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管系統
脈管系統
由心血管系和淋巴系組成的一系列密閉的分佈於全身的管道系統。心血管系由連接心臟的大動脈,漸為中小動脈、毛細血管、小靜脈、中靜脈、大靜脈組成,輸導血液、氧、營養物質、激素、抗體等;淋巴系,由毛細淋巴管、小淋巴管、中淋巴管、大淋巴管,入腔靜脈,將淋巴液、淋巴細胞及抗體導入血循環中,發揮重要免疫作用,為血管系的輔助管道。脈管系統對全身所有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功能活動發生重要作用。
脈管系統功斷消化器官吸收營養質肺吸收氧及泌器官泌激素運送各器官組織,供陳謝;,各器官組織謝產,二氧化碳尿素等運送到肺、腎和皮膚等器官排出體外,以保證人體生理活動的正常進行。
循環管具共構模式。管壁各組織層排列。各局素謝需,各級管管壁某組織增、減消。管管壁層,腔依:①膜:襯貼腔皮(包括基板),周圍結締組織組成的內皮下層,有些血管的內皮下層外有內彈性膜;②中膜:成自平滑肌、彈性纖維和彈性膜;心臟的中膜最厚,主要成自心肌和結締組織;③外膜:由結締組織構成,含有營養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構成血管和淋巴管壁的組織主要是內皮、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由於各級管道的管徑和功能不同,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的組成比例常有改變。但內皮在各級管道均有。各級管道構造的差別,主要取決於作用於管道的機械因素和物質交換。機械因素主要是血壓,它作用於較大的動脈和靜脈,決定了彈性組織和平滑肌的量和配布方式。代謝因素主要作用於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這些管道與周圍組織和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只由內皮組成,沒有平滑肌和結締組織。
內皮:為襯貼於管腔面的單層扁平上皮。內皮細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寬約10~15μm,長約25~50μm,邊緣呈彎曲或鋸齒狀。細胞很薄,最薄的(如毛細血管和微靜脈)僅0.1μm;最厚的(大血管)約1μm。對毛細血管內皮結構的研究很多。細胞遊離面有的較平坦,有少數縱褶;有的伸出較長的指狀突起。電鏡下見有些細胞有圓形窗孔,直徑30~100nm,貫通細胞的全厚,孔常有很薄的隔膜封閉。胞質內有一般的細胞器,但不發達。細胞間由緊密連接相連。內皮細胞基底面有基板,厚度不一,有的連續,有的間斷。細胞核扁長圓形,順細胞的長徑分佈。胞質內見中心體,粗面內質網、遊離核糖體、線粒體、溶酶體和多泡小體,糖原不豐富。細胞的較特殊的結構是有質膜小泡和窗孔。質膜小泡直徑約60~70nm,由細胞遊離面或基底面細胞膜內凹形成,內含攝入的物質,是輸送物質出入血管的細胞器。窗孔呈圓或長圓形,直徑一般為60~80nm,是貫通細胞全厚的孔,有的有厚約4~6nm的隔膜封閉。窗孔、質膜小泡、細胞連接和基板都與血管的通透性有密切關係。
內皮細胞和血細胞都帶負電荷,互相排斥。由於內皮的電荷和代謝特點,完好的內皮不附著血細胞,不與血小板發生作用,能防止發生凝血。如內皮破損,內皮下組織暴露,則血小板易成團粘著其上,形成血栓。內皮細胞含參與無氧糖酵解、氧化磷酸化和去硫酸化的多種酶;還參與血管活性物質的代謝;能將血管緊張素I轉變成血管緊張素II;能將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和緩激肽滅活;能合成前列腺素、促凝血和抗凝血物質,參與止血,正常時抗凝血物質佔優勢。內皮細胞間連接緊密程度和細胞間隙的寬度不一。細胞更新很慢,分裂少。細胞損壞時,由鄰近的內皮細胞、內皮下層的未分化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再生補充。
平滑肌:它們存在於除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以外的管壁,是中、小動脈管壁的主要組織,主要構成中膜,內膜和外膜較少。平滑肌纖維較小,長約25~80μm。每個肌纖維與周圍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相連,藉以傳遞收縮力。管壁受機械、缺血、炎症或化學刺激時,常致肌纖維增生並移入內膜,使內膜增厚,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表現,年老時也有類似現象。肌細胞中積存大量膽固醇,呈現為泡沫細胞。血管平滑肌有成纖維細胞的性質,受刺激時常產生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結締組織基質。平滑肌收縮能改變管道的口徑,或使管壁保持適當的張力。它們的收縮受神經支配,但不是每個肌纖維都有神經末梢,興奮可由鄰近細胞經縫隙連接傳遞。
結締組織:主要集中在內皮下層和外膜,使管壁具有韌性和彈性。由於各段管道的功能不同,結締組織的量和組成成分有變化。彈性纖維和彈性膜使管壁具有彈性。彈性膜是彈性纖維編織成的膜,厚數微米,其上有許多窗孔。內彈性膜、外彈性膜和中膜的彈性膜都是這種膜。膠原纖維見於管壁各層中,位於肌纖維間、內皮下層和外膜中。管壁的細胞間隙中充滿結締組織基質,為均質狀的粘多糖。在血管和淋巴管的不同段落,基質的成分和含水量不等。動脈的蛋白比靜脈多。基質使管壁具有一定的堅度,並影響各段管壁的通透性。年老和動脈硬化時,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基質的性質和含量有明顯的變化。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周圍及較大管道的外膜常有肥大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淋巴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動脈外膜主要含成纖維細胞,但中膜沒有成纖維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