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江鎮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轄鎮

池江鎮,隸屬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位於大余縣東北部,章江蜿蜒流經中部,323國道和贛韶高速公路(S66)、贛韶鐵路穿境而過,有池江至信豐和池江至廣東省南雄市兩條省道,是大余縣三大鎮之一。區面積119.20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約4.83萬人(2018年),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2019年)。 

2018年,池江鎮工業企業38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0家。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樟斗隘。
民國,屬第五區和池江鄉。
解放前夕,屬池江、雲山、雙龍、新城4鄉。
解放初,屬第三區的池江、同心、聯村、元龍、團結5鄉和第四區的長江、新江、和平3鄉。
1952年冬,屬第五區楊柳、長江、九水、板棚、聯村、新江、池江、團結、高林、同心、楊梅11鄉。
1954年12月,信豐縣上下坪划入。
1955年,改為池江區。
1956年,屬池江、同心、板棚、長江、下坪5鄉,同年9月併入新城區。
1957年2月,下坪鄉劃歸信豐縣。同年3月恢復池江區,屬池江、同心、板棚、長江4鄉。
1958年秋,成立五星公社。
1961年冬,析置長江、楊梅、橫江公社。
1962年,楊梅公社併入。
1968年,長江公社併入。
1983年5月,改為池江鄉。 
徠1993年7月,改為池江鎮。

行政區劃


2018年拍攝的池江鎮蘭溪村新顏 
2019年,池江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池江社區、蘭溪村、九水村、板棚村、團結村、高林村、坳上村、庄下村、楊村村、池江村、長江村、新江村、楊梅村、同心村、盧屋村、楊柳村。 鎮政府駐池江圩。

人口民族


池江鎮
池江鎮
2018年,池江鎮戶籍人口48333人。
池江鎮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現有人口4.4萬人,圩鎮人口1.6萬人,有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良種場社區管理委員會。

地理環境


地勢平坦開闊,境東南為低山丘陵,西北部為丘陵崗地,中部為小平原間有土丘,與新城鎮形成贛南第二大盆地,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利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區位優勢

位置境域

池江鎮位於大余縣東北部,東鄰新城鎮(原新城區的京州、南豐兩鄉併入),南靠信豐縣油山鎮,西連青龍鎮,北連樟斗鎮。總面積119.20平方千米。

地形

池江鎮
池江鎮
池江鎮地勢由西向東傾斜,中部為池江盆地,間有丘陵山崗。 地勢平坦開闊,境東南為低山丘陵,西北部為丘陵崗地,中部為小平原間有土丘,與新城鎮形成贛南第二大盆地。

水文

章水蜿蜒流經池江鎮中部,支流有楊梅河、小汾河、板棚河、楊柳河等。

經濟


20世紀80年代,池江有耕地面積34984畝,主種水稻,是大余縣主要糧產區。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油菜、煙、茶、柑桔、瓜果等,長江、九水一帶盛產蔗糖。有小(二)型水庫8座,塘壩127處,引水工程158處,提水工程20處,有效灌溉面積31764畝,佔耕地面積的90.80%。1985年糧食總產1680萬餘公斤。境內有地區農業良種場和縣林科所、蟲情測報站、池江變電站、縣糧食加工廠和飼料加工廠。1985年,池江設有銀行、信用社、供銷社、糧管所、郵電所、工商所葯批站、車站等,有文化中心站、廣播站、電影隊、供銷經理部、服務社、農機站、農具廠、石灰廠、板鴨廠、林場、魚苗場、繁殖場、建築隊、礦業隊、汽車隊、搬運隊等鄉辦企業,職工284人,1985年鄉村企業總收入223.4萬元。群眾素有養鴨傳統習慣,是大余麻鴨主要產區。 
池江鎮以果業、甜玉米、生豬、肉鴨、水產、優質稻為主導產業,建立了臍橙、生豬、肉鴨、魚苗、優質稻、甜玉米等生產基地。
2018年,池江鎮工業企業個數共38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0家。
適宜種植水稻、經濟作物、臍橙和發展養殖業、水產業加工業。1998年來,池江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招商興鎮,特色立鎮,工業富鎮,果業強鎮,商貿活鎮”的經濟發展思路,逐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養殖業、果業為重點,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建材製造和第三產業發展為主,農、工、商協調發展的經濟發展格局。200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19億元,財政收入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62元。

生態農業

池江鎮
池江鎮
池江鎮以果業、甜玉米、生、肉、水產、優質稻為主導產業,建立了臍橙、生豬、肉鴨、魚苗、優質稻、甜玉米等生產基地。引進了以加工板鴨、肉製品、果汁為主的大余縣贛源食品廠,帶動肉鴨、生豬、水產品、果業等產業的發展。組建了生豬流通協會、水果營銷協會,帶動生豬、甜玉米、優質稻和果業產業的發展。有500頭種豬養殖場兩個,引進外商興建了兩個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場,一個以加工生豬為主的肉聯加工廠。有果園1.8萬畝,主要分佈在同心臍橙場、池江良種場、長坑流域及板棚村,有三個連片千畝的精品果園,年產水果9000噸;甜玉米種植面積9000畝,優質稻面積12000畝,年出欄5000頭肉豬的大型養豬場4個,形成了一個養豬專業村,池江鎮年出欄生豬達7萬頭。充分利用1200多畝的水庫、山塘、魚塘資源,形成了水面養鴨、水中養魚的立體養殖模式,年出籠肉鴨130萬羽,水產品產量達1000多噸。森林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5796公頃,活立木蓄積量達12.5萬立方米。
池江鎮
池江鎮
2004年來,在短短的3年,大余縣池江鎮板棚村龍溝陂小莊園從佔地500畝發展成總投資1180萬元,擁有固定資產634萬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擁有大型肉豬場5個、種豬場4個、飼料加工廠3座、臍橙園面積380畝、山塘水面120畝的現代生態農莊,成為一個“豬-沼-果-魚-鴨”生態立體開發,集種養於一體的綜合開發型生態農業工程。這是池江鎮在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過程中,著力引導種養大戶建設高效生態農莊,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贏的一個實例。
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池江鎮著力引導有種養基礎的鄉鎮發展莊園經濟,鼓勵養殖基礎條件較好的養殖戶將豬圈搬遷到山上,實行立體生態養殖,並扶持農戶在莊園里發展飼料加工廠、肉製品加工廠。農戶劉大為在大余縣農業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將原先污水、臭氣擾民的養豬場建成生態農莊。在生態農莊里,高效消毒室、現代觀察房等設施一應俱全。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劉大為以養豬為基地種植20多畝臍橙,果樹圍繞著養豬場,所有豬糞沼氣池發酵後作為果樹的肥料,形成良好的生態布局。

經濟發展

2009年實現生產總值3.1億元,比上年增長11%;財政收入突破1000萬元,實現工農業總產值達1.3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9000萬元,工業總產值4000萬元,年末城鄉居民存款餘額2.54億元。開放型經濟日益壯大。通過招商引資正式簽訂合同項目2個,簽約資金達1200萬元;新增個體工商戶68戶,私營企業12家。農業產業結構日趨合理。09年,果業面積達1.9萬畝,甜玉米種植1.1萬畝,肉鴨出欄110萬羽,生豬出欄9萬頭。人民生活質量逐年提高。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7元,比上年增長10.4%,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比上年增長10.8 %,年末全鎮擁有固定電話用戶4856戶,寬頻用戶460餘戶,行動電話用戶1.4萬餘戶,移動基站15座,實現移動通訊全覆蓋,有線電視用戶達2800餘戶,並實現光纖聯網,農機總動力達8742千瓦,農用機動車保有量1094輛,新建住房730幢,家庭擁有彩電1.4萬台,摩托車1.3萬輛,小汽車158輛。
推行了“一線工作法”。提出並引導幹部“走出兩扇門,走進兩扇門”,培養、鍛煉年輕幹部的務實精神。即走出房間門,與幹部加強溝通,學其經驗,增長見識,提高辦事能力;走出政府大門,廣泛接觸社會,培養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增長社會閱歷;走進村委會大門,與村幹部和諧共事,共同作戰,共克時艱;走進老百姓家門,與群眾打成一片,進其門、聽其音,掌握社情民意,及早掌控,防患於未然。完善了為民服務平台。積極做好“三民”服務中心、農業服務中心、農民標準化培訓服務中心的整體提升,著力打造一個“上聯縣政府、下延到村落,鎮設中心、村設站,民事代辦找小組(村民小組或黨小組)”的為民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讓農民群眾長期得實惠,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2009年“三民”服務中心共接待群眾訴求526件,已辦理513件。提高機關效能,轉變了幹部作風。即解決“抓什麼”和“怎麼抓”的問題。抓什麼?就是把制度抓嚴來,用制度管人管事;把學習抓勤來,提素質、強能力;把活動抓起來,培養團隊精神和集體觀念。怎麼抓?就是從領導幹部抓起,發揮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從領導身邊的工作人員抓起,從窗口部門抓起,辦實事,樹形象。深入學習實踐了科學發展觀。制定了符合我鎮實際的學習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和學習調研計劃,圍繞鎮中心工作,認真組織開展“機關幹部進村入戶聯民心”、災后重建“大比武”、計劃生育集中服務等活動,注重搭建學習載體,把解決突出問題擺在學習實踐活動的突出位置,確保黨員幹部自覺用科學發展觀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召開專題學習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懸掛標語橫幅、編寫學刊簡報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切實加大對學習實踐活動的宣傳力度,迅速掀起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高潮。活動以來,我鎮共召開動員大會20場次,參加人數700多人次,懸掛橫20條,張貼宣傳標語40餘條,編寫學刊簡報5期。
針對我鎮計劃生育工作在全縣基礎薄弱的現狀,我們提出按照“掌握形勢、保持態勢、發揮優勢、形成氣勢”的要求,以紮實開展“四清理六落實”專項活動為契機,全面整頓和規範生育秩序, 狠抓了二女戶結紮、上環、環孕檢和社會撫養費徵收等四項工作重點。我鎮共開展了三次計劃生育集中性技術服務活動,通過宣傳到位,營造濃厚氛圍、領導到位,做到常抓不懈,完成了縣委、縣政府分配的任務,使一批四術遺留對象及時地落實了避孕節育措施,二女戶結紮和社會撫養費徵收工作成效明顯。同時,落實了獎勵扶助優惠政策和“一卡通”政策,全年共有35人享受計生優惠政策,累計兌現獎扶資金2.1萬元,發放“一卡通”1100本,兌現計生優惠政策450餘人次。並多次在全縣性調度會上作典型發言。
按照上級要求,調動各方力量,廣泛籌集資金,快速有效推動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明確構建思路、突出工作重點入手,打造了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精品建設點。按照“分類試點、梯度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突出農村新型社區這個重點,打造出一個中心村(新江村塘埠灣)、兩個次中心村(坳上村溫屋、楊柳村黃茅山)、兩個自主升級村(團結村坊牌下、坳上村壩里上屋)和一個基層村(團結村嶺下),著力構建“農民半小時生活圈”,達到“布局合理、生態文明、管理有序、功能配套、特色明顯”的建設要求。凸顯農業主導產業,把產業優勢轉化成經濟效益。充分利用區域內農業資源優勢,積極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在鞏固臍橙、水產、生豬、甜玉米等傳統農業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培植和壯大花生、白鴨兩大高效農業主導產業,現已形成生豬、白鴨、果業、甜玉米四大產業集群雛形,全面提升了農業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全鎮甜玉米種植面積已達1.1萬畝,新增果業面積500畝。注重供需關係,培育了一批新型農民。我鎮按照“發展有希望、創業有能力、就業有優勢、維權有保障”的四有目標,紮實推進培育新農民工作,切實做到“培訓—就業—維權”的良性互動,力爭實現“四就地四解決”,即:就地招生,解決農民外出學習難問題;就地培訓,解決農民學員學習費用問題;就地轉移,解決農民外出就業難問題;就地致富,解決農民既要掙錢又能兼顧家庭的問題。2009年培訓農民2520人,為縣內招商引資企業源源不斷輸送務工人員。

政治


基礎設施

池江鎮
池江鎮
池江鎮的總體規劃獲市“十佳”小城鎮建設規劃設計獎。2003年來,鎮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加大圩鎮建設力度,主要有佔地2.8萬平方米的新農貿市場;日產量1200噸的自來水廠,佔地60畝的垃圾中轉站和垃圾處理場,集休閑、娛樂、商業、停車為一體的綜合性南北中心廣場。開闢完善了六條街、農產品專業市場和釉面彩磚人行道,323國道沿線安裝了40盞高架燈等工程,提升了圩鎮檔次,優化了圩鎮的綜合功能,形成了具有現代發展模式的經濟文化重鎮。同時以建設新村鎮為突破口,大力改善農村村容村貌,池江鎮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63萬元,對74個中心村,126個20戶以上自然村落進行了整體規劃,已建好田園風光型、中心社區型、生態產業型、村容整治型等四種類型的新農村建設點36個,改路里程達32.5公里,80%的村莊已改水,65%的村莊達到“三清”標準。2003年來,興建村部7個,其中標準化村部2個,興修水利設施24座(處),修復水渠18.5公里;硬化村級水泥路面116.5公里,實現了95%的村通水泥路,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明顯優化。文教衛生
池江鎮文化站被評為江西省百強文化中心;池江鎮內設中學一所,在校學生2580人,小學6所,在校學生3740人,池江中心小學曾獲市級文明校園稱號,池江中學先後獲贛州市“德育學校”、“文明學校”、“示範學校”、江西省“科研興校先進單位”等殊榮,池江中學被定為江西省“農村初中分層教育課題研究實驗基地”;池江
池江鎮
池江鎮
鎮內有中心衛生院一所,下設3個門診,防疫婦保站一所,農村診所39所。有線電視、電話、移動、郵電等網路覆蓋率達100%。池江中學創辦於1964年,是一所農村初中。學校佔地面積32236m2,建築面積8309m2,現有教學班32個,學生1800餘名;教職工105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74人,中學高級教師5人,中學一級教師26人。擁有現代化語音教室一個(68座),微機教室一個(32台586計算機),多媒體教室一個,配有各學科教師電子備課系統。
1995年開始,池江中學面對“普九”以後農村初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針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和素質教育的理訟,走科研興校之路,逐步探索“分類指導、分層教學、分流施教”這一新的農村初中素質教育模式。這一教育模式較好地解決了教育的普及性與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的矛盾和教育內容的基礎性與教育任務的多重性矛盾,有利於鞏固普九成果,控制輟學率,有利於學生全面和諧主動的發展,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社會


教育事業

池江鎮
池江鎮
1985年,池江有中學4所,小學21所,在校學生7305人,教師30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7.36%。 
池江鎮境內學校主要有大余縣池江中學、大余縣池江中心小學、大余縣池江鎮公辦中心幼兒園等。
大余縣池江鎮公辦中心幼兒園於2017年9月正式開園,2019年成功申報“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2019年8月評為贛州市“示範性幼兒園”。全園佔地面積4200多平方米,配有9個教室和6個功能室(舞蹈室、美工室、圖書室、科探室、建構室、生活館)。

醫療衛生

1985年,池江有中心醫院1所(大余池江醫院),病床53張,醫務人員53名。鄉村醫療站20個,鄉村醫生54人。 

圩場建設

池江圩距縣城23.2公里。圩期農曆二、五、八,是大余縣較大集鎮之一。境內還有長江圩,圩期古歷一、四、七。

交通


池江鎮境內有323國道、信(豐)池(江)省道、贛韶鐵路穿境而過。東面新城鎮和西面青龍鎮都有贛韶高速(S66)出口。
池江鎮境內的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村鎮公路已覆蓋全鎮,323國道,信(信豐)池(池江)省道穿境而過,可以選擇從贛州到池江,可從贛州火車站或汽車站坐到池江下,也可從大余縣城乘市內公交到池江下,有大余開往贛州方向的汽車十分鐘一趟,您還可以在池江汽車站買到至深圳廣州珠海中山、順德、汕頭長途汽車票。短途有至大余、南雄、信豐、贛州、韶關的汽車票,也可轉到大余乘車。贛韶高速在鄰鎮新城有出口。贛韶鐵路也將穿境而過。

文化


歷史文化

池江鎮
池江鎮
池江境內南靠油山的楊柳、弓里、蘭村、板棚、路箕、杉背坑、長江等村是革命老根據地。池江是游擊隊改編新四軍的集中地,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池江圩曾設新四軍駐余辦事處,解放后曾派代表出席全國國慶觀禮。 
彭坑陳毅舊居:位於池江鎮蘭溪村彭坑村小組,這棟典型的贛南客家民居,系當時游擊隊交通員周三娣的家,房屋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1984年,大余縣人民政府將周三娣家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進行了維修,2006年10月,這裡被認定為“大余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8年3月,被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特色小吃

池江鎮
池江鎮
池江鎮的地方美食有芋包子,為大米與芋子磨成漿後進行油炸的食品,味香;搪皮(也稱湯皮)],主要原料為大米,現做時出鍋即食,也可在裡面卷些菜變成自己喜歡的味道,曬乾后便於保存,可煮、蒸著吃,也可油炸或砂炒或鹽炒,炒后味道香脆;黃元米果,主要原料為大米,一般在冬天製作,為當地過年前後的美食,可湯可炒;艾米果,用野生的香艾草和米粉做原料熬制而成,裡麵包上愛吃的菜,也可在裡麵包上花生芝麻做成甜品;芭蕉米果,因為用芭蕉葉包裹而得名(也可用棕葉包),為當地逢端午及中秋節必吃的一種甜味小吃,主要原料為糯米;特色荷包糌(也稱荷包肉)]扣肉香芋扣肉),由糯米粉及豬肉製成,在當地舉辦紅白喜事中必會出現的一道菜,也會在像春節等大節日中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餐桌;酸芋禾,用芋苗、辣椒、蕎頭、蒜頭、姜等製成的泡菜,為當地有名的開胃小菜;……池江啤酒,當地生產的一種麥芽啤酒,口味純正。當地還盛產西瓜,個大味甜多汁,水果類的還有枇杷、葡萄、李子、桃子、臍橙、甜柚、桔子、沙梨、甘蔗等等……

代表人物


王三重
王三重,字垣齋,今大余縣池江鎮人,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登進士,歷任廣東、龍門、番禺、潮陽知縣,后升吏部主事,其為政清廉,為人耿直,不事權貴,曾兩次遭受打擊,一次是宦官魏忠賢專權,他不與魏忠賢合污,遂辭官返家。崇禎朝後,他出任文選司郎中,上疏以不詢情、不愛錢為選官先務,得皇帝認可,但他卻得罪了當時朝廷宰相溫體亡,后溫體仁指示別人誣告他有貪污罪,謫戍江西信豐縣,而在查抄他的家時,只查到6兩銀子的家當,故當朝一些其他官員也為之不平說:“哪有僅6兩銀子的貪官”。數年後溫體仁罷相,昭雪垣齋冤案,朝廷召用未行而卒。