溫;塑料薄膜大棚池,晴天利用太陽能增溫,晚上或遇有寒流,要用電加熱器增溫。
b.調節水質
越冬池應保持水質清新,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溫流水越冬池可通過水流來調節水質;塑料薄膜大棚池,因換水困難,一般不換水,只有當水質過濃,魚浮頭較重時才換注部分新水或通過增氧來調節水質。室內靜水越冬池,在越冬魚進池后10天內,因排泄物較多,每天要換水一次,以後一般每隔3~5天換水一次。為了防止越冬池水溫度變化太大,每次換水量不宜過多,一般控制在1/3~1/4。換水前先排出殘渣和糞便,再注入新水。換水后的池水溫度以不下降2℃左右為好。如越冬池水質惡化,魚浮頭嚴重,又不可能及時更換適宜溫度的新水,可以用雙氧水進行搶救。方法是每10米3水中潑灑0.5千克30%濃度的雙氧水,便可以解除嚴重浮頭
c.合理投飼
羅非魚在越冬期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越冬期間要適當投喂一些餌料,以增加越冬抵抗能力。餌料以含營養且不易使水質惡化的配合餌料、米糠、麩皮等為主,並搭喂些切碎的鮮嫩青菜葉。投餌量要根據水質、魚的吃食情況而掌握。溫流水越冬池,一般每天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5~3%。靜水越冬池每天投餌量控制在魚體重的0.5%左右。如水質變壞、魚生病就停止投喂。越冬後期因天氣轉暖,氣溫逐漸升高,可適當增加投餌量。餌料要投放在固定地點,不要滿池潑灑,以免部分餌料沉底,時間一長惡化水質。

生長繁殖


稻田養殖奧尼魚,是充分利用水資源,增加單位面積產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種養結合項目,可以利用奧尼魚生長速度快、產量高、效益好的優點,在廣大農村廣泛推廣。

稻田養殖優點

稻田由於水層淺、水溫較高、魚類生物餌料較豐富,因此非常適合奧尼羅非魚養殖,並已逐漸成為稻田養魚的新對象。一般每畝可產奧尼羅非魚20~30kg。
稻田養殖奧尼魚,不但可以從稻田中獲得一定魚產品,而且還能促進水稻作物的生長,增加稻穀產量,實現魚稻雙豐收。實踐證明,稻田養殖奧尼魚,稻穀一般可增產10%左右。這是由於奧尼魚在稻田中到處遊動,攪動水體,增加了水中溶解,並且鑽泥覓食,使土質疏鬆,氧氣易深入水層,從而加速肥料分解,有利於底質土壤結構的改良和對肥料的吸收,稻根容易下伸,促進水稻生長。奧尼魚的大量糞便,除含有大量的氮外,還含有多量的磷元素。因此稻田養殖奧尼魚對水稻的生長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施肥作用。

稻田養殖條件

2.1選擇稻田田塊
養殖奧尼魚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能排能灌,旱澇保收,天旱不枯水,洪水不淹,水質清新,無污染。土壤以土質肥沃,保水力強,酸鹼度呈中性或微鹼性為好。以保水、保肥力強的稻田最為理想。
2.2選擇水稻品種
因奧尼魚是底層魚類,在田間遊動覓食時能鑽松泥土,最好種植莖桿粗壯、抗倒伏、耐大肥的水稻良種。
2.3開挖田間工程
2.3.1加高田埂一般稻田田埂較低,在結合開挖魚溝、魚凼、平整稻田時,應加高加固田埂,一般埂高30~60cm,並要錘打結實,以防大雨衝垮,並可以防止黃鱔、水蛇、田鼠打洞造成漏水逃魚。
2.3.2開挖魚溝魚凼稻田開挖魚溝、魚凼,主要作用是稻田在排水曬田,施化肥,灑農藥的時候,奧尼魚可以集中在魚溝或魚凼里,有個安全棲息場所。在夏季水溫過高時,奧尼魚可以游入較深的魚溝中避暑。同時也有助於奧尼魚的收穫與捕撈。一般魚溝是在插秧前開挖,開挖面積在保證水稻不減產的前提下,應儘可能擴大魚溝和魚凼的面積。開挖面積一般不超過稻田面積的5%~7%。魚溝、魚凼大小和形式,開挖的位置、數量、形狀等,應根據稻田自然地形,稻田大小和魚產量高低而定。一般面積較小的可挖成“田”字形,大而長的稻田可挖成“十”字形或“目”字形。每隔20m開一條橫溝,每隔25m開一條縱溝。四周的魚溝離田埂的距離30~60cm。溝寬和溝深各為30cm和50cm。魚凼開在田邊,其面積隨田塊的大小和魚產量高低而定。魚溝應略向魚凼方向傾斜,魚凼面積應為稻田面積的10%左右,深為0.8~1.0m。
2.3.3做好進排水口稻田的進排水口最好設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可使田內水流均勻流通。進出水口都要安裝攔魚設備,可製成70cm長,40cm寬的木框。前期魚規格小,可安裝網目較小的密眼網,後期隨魚長大,要換成較大網目的網片。木框附近田埂可用磚石適當加固,以防止排水時將泥土沖刷,失去攔魚作用。此外要經常疏通攔魚設備上的雜物,防止堵塞。

水稻種植

3.1提早育苗
育苗及插秧盡量提前,最好在每年6月15日之前插完,以便儘早放魚入池。
3.2合理栽插
水稻每畝栽插總穴數在2.5萬左右,為保證稻田的豐收,插秧時採取寬窄行密植,利用邊行優勢,適當增加埂側溝旁栽插密度。
3.3注意排灌
為保證奧尼魚的安全,稻田排灌應保持溝中有一定水位,曬田時間不宜過長。
3.4科學施肥
施肥以有機肥為主,稻田翻耕時每畝按200kg施足有機肥,多鋪底肥。追肥宜少量多次,氮肥施用量應低於常規魚,一般要減少10%~15%。
3.5水稻防病
水稻病蟲害防治應以生態防治為主,施用農藥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品種,忌用劇毒農藥。稻田中除草劑應少用,要以手工拔除為主。用藥時採用噴霧方式,粉劑在清晨露水未乾時噴灑,水劑在露水干后噴霧。噴葯時噴嘴向上噴灑,盡量將葯灑在葉面上,減少落入水中的藥量。施藥前將田間水灌滿,施藥后及時換水,切忌雨前噴葯,以免影響魚類安全。

魚种放養

4.1放養準備
稻田田間工程結束后,放養前2周,每畝用75~100kg生石灰化水潑灑於魚凼、魚溝及田塊中,以進行消毒,次日用耙子等工具將凼、溝及田底耙動一下,使石灰漿與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一周施入發酵過的畜禽糞肥進行肥水,用量每畝200kg,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4.2放養時間
一般在水稻插秧后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時放養。有的地方為了增加魚類生長期,在5月中旬便將魚种放入魚凼、魚溝中飼養,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溝、凼放魚入田,也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4.3放養方法
首先是魚種選擇,宜選擇體質健壯、活動力強、無病無傷、規格整齊的魚種;其次是放養密度要合理,一般每畝可放規格5~6cm的奧尼魚魚種200~300尾,如果能投餌施肥可增加到300~400尾/畝,搭配草魚、鯉魚等家魚150~200尾。具體的放養量可根據稻田條件、水質環境、排灌條件及管理水平靈活掌握;最後是放養操作要規範,魚種入池前要進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鹽水浸浴魚體5~10分鐘。放養魚種時運輸中的水溫與田中水溫溫差不宜超過3℃,否則,應將水溫調節到基本一致時方可放魚。放魚時間應選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魚。

飼養管理

稻田放養奧尼魚后,需要加強飼養管理。為了保證稻田養魚順利進行,實現魚、稻雙豐收,必須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5.1保持水位
由於奧尼魚能適應淺水中生活,所以平時的田間管理,完全按水稻田的常規管理進行。養殖前期,魚種小,可保持水位6.6cm左右。養殖後期,魚種長大,水位要保持8.3cm以上。水稻曬田前,應先清理魚溝和魚窩,嚴防魚溝阻隔和淤塞。排水時速度不能太快,否則奧尼魚來不及躲避魚溝中,就會被乾死在稻田裡。曬田時,溝內保持水位13~17cm。田曬好后,及時恢復原水位。不要曬田太久,以免奧尼魚缺食時間過長而影響生長。
5.2投餌施肥
稻田養殖奧尼魚一般不投餌,全靠攝取天然餌料生長。但稻田中天然餌料有限,適宜投喂一部分餌料能加速其生長,提高產量。每天投餌2次,投喂量以餌料2小時被吃完為宜。投餌地點應選在魚窩中。
養魚稻田對施基肥和農家肥無特殊要求。氨水只作基肥,若要施尿素、硫酸銨等作追肥,則應少量多次,一次施半塊田,切忌直接在魚溝和魚窩中施肥,施肥要根據稻田水質肥瘦來決定,如稻田水色呈碧綠色或黃褐色,表示水中天然餌料豐富,可以不施肥。若水很清,則表示水瘦,天然餌料少,應及時施肥。
5.3防逃防害
養殖期間要加強巡查,經常檢查田埂是否有洞或缺口,發現后應及時修補,防止漏水逃魚。遇大雨時,應注意勿使田水漫溢。每天要堅持早、晚巡田,觀察魚類攝食是否正常、是否有浮頭,檢查田埂是否有漏洞,攔魚柵是否堵塞、鬆動,發現問題要及時採取措施解決。
5.4水質調節
魚種下田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為25~30cm。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施入人畜糞肥,用量按每畝150~200kg。在天氣晴朗、水體透明度大於30cm時可適當增加施肥量;水質過肥時應減少或停止施肥,並注入新水。在高溫季節,一般每周換水1~2次,每次換去田水的20%~30%。
5.5適時捕撈
捕魚時間在稻穀收割前幾天為好。捕魚前,先疏通魚溝、魚窩,使水流暢通,便於奧尼魚集中到魚溝、魚窩中。排水時在夜間慢慢把水排干。待最後大部分魚自動進入魚溝、魚窩時,用小抄網或其它捕撈工具將魚捕起。然後再到田間巡視一遍,撿起那些潛藏在腳窩或低洼處的魚。

主要防治


綜述

羅非魚屬熱帶魚類,其最適生長溫度在25℃~35℃,而致死溫度在10℃以下,但在中國南方水溫降至羅非魚致死溫度的現象極少出現,這就為羅非魚在自然條件下安全越冬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然而在冬季,許多地方還是發生了較大規模的魚病和死亡。下面對其發病死亡的原因進行探討,並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魚病發生及癥狀

進入冬季,羅非魚的死亡大多發生在氣溫驟然下降的兩三天後,當氣溫又有所回升之時,其損失情況各有不同,有些是集中大批死亡,有些則是連續幾天不斷有死亡發生。對病魚進行檢查,外觀上可見:魚體色暗淡,缺少光澤,體形瘦弱;眼球突出,眼球晶體混濁、發白;腹部膨大,表皮有充血現象。但魚鰭、魚鰓無異常癥狀,體表無寄生蟲寄生。解剖檢查:魚腹內充水;肝臟有病變,多為黃色、淡黃色並有腫大和脂肪塊。從以上癥狀可初步確定羅非魚得的是一種細菌病或營養性疾病

患病死亡原因

在有的地區,冬季會出現大面積、大規模的死亡情況,而且死亡都發生在氣溫由冷轉熱以後。有關資料證實:水溫、鹽分、溶氧等環境因素髮生變動,或多或少對飼養魚類有不良刺激。當飼料中缺乏維生素A、E、B1、B2和鋅元素時,易誘發魚病,其癥狀與上述癥狀基本相似,可以確定為因營養缺乏而致病。在對其原因進行探討時發現:在生存溫度下限時,儘管羅非魚不會立即致死,但其活動緩慢,基本停止攝食。因此,魚體內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積累很少。當天氣轉暖,羅非魚生命活動漸趨活躍,由於魚體內營養元素不足而無法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而此時病原細菌也隨溫度升高而活躍,羅非魚因營養不足導致肝腎損壞,魚體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原體,造成羅非魚患病死亡。因此,營養元素特別是維生素及無機鹽類在魚體內積累量的減少,是造成冬季羅非魚死亡的重要原因。

防治方法

1.營養改良建議使用全價配合飼料,這是保證魚類攝取全面營養的基礎,只有攝入全價配合飼料,才能使魚體內維生素及無機鹽類積累量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即使氣溫下降,影響魚的攝食量,但因魚體內各種營養元素積累充分,也可以順利越冬。另外,有資料表明:越冬期魚類對蛋白質的需求量與正常養殖無太大差異,而對脂肪及維生素的需求量比正常養殖要大,所以越冬前一個月應在飼料中添加1%左右的魚油或植物油。同時,適時加入品質上好的“多維素”,增加魚體脂肪、維生素積累量,利於越冬。
奧尼羅非魚
奧尼羅非魚
2.疾病防治羅非魚由於營養不良,病原細菌侵入而易得水霉病、潰爛病(由嗜水單胞菌引起)等病。另外,在低溫環境下,也易被寄生蟲寄生,如小瓜蟲病、斜管蟲病、車輪蟲病等。因此,必須定期作水體消毒,保持水質清新,預防疾病。常用的水體消毒劑有生石灰、“強氯精”、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對於池塘養殖,採用全池潑灑消毒,使用劑量分別為200ppm、0.3ppm、0.7ppm。每10天使用1種,輪換使用。另外,當水溫低於15℃時,易流行水霉病,所以要及時採取防治措施,發現死魚要及時剔除,同時施藥防治,一般用食鹽和小蘇打合劑(1∶1)進行全池潑灑,使用劑量為0.2ppm和4ppm。對於網箱養殖,則採用掛瓶、掛袋或掛簍法防治魚病。所用藥物為漂白粉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一般每天每個網箱掛瓶(袋或簍)3隻~6隻,每隻裝葯100克~150克,每月2次,每次連續2天,輪換使用。另外,冬季應注意增氧,定期開增氧機,使水體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如沒有增氧機械,可採取人工攪水或注水、換水等措施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