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光寺
崇光寺
佛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
崇光寺始建於北魏年間,原名“宗聖寺”,是西域最早來華傳經佈道、開宗立聖之精舍。據查考:明英宗朱祈鎮罹難后,其妻錢皇后久聞此寺有唐石佛極其靈異,到寺上香許願;后英宗果複位,為崇尚大佛之神驗,光大古剎之盛譽,特敕賜名“崇光寺”並派司禮監孔哲募資修繕,及至殿宇之大、香火之盛,遂成當時我國北方規模較大的皇賜佛教道場。歷史變遷,幾經戰亂,石佛蒙塵,寺院湮沒。
崇光寺
崇光寺
據柏鄉縣舊志記載“崇光寺在縣城東街,舊有明正統崇光寺碑記。碑記雲,有古石佛穹然而高,左臂破裂。舊有石幢系開元二十五年建,作八棱形,周圍皆刻陀羅被經,風剝雨蝕,殘闕僅存百餘字尚可辯識,書法最精最古”。在這批出土文物中有一通石碑碑額篆書“大明敕賜新建崇光寺記”。碑銘記有“今天子十二年為正統丁卯夏六月十五司禮監少監臣孔哲言柏鄉有寺曰宗聖創自古昔歷歲既久漸已傾圯寺僧俗改作而力未至哲遂以己資募工伐石陶 冶鐵各執乃事并力齊舉撤其舊而作殿堂門 僧舍庖湢無不備佛之像飭以金碧光輝照耀煥然一新謹再拜稽手首請額以易舊名上賜額曰崇光寺……”
崇光寺
2008年1月初,柏鄉縣城出土一批古代石雕佛教造像。這次出土的石佛造像時代跨度較大,有北魏、北齊、唐、明代等,同時出土的還有漢白玉質佛像,品種繁多,極其精緻。
“崇光寺”舊址位於柏鄉縣城東街路北。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柏鄉縣棉油廠建在遺址上。2007年6月闢為居民生活小區,2008年1月1日小區建設工地在施工中出土石雕佛像及部分寺院文物。縣文保所聞訊到場,在建設單位積極配合下對地下遺存做了搶救性發掘清理。
崇光寺
這批出土文物中早期石刻造像是一大亮點,部分石造像底座刻有紀年銘文。時代最早的銘文有北魏正平二年(453年),另有東魏、北齊、唐代等。造像中多見漢白玉石質,青石少見,部分造像飾有貼金描彩工藝。有一青石質釋迦坐式說法像,通高3.45米,雕琢精美,形體碩大,生動傳神,極富藝術魅力,時代不晚於唐代,如此珍品,堪稱國寶。其他白石造像高不盈尺,均殘失嚴重,但材質細膩,製作精良,極富時代特色,表現體裁豐富多變,充滿神秘色彩,令人耳目一新。這批造像整體論,北齊(含北齊)以前的較多,唐代的相對較少。
崇光寺
崇光寺
這批佛像雖殘損嚴重,但從技法等仍可看出明顯時代特徵。唐代之前的多“秀骨清像”,服裝“褒衣博帶”,魏時手法樸實、簡潔、平靜、永恆、安詳,具有濃郁的生命氣息。北齊造像形態拘謹,缺少動感,挺拔有餘,衣紋更顯“曹衣出水”之勢。唐代作品愈見嚴謹、洗鍊,體態豐腴,極富世俗人性。
釋萬晨,俗名左慶成,山西人;1972年1月20日出生在淳厚樸實之家。法師天生髮少相古,茹素厭酒;自幼喜好玄學,酷愛書法;古書相伴,山川為依,甚有老成之風,古來之象;弱冠時就悉曉因果之深切,感悟命運之無常。遂高中畢業后,為追尋超 越世間和解脫人生之大道,於1995年8月初辭親舍友,徒步到佛教聖地五台山禮佛拜師,幸遇恩師上定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